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 ℃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3BO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3BO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 ℃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粉最佳离体培养组合培养花粉,并与花粉在柱头上活体萌发相比较,二者花粉管长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许昌市3个类型5个品系的蜡梅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蜡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不同类型蜡梅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生产实践中科学授粉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是蜡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键因素,当培养基中没有聚乙二醇时,花粉不能萌发;蔗糖不是蜡梅花粉离体萌发的必需因素,高浓度蔗糖还会抑制花粉萌发;硼酸和硝酸钙能够有效促进花粉萌发,在花粉萌发中起辅助作用;素心和红心类蜡梅花粉萌发和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EG-4000 250 g·L-1+Ca(NO3)2·4H2O 10 mg·L-1+H3BO3 20 mg·L-1,豫素1号、豫素2号、豫红1号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5.38%、25.34%、23.46%,花粉管长度分别为302.31、297.64、285.68 μm;乔种蜡梅花粉萌发和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EG-4000 250 g·L-1+Ca(NO3)2·4H2O 5 mg·L-1+H3BO3 15 mg·L-1,豫乔1号、豫乔2号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4.43%和24.93%,花粉管长度分别为288.27 μm和286.37 μm。综合比较,5种花粉受培养基中相同因素影响的趋势相同,但在最适宜条件下,素心类型蜡梅的花粉活力较好,其萌发情况略好于其他2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桃花粉为试材,通过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时间及贮藏时间等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期筛选出有利于桃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并采用筛选出的最适萌发条件培养14种桃花粉,为花粉贮藏和田间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与时间、贮藏时间对花粉的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均有影响;将花粉采集干燥后,在25℃、10%蔗糖和0.1%硼酸的条件下暗培养3h,有利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花粉在-20℃下保存不宜太久,且相同条件下不同桃品种花粉萌发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阿月浑子花粉萌发及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阿月浑子花粉为试材,通过离体培养研究蔗糖、温度、硼酸及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以15%蔗糖,100 mg/L硼酸,25℃最适宜;该培养条件下花粉的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均达最大值,分别为90.2%和633μm;适宜的花粉贮藏条件依次为:-18℃冷冻,4℃冷藏和18℃室温保存。此研究可为阿月浑子生产上的花粉贮藏和人工授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矿质元素、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普通油茶花粉的萌发条件。结果表明:0.5~5.0 mg·L-1赤霉酸(GA3)、0.5 mg·L-1萘乙酸(NAA)显著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大花粉萌发率分别为59.07%,71.29%,而高浓度的NAA、GA3(50 mg·L-1)却极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10~50 mg·L-1 MgSO4处理的萌发率为56.88%~65.83%,24 h最大花粉管长度为2 809.56μm。50~150 mg·L-1 CaCl2·2H2O处理的萌发率为59.91%~63.28%,24 h最大花粉管长度为2 770.11μm,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Ca2+的抑制剂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乙烯利(ETH)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改善文冠果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方法]以新鲜文冠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蔗糖、硼酸和钙对文冠果花粉离体萌发特性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筛选适合文冠果花粉离体培养液体培养基成分的最佳浓度。测定不同贮藏温度(-70、-20、4、25℃)及不同贮藏时间(2、5、10 d)下,文冠果花粉萌发率的变化。[结果]通过控制单一因素变量试验,文冠果花粉离体萌发的液体培养基最佳组分为15%蔗糖+0.02%硼酸+0.01%钙离子(硝酸钙),萌发率达92.5%,花粉管长达1.61 mm;而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钙离子浓度为0.04%。-70℃超低温贮藏花粉有利于保持花粉生活力,-20℃冷冻贮藏次之,4℃低温贮藏不利于保持花粉生活力,25℃恒温贮藏会大大降低花粉生活力。[结论]该研究可为文冠果花粉离体培养的液体培养基最佳组分配方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文冠果花粉贮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杨树花粉生活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贮藏后的花粉用于杂交育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Ⅰ-63杨和辽宁杨花粉于-20℃贮藏1 a后生活力分别为23.77%和34.19%,与新鲜花粉相比,其生活力分别降低48.51%和62.23%,花粉管长度分别短48.9%和48.45%.用4℃条件贮藏1 a或-20℃条件贮藏2 a的花粉授粉后可以得到正常萌发的种子,尤以-20℃下贮藏的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蜂糖李花粉活力影响因素和贮藏特性,为蜂糖李花粉的保存提供支持。【方法】以蜂糖李花粉为研究对象,青脆李花粉为对照,采用离体培养萌发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蔗糖、H_3BO_3、植物生长调节剂(NAA、GA_3和6-BA)以及不同贮藏方式(4℃低温干燥、-20℃冷冻干燥及蔗糖密封保存)对2种李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蜂糖李和青脆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50 g/L蔗糖+0.10 g/L H_3BO_3+10 g/L琼脂,在此条件下花粉萌发率分别为53.68%和57.06%,花粉管长度分别为1 554.70和1 353.43μm,均无较大差异。10~30 mg/L NAA能极显著提高蜂糖李的花粉萌发率;但所有NAA处理均极显著抑制其花粉管的生长;不同质量浓度GA_3均可极显著促进蜂糖李花粉的萌发,且20和50 mg/L GA_3可极显著促进其花粉管生长;5~10 mg/L 6-BA能极显著提高蜂糖李花粉萌发率,质量浓度达20 mg/L时会极显著抑制其花粉管伸长。