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河子总场棉蚜棉叶螨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棉叶螨是新疆北疆棉区的两种重要害虫。1991年、1994年棉蚜曾在石河子总场暴发成灾,造成棉花大幅减产,单产仅45~50kg/667m2,而且棉花后期拾花沾手,给采摘带来极大不便,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级。2001年7月,正是棉花花铃期,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期,这时80%的有翅棉蚜向棉田迁飞而来,至7月19日已有4800hm2发生棉蚜,棉田有蚜株率达100%,百株有蚜25 000多头,益、害比严重失调,是继1994年以来迁飞蚜最为严重的1a。同年棉叶螨也严重发生。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2.
棉蚜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在淮北棉区为害1~3叶期棉苗卷叶5~12天,除株高、真叶数、叶面积指数、根系长度等都受抑制外,现蕾期推迟12天,蕾数减少59.8~77.3%,9月17日有效铃减少4.04~8.33,与不受害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3~6叶期棉苗受蚜虫为害卷叶5~12天,对株高、叶面积有明显影响,蕾数减少10.9~17.1%,9月17日有效铃数与不受害的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棉苗受蚜虫为害后本身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能力,经一定的恢复时间能补偿损失赶上正常棉苗甚至不受损失。棉苗苗龄大容载蚜量大,恢复力强补偿作用明显。以棉蚜危害指数作防治指标准确简便,苗龄在1~3叶期指数为250;3~6叶期指数为350~400时进行防治,可以将棉蚜为害控制在蕾害损失5~10%以内,有效铃不受损失,按这个指标在淮北棉区防治棉蚜次数比常规方法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3.
新疆以往为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是棉长管蚜和棉黑蚜,但发生面积一般较小,且为害较轻。棉蚜(Aphis gosspii Glorer)在我区虽有分布,但田间很少发现,因此鲜为人知。1985年吐鲁番市棉田突然发生棉蚜,发生面积达3万亩。1986年该市棉蚜发生更为严重,发生面积共达8.56万亩,其中棉花受害面积为7.42万亩,甜瓜受害1.14万亩,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元。1986年哈密市棉、瓜田也发生了棉蚜。此后,新疆各植棉区均发现和发生了棉蚜,如1987年喀什地区棉蚜发生面积为22.54万亩,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棉蚜及棉花嫩梢不同溶剂提取液对中华通草蛉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受害嫩梢及未受害嫩梢提取液对中华通草蛉幼虫捕食行为无明显影响;棉蚜虫体浆液、棉蚜水提液,均含有很强的利它素活性物质,而棉蚜无水乙醇提取液利它素活性物质含量甚微,中华通草蛉各龄幼虫对棉蚜水提液均表现有明显的滞留和调转行为。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由间歇性害虫一跃上升为南疆棉区及我师库尔勒垦区棉田主要害虫,3a来同棉蚜混合交替发生并猖獗为害,成为影响我师棉花生产最危险的害虫。在棉铃虫特大发生的1997年,由于棉铃虫与棉蚜交替为害造成全垦区棉花减产20%以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好坏直接影...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暴发成因我国棉花害虫、害螨有254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概括为“两棉两红”,即北方棉区的棉蚜、棉铃虫和南方棉区的红铃虫、红蜘蛛。由于近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系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生态系成员的棉花害虫也随之而变化。在南、北棉区有些害虫危害加重,有些害虫危害减轻,此起彼伏。让人们惊异的是棉铃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992年在北方棉区竟暴发成灾,南方棉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北方棉区麦田第1代棉铃虫,过去少有受害记录,可是今年麦田每平方米幼虫平均密度达10头以上,严重的高达20头以上,为历年平均虫口  相似文献   

7.
花生蚜虫俗称蜜虫、腻虫 ,寄主植物200余种 ,是花生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花生从播种出苗到收获期 ,均可受到蚜虫危害。在花生“顶盖”尚未出土时 ,蚜虫就能钻入土内在幼茎嫩芽上危害 ,花生出土后 ,多在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 ,开花后就聚集于花萼管及果针上危害。受害严重的花生 ,植株矮小 ,叶片卷缩 ,影响开花下针。猖獗发生时 ,蚜虫排出大量“蜜露” ,引起霉菌发生 ,使花生茎叶发黑 ,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 %~30%,严重者减产50%~60 %。一、发生规律花生蚜虫在山东1年发生2…  相似文献   

8.
棉蚜是我县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失治的田块卷叶株率达30%以上,严重时棉株皱缩枯死。重发棉田需用药1~3次。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蚜,避免过早过多用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笔者近年来对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洪海林 《广西植保》2004,17(3):18-19
危害辣椒害虫较多,约2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小地老虎、蚜虫、红蜘蛛、茶黄螨、蓟马、烟青虫等,制种辣椒经济投入高,植株长势好,极有利害虫的发生及危害,幼苗期常受小地老虎的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如不进行防治,可断苗20%~30%,严重的甚至毁苗;苗期至成株期常受蚜虫、红蜘蛛、茶黄螨、蓟马、烟青虫等危害,蚜虫还可传播病毒,导致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影响制种辣椒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如防治不及时,可减产40%~50%,在多种害虫并发的情况下,可减产50%以上,严重的直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各棉区均有发生,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棉叶螨主要在棉花叶面背部刺吸汁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田间调查方式,探究昌吉市棉花种植中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是2021年昌吉市棉田的主要害虫,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依据其发生时期和特点,科学系统的制定棉蚜和棉叶螨防控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疆喀什地区棉蚜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英  王文斌 《植物保护》1992,18(5):24-24
我区自1985年首先在甜瓜田内发现棉蚜,随后发现在棉田为害逐年加重,因其发生期长、繁殖率高,在棉花生产中造成的损失较重,已为我区棉田的主要害虫。 一.棉蚜在喀什地区的发生规律 (一)越冬据近年调查,棉蚜在我区一是以卵在石榴、木槿、花椒腋芽及皮缝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孵化为干母,产生有翅蚜,4月中旬迁入棉田,9月底10月初部分棉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二是以成、若蚜在温室、大棚的蔬菜及室内盆栽花卉上越冬,翌春揭  相似文献   

