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虾贝混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虾贝混养技术要点李国平,崔绍岩(庄河市近海技术开发中心,116400)开展虾贝混养,是搞好虾池综合利用,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虾池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我市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从1990年开始试养,取得成功。到目前养殖面积已扩大到近万亩,平均亩产扇贝1...  相似文献   

2.
对虾池混养文蛤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池的综合利用是近年来提高虾池整体经济效益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已有在虾池内混养鱼蟹的报道。在虾池中混养文蛤,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不与对虾争饵,还能起到部分净化水质的作用。每亩虾池投放100公斤文蛤苗种,可生产供出口的商品贝200公斤以上,纯获利300元,经济价值很高。现将虾池中混养文蛤的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虾与文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丹东地区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为生态养虾新技术。虾池混养文蛤一般亩产文蛤1500kg~2000kg左右,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论虾贝混养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虾贝混养的生态调控项福亭,杨静,张益额,安邦超(烟台市水产局,264001)(烟台市水产研究所,264001)山东省烟台市在虾贝混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虾贝混养使虾池变成两个以上养殖品种的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变化了的生态加强调...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地发掘虾池资源潜力,使虾池的效益最大化,采用鱼、虾、贝、海蜇同池混养方式是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由于至今未找到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 ,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挖掘虾池潜力 ,近年来 ,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 ,其效果较单一进行对虾养殖要好。并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 :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 ,可使水质得到改良 ,使贝、鱼生长速度快 ,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 ;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 ,饵料利用率高 ,周期内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 ,可达到…  相似文献   

7.
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至今未找到有效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近年来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其效果较单一对虾养殖要好。在实践中,发现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使贝、鱼生长速度快,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饵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为虾池的多品种养殖创出一条新路。具体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我国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之为生态养虾新技术,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虾池文蛤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虾养殖病害困扰的情况下,为充分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在坚持池塘养殖中国对虾的同时,转向虾池单养文蛤或与对虾混养取得成功。养殖面积128hm~2,总产文蛤692382.6kg,对虾19490kg。利用文蛤的生物沉降作用与虾贝生态互补特性,充分利用水域生产力并改善养殖生态条件(适度搭配),本研究成功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证明虾贝适度混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日本真牡蛎浅海吊养、滩涂播养、虾池混养大量用苗问题,1990年进行了日本真牡蛎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探索到亲蛎肥育、采卵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变态、稚贝培养、下海过渡等重要技术,在118m^3水体中育出稚贝5196.1万粒,平均1m^3水体出稚贝44万粒,平均壳长7mm。1991年1月,国内著名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16万亩。多年来,由于对虾池肥水的利用和处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富营养虾池肥水排入近海海域,使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局部赤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近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对虾池肥水养殖贝类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贝类的摄食习性,采用虾贝混养、排水河养贝及低洼荒滩围塘蓄水养贝三级贝类过滤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三级贝类过滤法:贝类在虾贝混养池中滤掉部分浮游生物(称初级过滤);混养池的肥水排入排水河,在排水河内养殖贝类,贝类进一步滤食掉浮游生物(称二级过滤);排水河的水进入围塘养贝池,围塘里养殖的贝类再进一步滤食掉部分浮游生物(称三级过滤)。通过混养池、排水河、围塘养殖的贝类  相似文献   

12.
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扇贝自1982年引进我国后,发展迅速,效益明显,但由于目前主要采用的浅海筏式养殖方式投资大,成本高,从而限制了其大面积发展。在虾池内混养海湾扇贝,成本低,效益大,风险小,易于管理,并能充分利用虾池水体及水中饵料生物,起到净化水质、促进对虾生长的作用。虾贝混养可分为虾池保苗和虾池养成两个过程。一、虾池内保苗凡是计划在虾池内保苗的单位,须在春节前清淤  相似文献   

13.
福建漳浦县现有虾池4000多hm^2,大部分始建于80年代,养殖时间久,底质严重老化,效益低下,为此通过不断探索鱼虾贝藻生态混养模式来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由于气候、海区污染、种苗、人为等原因造成对虾病害频发,对虾偷死排塘现象极其严重,70%左右养虾户处于亏损状态。因而部分养殖户将养虾改为养鱼、贝、东风螺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模式养殖成本低、易操作,是防治虾病的暴发、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经。近几年徐闻和安地区利用老化虾池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成功率较高,养殖120天左右,对虾单造平均亩产达300~400公斤,规格一般为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捉高和恢复虾池的经济效益,经水产科技人员探索与总结,形成了鱼、虾、贝科学搭配养殖,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与传染,从而提高亩产量和综合效益。现将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开展200亩鱼、虾、贝混养示范点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虾贝混养技术就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利用花蛤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防止虾池有机污染。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以2014年诏安县某家庭渔场承担实施的"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为示范简要介绍如下。一、虾池条件1.池塘面积30亩,两端  相似文献   

17.
虾塘立体混养贝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虾与蛏、蚶、蛤、蛎及海湾扇贝等贝类品种混养,根据虾贝的生活习性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共同生活成长,相互促进,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舟山市普陀区多年来致力于虾贝混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应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场地选择: 进行虾贝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虾池内(指混养穴居贝类)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面(占总面积1/3—1/4),环沟深在  相似文献   

18.
一、虾池混养的好处 1.提高虾池综合养殖效益 在适宜的虾池内混养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海湾扇贝有利于对虾生长,且增加商品扇贝产量,混养虾池比单养效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十里海养殖场从天津市塘沽区水产局引进鲍(鱼免)状黄姑鱼苗15000尾,放入400亩虾池中与中国对虾进行混养。这是该县探索虾鱼混养模式的又一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鱼虾贝三元混养一般采用罗非鱼、对虾、溢任进行立体化养殖,是充分利用虾池水体,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养殖模式。其基本方法是在对虾养殖的正常生产条件下,适当放养一定数量罗非鱼及缢蜈,使虾池内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具体步骤如下:1修塘清淤及平整经。此准备工作_宜早做,一般坚田占整个虾池面积创1/3-l/2为宜。H2清塘播径苗按中国/对外并担规范进行清S药性失效后底播姓苗选不破壳,大小均匀,壮的自然苗,如规格;4000-sop只/公斤0亩放80-100公斤,还记要均匀地播撒在虹田上。3进水施肥培养基础饵料播放蜈苗后要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