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北方花生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PSS软件对我国北方地区15个花生品种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单株饱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以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将11个性状综合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花生产量、品质性状87.6654%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把15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各类群间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地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质资源,探索已收集到的200份南方花生种质材料的利用价值,对其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深入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7个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16~0.73;而3个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小,变异系数介于0.03~0.09;2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居中,变异系数为0.28和0.37.且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与品质相关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51%,可综合概括这些性状的表现.随后根据性状特征将200份花生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其中C类和D类种质材料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方面表现优秀.该鉴定评价结果能为200份花生种质材料进一步合理利用及选育适合南方的优异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优质香稻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44份太湖地区香稻品种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选出的5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因子中,粒型因子、碾米品质因子和外观品质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占到了65.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香稻种质材料可分为3大组群,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的优质育种,应注重碾米品质、粒型的选择,降低垩白性状,增强适口性,从而达到提高稻米品质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夏播花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1个花生品种在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适应性,对其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064%,并以此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适宜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品种有中花16、天府22、宁泰9922、中花215、湘花645。11个品种聚类分析为3个类群,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群品种与主成分分析得分较高品种基本一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品种引进和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油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便在生产和花生新品种选育中更好地推广和利用高油花生品种。【方法】以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花生联合体品种试验的22个高油花生品种为材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等1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个性状遗传基础丰富,变异范围为:0.02~0.3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油酸含量(0.3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脂肪含量(0.0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含量与主茎高、侧枝长、百果重、百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每公斤果数、每公斤仁数、出仁率、饱果率、脂肪含量、籽仁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荚果产量、脂肪含量、籽仁产量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由分析结果可知,高油花生品种脂肪含量与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8个主要性状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影响因子,累计贡献率84.541%,能代表18个性状指标综合评价高油花生品种。聚类分析将22个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各类...  相似文献   

6.
加工类型黄瓜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个加工类型黄瓜品种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品种分为产量、形态和品质3个主成分因子,其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9.81%,而且基本上可描述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当类平均距离为1.035时,19个品种被聚为短果和长果2种类型,而当类平均距离为0.942时,19个品种被聚为短果中等品质、短果优质和长果高产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品质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枸杞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可为枸杞亲本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河南省2006及2007年15个春棉区试品种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4个主成分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0.10%,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从产量和主要品质的相似度聚为5大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验证,误判率为13.3%。根据对各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多元方差分析,进行了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目标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花生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08份花生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最终选择8个差异水平显著的性状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花生的8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87.09%,其中第一主成分以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度和荚果宽度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以百果重和百仁重影响为主,第三主成分以单株生产力和单株结果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荚果长度和荚果宽度的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8份花生种质材料在阈值为52.51时聚为4大类群。该研究将花生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108个花生品种分为4个类群,为花生优良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115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9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4.21%~43.42%,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单株生产力4个性状变异丰富,播种至开花天数、种子宽度、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性状较稳定;19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8~2.09,其中亚油酸含量多样性指数最小,种子宽度多样性指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生产力与单株荚果数、百果重、百仁重、荚果宽度和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42%,可综合概括19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大果资源,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优质亲本加以利用。筛选出68份高粗脂肪含量、27份高蛋白质含量和6份高蔗糖含量的特异种质,可作为花生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1.
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引种鉴定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205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抗性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鉴定,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花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有性状优良的种质,也有高抗的材料,这些优异种质可供今后开展花生高产、优质、抗病育种利用;在选出的4个主成分因子中,总有效枝数的累积贡献率为45.58%,将205份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归为5类,绝大多数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类间遗传差异大于类内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花生壳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产地的花生壳样品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研究,优化了样品提取条件和色谱测定条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优化的色谱条件为:WondaCract ODS-2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 ℃,波长290 nm。建立8个产地花生壳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标示出14个稳定的共有峰,共有模式的相似度除新昌小京生外,皆大于0.9。对共有峰平均相对峰面积的聚类分析表明,8种花生壳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用^60Co-γ射线诱变辐射重庆面包麦的干种子,对M2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大小为:总重>粒数>退化小穗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在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大小为:淀粉>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指数>吸水率>出粉率>容重。筛选出一个农艺性状变异类型,一个品质性状变异类型。当遗传距离为80.31时,可将202株分为5类。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地方向日葵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生态区域的65份向日葵种质资源的25个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叶形、叶色等进行遗传多态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7个主要农艺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6.7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73;数量性状方面子实长度、百粒重等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1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9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茎粗、株高和叶片数在8个测量性状中累计贡献率为80.58%;基于25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发现,向日葵资源分为两个大类四个亚类,以上结果说明贵州地方向日葵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杂种猪肉质性状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方法对杂种猪的7个肉质性状进行归类。[方法]通过对杂种猪的7个肉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选取累积贡献率达89.92%的前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中pH值、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为重要的指标。[结论]该研究为简化检测过程,将肉质性状纳入育种指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分析陆地棉种质的纤维品质、产量和早熟等性状,筛选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可靠的综合评价模型,为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来源广泛的630份陆地棉种质为材料,在中国3个主要植棉区的8个环境下,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使用R包"lme4"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选择不同筋力新疆自育和引进的春小麦品种,分析其磨粉品质、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品质性状等指标,为育种家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0个春小麦品种,分析23个品种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把23个品质性状归于8个主成分,分别是淀粉糊化特性、粉质参数、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直链淀粉含量、面筋指数、峰值时间和Zeleny沉淀值,以品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8个主成分其分别决定总变异量的44.00;、14.49;、8.52;、8.25;、5.46;、4.07;、3.30;和2.74;.把30个春小麦品种聚成4类:第一类小麦品种的面粉L*、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粉质参数上表现突出,面筋指数和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好,而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偏低.第二类小麦品种中的淀粉糊化特性好,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面粉b*含量高,但面筋指数含量低.第三类小麦品种在面粉L*、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表现差.第四类小麦品种的灰分含量、面粉吸水率偏高,而形成时间较短,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差.[结论]通过对新疆自育和引进的30个春小麦品种的23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类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春小麦品质的8个主成分,对这8个品质指标的选择有利于小麦品质育种和改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测定了陕西省131个主要农家小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和全麦粉SDS-沉淀值,并根据这3个品质性状,利用离差平方和法对供试品种进行了总聚类和分区聚类分析。总聚类分析中,供试品种被聚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