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佳琪  刘彦  郑琛  冯涛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2):4138-4147
母胎对话是母体与胎儿在妊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复杂对话关系,是成功附植和妊娠的必要条件,这一对话关系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母胎对话异常会导致胚胎附植及妊娠的失败,并影响妊娠期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妊娠期的母胎对话对于提高繁殖效率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猪为模式动物综述了母体与胎儿从妊娠识别(妊娠前)、胚胎附植(妊娠中)到胎儿发育(妊娠后)过程中影响母胎对话的因素,包括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基因和蛋白质等,以期为猪母胎对话的研究和产仔数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母猪配种后喂服孕激素可提高产仔数猪是多胎动物,繁殖潜力较大。一般成年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可排出20~30个成熟的卵细胞,而通常母猪却只产仔8头左右,甚至更少。这主要是由于早期胚胎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其中大部分胚胎是在子宫内迁移阶段就失去附植机会...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的分泌是不同类型的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几年发现外泌体在胚胎附植中介导胚胎与母体的信息交流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主要释放机制和分离鉴定方法、子宫内膜细胞和胚胎来源的外泌体在哺乳动物中调节胚胎附植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动物胚胎附植的成功率提供新依据,也为人类体外受精、辅助生殖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早期妊娠诊断在母熊的繁殖规律的研究中是一个难题。母熊交配、受孕后,生理、行为、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受孕后,受精卵一直游离到5个月左右开始附植,附植后生长发育时间短,为6~8周。腹围在临产前1个月左右才有增大,但也不甚明显。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采用MCD—Ⅰ型检测仪和妊娠诊断盒  相似文献   

5.
奶牛场的繁殖主要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因此如何提高受胎率。提高奶牛的经济价值,是奶牛场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1直肠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治疗 1.1子宫炎子宫炎症影响精子向输卵管运行,使得精子无法与卵子相结合;即使精子与卵子结合,因为子宫没有良好的环境,阻碍胚胎的附植,使得胚胎死亡或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动物繁殖学的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繁殖学是生物科学与畜牧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动物生殖规律和提高动物繁殖效率,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和保证畜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关动物繁殖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迅速积累,研究范围不断拓展,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动物繁殖学已日臻完善而系统? 化,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是现代畜牧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国于50年代初在农业高等院校开设《家畜人工授精学》,60年代开设了《家畜繁殖学》,80年代中期扩展为《动物繁殖学》。于1981年将动物繁殖学确定为硕士学位学科,1984年确定为博士学位学科,1997年调整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位学科  相似文献   

7.
正獭兔是刺激性排卵动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繁殖力极强。但生产中,一些繁殖障碍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介绍獭兔的四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即假孕、复孕、宫外孕和难产。了解它们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是提高獭兔繁殖率的重要措施。1假孕母兔经交配或其他处理后,并未受精,或者虽然受精,但在附植前后死亡,将会出现假孕现象。假孕时,由于没有胎盘,在16 d左右黄体退化,于是母兔假孕结束,表现临产行为,如衔草、拉毛  相似文献   

8.
生殖激素是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在生殖过程中具有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产、副性腺分泌等功能。在奶牛繁殖中的运用更是广泛,笔者在临床解决奶牛繁殖障碍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禽繁殖教研组的教学实践为案例,笔者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在动物繁殖课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职业性教学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动物繁殖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生殖激素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刘文国(黑龙江牡丹江市畜牧局157009)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它可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成、副性腺分...  相似文献   

11.
动物繁殖学是生物科学与畜牧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动物生殖规律和提高动物繁殖效率,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和保证畜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关动物繁殖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迅速积累,研究范围不断拓展,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动物繁殖学已日臻完善而系统化,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是现代畜牧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国于50年代初在农业高等院校开设《家畜人工授精学》,60年代开设了《家畜繁殖学》,80年代中期扩展为《动物繁殖学…  相似文献   

12.
Leptin的生殖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pt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殖生理效应的活性多肽。研究表明,它促进生殖系统发育,参与卵母细胞动物极的决定,影响内细胞团的建立和滋养层的形成。在妊娠中参与附植,母体妊娠状态,胎盘功能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调节,另外还影响多种生殖激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生殖激素是调控动物体内复杂生殖过程并影响繁殖性能的一系列的重要激素。近年来,利用生殖激素的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被广泛使用,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效率,促进了养猪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目前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化学类激素进行繁殖调控。但是这些产品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出成本低、活性好的高品质蛋白类生殖激素产品,应用于猪场批次化生产中,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提升我国乃至全球畜牧业的动物繁殖效率做出贡献,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吴德  卓勇  花伦 《动物营养学报》2022,(9):5441-5451
碳水化合物占母猪饲粮比例超过65%,是饲粮能量的主要来源,分为可消化和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两大类。饲粮中占比最大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是淀粉,被动物胃肠道分泌的内源酶消化,产生葡萄糖;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主要是非淀粉多糖,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葡萄糖和短链脂肪酸在调控卵母细胞成熟、胚胎附植与发育、泌乳力等方面效应不同,但又相互协同,共同调控母猪的繁殖生理。本文将综述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信号对母猪在后备、妊娠、泌乳阶段繁殖活动的调控效应及机制,为母猪饲粮精准利用碳水化合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动物繁殖学是现代畜牧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提高动物繁殖学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农业类高等院校需加强对动物繁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目前在动物繁殖学的教学中仍存在课程教学内容组成不合理、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有效运用到畜牧生产中等诸多问题。文章概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对动物繁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升动物繁殖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感染动物,国内外已有报道,但亚洲象患此病尚未见报道。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单细胞原生动物,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血液中,附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液中。被感染的动物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水肿和发热,伤害很大,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7.
花粉水提液对小鼠血清抗体OD值的影响*杨汉春陆钢王永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王庆坡李长友(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动物防治处,100026)花粉(Polen)是植物雄性繁殖细胞,蜂花粉(BeePolen)是蜜蜂从被子植物雄性花药和裸子植...  相似文献   

18.
动物繁殖学是高等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调控技术、繁殖障碍和繁殖管理的科学。采用填鸭式理论讲授不能让学生透彻领悟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提升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总结了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繁殖学教研团队采用的“课前案例研习+课堂案例实训+课后案例归纳”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动物繁殖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激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取决于应激的种类、发生时间以及猪对该应激的敏感性和产生应答反应的持续时间。长期或慢性应激通常会降低猪繁殖性能,然而在养猪生产中,利用急性应激刺激青年母猪和不发情母猪发情是一项经济实用的方法。猪对应激敏感的繁殖阶段有排卵,动情行为的表达和胚胎的附植。  相似文献   

20.
胚胎附植属于哺乳动物重要的生殖生理过程,是妊娠建立的标志和重要环节。早期胚胎发育、母体妊娠识别、胚胎附植和妊娠维持都严格依赖于母—胎间复杂的信号传导及关联。大量研究证明,在绵羊胚胎附植过程中,来源于胚胎、母体子宫及宫外组织的多种生殖激素、粘附分子、细胞外基质、细胞活素物质和生长因子均可通过期间精密的调控关系参与并维持孕体的发育、子宫内膜的重塑、分泌功能及子宫生长。这对胚胎附植分子调控信号的掌握以及引起妊娠失败因素的诊断确定提供了参考,从而可提高家畜和人类的妊娠率。本文就绵羊胚胎附植迁移的过程及影响附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