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毛对虾黄鳃病是我省对虾养殖中发病较普遍、流行甚广、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十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入地进行虾类病理学研究,以便准确地弄清导致对虾生理病态紊乱和虾体防御的机制及病原体在体内进行的合成作用。B.Z.Bian(1981),S.Egusa(1983),I.Dykova(1988),I.G.Nash(1988)等在对虾黑鳃病、红鳃病、弧菌病和单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随着对虾养殖的发展,我国也开始了虾病的组织病理研究。盂庆显等(1989)开展了中国对虾红腿病的组织病理观察;叶孝经(1990)对中国对虾红足病进行了病理学初步研究;刘正义、张聪洲(1987)报道了斑节对虾外寄生原虫症、细菌性败血症、铁末沉积症的病理病征。但有关长毛对虾黄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则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长毛对虾黄鳃病的鳃和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虾病的发生与流行,近两年在东沟县已十分猖撅,全县十多万亩对虾养殖池,发病面积达85%以上,发病引起减产面积70%左右,因患病绝产的面积达2~3千余亩,对虾疾病已严重地危害了虾民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对虾的产量,规格,限制并束缚对虾养殖的再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沟县对虾病害危害最大的是黄鳃病。为了尽快地筛选出造成对虾黄鳃病的病原菌,根据病原菌做出有计划、有目标的定向防治试验,初步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鳃病在对虾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危害程度可大可小,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对虾大量死亡。一、对虾黑鳃病的病原、症状及解剖变化1.病原:取病虾鳃丝磨片直接镜检及实验室检验,确定黑鳃病的病原主要为细菌,但池塘底质与水质不良会促使该病的发生。2.症状:病虾在水面慢游,尤其在傍晚及早晨日出之前多见;病虾不摄食,肠道空虚,外观其鳃部发黑;增氧机周围的池底有死虾。3.解剖变化:解剖病虾,可见鳃部发黑,胃、肠空虚;镜检鳃片,可见鳃丝发黑、肿胀及溃烂。病虾往往因鳃部呼吸功能受损、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二、对虾黑鳃病的病因经过大量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的对虾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在大幅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超常规发展,有超过斑节对虾养殖的趋势,新的养殖模式如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快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屡创新高等。做好对虾病害防治工作、保证养成收获是广大养殖户的迫切心愿。现就我们在养殖实践及技术服务中遇到的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经验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发生简述去年广西对虾养殖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等均有发生,如白斑病、红体病、丝状细菌病、黄鳃、黑鳃、纤毛虫、夜光虫、软壳等。其中以南美白对虾红体病表现尤其突出。对虾发病时间早…  相似文献   

5.
近年,尤其是1987—1988年,大连各地虾场普遍出现养殖对虾红足病。在一些报告中,该病被列为弧菌病。 1988年,大连五建虾场养殖对虾发生红足病。红足病患虾自6月中旬大量(10%以上)出现于3、4号池,自7月中旬大量(10%以上)出现于1号池。直至8月  相似文献   

6.
在1990年对虾养殖的中后期,东台市第二水产养殖公司4000多亩水面的对虾先后不同程度地患了聚缩虫病、黑鳃病、烂鳃病、孤菌病,病势蔓延迅速,受灾严重的面积占放养面积的50%以上。为了抑制虾病发展、蔓延,我们在添换水、增加饵料营养的同时,根据《对虾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2):14-15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本人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1,26(12):21-22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仍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笔者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4,(10):78-78
十、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 [流行特点]全国都有发生,江苏最为严重。发病时间江苏在7~8月,南方在6—9月。虾各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此病,特别是成虾养殖30~50天就发病,以中国对虾发病率最高,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症]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呈血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厌食。  相似文献   

