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晓晖  姚维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81-82,109
为准确掌握2018年肥东县春季猪口蹄疫防疫工作成效,客观评价防疫质量,确保全县养猪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肥东县18个乡镇随机采集部分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液相阻断法检测猪口蹄疫免疫抗体.结果表明:肥东县春季猪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但各乡镇散养猪免疫抗体水平不均衡,免疫效果差距明显,仍存在发生流行口蹄疫疫情的隐患.通过分析个别乡镇免疫质量不佳的原因,对提高猪口蹄疫免疫水平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有效提高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估2021年隆安县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效果,了解畜禽免疫抗体水平,为隆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警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隆安县辖区10个乡镇的畜禽血清860份,其中鸡血清300份,鸭血清200份,猪血清155份,牛血清105份,羊血清100份,分别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群体平均免疫抗体水平分别为94.62%、76.39%、99.35%、97.5%,均达到农业农村部的要求;散养鸡、散养水禽(鸭)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48%、99.44%,均达到农业农村部的要求;羊、猪、牛的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53%、70.32%、83.81%,猪和牛达到了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小反刍兽(羊)疫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只有61%,不符合农业农村部的要求。【结论】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新城疫总体免疫情况良好,但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相对较差,各乡镇免疫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性。建议提高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质量,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3.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家畜O型口蹄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监测,准确监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特对某地方乡镇散养、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牛、羊、猪的血清,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了解家畜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地方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抗体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抗体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科学的掌握蒙阴县猪口蹄疫强制免疫效果,了解家畜免疫水平,及时发现强制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2019年猪强制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水平进行科学评估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偏低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按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关键,为此,固原市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为主,常年补针为辅的方针对动物实施免疫。为了了解免疫抗体产生和免疫抗体水平的情况,我站实验室对春季免疫结束后30日的牛羊猪采集血清共210份做了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监测结果为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武功县兽医实验室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养殖场(户)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开展检测,部分养殖场(户)出现免疫抗体效价不佳,甚至免疫失败。为了查清影响免疫抗体效价因素,科学采取应对策略,提高防控措施,帮助养殖场(户)主和防疫员正确开展免疫与采送样品,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养殖场(户)防疫条件与免疫资料,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讨论,现将影响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效价因素与对策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口蹄疫的预防措施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但当前传统的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防模式难以保证防疫质量.2010年花溪区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免疫模式。笔者就花溪区常年免疫模式下的生猪口蹄疫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从2009年的71%提高到现在的84.67%,生猪口蹄疫常年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检测,准确检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某地乡镇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经猪O型口蹄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抽检的70份样品血清中,免疫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的共45份,合格率为64.3%,其中免疫抗体效价不合格的血清样品多来自散养户。结论 :从本试验来看,样本合格率仍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免疫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其对动物产品出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师牧业现在是以养羊为主,又有多个团场属于边境团,对口蹄疫的防疫又要考虑境外动物疫情动态,口蹄疫又是国家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因此对羊口蹄疫病的防控是我师的重点。但由于饲养环境的不同,免疫后动物体内抗体消长时间各有不同。笔者通过研究羊体内免疫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合实际的最佳免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使畜群免疫抗体水平能始终保持在有效保护的状态,最终达到防止口蹄疫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几年来,口蹄疫疫情时有发生,对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我区实行了已春、秋两季为主,进行全覆盖强制免疫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免疫间隔期长,部分牲畜免疫后期抗体效价达不到抵御外界病毒侵袭的水平,不能使畜群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为使畜群免疫抗体水平能始终保持在有效保护的状态,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和次数,我们应用口蹄疫O型、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进行每年2次和3次免疫对比试验,检测牛体内免疫抗体水平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最佳免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