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的前胃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前胃弛缓,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前胃消化道综合征,属中兽医的脾虚不磨,宿草不转的范畴.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病程较长、较难医的一种疾病.病牛由于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致使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的物质而引起消化障碍.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取自拟安胃通降汤治疗牛的前胃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犬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根据病情可分两类:(1)急性消化不良,是肠粘膜表层受到异常刺激发炎或由于支配肠管的神经调解作用发生紊乱,引起肠管运动机能与分泌机能障碍所致.(2)慢性消化不良,是指肠粘膜表层具有持久的炎性变化而伴发肠的分泌机能、运动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多由急性消化不良发展而来.2005~2007年在临床上共收治被确诊为消化不良的患犬286例,将这些病例按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不同分别采取6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牛的前胃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前胃弛缓,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前胃消化道综合征,属中兽医的脾虚不磨。宿草不转的范畴。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病程较长、较难医治的一种疾病。病牛由于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致使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的物质而引起消化障碍。笔者近十年来采取自拟安胃  相似文献   

4.
犊牛消化不良是由于真胃和肠道的消化、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机能障碍或紊乱,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也是3月龄以内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本文重点介绍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奶牛主要因饲养管理不当,饲草饲料品质较差等因素,引起四胃发炎,并发生严重的消化不良。该病在兽医临床上所见较多,但由于误诊误治使死亡率居高不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病奶牛37例,治愈34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1.1饲喂霉烂变质饲草饲料或饲喂刺激性较强的糟粕饲料,或饲喂粗硬难以消化的粗饲料。1.2精料饲喂过多、暴食暴饮或突然更换饲料,使消化机能减弱,导致本病发生。1.3肝脏疾病、慢性贫血、真胃淋巴瘤、其他前胃  相似文献   

6.
猪慢性消化不良和马属家畜胃状膨大部阻塞症是兽医临床常见两种病症,现将两症的中药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猪的慢性消化不良症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妥引起的临床常见病,治疗较难。笔者在治疗中,以清热、补脾、消利、克食消化为主,促进胃肠蠕动的原则,用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消化不良150例,治愈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7.
胃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局部组织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而形成圆形溃疡面的一种普通疾病。严重会导致胃穿孔,因而多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迅速死亡,或因出血轻微而呈现慢性消化不良,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论在世界何处只要采用同栏圈养和以谷物为原料的饲养,就会有胃溃疡发生。这种疾病在经济上有重要意义,尽管人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危害因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前胃或皱胃阻塞综合征(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或霍夫伦德综合征)1.1特点奶牛的前胃、皱胃或全部4个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失调,引起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或称霍夫伦德综合征。由于液体主要蓄积在瘤、网胃,从腹壁轮廓看,左侧腹壁膨隆。1.2临床病例典型的膨大部位发生在腹肋部的左上部和右下部。慢性创伤性网胃炎引起迷走神经机能失调,导致瘤网胃扩张是本病最常见的形式。严重的瘤胃膨大明显的表现为左肷窝上部  相似文献   

9.
猫胃肠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多因饲喂不当、肉食过量或食用了腐败食物、消化不良等引起.在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也可继发感染本病.临床上对一般性胃肠炎病较易治疗,但对顽固性或反复发作疗效不佳,死亡率较高,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猫顽固性胃肠炎病,取得较好效果,现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猫胃肠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多因饲喂不当、肉食过量或食用了腐败食物、消化不良等引起。在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也可继发感染本病。临床上对一般性胃肠炎病较易治疗.但对顽固性或反复发作疗效不佳.死亡率较高.笔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猫顽固性胃肠炎病.取得较好效果.现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牛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是由金属异物(针、钉、碎铁丝等)混杂在饲料内,被牛采食吞咽落入网胃,导致急性或慢性前胃弛缓,瘤胃反复膨胀,消化不良。并因穿透网胃刺伤膈和腹膜,引起急性、弥漫性或慢性局限腹膜炎,或继发创伤性心包炎,是散养户和管理粗放的牛场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笔者从事基层  相似文献   

12.
<正>牛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是由金属异物(针、钉、碎铁丝等)混杂在饲料内,被牛采食吞咽落入网胃,导致急性或慢性前胃弛缓,瘤胃反复膨胀,消化不良。并因穿透网胃刺伤膈和腹膜,引起急性、弥漫性或慢性局限腹膜炎,或继发创伤性心包炎,是散养户和管理粗放的牛场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笔者从事基层  相似文献   