10.
鳃是虾的呼吸器官,一旦对虾鳃部发生病变,全身各组织、器官将会受其影响而产生其他病症,严重时甚至导致对虾死亡,给养殖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黑鳃、烂鳃病的防治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1.
93年起始流行的暴发性对虾病,给我国的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县的对虾养殖生产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养殖面积从550余亩下降到95年的8.3亩。广大虾农因此将暴发性对虾病称之为瘟神。 敢于战天斗地的我县广大虾农,经过几年艰难摸索,对虾养殖生产开始出现曙光,变得渐渐明朗起来。今年对虾养殖面积已恢复到496.7亩,为病害流行前的85.4%,在浙江省是复苏速度较快的。今年虾病的流行,与过去5年同期相比,是危害程度最轻的一年。截止8月5日,绝产或半绝产面积只有6口塘49亩,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不仅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并且斑节对虾杂食性,很适合人工养殖。在养殖斑节对虾过程中,大多数疾病是由于水质、底质恶劣或温度、盐度不适,影响正常蜕皮而引发的。今简略介绍斑节对虾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黑鳃症(烂鳃症) 病虾的鳃部附着大量污物呈黑色或棕黄色。真菌感染,水质不良,重金属中毒,缺乏维生素C等都可能导致黑鳃。黑鳃病全年都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多。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青岛胶州市对虾养殖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出现大规模死亡,死亡率在90%以上,典型症状为肝胰腺发红、通过镜检排除寄生虫和细菌感染后,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PCR方法从病虾鳃中检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同时利用RT—PCR方法住同一批病虾鳃中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结合发病症状,可以认定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造成了凡纳滨对虾的大规模死亡。  相似文献   

14.
锌在长毛对虾体内的积累、分布和排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Penaeus)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高档海产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最近几年,福建省对虾养殖生产发展很快。1987年全省对虾养殖面积为21万亩,产量达1.38万吨。然而,最近几年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问题亦日益严重,出现了“黑鳃病、弧菌病(俗称红腿病)”等各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对虾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给虾农经济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虾业虽然已得到初步恢复,但对虾病害仍然制约着养虾业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虾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人们引进了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对虾新品种,但随着对虾新品种养殖年限的增长,一些病害又大量出现,给海水对虾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菌清用在日本对虾黑鳃病的防治上,通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菌清在防治对虾病害上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一、材料和方法:今年7月间,在河北黄骅某对虾养殖厂,暴发了大面积的日本对虾黑鳃病,其症状…  相似文献   

16.
我省的闽东沿海是我省发展的对虾养殖业最早的基地之一,然而,近一二年随着养虾面积的发展,带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虾农普遍亏本,广大虾农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上述被动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该区域养虾集中在内湾海域有关。观就闽东内湾海域虾池位置、面积与对虾养殖的关系探讨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疾病也在各地流行起来,虾病已成为发展养虾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据报道,虾病有七大类,约40种。1980年我国养殖对虾仅发现七种疾病,到1989年增加到30余种。河北省沧州地区对虾养殖生产从1983年开始起步,到1990年已形成较大规  相似文献   

18.
一、1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相对比较低,对虾、罗非鱼和鳜鱼的病害仍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有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水霉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白斑病、红体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鳖、南美白对虾共4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鳜鱼车轮虫病发病率达到70%、指环虫病死亡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19.
闫升华 《河北渔业》2002,(1):33-33,32
<正> 1 基本情况和养殖特点 2001年,是唐山市自1993年暴发虾病以来对虾养殖生产形势比较好的一年,主要原因就是引进了南美白对虾。综观整个养殖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海水不行,淡水很好”。具体表现为,利用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病害比较严重,成活率低。与东方对虾和日本对虾比较,尽管南美白对虾抗白斑病和黄鳃、黑鳃病能力较强,但比较典  相似文献   

20.
一、9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9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与上月差不多,仍处于高发期.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纤毛虫病、孢子虫病、鳜鱼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和蟹弧菌病、褐斑病、鲍苗脱板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桃拉病及病因不明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鲮鱼、罗非鱼、鲫鱼、鲈鱼、鲢鱼、鳙鱼、鳖、对虾、罗氏沼虾共12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黄鳍鲷指环虫病、斑节对虾白斑病、鲍苗脱板症发病率高于50%,红鳍笛鲷本尼登虫发病率达到100%;卵形鲳够烂鳃病死亡率20%、对虾红体病死亡率31%、鲍苗脱板病死亡率75%、斑节对虾白斑病死亡率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