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选出适合铁皮石斛附生的树种及生长基质,从而为铁皮石斛的繁育与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枫香、杉木、樟树、马尾松作为铁皮石斛附生树种,以草绳、草绳+水苔、木屑、混合基质作为铁皮石斛上树后的生长基质,就不同附生树种和生长基质对铁皮石斛生长期的茎长、地径、节数等生长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附生树种均可作为铁皮石斛的附生树种,其中枫香上附生的铁皮石斛长势相对较好;混合基质能促使附生在马尾松上的铁皮石斛快速地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枫香、杉木、樟树、马尾松作为铁皮石斛附生树种,以草绳、草绳+水苔、木屑、混合基质作为铁皮石斛上树方式,就不同附生树种和上树方式在越冬时期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试验、观测、分析。研究发现,4种附生树种均可作为铁皮石斛的附生树种,可优先选择枫香作为铁皮石斛的附生树种。对于不同的上树方式而言,以"杯式"混合基质为上树方式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用不同树种种植铁皮石斛的可行性,为研究适宜广西种植名贵药材铁皮石斛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广西本地常见的资源较丰富的五种树种,龙眼木、荔枝木、三角梅、芒果木、苦楝木进行铁皮石斛附生种植比较试验,观察不同树种对铁皮石斛苗移栽成活率、萌芽数、株高、茎粗和根数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选择不同附生树种木头栽种的成活率大小为:龙眼木芒果木苦楝木荔枝木和三角梅。龙眼木上的铁皮石斛生长120天后萌芽数达4. 2个、株高4. 35cm、茎粗3. 54mm和根数24. 6条。【结论】龙眼木栽培铁皮石斛长势更好,建议铁皮石斛选择附主木头时,选与龙眼木相类似的木头。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铁皮石斛附生棕榈科植物对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了铁皮石斛附生棕榈科植物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铁皮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等功效,由于过度开采,野生种濒危。新世纪以来,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产销量最大中药材之一,原生态栽培是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方向。林业是我国重要产业,推广林下活树附生种植铁皮石斛技术,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解决林业增收问题,结合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从自然条件、移植上树、树体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铁皮石斛在乔林树种附生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种铁皮石斛活树附生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场地选择、附生树种选择及处理、苗木选择及处理、种植和栽后管理工序,通过选择在天保工程林分里对经过驯化的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木进行活树附生种植,经过栽后管理,获得铁皮石斛。此方法可充分利用天然林分资源,节约土地成本,提高林分的产值,通过对场地的水分、病虫害等方面的控制,获得活树附生环境条件下生长的铁皮石斛,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珍稀中药材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品质,促进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以不同种源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种苗类型、附生树种以及施肥方式对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的影响,同时对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广东、福建、云南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为材料,将穴盘苗附生于松树、杉树、龙眼树,施以控释肥,仿野生栽培效果最佳;仿野生栽培3年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可达40.5%和0.0367%。  相似文献   

8.
林下活树附生铁皮石斛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如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解决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问题,推广林下活树附生种植铁皮石斛的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结合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从自然条件、林分处理、移植上树、喷灌设施、树体管理、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铁皮石斛在乔林树种上附生种植的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附生基质对铁皮石斛生长及代谢成分的影响,以自然生长的木棉、毛果杜英、幌伞枫和干燥木板为附生基质仿造铁皮石斛自然生长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形态指标进行观测,并对多糖和生物碱等代谢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木棉、幌伞枫、毛果杜英、干燥木板这4种基质均可作为铁皮石斛的附生基质,但不同附生基质对铁皮石斛的生长有显著性影响,对其代谢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生长状况表现为木棉>幌伞枫>毛果杜英>干燥木板,代谢成分含量表现为木棉>毛果杜英>干燥木板>幌伞枫。综合排序,适合铁皮石斛附生生长的基质依次为木棉>幌伞枫>毛果杜英>干燥木板。在自然生长的木棉林下种植铁皮石斛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9,(7):45-46
为规模化发展附树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产业提供参考,结合当地现有树种资源和树种本身特性,选择树干光滑、树皮不易脱落的杜仲和梨树作为附生树种。结果表明:通过5年连续观察,杜仲、梨树等树干光滑,树皮不易脱落的树干绑缚图铁皮石斛长期长势良好。到2019年4月,贵州省杜仲面积有21万亩,梨树面积75万亩,可充分利用杜仲、梨树资源,附树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品质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设置活树附生栽培、新伐毛竹附生栽培、岩壁附生栽培3种种植模式,通过生长性状以及检测分析折干率、水分、灰分、多糖、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的生长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伐毛竹附生栽培模式下生长的铁皮石斛长势虽不及活树附生栽培,但整体略好于岩壁附生栽培。就品质而言,新伐毛竹和活树附生栽培的石斛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岩壁附生栽培的多糖含量明显增加。新伐毛竹和岩壁附生栽培石斛的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显著低于活树附生栽培;新伐毛竹附生栽培的石斛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模式;3种模式间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新伐毛竹附生栽培模式下的折干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模式。由此可知,新伐毛竹附生栽培可一定程度替代其他栽培模式种植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种叶面肥喷施的养分补给试验,探讨不同种类叶面肥对桂花、香樟树附生仿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桂花、香樟树活树仿生栽培铁皮石斛经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后,铁皮石斛产量稳步提升,不同叶面肥对铁皮石斛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对2种树种的表现也不相同,总体来看,以有机肥浸提液加"花多多”复混肥的叶面肥表现效果较优,相比灌溉水的产量明显提高,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附生树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方法]以贵州赤水仿野生3年苗为试验材料,不同树种继续附生生长1年,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不同附生树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色谱柱:DB-1(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10℃/min升温至25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250℃。[结果]不同附生树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杉木附生金钗石斛的石斛碱含量最高,为0.932%,枇杷、杨梅、龙眼附生金钗石斛石斛碱含量分别为0.825%、0.790%和0.601%。[结论]不同附生树种的金钗石斛石斛碱含量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限量要求,该研究为确定适宜的附生树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为传统名贵中药。由于对生境要求十分苛刻,加之人为过分采收,现已濒临灭绝,已被列为"濒危珍稀植物"。对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及人工栽培进行研究,实现保护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铁皮石斛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自然分布区域很广,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大分布地区均有发现,野生状态下的铁皮石斛主要附生于树干、岩石或蕨类等植物表面。从铁皮石斛分布区域和生长环境来看,铁皮石斛具有很强的抗胁迫能力,能耐多种逆境,既能耐零下10度以下的低温,又能耐40度以上的高温,还能耐极度干旱。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锥栗林进行了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的栽培实践,并取得了成功。从园地选择、仿生环境营造、喷灌系统建设、种苗选择、附生栽植、日常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锥栗林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乐清市铁皮石斛附生栽培技术,包括栽培环境选择、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栽培方法、日常养护、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用香樟、杉木、毛竹进行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研究,从林地选择、近野生环境营造、种苗选择、栽植方式、水分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活树附生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还显示,杉木栽培铁皮石斛的出芽率和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樟树及毛竹。  相似文献   

19.
介绍基于物联网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即通过对铁皮石斛田间生态指标和多糖的测定,筛选出高品质铁皮石斛品种;通过种苗选择、基质配制及附生种植等技术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种植;利用智能化物联网栽培管理系统对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达到智能化栽培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铁皮石斛栽培技术,包括薄壳山核桃林地分类经营、林下铁皮石斛设施栽培技术、活树附生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发挥林地综合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