蔗糖密封保存能有效减缓2种李花粉活力的下降速度,延长花粉贮藏时间;贮藏至20 d时,蔗糖密封保存的蜂糖李花粉萌发率(39.54%)分别是4℃低温干燥保存、-20℃冷冻干燥保存的2.11和1.94倍。【结论】蜂糖李最适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培养基组分为150 g/L蔗糖+0.10 g/L H_3BO_3+10 g/L琼脂;GA_3是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0和50 mg/L GA_3能同时促进蜂糖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花粉保存以蔗糖密封保存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黄瓜花粉生活力的鉴定方法进行分析,随后对花粉管萌发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包括最适蔗糖浓度、最适培养观察时间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蔗糖浓度的液体培养基对花粉生活力影响很大,以15%蔗糖+100 mg/kg硼酸效果最佳.培养时间方面,以培养1.5 h后观察花粉萌发状态最佳.随后,分析贮藏温度对黄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于常温(25℃恒温贮藏)和-20℃恒温贮藏,4℃恒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花粉活性的下降速度.最后,比较了自交系与杂交商品种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商品种相较于供试自交系,在相同贮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较高,表明黄瓜花粉活性可能具有杂种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刺槐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及其贮藏特性,为刺槐生产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刺槐花粉为试材,使用培养基萌发试验法测定其生活力,并研究不同浓度Ca2+、不同贮藏条件及时间对刺槐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刺槐花粉在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高达30.25%;适当浓度的Ca2+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当Ca2+浓度为1.6×10-4mg/L时,花粉萌发率高达40.25%,花粉管伸长最快;适宜刺槐花粉贮藏的条件依次为-80℃、4℃、-23℃和常温;花粉在-80℃贮藏32d后,萌发率仍达15.30%。【结论】适合刺槐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外源钙能促进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于超低温真空冷冻条件下贮藏的刺槐花粉保持活力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0种月见草属植物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0种月见草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7,美丽月见草为四倍体,2n=28,其余皆为二倍体,2n=14。仅发现m和sm 2种类型染色体;除夜来香外,其余9种月见草均包含1~3条随体;在美丽月见草中发现了1条B染色体;核型类型上,夜来香和无茎月见草为1A型,待霄草‘柠檬日落’为3A型,其余均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6.79%~65.43%,整体较为对称,无茎月见草和夜来香的进化程度较低,待霄草‘柠檬日落’最为进化,长果月见草和密苏里月见草的亲缘关系最为紧密,10种月见草中有9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以阔叶黄檀、东非黑黄檀和刀状黑黄檀3种黑酸枝类木材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试材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几何参数。结果表明,三者导管细胞长宽比差异不显著,细胞腔大壁薄,木纤维细胞腔小壁厚,东非黑黄檀、刀状黑黄檀长宽比分别为50.67、48.84,远大于阔叶黄檀的38.28;壁腔比刀状黑黄檀最大80.63%,阔叶黄檀次之,75.39%,东非黑黄檀最小,53.09%。木射线横卧细胞,刀状黑黄檀长、宽、高均最大,阔叶黄檀长度最小,东非黑黄檀宽度和高度最小;长宽比东非黑黄檀最大7.92,阔叶黄檀次之5.74,刀状黑黄檀最小5.17。轴向薄壁细胞,刀状黑黄檀长度最大,宽度最小,阔叶黄檀和东非黑黄檀长、宽差异不大;长宽比刀状黑黄檀最大6.36,阔叶黄檀次之4.43,东非黑黄檀最小4.11。阔叶黄檀的结晶细胞含量很少,东非黑黄檀仅偶见结晶细胞,刀状黑黄檀含大量分室含晶细胞;结晶颗粒数量为:刀状黑黄檀>阔叶黄檀>东非黑黄檀。通过对比分析黑酸枝类木材的细胞形态特征,为识别、鉴定此类黑酸枝木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荒漠区引种了6种4年生云杉属植物,通过3 a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抗病虫性观测,建立生长适应性评价体系,并对几种云杉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蓝云杉保存率最高,白杄、白云杉次之,红皮云杉、欧洲云杉较差;蓝云杉、白云杉和白杄的平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大于川西云杉、红皮云杉和欧洲云杉。欧洲云杉和红皮云杉抗旱性较差,其余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欧洲云杉抗寒性最差,其次为红皮云杉,其余种抗寒性相对较强。通过各项指标打分及综合分析认为蓝云杉、白杄适应性较强,可作为干旱荒漠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品种辣木钙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西双版纳不同树龄的多油辣木、狭瓣辣木和‘PKM1’辣木叶、叶柄、枝中钙含量的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辣木钙含量随品种、树龄、时间而变化。辣木钙含量呈现叶>叶柄>枝、3 a树龄>14 a树龄,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叶中钙含量呈现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狭瓣辣木;叶柄中钙含量呈现PKM1辣木和狭瓣辣木高于多油辣木;枝中辣木钙含量受品种、受树龄的影响而呈现不同差异。辣木钙累积量呈现枝>叶>叶柄,狭瓣辣木最高、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最低。辣木叶钙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得禄    王飞    韩福贵    李菁菁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2):110-115
为研究和探讨干旱荒漠区常见药用经济植物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特征,以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和高温均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罗布麻种子发芽率较高的范围为10℃~35℃,发芽率在82.5%~95.83%;大花白麻种子发芽率温度范围为10℃~40℃,发芽率在88.33%~94.17%。2)罗布麻和大花白麻发芽指数出现最大值的温度不一致,罗布麻在20℃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54.20,大花白麻在35℃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66.13。3)低温和高温均会影响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萌发进程,温度在10℃和40℃时罗布麻发芽进程缓慢,最终发芽率仅为80.83%和62.5%,而大花白麻仅在40℃发芽进程缓慢,最终发芽率也高达88.33%。表明在低温和高温对罗布麻种子发芽进程影响比大花白麻大。4)罗布麻和大花白麻胚芽和胚根长度出现最大值的温度均为30℃,长度分别为0.73 cm和0.69 cm、0.54 cm和0.61 cm。低温和高温使罗布麻和大花白麻胚芽胚根均显著降低,对幼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罗布麻的胚根胚芽长度大于大花白麻。综合分析大花白麻和罗布麻各项发芽指标,表明罗布麻和大花白麻适宜的种子发芽温度范围分别为15℃~35℃、10℃~35℃,大花白麻种子对温度的耐受性强于罗布麻。  相似文献   

