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艳丽 《种子科技》2000,18(6):346-347
针对棉种来料加工的毛籽剥绒质量好坏、健籽率高低、含绒量多少进行对比试验,强调为保证棉花成品种子质量,应减少种子机械损伤,保证健籽率和含绒适中。  相似文献   

2.
用烫种法检验棉种健籽率不能单靠色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同正科在进行棉花种子检验中,健籽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目前,在检验棉花健籽率时,大多采用开水烫种法。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按《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543一83)的规定,检验健籽率的根...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主要产棉基地,棉花生产现已成为新疆主要支柱产业,加之由于南北疆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棉种的品种也就很多。所以新疆每年所供棉种的特点是数量大、品种多,这就给棉花种子加工与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棉种质量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除了选择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外,棉种的加工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它的质量。棉种加工的关键是脱绒,即把经轧花、剥绒后的毛籽(一般短绒含量6%~12%)脱绒,制成适合机械播种的光籽。脱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品质。脱绒质量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指棉种的外观质量,脱绒后是否真正成为光子,如果种子上仍然残留有较多的短绒,同样会影响棉种的选种、种衣剂处理、机械精密播种并污染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棉种来料加工过程中,按照正常程序,棉种毛子经脱绒、精选到成品光子,发芽率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种子企业种子质量检验时发现,有毛籽发芽率比光子发芽率偏高的现象.从几年的检验原始数据和所做的各种比较试验看,对造成这种反常情况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凤芹 《种子科技》2001,19(4):243-244
棉种包衣技术早在 90年代初期即开始在我市应用 ,但由于出苗不好 ,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一度高涨的棉花种子包衣技术推广受到挫折 ,应用面积迅速萎缩。究其原因 ,一是包衣技术不过关 ,二是栽培技术不配套。到“九五”期间 ,随着种子工程的实施 ,对作为棉花综合增产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棉种包衣技术再度进行了开发。 1998年我们承担了农业部“棉花种子包衣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项目 ,通过试验研究 ,进一步确定和规范了棉种包衣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 ,实现了对传统棉花栽培模式的技术创新。1 棉种包衣几个关键环节的技…  相似文献   

6.
强化种子质量意识严把玉米制种田检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轩  徐克成  郑溟 《种子科技》2005,23(4):239-239
种子检验是保证和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尤其是田间检验.抓住了田间检验,就抓住了种子质量.现根据自己近几年来从事玉米制种工作的经验,就保证玉米种子纯度的田间检验标准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开渭清  薛长庚 《种子》1998,(1):74-75
近年来,棉种深加工技术在我国优质棉基地大面积推广。良种棉加工──轧花剥绒,脱绒精选,包衣处理并商品化包装的种子生产流水线,为棉种产业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良种的播种品质主要靠良种棉加工厂保证,在棉种深加工过程中逐步提高。由于棉种脱绒,包衣处理批量大、包衣后棉籽不能地用,所以深加工棉种的质量检验是一个贯穿全过程的关键问题。尽管目前国内棉种深加工设备的机型和工艺名不相同,担棉种深加工的质量检测指标大体相同,主要有:含水率、发芽率、健籽率、籽指,残绒率、残酸率、药种比。本文讨论有关指标和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棉种发芽前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对其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品种、同一种子批种子采取脱绒包衣处理后可提高10.0个百分点以上;光籽(包衣种)采取种皮切割和烫种10min处理,发芽率比对照提高8.3~6.6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毛籽采取种皮切割处理可比对照发芽率提高6.4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棉种的质量是保证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棉种的加工是种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加工工艺和配套的加工设备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加工质量。棉种的加工包括毛籽脱绒和精选2个工序,为了提高前工段脱绒的效率和降低种子的破碎率,现采用在化学脱绒前增加预处理系统,毛籽先通过预处理系统除去包裹在外的部分长绒,再进行化学脱绒,这样可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了用酸量,从而达到为棉种加工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与国内《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种子水份进行测定.《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要求测定棉花种子水份时,应先将抓计进行切片处理(每片1mm左右).然后105±2℃烘干8小时测定.《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则要求须将棉种进行后碎处理,再103±2℃烘干17±1小时测定.我们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棉种水份进行一系列的比较试验,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同时提出采用磨碎方法替换切片方法测定棉种水份的意见,为今后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向国际规程靠拢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杨朝帆  李晓婷  董诚明 《种子》2017,(4):119-123
[目的]为了规范中药材种子市场,保证中药材种子的质量,制定冬凌草种子检验规程.[方法]通过对冬凌草种子扦样、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等常规指标的不同检测条件及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适合冬凌草种子的检验方法.[结果与结论]制定出冬凌草种子检验规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种业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竞争归根结底是种子的竞争.如何生产出合格的玉米杂交种,向社会和农民提供优质良种,我们应当着重从种子检验入手,强化种子质量意识.种子检验是保证和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尤其是田间检验.抓住了田间检验,就抓住了种子质量.现根据我们近几年来从事玉米制种工作的经验,就保证玉米种子纯度的田间检验标准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做好种子检验,提高种子质量,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围绕种子质量这个中心,重点抓了“四个健全”,做到了种子检验“四化”,实现了种子质量的全面检验。一、从基础抓起,做到种子检验“四个健全” 1.健全检验组织,加强县乡检验队伍建设。县种子站成立了种子质量检验科,由站长、3名持证检验员、1名保管员、1名生产技术员组成。对乡镇检验队伍的建设,我们走“培训——实践——培训”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青蒿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青蒿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为青蒿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青蒿种子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测定了不同产地青蒿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等,并初步制定了青蒿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种子检验是种子质量监管和解决种子质量纠纷的重要手段。结合工作实际,对影响农作物种子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归纳总结出以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等为主的9个做好种子检验工作的要素,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对外出具的、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6.
种子检验是种植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对种子企业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种子质量作为种子企业销售的保证,与农作物产量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农户、种子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保证种子的质量,而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做好种子检验工作。现阶段,我国种子检验技术较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室内检验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种子室内检验工作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三七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蕊  孙卫邦 《种子》2012,31(3):119-122,126
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 1996版和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对三七地理标志产地云南省文山州不同种源的三七种子进行扦样、净度分析、真实性鉴定、千粒重测定、水分测定、生活力测定和发芽试验7项指标检验方法的研究,确定其标准检验方法,为三七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志刚  叶光  王晓禹 《中国种业》2024,(3):36-38,44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产出和生产效益。种子检验的作用体现在种子生产、流通及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种子检验工作所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保障了检验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客观性。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质量监督、质量控制程序是检验工作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景树 《种子科技》2001,19(6):318-319
全面分析了我国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认为要全面开创我国种子检验工作的新局面,应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管理,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制定标准,为科学鉴别种子质量提供依据;转变观念,全面控制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20.
棉花种子活力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作者多年来对棉种活力和质量控制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种子活力和棉花种子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棉花种子的特点,探讨了种子活力的概念,指出各种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对棉子的适用范围;提出种子相对活力的概念,为比较品种间的种子活力提供了可行性;指出用K+渗出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作为检验棉花种子活力的指标为佳;分析了棉种活力与种子营养品质、播种品质的相关性,以及与多逆抗性选择和棉子加工处理的关系;提出酸脱绒棉种的质量控制程序,为保证我国棉种加工质量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