13.
棉蚜是棉苗期主要害虫。为了摸索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资源的途径,搞好棉蚜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我们于1979年在巴驿公社先锋大队,对瓢虫、草蛉与棉蚜的消长关系作了系统调查。该大队属丘陵地区,在岗地种植棉花。我们选择棉苗播期、移栽、长相(二类苗)及其它生态条件较一致的棉地,采用土农药、化学农药和对照三种  相似文献   

14.
吡虫啉防治棉花伏蚜效果好王东华,杨燕涛,朱明华(江苏省通州市农业局植保站226300)棉伏蚜是棉花花铃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生产上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致使棉蚜产生抗药性、药效下降。1995年我们选择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的10%吡虫...  相似文献   

15.
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生活史较复杂的杂食性农业害虫,由于以不同地域气象因素和植被的差异,限制了其生活史类型和越冬寄主种类。分析全球研究棉蚜生活史策略文献,以棉蚜能否以卵越冬为主线,分析世界不同区域棉蚜的2种生活史类型,对棉蚜异寄主全周期型这一生活史策略的原生寄主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棉蚜在不同区域的生活史策略及其越冬寄主,有助于深入研究农作物保护策略,为棉蚜的系统化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与棉蚜 Aphis gossypii 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 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 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棉花上取食6 h的棉长管蚜和棉蚜的16个重要参数, 比较两种蚜虫的取食行为。研究发现:1) 取食健康棉花时, 棉蚜在木质部(G波)的取食持续总时间长于棉长管蚜,棉蚜在木质部的取食能力大于棉长管蚜,但二者在韧皮部的取食能力相差不大。2) 取食棉长管蚜诱导的棉花时, 棉蚜取食韧皮部(E2波)持续的总时间为(2 531.33±60.86)s, 显著大于棉长管蚜E2波持续总时间[(2 196.00±98.91)s];取食棉蚜诱导的棉花时, 棉蚜取食韧皮部、木质部持续的总时间显著长于棉长管蚜(P<0.05), 说明棉蚜对于棉蚜诱导棉花的取食耐受性大于棉长管蚜。棉蚜对两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适应性更强, 更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棉花的F波持续总时间长于健康棉花, 说明经取食诱导的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冀南棉区绿盲蝽暴发危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虫量最高达30~40头.大量棉株顶芽和边心被害,变黑枯死,形成无头苗或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花蕾和幼铃受害常干枯脱落,有时造成黑心僵瓣.近年绿盲蝽暴发已成为该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和耕作措施的变化,在未来五年内,我区棉、油、瓜、果等作物病虫害比粮食作物的病虫害严重,害虫中以蚜虫、红蜘蛛等发生较重,病害中以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发生较重。麦蚜将中度偏轻发生。近十几年来,麦二叉蚜发生数量大为减少,其优势地位被麦长管蚜代替。但麦长管蚜主要在小麦穗部危害,南疆小麦早熟品种面积较大,穗期适宜麦长管蚜发生时期较短,危害比较轻。黄地老虎曾是我区棉花、玉米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棉花、玉米地危害减轻。在未来五年内,它将保持现状,但在其他春播作物如甜菜、瓜类、蔬菜和秋白菜等地,其发生危害可能较重。我区棉花原有三种蚜虫:棉黑蚜、棉长管蚜和拐枣蚜,发  相似文献   

19.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重要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葫芦科蔬菜害虫,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棉蚜在冬季寄主上产卵越冬,早春孵化后进行寄主转移扩散。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猪殃殃Galium spurium、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等是早春时期的优势杂草,可能是棉蚜向棉花转移过程中的中间寄主。本试验选用Hap1型棉蚜,记录其取食棉花以及阿拉伯婆婆纳、猪殃殃、飞蓬、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飞廉Carduus nutans等5种早春优势杂草时的生长发育、产仔量等数据,并通过计算、对比各组的生命表参数,从而得出Hap1型棉蚜在此5种春季杂草上的适合度。试验表明,Hap1型棉蚜在不同寄主上的若虫发育历期及各龄若虫的发育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取食棉花叶片的Hap1型棉蚜,取食杂草的棉蚜总生殖前期缩短0.2~0.9 d,每雌生殖力最多减少50%。Hap1型棉蚜取食5种杂草及棉花的生命表参数显示,Hap1型棉蚜最适寄主为棉花,寿命比取食杂草高0.4~0.9倍。Hap1型棉蚜...  相似文献   

20.
硫丹防治棉蚜、棉铃虫药效试验硫丹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994年,我们进行了疏丹防治棉花害虫的药效试验.现简报如下:1防治棉花苗期蚜虫试验试验选地力上等,棉花长势良好,品种为中棉12号J设硫丹每667m215ml、3dr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