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3个陆地棉亲本及其形态、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构成株型因子的主要性状是株高、果枝台数、果枝长、第一果节长;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铃数,其次是衣分和单铃重;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2.5%跨长、整齐度和马克隆值,其次是纤维强度。23个陆地棉材料根据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可划分为7个不同遗传差异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筛选杂交的亲本、创新种质资源、拓宽棉花种质基因库、选育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因而对9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聚类分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单株成铃集中在22.0~32.0个,单铃重集中在5.1~6.0 g,但有一半以上材料的衣分低于4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中绒类型(52.0%),断裂比强度集中在中强(47.8%)和强(33.7%),马克隆值大部分属于C2类型(71.7%);变异系数大于10%的有2个性状:单株成铃数(19.9%)、单铃重(10.5%)。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单铃重、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生育期、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Ward法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为10 时可划分为5大类,第Ⅰ类群的15份材料属于高产、长纤维、低马克隆值材料,第Ⅱ类群的28份材料属于大铃、高衣分材料,第Ⅲ类群的9份材料属于生育期短、优质材料,第Ⅴ类群的27份材料属于大铃、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棉花不同种质材料的棉铃在不同发育时期重量和长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在重量和长宽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棉铃重量第5天和第10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长宽比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长宽比越大,其铃重越轻;不同类型品种棉铃的长宽比是海岛棉〉圆锥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形铃陆地棉,而重量恰好相反,为圆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锥形铃陆地棉〉海岛棉;杂交棉相对于其亲本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棉花品种类型不同,棉铃形状的差异都是影响棉铃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六团试验田,选择国内陆地棉144份种质材料进行试验。调查了株高、株型、果枝数、叶色、花形、花萼形状、柱头高低、花药多少、花药饱瘪、铃形、铃大小、铃尖突起、倒三台果枝干蕾铃数、倒三台果枝脱落率、花粉活力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在材料耐高温性上,高耐高温材料为19份,中耐高温材料为75份,敏温材料为50份;在农艺性状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上,144份种质材料被分为两个大类,有7份材料为第一大类,其余137份被分为第二大类;在SSR标记的聚类分析上,在遗传相似系数为4.9时,所有种质材料分为2大类,第一大类13个材料,包括耐高温材料3份,中耐高温材料及敏温材料各5份,第二大类共131份材料。这种聚类结果对材料耐高温性改良亲本基因型的选择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拓宽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在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以60份中亚地区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叶色、株型、铃形等6个表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2与11.32之间;在8个农艺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6.02%),第一果枝位节数(31.15%)和单铃重(29.89%)变异较为明显,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5.01%);在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6.99%),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95%),相较于农艺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 ~2.07,以整齐度指数最大(2.07),单铃重最小(0.9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60份材料可聚为五个类群,Ⅰ、Ⅱ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纤维品质性状较好、籽指较高,可作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来利用,Ⅲ、Ⅳ、Ⅴ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表现为高衣分、高果枝节位,但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6.
衣分、铃重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期发表的陆地棉大铃(铃重平均大于7克)种质21个,高衣分(大于42.10%)种质47个。高衣分品种中,铃重在4.8~5.5克有27个,占62%。铃特小或特大的品种,一般衣分都不太高。  相似文献   

7.
1998~1999年供试11个陆地棉品种,对5室铃空间分布及比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陆地棉5室铃比例主要由品种决定,同时环境和栽培因子对其比例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但某一品种的5室铃比例与该品种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柱头外露种质系与陆地棉亲本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产量上,而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铃数降低造成的,柱头外露种质系纤维长度不低于参试的陆地棉亲本;籽、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间相关性极为密切,衣分、铃重和衣指子指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子指在性状相关中具有桥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11份综合性较好的材料;24份亲本在遗传上可分成5个遗传类群,柱头外露种质系间及它们与陆地棉亲本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哈密地区参试的20个陆地棉品种(系)主要性状进行差异、变异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存在差异,产量性状差异明显,其中1206、1207、1208皮棉产量较高,其他综合性状也较好。变异分析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株铃数>第一果枝高度>皮棉产量>株高>铃重>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子指>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依次为: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2.5%跨长>纤维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陆地棉品系聚为A、B两个类群,A类群为产量中等偏下、品质中等偏上品种(系)的代表群;B类为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差品种(系)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10.
窄卷苞叶、鸡脚叶、无蜜腺棉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窄卷苞叶、鸡脚叶和无蜜腺棉选系及其亲本的22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前5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6%。以前5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2份材料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聚成5类。距离分析表明,因子距离的大小客观上反映了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