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地区桑树根际 AM 真菌具有多样性,鉴定了3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和巨孢囊霉属)16种 AM 真 菌,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石漠化地区 AM 真菌优势属.以 AM 真菌和桑苗为试材,网室试验池中分别对 生长2个月的无菌根桑苗接种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细凹无根囊霉3个 AM 真菌菌种,45d后测量接种和不接 种桑苗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网室中接种45d的桑苗菌根侵染率最高 达到(38.67±1.44)%,桑苗对真菌菌根依赖性最高达到(203.03±14.93)%,接种菌根桑苗株高、茎粗、叶片数、 第五片叶大小、主根长、植株鲜质量、干质量等都显著高于对照,菌根桑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 孔导度显著高于非菌根桑苗.研究结果证明:桑苗对菌根真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促进叶片光 合作用,接种 AM 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根系和枝叶的生长,获得健壮的菌根化桑苗.  相似文献   

3.
广西柳江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广西柳江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生姜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生姜健康植株和姜瘟病株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土壤中AM真菌孢子,并通过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鉴定出7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2种。供试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双网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格但无梗囊霉、摩西球囊霉、Acaulospora sp.1为健康土样与病土共有种,而脆无梗囊霉和地表球囊霉为健康土样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香蕉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状况,为广西香蕉AM真菌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健康和患枯萎病香蕉植株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真菌孢子,形态学方法进行AM真菌种属鉴定。【结果】供试土样共鉴定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2种,无梗囊霉属4种。健康土样的AM真菌孢子密度明显高于病土,两种土样的共有种为双网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和空洞无梗囊霉。健康土样的AM优势特有种为地表球囊霉,病土的特有种为长孢球囊霉和疣状无梗囊霉,但未见优势种。【结论】供试土样的AM真菌类型主要为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健康土样的优势AM真菌在提高香蕉植株抗枯萎病性能方面很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对青岛崂山茶区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进行取样调查,共分离鉴定出3属22种AM真菌: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13种、球囊霉属(Glomus)8种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其中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出现的频度较高,为青岛崂山茶区AM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松嫩盐碱草地中鹅绒委陵菜根际的AM真菌类型及其侵染特性,更好地实现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鹅绒委陵菜根系及根际AM真菌种类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pH环境下,鹅绒委陵菜全部与AM真菌形成共生体系,其菌根结构为疆南星型(Arum-type);鉴定出8属3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0种,是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根际优势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1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为鹅绒委陵菜根际优势菌种,其重要值为60.38%。由此可见,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能与AM真菌很好地共生,且根际AM真菌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兔儿伞与AM真菌之间是否存在共生关系,同时调查松嫩盐碱草地兔儿伞根际AM真菌多样性,采用染色法与形态学鉴定的方法探究兔儿伞根系的AM真菌侵染情况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9个采样地的兔儿伞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且各采样地的侵染率均达到100%、侵染强度为40.57%~79.05%、丛枝丰度为5.52%~29.99%、泡囊丰度为14.76%~43.0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强度与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鉴定得到AM真菌13属34种,球囊霉属(Glomus)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4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多氏囊霉属(Dominiki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树种,为适应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苏铁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特殊的共生体系。选用不同树龄的攀枝花苏铁为研究对象,采集攀枝花苏铁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观察根系的AMF定殖情况并计算定殖率;同时采用湿筛沉淀法对AMF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攀枝花苏铁AMF的种类、多样性及与树龄的关系。结果表明,14年生、8年生和3年生攀枝花苏铁根系AMF定殖率分别为36.13%、28.54%、21.10%;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分别为16.02、14.13、13.3个·g-1,形态学鉴定到6属22种,分别为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优势属,相对多度分别为56.91%和28.23%。分子生物学鉴定到3属6种,分别为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um)、无梗囊霉属(A.srobiculata)、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统计分析表明,AMF定殖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73 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攀枝花苏铁的保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佛山方竹根围从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金佛山方竹根围从枝菌根(AM)真菌资源,对贵州省正安县、桐梓县和重庆市万盛区金佛山方竹根系菌根侵染情况,根围AM真菌种类组成、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可以和AM真菌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从方竹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4种,隶属无梗囊霉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为金佛山方竹根围优势类群,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疣状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tuberculata、薄壁原囊霉Ambispora leptotich、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margarit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为金佛山方竹根围优势菌种;孢子丰富度在三个地区为:重庆万盛区贵州正安县贵州桐梓县,分布于贵州正安县的有5属15种、贵州桐梓县有3属9种、分布于重庆万盛区的有5属19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2)有效N、速效P含量与各采样地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横山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均呈负相关;pH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刺槐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气候带AM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宿主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根际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绿化树木叶片富集大气污染物的差异性,对新乡市 18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铅、镉、氯和硫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化树木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元素和植物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同种园林植物叶片累积4种污染元素的含量不同,总体来说对氯和硫的累积能力大于铅和镉;对铅累积量高的树木有枇杷、榆树和杨树;对镉累积量高的有枇杷、广玉兰、毛泡桐和杨树;对氯累积量高的有卫矛、大叶黄杨、杨树、榆树和臭椿;对硫累积量相对较高的有杨树、卫矛、毛泡桐和珊瑚树。