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非点源污染控制是实现流域水质改善的重要途径,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并进行分区管理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以呼兰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收集国内外文献输出系数,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结合GIS技术估算了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结果表明,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率较高,氮平均输出风险达到40.48%,磷平均输出风险达到17.11%,氮为流域内主要非点源污染物质。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呈现支流重于干流的现状。结合县级行政区划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望奎县污染最为严重,绥化市和海伦市次之,庆安县与绥棱县相对风险较小。根据输出风险估算结果,对呼兰河流域进行管理分区,解析得到30.27%的区域属于高风险区,7.27%的区域属于极高风险区,非点源污染对流域的潜在威胁较大,有必要对高风险区域进行优先控制,并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为流域非点源控制以及水质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不同水期清河流域水环境状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FBI(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敏感性指数6个生物指数为评价因子进行水体等级隶属度计算,综合比较得到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点位的水体状态等级。清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指数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发生变化,整体表现为丰水期生物物种丰度、多样性、丰富度及敏感性指数大于枯水期,清河及主要支流上游生物多样性及敏感性类群比例较大,下游、乡镇及城区附近的生物类群多样性降低,耐污值高的生物比例增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呈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样点比例分别为12.5%、12.5%、75%和18.75%、43.75%、37.5%,清河流域干流及支流上游点位多为清洁和轻度污染,下游点位多呈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小云  张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95-11797
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以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评价指标,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浙江省安吉县赋石水库流域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7月~2010年6月该流域河流水体主要为I类和Ⅱ类水;2010年7月~2011年6月主要为V类水。按照达到前3类水的比例,干流(西溪)水质好于支流,西溪支流水质好于赋石水库支流。该流域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农业非点源污染和生活生产资料废弃物,2010年7月以后该流域由于面源污染导致水质出现恶化,需要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4.
在饶河干流设置17 个断面监测点对该流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利用Margalef 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eaver 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饶河干流浮游动物有4 类50 种,种类最多的是轮虫,共10 科15 属31 种,占62%;枝角类的种类较少,为5科6 属7种,占14%;桡足类6 科7 属7 种,占14%;原生动物种类较为匮乏,为4 科4属5种,占10%。时间分布上,浮游动物丰度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密度变动范围为54~405 ind/L。结合浮游动物丰度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分布情况与水体水质特征关系密切相关,经分析饶河干流水质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至较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源,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谭家湾流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两个村域内的种植、养殖和人居生活等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应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谭家湾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产生量由2015年的162.32 t降低至2020年的27.79 t,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由62.44 m3下降至21.14 m3,主导污染源由土地利用转变为畜禽养殖。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年负荷总量分别为5.56、0.86和21.37 t。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表现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其中生猪养殖的TN、TP和COD负荷量分别占流域负荷总量的50.91%、64.20%和46.66%,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污染源。TN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农业面源物,其污染等标负荷占负荷总量的52.6%,其次为TP,污染负荷率为40.7%,COD的等标污染负荷率最小为6.7%。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为0.489,分级级数为Ⅱ,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流域养殖总量在现有基础上还有10 815头猪当量的扩增空间。【结论】2015年以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显著降低,保持合理的禽养殖规模,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对促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可  张晟  郑坚  周谐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57-59,62
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干流4个断面和支流2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种类组成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发现,浮游动物112种,其中原生动物36种,占总种数的32.14%;轮虫30种,占总种数的26.79%;节肢动物46种,占总种数的41.07%。浮游动物密度和数量均为支流大于干流。利用香农-威纳指数评价了水质状况,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范围在2.65~3.12,支流污染程度大于干流。  相似文献   

7.
董磊  翟文亮  潘雄  林莉  张胜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59-65,71
[目的]为了解龙川江上游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农业面源防控措施,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方法]基于2019年7月份现场勘查,通过对龙川江上游典型小流域内五街镇、沙桥镇、龙川镇、雨露白族自治乡4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的农业种植、人居生活源(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进行实地勘查,并对污染负荷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龙川江上游小流域内4个乡镇的面源污染排放源中,农业种植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入河量和污染负荷率最大,分别为1 552.48 t/a和86.31%;人居生活源污染物的排放入河量和污染负荷率分别是227.89 t/a和12.67%;畜禽养殖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入河量和污染负荷率分别是为18.04 t/a和1.02%。在COD、NH3-N、TN、TP评价因子中,污染负荷率最高的是COD,达92.08%,TN污染负荷率为6.33%,NH3-N和TP的污染负荷率分别为0.89%、0.70%。[结论]农业种植是龙川江上游小流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来源,也是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清河流域植被评价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清河流域植被健康等级。2015年的评价结果表明,13个断面的河流植被健康综合指数值介于0.20~0.70之间,河流植被健康等级水平差距相对较大。植被健康等级为健康的主要集中在寇河流域,清河干流清河桥和清辽屯断面为不健康,其他断面多为亚健康。之后进行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了解安吉县赋石水库流域内河流水质状况。[方法]2010年7月对该流域河流中15个点进行监测取样,采用室内测试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分析了各测点DO、CODMn、NH4+-N、TN和TP 5项指标。[结果]构建了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的论域,计算了各监测点评价因子的关系矩阵,确定了监测因子的权重,并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各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河流水质为V类水,主要污染物为CODMn和TN。[结论]2010年7月以后该流域水质出现恶化,主要污染因子为CODMn和TN,需要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10.
