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是牛、羊常见的两种寄生虫,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我县1977年初在全县抽查结果,肝片吸虫感染率达41%,有些生产队高达90%左右;鹿前后盘吸虫的感染率也达30%以上。由于这两  相似文献   

2.
<正>牛、羊吸虫病在齐齐哈尔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和东毕吸虫等。虫体呈叶片状、圆柱状、细线状。吸虫依次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胆囊、胰腺、瘤胃、肝门脉分枝和肠系膜静脉中。患病的牛、羊和带虫的家畜是吸虫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991—2005年期间对青海省牛羊吸虫感染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5年间肝片吸虫发病羊111299只,发病率为11.03%,死亡4323只,致死率为3.88%;双腔吸虫病发病羊48630只,发病率4.30%,死亡6863只,致死率为14.11%。肝片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病畜和带虫动物是该病的感染源。双腔吸虫是我省优势虫种,全省各地牛、羊普遍感染,灌木草甸草场、沼泽草场双腔吸虫感染严重。吸虫病多发在成年牛羊,没有品种、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主要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羊肝脏及胆管中,使牛、羊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引发肝实质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性障碍。当呈地方性流行时,对牛、羊,尤其是幼畜危害相当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使役畜役用力低,乳用畜产奶量降低10%以上,屠宰畜大批肝脏报废。1肝片吸虫的病因1·1病原与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于潮湿多水地区,多雨年份流行严重。急性者多发生于秋季,慢性者多发生在冬春天寒、枯草的季节。肝片吸虫呈淡红色或略带灰褐色,虫体扁平,形状似柳树叶,长20~30 mm,宽8~10 mm;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5.
1987年1月7日,华亭县畜牧中心举办兽医学习班,解剖一头本地14岁母驴,从胆管中检出肝片吸虫26条。肝片吸虫多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胆管中,其它动物也可感染,但较少见。此次从驴体胆管检出肝片吸虫,说明肝片吸虫在我县不仅严重危害牛、羊,而且也危害马类动物。因此,在肝片吸虫感染严重的地区,应对马类动物使用广谱驱虫新药如丙硫苯咪唑等进行驱虫。  相似文献   

6.
肝片(形)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它的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和消灭危害牛羊的胰吸虫和双腔吸虫进行了驱虫试验,选取牛30头,绵羊120只、山羊30只,应用丙硫苯咪唑、吡喹酮进行了6次驱治试验,结果以片剂吡喹酮口服,羊90mg/kg;油剂吡喹酮肌肉注射,羊50mg/kg;油剂吡喹酮腹腔注射,羊50mg/kg,牛45mg/kg;5%丙硫苯咪唑混悬液口服,羊40mg/kg,所获驱虫效果最佳。对驱治牛羊胰吸虫和双腔吸虫的驱虫率可达94.9~100%。  相似文献   

8.
三氯苯咪唑(Triclabendazole)是一种新的苯骈咪唑类衍生物,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驱虫活性,主要用于驱除马、牛、羊等动物各期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9.
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0.
牛羊肝片吸虫病因与防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主要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羊肝脏及胆管中,使牛、羊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引发肝实质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性障碍。当呈地方性流行时,对牛、羊,尤其是幼畜危害相当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使役畜役用力低,乳用畜产奶量降低10%以上,屠宰畜大批肝脏报废。  相似文献   