16.
以涞水县郭各庄村4个麻核桃品种和2个普通核桃品种的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花粉的生活力以及花粉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麻核桃花粉的生活力极低,平均仅为25.37%,普通核桃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7.58%,麻核桃花粉生活力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在花粉营养成分方面,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63%,普通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38%,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67%和5.65%,普通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55%和12.4%,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96%,普通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85%,二者之间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竹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合理开发利用竹材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唐竹、中华大节竹、甜竹、粉绿竹、红哺鸡竹及雷竹共6种散生竹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目前用途最广的毛竹相比较。结果表明,粉绿竹的密度最高,且高于毛竹,其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和绝干密度依次为0.89、0.69 g/cm3和0.80 g/cm3;红哺鸡竹、唐竹和甜竹的密度均与毛竹相当;中华大节竹密度最低。各散生竹之间力学强度差异显著,但多数竹种各力学强度优于毛竹,可作为高性能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其中,抗拉强度以粉绿竹最高,为448.33 MPa;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以唐竹最高,分别为250.56、101.72 MPa;抗剪强度以红哺鸡竹最高,为22.38 MPa。虽然各散生竹种的综纤维素与α纤维素含量均低于毛竹,但仍可作为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中华大节竹的综纤维素含量最高,为67.90%;唐竹的α纤维素含量最高,为43.09%。另外,低苯醇抽提物含量的粉绿竹和低不溶木质素含量的雷竹、唐竹均为降低制浆造纸工艺成本、提高纸张质量的较优原料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波  赵军  李玮  马永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28-133
以焉耆县甜叶菊田间调查结果为依据,将该地区危害严重的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作为对象,通过盆栽和培养皿发芽试验,采集甜叶菊不同生长时期(S1和S2)的根、地上部以及根际土,测定其甲醇浸提液诱导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甜叶菊根际土的甲醇浸提液能够刺激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发芽,且发芽率随稀释倍数增加逐渐降低,S2时期甲醇浸提液原液对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作用最强,发芽率分别为59.9%和35%。甜叶菊不同生育期的根部甲醇浸提液刺激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地上部,发芽率随植株根和地上部甲醇提取液稀释倍数增加而降低;甜叶菊植株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发芽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列当。本研究探明瓜列当寄生于甜叶菊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治理甜叶菊田间瓜列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的沙柳(Salix cheilophila)枝叶浸提液对2种豆科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沙柳可以抑制2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花棒的各项指标在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柠条的各项指标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花棒幼苗的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敏感,柠条幼苗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敏感。沙柳对花棒和柠条的叶绿素含量指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柠条根系活力指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对根系和光合系统的破坏可能反映了沙柳化感作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3种常见作物的化感作用,以甜瓜、绿豆和油菜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0、50、150 g·L-1和250 g·L-1)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对不同作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3种浓度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处理对绿豆和油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均具有抑制作用,250 g·L-1腐解液处理下绿豆和油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40.7%和19.8%;不同浓度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甜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具有促进作用,250 g·L-1腐解液处理下甜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53.4%。与对照相比,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绿豆和油菜幼苗胚根长、胚轴长和苗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甜瓜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种子化感效应指数,得到化感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依次为甜瓜>油菜>绿豆。刺槐凋落叶浸提液对绿豆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油菜的化感抑制作用和对甜瓜的化感促进作用较弱。因此,在生产区植物配置中,绿豆和油菜应尽量避免与刺槐组合,以免因化感作用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