汉江水质与污染物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质单因子评价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对汉江流域2007-2009年逐月实测数据进行水质状况及污染程度评价,分析了受污染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和特征污染物指标。结果表明:汉江流域的水体水质总体良好,呈4段分布;汉江干流19个断面中有5个断面所在的河段受污染物影响相对较大,是主要受污染区域;主要污染物指标有7项,总磷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5 d生化需氧量。从支流汇水、面源污染、生活污水3个方面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陶清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61-263
针对近年松花江上游流域水质质量问题,通过论述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河段主要污染源分布、类型、规模等,分析松花江哈尔滨以上河段水质变化趋势,探讨松花江哈尔滨河段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并由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提出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可行性方案,同时概述了松花江哈尔滨河段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献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7-15838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汇入支流水质污染现状,以一级支流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和运粮河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枯水期、丰水期DO、CODcr、BOD5、TP和TN等主要水质,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污染状况,揭示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污染较严重,约76.0%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及以上,47.9%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及以上;时空分布差异性明显,水体污染程度枯水期丰水期,其中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污染情况体现为中、上游下游,运粮河污染情况体现为中游上游和下游,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废水、集中式排污口的污水排放、农田径流。研究结果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河流管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流域林口县沿江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牡丹江流域林口县区段沿江面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对牡丹江流域林口县进行水质污染状况评价,通过推算得出牡丹江流域林口县沿江村镇年排放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化肥、农药分别为1 185 155.00、15 407.02、52 311.41、371.30~397.15、36.00 t,根据产生的污染物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奎河徐州段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奎河徐州段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此区域内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农田养分和化学物质经淋洗进入奎河,其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藻类及其他需氧生物大量繁殖,需氧有机物的增加又导致了BOD5增高和DO浓度下降,是造成徐州段范围内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集中治理生活污水,"关、停、并、转、迁"工业污染,建立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和河道曝气改善农业污染,中水回用等相应的可持续利用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客观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还有助于决策者确定河流的管理活动,对于流域可持续开发和管理、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实现环境功能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牛栏江为研究河流,采用多指标法对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的现存环境问题,并从开展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推进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加大工业水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流域陆域生态建设步伐、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网络、划定并严守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健康保护对策,以期维护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河流水质、有效减缓生态压力,为其他河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第二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非点源污染主要发生在汛期,点源排放鼍年内相对稳定的特点,利用第二松花江流域出口控制水文站和水质控制断面监测数据,分别计算了第二松花江流域COD和NH厂N的非点源输出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输出的非点源COD负荷为99930t·a-1,点源COD负荷为174 743 t·a-1,分别占流域总输出COD负衙的36%和64%,点源COD污染仍是第二松花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非点源NH-4LN输出负荷为9888 t·a-1,占总NH3-N负荷的44%,并呈增长趋势;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夏汛期非点源COD输出负荷(y)与同期流量(x)有y=44849+161·682x.因此可利用气象、水文动态预报数据进行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的预报,为非点源污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基础.建议在继续加大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的基础上,对非点源污染防治也要进行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花江白山至佳木斯段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中Cu,Pb,Zn,As,Cr,Cd的分布特征,通过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揭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历史变化趋势;同时,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各元素的含量分布均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的趋势,第二松花江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总量普遍高于松花江干流江段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多数江段沉积物中的Cu,Cr,Cd含量处于背景范围内。沉积物中Zn量含在二松江段(白山-泔水缸)超出了背景范围,但松花江干流江段沉积物中的Zn含量多在背景范围之内。与1998年相比,哈达湾江段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目前哈达湾重金属污染仍较严重,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次序为Pb>Cu>Cd>Cr>Zn。哈尔滨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Cr,Cd含量年际变化不大,Pb含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自1996年至1999年逐渐降低,1999年至2005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聚类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结果均表明,Pb,Cd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Cu,Zn,Cr主要源于自然释放;As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胡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81-9882
通过对花溪河小泉支流红旗村、红星村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监测,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按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两断面水质属劣Ⅴ类,小泉支流无法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原因为上游污水过境污染,建议增强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有效整治河流污染难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数据的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楠  陈圣波  逄超  陶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300-3302,3312
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单时相MODIS数据进行大范围区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结合地表反射率、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指数(NDM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等特征变量试验决策树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较,分析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决策树法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分别为83.48%和75.51%;2001~2006年,整体上松花江流域耕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中国部分,耕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而俄罗斯部分耕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