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后黄土高原地域土壤侵蚀的变化,在ArcGIS和ENVI软件中,利用土地利用、降雨、地形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在通用的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陕西省榆林市1988—2013年土壤侵蚀模数,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对1988—2013年土壤侵蚀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变化与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地形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8—2013年榆林市总体土壤侵蚀平均模数稳定,但在2000年和2001年出现明显差异,2000年土壤侵蚀平均模数达到最小值,2001年土壤侵蚀平均模数达到最大值。1988—2013年榆林市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土壤侵蚀由1988年4 368.83 t/(km~2·a)减少为2013年2 345.97 t/(km~2·a),相应的土壤流失总量从175.94×10~6 t减少到68.96×10~6 t。全市微度侵蚀面积增加,其他侵蚀等级转移到剧烈侵蚀的百分比均不足1%。根据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40年榆林市土壤侵蚀状况逐渐减轻,微度土壤侵蚀面积逐渐增加,其他侵蚀等级的面积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2.
基于RUSLE的大通县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利用1995年和2005年2期TM遥感影像,基于RUSLE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GIS技术,估算出大通县2个时期土壤侵蚀的定量数据,阐明了大通县土壤侵蚀变化状况。199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 938.17×104 t,侵蚀模数为68.55t.hm-2.a-1;200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 160.07×104 t,侵蚀模数为51.83t.hm-2.a-1,从1995年到2005年大通县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3.
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实施地延安市为对象,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性和生产总值指数为参照校正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对延安市1989-2016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前的1989-1999年,延安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缓慢,仅增加8.76×109元,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均不显著;退耕后的1999-2016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显著,增加了56.79×109元,其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最多,增加了75.19×109元,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最多,减少了15.77×109元;生态服务功能中粮食生产功能下降,但保持土壤、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迅速增加。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林地、牧草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的改变显著相关;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最大的为林地,影响最小的为耕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耕地向林地的流转,使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迅速增加。生态-经济价值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但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依然存在,需要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结合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土地利用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有助于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市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Markov-CLUE-S耦合模型模拟出2030年3种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15(SDG 15)指标讨论土地利用变化对ESV总量的影响。【结果】(1)2010-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缩减,林地和建筑用地扩张的格局。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NIS)下各地类变化趋势较2010-2020年幅度有所减缓;生态保护情景(EPS)下林地和水域面积较2020年涨幅分别为4.96%和14.26%;耕地保护情景(CPS)下耕地缩减和城市扩张情况得到有效遏制;(2)2010年、2020年和2030年(NIS、EPS、CPS)的ESV总量分别为418.4×108、409.9×108、403.6×108、432.4×108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方法]以陕西省为例,综合考虑省内11个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市区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等进行量化测算,通过引入生态超载指数,构建区域内的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对各市区的生态价值补偿量进行测算。[结果]201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少量盈余,全省可获得生态补偿量2.10×108元;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生态处于赤字状态,尤其是西安市耕地生态超载指数达-2.15;陕北和陕南地区耕地生态处于盈余状态,该区域耕地生态状况良好。关中地区需支付48.36×108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陕北、陕南地区分别可获得44.31×108和6.15×108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结论]测算结果与各市区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可为陕西省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该测算方法可为各地区的耕地生态补偿费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市宾县东山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在坡度、高程、坡向地貌因子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山沟小流域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且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速率呈现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的特征;研究流域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5°8°的地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8°8°的地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8°15°的地区,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各坡向土壤侵蚀均以轻Ι型侵蚀为主;16015°的地区,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各坡向土壤侵蚀均以轻Ι型侵蚀为主;160170 m和210170 m和210220 m高程上主要是微度侵蚀,170220 m高程上主要是微度侵蚀,170180、180180、180190和190190和190200 m主要是轻Ι型侵蚀;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最大值分布在高程为190200 m主要是轻Ι型侵蚀;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最大值分布在高程为190200 m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法解译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下游地区1995-2015年5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利用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三者占总面积85%以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先降后升;城市化建设中大量耕地被占用,天然林草地逐步恢复,水域增加(增幅达4.2%),用地结构变化显著。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净增加7.08×108元),耕地、林地和水域是主要构成部分;从贡献率来看,林地、草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不断提升,占总贡献率的75%以上,成为主要贡献体,推动着研究区生态系统向良性转变。3)各单项生态功能中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价值占总生态服务价值比重最大(54.87%),粮食生产等较小,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进一步贯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加强水域保护是保障流域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
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相关影响因子,运用RUSLE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侵蚀强度分级,并探讨不同坡度和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173.755 t/(km2·a),年侵蚀总量约9.56×107t;约96%的区域为微度侵蚀;轻度以上侵蚀主要发生在西部和北部的低山丘陵区,侵蚀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3.32%,但泥沙流失量的比重为72.024%,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区域;随着坡度的增加,侵蚀面积呈先减小后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8°~15°坡度带是土壤侵蚀状况的转折点;不同坡向条件下,土壤侵蚀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半阳坡、阳坡、阴坡和平地,半阳坡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9.
