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性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性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18种叶菜用甘薯品种叶片中的蛋白质、总酚、氨基酸、抗坏血酸、纤维素、维生素E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VB1含量最高的是‘鄂菜薯1号’;总酚含量最高的是‘福薯23’;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福薯7-6’;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湛菜台71’;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黔菜薯1号’;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湘薯18’;VB6含量最高的是‘湘菜薯2号’;纤维素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是‘广菜薯5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品质最佳的品种为‘鄂菜薯1号’,排名前5的依次为‘鄂菜薯1号’、‘黔菜薯2号’、‘黄叶菜薯’、‘福薯23’、‘黔菜薯1号’。经相关性分析,总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与纤维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为品种资源的进一步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干旱严重限制了马铃薯的生产,为了筛选高抗旱性马铃薯品种,本研究对全国主栽的40份马铃著栽培品种在旱棚内进行田间人工控水种植,通过测定各品种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株高胁迫系数和失水力4个指标,筛选出高抗旱性材料4份,分别是晋早1号、晋薯8号、冀张薯8号和延薯6号,中抗旱性品种有冀张薯12号、克新19号、东农310、云薯202、闽薯1号、延薯8号、丽薯6号、云薯304、延薯7号等9份材料,其余品种均为低抗旱或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评价甘薯组培苗耐盐性,筛选耐盐甘薯种质。以7份甘薯材料为试材,将其茎段接种于含0、2、4、6、8、10 g/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测定蔓长、发芽率、生根率、根数及盐害指数,并运用SPSS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对甘薯材料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福宁紫4号’和‘福宁紫5号’为敏感型材料,在含2 g/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中根的生长完全被抑制,蔓的生长被抑制了90%;‘福宁紫3号’、‘福宁紫6号’‘、福宁薯12号’‘、福宁薯20号’及‘福宁薯23号’在适宜盐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抗盐害能力。综合各项指标,7个甘薯品种耐盐性强弱依次为‘福宁薯12号’>‘福宁紫3号’>‘福宁紫6号’>‘福宁薯20号’>‘福宁薯23号’>‘福宁紫4号’>‘福宁紫5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 研究分析了6172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的数量、 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 12个性状的综合变异系数及其地理分布。 结果表明: ① 42~47°N×122~127°E的东北中南部野生大豆资源分布极广、 遗传多样性丰富、 综合变异系数高; ② 34~35°N×113~115°E、 38~39°N×113~115°E和34~35°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鉴定马铃薯不同品种。本研究以14个马铃薯品种的芽部、茎部、叶片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过氧化物同工酶,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同工酶的酶谱差异,来确定马铃薯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区分马铃薯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4个品种中4、7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11号’和‘晋薯14号’;6、9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21号’和‘晋薯18号’;5、12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同薯22号’和‘同薯20号’;13、14号品种酶带相似,品种分别为‘05-32-7’和‘同薯23号’;表明这些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马麟 《中国种业》2016,(9):63-65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北部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从国内收集了14个品种进行一点三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商品性以及产量稳定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块茎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中薯19号’和‘冀张薯12号’植株长势强,产量高,商品薯率高,稳定性好,适合作鲜食品种,‘同薯23号’‘、同薯20号’和‘中薯19号’淀粉含量在18%以上,营养品质平均隶属函数值高,适合用作淀粉加工。本试验结果为山西北部马铃薯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当地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和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贵州高海拔地区不同春马铃薯品种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威宁县是典型的高海拔马铃薯种植区,为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植株形态、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马铃薯品种中,以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2 086.5 kg/hm2,其他品种丽薯7号、wy 08-002和威芋5号属于“高产”品种,丽薯8号、白粉果、威芋6号和宣薯2号类属于“中产”品种,而威芋3号和丽薯6号则类属于“低产”品种;宣薯2号、丽薯8号和wy 08-002病情指数较低,均属于“高抗”品种,丽薯6号、丽薯7号、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6号属于“中抗”品种,而威芋3号和白粉果则属于“低抗”品种;此外,与常规品种威芋3号相比,其他引进品种的氮、磷、钾、淀粉含量以及收获后的土壤肥力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升.综合来看,青薯9号、威芋5号、丽薯7号、宣薯2号和wy 08-002表现较好,可在贵州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贵州省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品种,从黄平和长顺地区采集马铃薯疮痂病病薯,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株疮痂病原菌HP 2-1菌株和GS 8-4菌株,采用小薯片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用于侵染龙薯4号、大西洋、青薯9号和黔芋8号等23个马铃薯品种(系),并分析其发病率。结果表明,对HP 2-1菌株最敏感的品种是延薯4号、09306-82、春薯6号、丽薯6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和Q 8,发病率均为100%,侵染后小薯片严重变黑坏死,抗HP 2-1菌株的品种是12-1、青薯9号和黔芋8号,发病率分别为57.14%、61.90%和66.67%。对GS 8-4菌株最敏感的品种是东农310、春薯6号和丽薯6号,发病率均为100%,抗GS 8-4菌株的品种为09306-82、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发病率分别为38.10%、42.86%和47.62%。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的美称。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试验选用20个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7号’为对照,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与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甘肃省榆中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12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商品性、抗旱性、抗病性与丰产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达到36 175.90 kg/hm2,较CK增产9.05%,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而从商品性与口感考虑,应适当扩大种植‘陇薯7号’、‘陇薯12号’,并进一步在当地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3.
