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3个葡萄品种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果皮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中白藜芦醇含量不同;同一品种葡萄的各器官中白藜芦醇含量也不同,一般而言成熟果皮〉成熟叶〉茎段;不同成熟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不同成熟期果皮中白藜芦醇分布的规律为成熟果皮〉嫩果皮;在所有检测样品中以刺葡萄的成熟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12.903μg/g。  相似文献   

2.
‘北国蓝’是1988年以山葡萄品种‘左山一’作母本、两性花山葡萄种质资源‘双庆’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山葡萄酿酒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141.2 g;果粒圆形,平均单粒重1.43g,果皮蓝黑色,果粉厚;每个果粒含种子2~4粒,果肉绿色,无肉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90%~21.10%,可滴定酸含量1.83%~2.63%,总酚含量1.31%~1.68%,单宁含量0.21%~0.39%,出汁率57.20%;酿制的原酒具有黑宝石光泽,香气宜人,酒体饱满,典型性明显;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等地,葡萄成熟期在9月上中旬。2015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不同着色时期果皮转录组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山葡萄果皮转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以不同成熟期的山葡萄果皮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其转色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经过测序得到3个时期的clean reads分别为:转色前20 157 930条,50%着色期16 197 432条,完熟期16 410 824条;GC含量分别为48.41%、48.04%和49.54%;各时期的Q30大于等于94.73%。通过与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各样品Read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为60.57%~67.77%,并且唯一比对位置的数量均超过58.99%,比对到基因组上的序列绝大部分分布在外显子区,均为96.3%以上。本试验将3个样品中转色前分别与50%成熟期和完熟期进行了基因差异表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OG功能注释分别为1 305、1 602个。【结论】明确了山葡萄果皮转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为进一步大量挖掘山葡萄果皮成熟过程中重要表达基因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夏黑”葡萄为研究对象,在花期对葡萄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研究了不同补光时长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南方设施葡萄品质及产量.结果 表明:补光4h处理的枝条节间粗度和补光3h处理的叶片Fv、Fv/Fm和果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与此同时,补光处理的果粒数、穗质量、单果质量及纵横径均显著低于对照.补光对不同时期的果实品质具有不同的影响,补光3h的单宁含量在青果期达到最高;补光3h处理的类黄酮、总酚和可滴定酸含量在转色期显著高于对照;补光3h处理的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在成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补光对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及转色后的果实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鲜食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主要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比色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和果梗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了清除氧自由基(ORA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FRAP)能力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花青素在果皮以及总酚和总黄酮在种子和果梗中含量较高,但多酚类物质在果肉中最低。葡萄品种‘夏黑’果皮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它葡萄品种。以‘巨玫’果皮和果肉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但‘青提’果皮和果肉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其它葡萄品种。通过分析各葡萄品种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发现,果皮中FRAP和ORAC清除率以及种子和果梗中DPPH·清除率与花青素、总酚及总黄酮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且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其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葡萄转色期乙醇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进程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转色期进行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果穗喷施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定期采样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不同部位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以及果实色度角、果皮亮度、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葡萄果皮总酚含量的累积,同时延缓了花青素含量的积累以及叶绿素的降解,保持了较高的果皮亮度。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处理能够显著延缓葡萄果实的成熟和着色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左山一"山葡萄为试材,应用HPLC技术,研究山葡萄叶、茎、卷须、果实生长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部位的白藜芦醇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白藜芦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卷须>茎>种子>果皮果肉。叶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20.12μg/g。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S-诱抗素对'巨峰'葡萄果实生长、果实着色效果、果实品质、花青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指导S-诱抗素在'巨峰'葡萄生产上合理使用,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300、400 mg/L)的S-诱抗素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后外观色泽得到有效改善,葡萄果皮着色指数(CIRG)、花青素、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推移,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花青素合成相关酶PAL、CHI活性提高。葡萄果实转色初期(第2次膨大期,转色面积为50%~10%)不同浓度S-诱抗素处理对葡萄着色存在低促高抑的影响,其中用300mg/LS-诱抗素茎叶喷雾处理1次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山桃稠李果实为试材,在山桃稠李的果实转色期采集果实,测定了不同采样时期果实的总花色苷、花青素-3-葡萄糖苷、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确定了果实从转色期至成熟期花色苷含量与PAL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桃稠李果实从转色期至成熟期总花色苷与花青素-3-葡萄糖苷均表现为增长趋势,成熟期含量最高;PAL对花色苷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花青素-3-葡萄糖苷与花色苷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rbernet-Sauvignon)为试材,采用外源喷施法研究了乙烯利(CEPA)、乙磷铝(Fosetyl-aluminum)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CEPA对Res诱导效果不明显,虽然在幼果期诱导提高了葡萄果皮Res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认为是CEPA提前了葡萄转色期所致;30mg/L乙磷铝能显著提高成熟期葡萄果皮中Res含量,作用时间较长,并且在短时间内刺激了PAL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牛茹萱  张剑侠  王跃进  翟焕  赵凯 《果树学报》2012,(5):825-829,965
