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田生态环境损害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类型,主要涉及非法占地、非法采矿、污染排放等类型。现有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规范从总体要求、不同环节、不同要素维度提出了鉴定要求,但在与现有损害鉴定评估标准的兼容性、技术标准规定的简便性以及损害调查指标和方法的系统性、因果关系判定的严密性、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费用和价值测算方法的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充分整合现有标准,形成与现有国家标准相衔接且简单实用的农田损害鉴定评估标准,并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方法突破,逐步完善以农田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产品价值评估为核心的农田损害价值量化技术体系,保障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已在数据挖掘、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综述机器学习在上述领域的已有进展,结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总体工作流程,本文深入探究了机器学习在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鉴定评估工作中的挑战和局限性,指明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提高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效率,促进损害鉴定评估有序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可以对污染环境事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判断环境受损程度,为后续污染修复和损害量化提供准确、客观的理论依据。在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体系中,地下水基线的确定是评估程序的基础工程,也是难点之一。本文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的整体框架上,结合地下水物理、化学特性,对地下水基线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和优化,明确了地下水基线确定原则,旨为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唐柱云  汪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219-220
总结无锡市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针对目前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在环境检测标准、监测能力、科学研究、应急能力及环境司法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模式和立法角度,提出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职能纳入政府职能、加强环境损害评估监管、制定出台环境损害赔偿法等建议,以期推动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的关键节点,总结提炼了鉴定评估实践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损害范围确定缺乏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识别、损害程度确定缺乏合理的农业生态环境基线、损害溯源确定缺乏足够的现场监测数据支撑、损害修复确定缺乏可行的恢复/替代方案、损害数额确定缺乏科学的核算参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以提高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的可靠度与采信度。  相似文献   

8.
基线确定是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损害时空范围量化、恢复目标确定、损害价值量化及恢复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现实案例,系统研究了农业环境损害特征、确定原则与调查指标、技术方法、选择顺位等内容。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受体基线确定存在显著差异,在基线选择顺位上应差别化对待,不宜机械采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所明确的统一基线标准,应根据农业生物、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等不同受体类型,以及环境损害特征等因素综合确定选择顺位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故频发,海洋溢油不可避免地对天然渔业资源造成巨大损害,如何正确、合理、快速地评估海洋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然而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司法与鉴定、评估之间缺乏有机衔接的问题,为此,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相关工作和典型司法实践,提出了一套易操作的海洋溢油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司法鉴定程序与评估方法,以促进海洋溢油事故天然渔业资源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根基,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系统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GB/T 43871.1—2024)旨在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提供统一尺度和技术依据,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该标准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更好地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标准内涵,本文系统阐述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就损害调查、因果关系分析、损失评估、恢复方案编制和恢复效果评估等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要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环境毒物侵权诉讼是我国近年来最大宗的环境诉讼类型之一,也是最能全面反映环境污染致害过程的典型样本。在侵权法研究重心由立法论向解释论转向的背景下,通过对环境毒物致害的科学机理和法律关系的考察,能够有效检视现行环境侵权构成规范之于实践的适应性,进而发现现行环境侵权构成规范的正当性基础,从而为解释论的转向提供法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淀粉基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结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等综合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方法]通过对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内环境因子数据的采集,分析对比了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内的气温、地温与光照强度等环境指标,并对所覆盖的蚕豆和大蒜2种作物的发芽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淀粉基可降解地膜的综合性能好于普通地膜。[结论]生物可降解地膜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在经济条件许可下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13.
WASP水质模型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大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65-21267
WASP是美国环保局(EPA)推荐使用的水质模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更新,至今已升级到WASP7版本,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水体的DO、细菌、富营养化、悬浮固体颗粒、有毒物质等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介绍了WASP发展历史的同时,探讨了国内外WASP研究和应用工作的异同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环境损害案件类型多样且各具特点,针对耕地内含人工障碍层这类鉴定对象复杂且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案件,现有鉴定技术成本投入较高、耗时较长且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很大程度影响司法鉴定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为探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高密度电阻法在耕地破坏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天津某区实证案例现场铺设总长度为1 338 m的9条测线,共682根有效电极数,探测地下人工障碍层固体垃圾的分布特点,同时采用钻探勘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地下填埋固体垃圾深度在 2.8~7.0 m不等,分布面积约3 000 m2,高密度电阻法测试结果与钻探勘查方法结果接近。研究表明,高密度电阻法在司法鉴定实证案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将其与钻探勘查方法结合使用有利于降低鉴定成本并提升地下人工障碍物勘查的准确性,对进一步开展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我国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证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规划、计划层次上的应用,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沿课题,目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研究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概述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国内外应用进展,并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基本程序、评价因素和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及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进一步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烟台市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Cd、Hg、As、Pb、Cr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养分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级和评价。结果表明:烟台市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土壤养分含量评价为高等水平,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2-2001)"的限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为清洁水平,适宜发展出口苹果。但监测发现,烟台苹果产地土壤酸化比较严重,部分基地的重金属Cd含量已接近国家限量标准,建议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控和综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合理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环境生态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现有教材中,多数是面向非环境类专业或不具生态学背景的专业编著的,其内容与普通生态学存在太多的重复,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教材选择困难、教学内容过多重复、教学方法不当以及考核方式不当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崔旭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93-95
以山西省陵川县主要农田为采样区,对表层土壤的5种重金属元素Hg、As、Pb、Cd和Cr含量进行了分析,参照《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完全满足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和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质量要求,不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该研究可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9.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讨论式教学法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环境毒理学课程的特点,阐述了讨论式教学法在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实施的主要步骤,并以重金属铅的毒性等为实例概述了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同时还指出了环境毒理学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即课前要充分准备、问题设置要科学合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保护结论的多样性、要与其它教学方式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