13.
肉鸡消化不良的直观特征是在粪便中残留饲料小颗粒 ,如饲料残留多量玉米时 ,粪便呈黄色。由于消化不良 ,就意味着肉鸡肠道不能充分吸收饲料营养成分 ,使饲料转化率低 ,鸡生长缓慢 ,色素沉着减少 ,有时会引起腹泻或继发其他疾病。引起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表现为鸡群均匀度差 ,许多鸡生长发育不良 ,嘴、脚苍白 ,羽毛松乱 ,有时关节肿胀 ,跛行等。球虫病是引起肉鸡肠炎和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慢性或无血便的小肠球虫病易被人忽视。细菌性肠炎也是引起肉鸡下痢的原因之一。热应激时 ,鸡饮水量增加 ,使胃的 pH…  相似文献   

14.
<正>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羔为特征。在疾病流行期,也见部分羊表现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等疾患。流行特点。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多种动物,多为隐性经过。家畜中以牛、羊较为易感,禽类感染后称为"鹦鹉热"或"鸟疫"。许多野生动物和禽类是本菌的自然贮主。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为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期在野生动物临床中遇到了一些低钾血症的病例,有抽搐、昏迷的幼东北虎;头颈僵硬歪斜、后肢跛行的非洲狮;呕吐、不食的幼金丝猴;精神沉郁、肠梗阻的斑马;虚弱无力、食欲不振的亚洲象等。经实验室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通过静脉、口服或直肠补钾及其它相应治疗后均获好转、痊愈。圈养或半散放野生动物由于其食物结构、种类和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及各种应激情况下,野生动物低钾血症作为原发病或继发病成为易发、高发病症,尤其是幼龄和老龄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差,在寒热、种群内压力等各种应激下常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导致体液的容量、分布、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的变化。尤其是慢性低钾血症,病情隐匿,同时因野生动物在临床观察、保定、诊治方面的局限性,若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并祛除病因,不仅会影响疾病恢复过程,还可能加重病情,严重低钾血症甚至会因呼吸、心跳麻痹而死亡。本文旨在通过对5种不同野生动物低钾血症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就野生动物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可能病因和防治方面进行小结,以期引起对野生动物临床低钾血症的重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犊牛慢性腹泻症,系消化不良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而导致犊牛持续腹泻不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体症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上我们选用菌痢康生物活菌制剂治疗犊牛慢性腹泻症,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 县兽医站大动物门诊临床所遇20例慢性腹泻症犊牛。  相似文献   

17.
宿草不转又称为瘤胃积食或胃食物停滞。主要是指牛因饮食过量、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瘤胃充盈和大量的干固体饲料滞留,导致瘤胃壁膨胀,引起瘤胃运动和消化紊乱。该病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导致动物的死亡。作者在兽医临床治疗了10多例,通过中西医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牛宿草不转的原因,并介绍了此病的三种类型即过度进食型、胃肠积热型和脾胃虚弱型及其中西医结合疗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的养殖中,因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食物突变,日粮营养不平衡,内外科疾病以及传染病、寄生虫病引起动物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在实践中特别多见,占兽医临床动物疾病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消化不良可分为4种类型,即单纯性消化不良、积食性消化不良、臌气性消化不良及毒血症消化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实际上就是以往通称的原发性前胃弛缓。虽然4种类型的症状大不一样,但普遍都是由前胃弛缓继发成一种或几种疾病临床综合症。 (一)前胃弛缓 前胃弛缓是由于长期饲喂品质不良的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当,以致前胃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的疾病,临床上以前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食欲、反刍、嗳气紊乱,常伴有一定的酸中毒为特征。 病因:(1)长期饲喂单纯、品质低劣、适口性较差的饲料,如喂稻草及未经合理加工调制的麦秸;(2)饲料搭配不合…  相似文献   

20.
<正> 1 牛前胃弛缓的病性病牛前胃弛缓是兽医临床上的一个复杂问题.因为“前胃弛缓”只是许多致病因子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诊断不能只依靠表现的综合征,而是要依靠表现综合征的病性.从病性上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应称做消化不良.按权威学者的命名及分类,把反刍兽的消化不良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