【目的】为了培育抗病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方法】以2个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波尔莱特’、‘红无籽露’作母本,以抗病抗寒的中国野生山葡萄株系‘黑龙江实生’、‘双优’及欧山杂种‘北醇’、‘00-1-10’(‘玫瑰香’ב黑龙江实生’)分别作父本杂交,授粉51 d后将胚珠分别接种于ER和MM4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培养60 d后在WPM+BA 0.2 mg.L-1培养基上诱导成苗。【结果】结果表明,2个母本品种胚挽救的适宜培养基不同,‘波尔莱特’作母本适合于ER培养基,‘红无籽露’作母本适合于MM4培养基。2个母本基因型对胚珠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差异不大,‘波尔莱特’略优于‘红无籽露’;但4个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影响较大,以欧山杂种‘00-1-10’和‘北醇’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胚株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明显高于山葡萄‘黑龙江实生’、‘双优’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共获得无核葡萄胚挽救新种质50个株系。【结论】在胚挽救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无核葡萄适宜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欧山杂种比山葡萄更适宜于作杂交的父本。  相似文献   

12.
 山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抗寒、抗病葡萄种质资源。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 I-NNN/Mse I-NNN对山葡萄雌花、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进行筛选,引物E-AGC/M-CTG在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83 bp的特异性条带;经组池个体和其它品系验证,该特异性条带能在雄株和完全植株中稳定出现。将该特异性条带回收、克隆、测序,设计SCAR标记引物,对已知性别的85份山葡萄种质进行盲测,准确率达到97.6%,表明标记转化成功。由于该SCAR标记在绝大多数山葡萄栽培品种和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中得到验证,可利用该SCAR标记对山葡萄杂交后代在苗期进行性别鉴定,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区分和合理利用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减少酿酒葡萄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的盲目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9份酿酒葡萄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0个位点,观测杂合度为0.482 8~0.965 5,期望杂合度为0.592 3~0.893 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185 7~2.227 9,多态性位点100%。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16处,29份材料分成两大组,其中含有28个品种的组Ⅰ中,2个欧亚种‘红汁加美’和‘晚红蜜’为亚组Ⅱ;亚组Ⅰ中6个欧亚种(‘美乐181’‘品丽珠327’‘赤霞珠169’‘蛇龙珠’‘马瑟兰c980’和‘宝石解百纳’)之间具有亲子关系,为一类(季组Ⅱ);季组Ⅰ分A、B组,其中A组包含14个欧亚种,1个毛欧杂种、1个种间杂种、1个山欧杂种,B组包括1个种间杂种和3个欧山杂种。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图一致。该研究结果为酿酒葡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信息,并且为酿酒葡萄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以‘早钟6 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枇杷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 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 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 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 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 和11.92 μg ? g-1 FW; 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 μg ? g-1 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 初的0.47 μg ? g-1 FW 降低至0.29 μg ? g-1 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 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 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 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 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 比,在果皮中的PSY 和CYCB 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 和BCH 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枇杷不同发育 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 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6.
 ‘花玉’是小型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早熟,植株生长势和抗病性中强,易坐果。果实高圆形或椭圆形,果皮薄,光滑,表皮绿色布墨绿细条带,单果质量2.3 ~ 3.0 kg,果肉大红,肉质松脆,口感好,中心含糖量11%左右;种籽褐色、小籽。果实发育期28 ~ 30 d。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林兴桂 《果树学报》2007,24(1):89-9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葡萄酒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包括内蒙古北部),由于冬季严寒和无霜期短,不适于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因此开展酿酒葡萄抗寒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应用山葡萄×欧亚种、山-欧F1×山葡萄、山-欧F1×欧亚种、山-欧F1×山-欧F14种杂交模式进行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抗寒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早熟杏新品种‘硕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硕光’是由‘大丰’杏的自然杂交种子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早熟鲜食杏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6.08 g,最大106.4 g,果皮底色橙黄,阳面有少许红晕或无,果面光洁,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3.2% ~ 14.5%。果实发育期65 ~ 70 d。早熟,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