舟薯6号(代号为84-64)是浙江省舟山市农科所用81-3057作母本,徐薯1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所1985~1988年4年在平地、山地上12次试验(平地8次,山地4次),平均亩产鲜薯1913.5千克,比对照品种丽群6号与徐薯18(下同)亩产分别减产24.4%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尖培养的最佳NAA/6BA配比,设置0.1 mg/L/2.5 mg/L、0.2 mg/L/2.5 mg/L、0.2 mg/L/1.0 mg/L 3组NAA/6BA浓度配比处理,观测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北京553’、‘红香蕉’、‘苏薯8号’、‘烟薯25’、‘安吉芋’、‘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茎尖培养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不定根数目、叶片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同时调查不同品种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红香蕉’、‘济徐23’、‘渝紫7号’、‘商薯19’在0.1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安吉芋’在0.2 mg/L/2.5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苏薯8号’、‘北京553’、‘烟薯25’在0.2 mg/L/1.0 mg/L的处理下培养效率最高。因此,在甘薯茎尖培养过程中,不同甘薯品种适宜的NAA/6BA配比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特性来进行调整激素的用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15.
红河州石屏县冬季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红河州石屏县进行冬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比较试验,旨在为冬播区引进筛选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宣薯2号相比,丽薯6号的单株结薯数、单株商品薯重量分别增加3个和546g,商品薯率与宣薯2号近似,产量增加293kg/667m~2,增幅8.3%;说明丽薯6号适宜在石屏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培育适合在上海市种植的香软优质常规水稻,本研究分别以‘青香软粳’和‘宝山香稻’水稻为软米基因和香味基因供体亲本,以目前上海市主栽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34’为回交亲本,结合香味基因和蜡质基因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成功培育出香型软米水稻新品系‘上师大21号’。‘上师大21号’水稻总生育期比‘秀水134’对照短3~4 d。比较分析‘秀水134’和‘上师大21号’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两者差异都不显著(p0.05)。两者主要产量性状比较发现,尽管‘上师大21号’水稻结实率极显著低于‘秀水134’水稻(p0.01),但‘上师大21号’水稻结实率也已高达92.62%,并且两种水稻的单株重差异不显著(p0.05)。稻谷品质指标检测显示,‘上师大21号’两项外观品质和两项食味品质都明显好于‘秀水134’水稻。  相似文献   

17.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介于36°43′~37°23′N,100°43′~37°23′E之间,海拔2280~4622m,年均温5.1℃,极端最高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21.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503h,年均降水量512mm,无霜期119d左右。莱芜绵姜从山东省莱芜市引进,经3年的引进种植,在大通县表现性状为生长势强、叶绿色,相对外地  相似文献   

18.
凉山州春马铃薯高产新品种筛选及其稳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凉山州生态区域的春马铃薯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合作,以美姑、昭觉、越西和布拖为示范点,开展春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多年多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美姑地区,‘罗硕’和‘川凉薯1号’表现突出;昭觉地区,引进的新品种‘青薯9号’增产显著,可以大面积推广,适量种植米拉;越西增大‘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适当种植‘米拉’和‘凉薯17’;布拖适当增加‘镇薯1号’和‘云薯107’的种植面积,减少米拉的面积。由此可见,凉山州不同生态区域适宜的春马铃薯品种差异较大,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工作应长期坚持。此项工作的开展结束了高原山区多年不换种,马铃薯春作、秋作、冬作品种不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块茎易受到损伤引发褐变,褐变会对其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同马铃薯品种材料抗褐变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拟测定27份不同马铃薯种质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强度、褐变指数和煮后褐变4个褐变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以实现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抗褐变能力的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 27份材料可分为4种类型,第1类高抗褐变,包括09306-82和13041-52,它们4项指标均能满足抗褐变材料的要求;第2类抗褐变材料,包括延薯4号、Q8、12-1、春薯3号、19-1、14018-142、大西洋、龙薯12号、威芋5号、丽薯6号、春薯5号和早大白,它们的褐变相关指标存在个别明显不足;第3类中度褐变材料,包括09001-136、中薯5号、龙薯4号、东农310、青薯9号、15-1、云薯505、BF006、闽薯1号和黔芋8号,其抗褐变能力弱;第4类是易褐变材料,包括春薯6号和费乌瑞它,它们不具有抗褐变能力或抗褐变能力非常差。筛选的高抗褐变和抗褐变品种(系)可以作为鲜食抗褐变马铃薯育种材料,为马铃薯净菜加工提供品种支撑,易褐变材料可用于马铃薯褐变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对入侵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进行危险性评估,可以了解其适生区分布与发生风险概率,对其监测与防治有重大意义。利用GARP(Genetic Algorithm for Rule-set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生态位模型预测美国白蛾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应用信息扩散模糊数学方法,对河北省部分地区美国白蛾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发生灾害风险评估值随着灾害指数的增大而减小,美国白蛾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范围:21.20°N~46.33°N,97.80°E~132.11°E和36.81°N~41.8°5N,76.00°E~94.66°E(新疆的部分地区)。基于GARP生态位模型及信息扩散理论,针对入侵物种已知分布数据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估,对害虫的监测、防治、预警提供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