运用隶属函数法对 18种绿化树木叶片污染元素含量进行归类,杨树和枇杷归为第1类,卫矛、大叶黄杨、毛泡桐、广玉兰、榆树和栾树为第2类,银杏、珊瑚树、臭椿、悬铃木、构树、鸡爪槭、海桐、白蜡、国槐和凤尾兰归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品种辣木钙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西双版纳不同树龄的多油辣木、狭瓣辣木和‘PKM1’辣木叶、叶柄、枝中钙含量的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辣木钙含量随品种、树龄、时间而变化。辣木钙含量呈现叶>叶柄>枝、3 a树龄>14 a树龄,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叶中钙含量呈现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狭瓣辣木;叶柄中钙含量呈现PKM1辣木和狭瓣辣木高于多油辣木;枝中辣木钙含量受品种、受树龄的影响而呈现不同差异。辣木钙累积量呈现枝>叶>叶柄,狭瓣辣木最高、多油辣木和PKM1辣木最低。辣木叶钙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3种常见作物的化感作用,以甜瓜、绿豆和油菜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0、50、150 g·L-1和250 g·L-1)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对不同作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3种浓度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处理对绿豆和油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均具有抑制作用,250 g·L-1腐解液处理下绿豆和油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40.7%和19.8%;不同浓度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甜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具有促进作用,250 g·L-1腐解液处理下甜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53.4%。与对照相比,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绿豆和油菜幼苗胚根长、胚轴长和苗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甜瓜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种子化感效应指数,得到化感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依次为甜瓜>油菜>绿豆。刺槐凋落叶浸提液对绿豆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油菜的化感抑制作用和对甜瓜的化感促进作用较弱。因此,在生产区植物配置中,绿豆和油菜应尽量避免与刺槐组合,以免因化感作用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杨汉波    郭洪英    陈炙    黄振    肖兴翠    杨勇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109-114
对引进的5个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和4个小帽桉(Eucalyptus microcorys)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早期(6 a)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 a内生长性状在不同的桉树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9~0.94和0.84~0.89,均呈高强度遗传。6年生小帽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0~0.86和0.83~0.84,也均呈现高强度遗传。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大花序桉较小帽桉在生长表现上有较强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可知,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相关系数为0.842 3。以DBHHV 3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小帽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3个大花序桉和1个小帽桉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1.70%和15.28%。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倒提壶地上部分醇提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4个极性部位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较大。石油醚相对5种供试的细菌菌株均无作用;氯仿相对大肠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3 mg/mL;乙酸乙酯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2 mg/mL;水相仅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0 mg/mL。氯仿相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1.48 mg/mL;乙酸乙酯相对可可葡萄座腔菌和多主棒孢霉抑菌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78 mg/mL和0.63 mg/mL;石油醚相和水相的抑真菌活性相对较弱。石油醚相、氯仿相和水相对供试真菌中的部分菌种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5年生杉木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375(Ⅰ)、488(Ⅱ)、594(Ⅲ)和732(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 a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间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第3年,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出现生长高峰;第5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出现生长高峰;第9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增长量最大。2)套种5个阔叶树的3个方面(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总体表现看,其生长速度最快为大叶栎,其次为红椎、灰木莲,再次为香梓楠,最慢为格木。3)杉木间伐强度对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大多表现为中度间伐强度优于强度和弱度处理,但并未呈现明显规律。香梓楠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最慢,大叶栎则生长最快;大叶栎在间伐处理Ⅱ(488株·hm-2)下套种优于其余3个间伐处理,格木则适合在间伐处理Ⅰ(375株·hm-2)下套种,红椎、灰木莲和香梓楠适合在间伐处理Ⅲ(594株·hm-2)下套种。大叶栎、红椎和灰木莲适合在间伐处理Ⅰ和Ⅱ下套种;香梓楠和格木适合在间伐处理Ⅲ和Ⅳ下套种。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苯胺蓝压片中未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特有结构,认为云南松根系与AMF不存在共生关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7属25种AMF,包括无梗囊霉属6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多样孢囊霉属2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1种、根孢囊霉属1种,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云南松根际土壤AMF优势属;云南松林分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存在差异,Shannon-Weiner指数、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种数和优势种:幼龄林15.15个·g-1、9种、瑞氏无梗囊霉、微白巨孢囊霉、长孢球囊霉,中龄林38.13个·g-1、22种、瑞氏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疣壁球囊霉,成熟林14.19个·g-1、7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闽南师范大学校园中9种常见绿化灌木植物的滞尘和抑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灌木植物之间有着明显的滞尘能力差异。最大的单位体积滞尘量约为最小的11倍。马缨丹的单位体积滞尘量最大,灰莉的单位体积滞尘量最小。9种灌木植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差异很大。9种灌木植物对大肠杆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达到45%以上;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差异很大,抑菌率在14.1%~96.5%之间;海桐和鹅掌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