基于RS和GIS的土壤侵蚀量预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RS、GIS和USLE集成技术,对秦皇岛市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对各相关因子值进行科学的确定,利用ARC/INFO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各因子图,预测了秦皇岛市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秦皇岛市侵蚀总量为每年1 162.139 0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年1 494.07 t/km2。占区域面积21.19%的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或中度以上,该区域对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为71.26%。林地和草地的侵蚀量占侵蚀总量的82.37%和9.29%,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的林地。实践证明,利用RS、GIS和USLE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监测与预测是可行的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风险评价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安全研究的基础。当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低效土地利用导致植被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区域生态风险加剧,生命共同体保护和建设面临新挑战。以吕梁山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Fragstats及R的支持下构建自然-经济-景观多源评价体系,基于5 km×5 km格网核算19年以来区域植被退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相关性,评价全域生态风险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吕梁山植被覆盖整体增加,植被变化具有显著性,显著区面积占比达84.94%。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07.803×108元增至507.874×108元,增幅较小,2010—2018年降至499.761×108元,共减少1.597%,林地、草地、耕地为主要贡献类型。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风险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成负相关,聚集趋势有所增强。研究旨在为吕梁山更好发挥生态屏障作用,提高该地区风险预警和管控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对新疆2007年和2011年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7年和2011年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392.20亿元和696.02亿元,各项生态服务指标的价值顺序为: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积累营养物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的总价值年均增加75.96亿元,其中固碳释氧的价值增加最大,为49.60亿元,其余依次是防风固沙、积累营养物质、林产品、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年均增加价值分别为13.65、5.19、4.19、1.83、0.83亿元和0.68亿元。固碳释氧和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在农田防护林中贡献巨大,应尽快建立市场补偿机制和完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促进农田防护林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动态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等方法,测度2000—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变化下的粮食产量变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进而探清制约粮食增产和生态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耕地利用变化类型,并形成针对性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整体呈现“北增南减”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减大于增”的数量变化特征。2000—2018年间,耕地净转出205.98万hm2,建设用地是耕地转出的主要地类。根据耕地利用变化的产出效应,划分4种类型——生态增值-粮食增产型(Ⅰ型)、生态减值-粮食减产型(Ⅱ型)、生态增值-粮食减产型(Ⅲ型)和生态减值-粮食增产型(Ⅳ型),在省级层面上,我国粮食主产区Ⅰ~Ⅳ型面积的占比依次为18.30%、13.36%、33.19%和35.05%,共计造成4.171×1010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和9.253×106 t的粮食减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未利用地补充耕地分别是最有损、最有益粮食与生态安全的耕地利用变化类型。建议要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ndsat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LVCF)、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MVCF)和MODIS Land Cover(MODLC)等遥感产品和森林清查数据(NFI)检测2000-2015年黄土高原森林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黄土高原森林覆盖度升高,基于LVCF和MVCF的全区森林覆盖度均值分别由2000年的7.8%和9.6%增加到2015年的9.7%和13.2%。2)遥感产品估算的森林分布空间格局和面积差异较大,基于LVCF、MVCF和MODLC估算的黄土高原森林面积在2000年分别为726.6×104、604.7×104 hm2和325.1×104 hm2,2015年分别为926.2×104、998.3×104 hm2和400.1×104 hm2。3)遥感产品估算的省级尺度上森林面积与NFI的不一致性因省份和年份而异,LVCF与NFI一致性整体略优于MVCF,MODLC与NFI差异最大且估算的森林面积远低于LVCF、MVCF和NFI。4)遥感产品检测的陕西和山西2省的森林面积增加值与NFI一致性高于宁夏;基于遥感产品估算的宁夏森林面积及增加幅度均远低于NF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  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  结果  2017年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量为100.24×108元·a?1,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3.92×105元·hm?2·a?1。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可见,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和积累营养物质是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三者比例之和高达91.92%,占有重要地位。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竹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对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在50%以上,占据绝对地位。  结论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林分,因此通过把针叶林改造成阔叶林等林相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优化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出和价值。表5参27  相似文献   

15.
