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沙门氏菌乳胶凝集试剂盒为研究对象,通过与《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比较,分析沙门氏菌乳胶凝集试剂盒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作用及有效性评价。通过研究发现,沙门氏菌乳胶凝集试剂盒能够快速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与《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相比,缩短了检测时间。但沙门氏菌乳胶凝集试剂盒能检测大部分的沙门氏菌,对于有些沙门氏菌无法检测出,因此只能作为沙门氏菌检测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定量PCR快速检测动物食品中沙门菌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沙门氏菌是动物性食品中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对动物性食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16srDNA、 dT fermentation等基因或DNA功能区序列设计PCR引物, 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提取待检样品总DNA, 进行多基因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高,在动物食品中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CFU/g,整个检测时间在10h 以内。说明本方法对检测动物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且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中沙门氏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居首位,在食品致病菌的检测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尤为重要。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虽然成本较低,但检测过程也比较复杂,影响事件的结果。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各种试剂盒和PCR技术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还包括荧光定量法、基因芯片技术等。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对人类的危害性很大,采用荧光PCR检测法、传统检验法和FDA法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贝因美A婴儿奶粉进行了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荧光PCR检测法所用时间最短,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煮法、试剂盒法、改良CTAB法、DNA提取液法及TEX裂解液法提取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比较5种方法提取的DNA品质,选取适用于农产品中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PCR检测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TEX裂解液法提取的DNA纯度高、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提取的沙门氏菌基因组DNA纯度为1.88,质量浓度为412.6 ng/μL;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纯度为1.84,质量浓度为366.7 ng/μL。以TEX裂解液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扩增产物有清晰的目的条带。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一种成本低、速度快、易操作、特异性强的dsRNA提取方法来检测金针菇中的病毒,并对目前主栽金针菇品种进行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定。以各地主栽的金针菇品种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试剂盒法和Redzol法2种方法检测dsRNA,将这2种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反转录PCR和测序确定病毒种类。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Redzol法均在主栽金针菇品种F-4889和F-4891菌丝体中检测到FvBV的病毒组分。与试剂盒法相比,Redzol法检测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易操作,成本较低,不需要繁琐的前期准备工作,适于实验室和大中型食用菌生产企业使用。Redzol法能从金针菇菌丝体中准确提取dsRNA病毒组分,并在主栽品种F-4889和F-4891菌丝体中成功检测到FvBV的病毒组分,为栽培生产、优化市场种质资源、育种选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2016年新上市小麦为检测对象,采用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卡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2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结果符合率达到93.4%。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卡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适用于新粮上市现场入库把关大量样品的快速初筛;而酶联免疫法检测时间较长,成本更高,更适合经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卡初筛后呈阴性样品的确证以及呕吐毒素含量的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第二大细菌,因此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和论述了传统的反向胶乳凝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PCR法,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VIDAS系统检测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转基因种子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PCR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蛋白检测法和生物表现型检测法,并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可供转基因种子检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道银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94-198
食品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影响中国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制定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中国主要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快速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技术包括试剂比色检测法,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法,电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法和酶抑制法进行了简述。最后从严格控制重金属源头,加强治理;加强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入食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食品重金属的检测、监督和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192份玉米品种为材料,用7对SSR引物对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两种SSR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SSR标记片段大小一致。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灵敏、高效,更适用于高通量材料的检测分析。对少量材料进行检测分析以及SSR标记的筛选时,使用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法更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2.
据《每日科学》报道,瑞典和芬兰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新型食品检测方式,可快速、精确地对食物携带的病菌进行探查,这将为食品安全的监督提供有效帮助。研究人员利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对食物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探查,  相似文献   

13.
由于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对重金属的检测变得尤其重要。通过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半定量检测方法,阐述了ICP-MS单独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分析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对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ICP-MS能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未来在食品检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通用的乳酸菌的检测方法为GB4789.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根据该标准,乳酸菌被定义为"一类可发酵糖主要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主要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一般指嗜热链球菌)。该标准将乳杆菌的计数方法规定为乳酸菌总数结果减去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计数结果之和。然而,在实际检测中,食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者的计数结果,容易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技术(ELISA)是在免疫学和细胞工程学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微量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等优点,已在食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检测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酶联免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生物毒素、药物残留、致病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食品的品质等方面评述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棉花SSR多重PCR技术的初步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s repeat,SSR)具有数量丰富、高度多态、共显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标记,目前已成为研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基因组作图的首选标记.SSR多重PCR扩增法可同时完成多个标记检测,具有高效、经济、快捷的特点,并保持了单一SSR引物扩增的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6对SSR引物,配成三组SSR两重PCR反应,并设置五种不同反应体系以探索PCR反应体系对其影响,以单一引物PCR扩增为对照,对用于构建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遗传图谱所用的亲本、F1及F2群体单株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探索、分析;另外,在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时,结合银染技术,试验了单一引物PCR扩增产物在同一泳道同时上样和先后分时上样的两重检测的方法,以期对这种方法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即使采用与单一引物PCR相同的反应体系,两重PCR扩增也可获得与之相同的多态性产物;而两重检测法的结果亦显示出与相应的单引物检测到的相应的多态性位点,能准确反映单引物所能达到的检测效果,因而为SSR的多重PCR和扩增后多重检测的技术在高效的遗传图谱构建工作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重PCR和单重PCR技术对部分市售肉制品、宠物食品以及饲料等进行检测,以确定产品中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以及动物源性成分的种类.利用SDS细胞裂解法提取样品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PCR扩增产物的种类.上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节省费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复合PCR检测水稻种子的转基因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伟丰  杨朗  黄鹂 《种子》2007,26(1):32-35
根据转基因水稻中常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成酶(NoS)终止子、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n)和Bt毒蛋白基因(Bt Cry 1 Ab)的序列,设计合成6对不同的引物,用简单PCR方法检测了水稻种子中的转基因成分,同时建立应用一班PCR反应同时扩增检测两种或多种外源基因的复合PCR方法。通过对水稻样品进行PCR扩增,分析、比较复合PCR的检测结果与简单PCR的扩增结果。发现两者结果完全一致。表明复合PCR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还可以有效防止假阳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为有效控制沙门氏菌感染食品,预防因沙门氏菌感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很有必要。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仿生识别分子能特异性结合靶标物质,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现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此项技术具有靶分子范围广、稳定性好、制备及修饰方便等优点。通过介绍核酸适配体的概念、作用机理及特点,将核酸适配体在沙门氏菌的具体应用和发展方向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检测是按照国家指标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比如重金属、黄、由霉毒素等。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入和运用化工单元操作,并发展形成食品工程单元操作,从而促进食品工业向大规模、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