11.
肝片吸虫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主要寄生的虫体,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引起牛、羊肝炎、胆管炎,严重引起腹泻。所以治疗时要及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了解血矛线虫、锥虫和肝片吸虫在我市的流行情况,我们从1998年开始,推广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牛羊四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治技术。三年来,共推广应用于牛1557头,羊19477头。1998年检出血矛线虫的阳性率,肉牛及奶牛为29.73%,湖凌晨为30.27%,牛锥虫病阳性率为18.01%(主要为外来菜牛),湖羊为0%。牛肝片吸虫阳性率为22.7%,湖凌晨为30.8%。治疗后,2000年检测血矛线虫的阳性率牛为2.78%,湖羊2.1%,锥虫病阳性率牛为1.17%,湖羊0%,肝片吸虫阳性率牛为2.05%,本地湖羊3.81%。每头牛增重45kg,每头羊增重3.75kg,每头奶牛增乳550kg,并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化验费和医药费用,全市共计增加经济效益225.67万元,有力地保护了本市的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余庆县牛寄生虫区系调查。解剖牛18头,粪检116头份。检出28种虫,属5纲7目15科20属。蠕虫的感染率100%,优势虫种为肝片吸虫、印度殖盘吸虫、荷包状腹袋吸虫、腔阔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支睾阔盘吸虫。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江津市牛、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按寄生虫完全剖检法和粪便检查法进行寄生虫区系调查,共剖检12只水牛、12只黄牛、40只山羊。结果:检出牛感染的寄生虫28种,隶属3门5纲7目16科21属,其中吸虫12种,绦虫2种,线虫9种,蜘蛛昆虫5种;羊感染的寄生虫30种,隶属4门6纲8目17科21属,其中吸虫8种,绦虫3种,线虫8种,蜘蛛昆虫5种,原虫6种。对牛危害严重的寄生虫是肝片形吸虫、菲策吸虫、鹿前盘吸虫、捻转血矛线虫、蛇形毛形线虫、水牛痒螨;羊的优势虫种为肝片形吸虫、枝睾阔盘吸虫、鹿前后盘吸虫、细颈囊尾蚴、捻转血矛线虫、蛇形毛形线虫、阿氏艾美耳球虫、克氏艾美耳球虫、柯雅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5.
综合防治羊肝片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肝片吸虫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主要寄生的虫体,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引起牛、羊肝炎、胆管炎,严重引起腹泻。所以治疗时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肝片吸虫(F.hepatica)属于片形科、片形属寄生虫,该病呈世界性广泛分布,是一种对牛、羊、马鹿等反刍动物和人类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之一~([1-3])。据相关报道,全球约有2. 5亿~3. 0亿牛、羊等反刍动物感染肝片吸虫,给养殖生产造成极大的经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吐尔尕特口岸区域内牛、羊体内寄生虫情况,采用常规剖检法,对吐尔尕特口岸范围内的6头牦牛、14只绵羊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内寄生虫检查,经检查绵羊感染寄生虫13只,从绵羊体内检出寄生虫9种,感染率92.8%,牦牛感染寄生虫6头,牦牛体内检出4种,感染率100%。证明口岸区域内牛、羊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其中牛、羊棘球蚴、细颈囊尾蚴、肝片吸虫为人畜共患病,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口岸范围内动物寄生虫病的疫情监测和当地牛羊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来,笔者主持了15起炭疽疫情的处理工作,牛、羊混合发病占66.67%;牛发病占26.67%;羊发病占6.67%;人发病占86.67%;无动物发病占6.67%。牛发病率比羊发病率高。对可疑炭疽病死畜的尸体禁止解剖,对尸体焚烧炭化后深埋。要建立免疫制度,对易感染动物每年进行一次、高质量的疫苗接种。在疫区本病很难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9.
武隆县屠宰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四川省武隆县肉联厂牟乾谷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及世界各地。其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主要引起患畜慢性肝炎、胆管...  相似文献   

20.
肝片吸虫(F.hepatica)、前后盘吸虫(P.cervi)是牛、羊的两种寄生虫,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我县一九七七年初全县抽查结果,肝片吸虫感染率达41%,一些生产队高达90%左右;前后盘吸虫的感染率也达30%以上。由于这两种虫的寄生,致使大批耕牛消化不良,反复拉稀,长期贫血、消瘦,甚则胸颌水肿,乃至死亡,严重影响了使役。因耕牛抵抗力降低,一旦外界环境改变,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