多层次防护林体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和田地区多层次防护林区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林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评估结果表明,在和田玉北的多层次防护林体系中,生态服务价值居第一位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价值为2.12×106元,占总比例的43.09%;位居第二位的是净化大气环境,价值1.08×106元,占总比例的21.95%;调节大气组分价值排在第三位,为19.35%;涵养水源价值占总比例的11.85%,固土保肥价值量最小,仅占3.76%;在不同的治沙工程措施中,与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草方格固沙-人工林区和人工林区相比,多种植物配置区土壤肥力较高,单位面积的价值最高,达到了266.67元/hm2。  相似文献   

16.
马文银  康文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50-6452
以湖南省邵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工程法等研究方法,估算了邵阳市的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邵阳市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8.734×108元/a,其中减轻泥沙淤积功能价值为0.56×108元/a,减少土地废弃功能价值为0.034×108元/a,保持土壤肥力功能价值为28.14×108元/a。该研究为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经营,核算绿色GDP以及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量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近20年楚雄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利用1993、2000、2008年楚雄州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对1993~2008年楚雄州森林资源状况、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993、2000、2008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650.04亿、743.88亿、914.31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育土壤价值最大,两者占比接近80%,而林木营养积累、涵养水源、供人们休闲游憩所占比重较低。[结论]楚雄州森林生态系统蕴含着巨大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起着巨大的保护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根河林业局2012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参照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271-2008),首次采用分布式评估与旅行成本相结合的方法,对根河林业局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根河林业局森林服务功能价值为317亿元·a-1,各功能对总价值量的贡献率依次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物种保育>营养物质积累>森林游憩。2)固碳释氧和涵养水源功能是根河林业局森林的主要功能,占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63.7%。森林年固碳量可抵消内蒙古自治区碳排放量(6 987.07万t,2008年)的7.8%;年涵养水源量对根河年径流量(20.6亿m3)的贡献率为32.8%,是海拉尔河年径流量(32亿m3)的21.1%。3)针叶林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大于阔叶林,不同树种六大功能单位面积的价值量依次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4)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增大,不同龄组六大功能单位面积的价值量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9.
以2000、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CLUE\|S模型与Markov模型预测了2020年嘉兴市3种不同情景(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土地优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并据此分析了3种情景下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至2020年,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保护情景>土地优化情景>自然增长情景。相对2010年,自然增长情景损失值最高,为136亿元,土地优化情景损失值为087亿元,而生态保护情景损失值仅为027亿元,表明通过采取降低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速率、增加林地面积的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嘉兴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建议嘉兴市政府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同时,还要严控城市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生态环境10年变化 (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中嘉兴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TM 遥感影像数据,运用MCE-CA 模型,预测出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实际情况进行模拟精度检验,其Kappa系数达到0.94 和0.92,证明模型精度很高。通过MCE-CA 模型预测嘉兴市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的比值得到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运用ArcGIS 空间叠加功能分析其过程,目的在于得到生态敏感性分布情况。得出:2000-2020年嘉兴市的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2000-2010年生态敏感性急剧增高,说明近10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愈来愈严重;2010-2020年在林草湿地不可转化为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可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预测情境下,生态敏感性有所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此土地利用与生态敏感性预测结果对嘉兴市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