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青山林区米老排人工林伐桩萌芽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3年生米老排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30 cm、30<X≤40 cm、40<X≤50 cm、>50 cm)及伐桩高度(≤5 cm、5<Y≤10 cm、10<Y≤20 cm、>20 cm)对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度等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的伐桩基径级之间,30<X≤40 cm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生长较大;伐桩基径对其萌芽植株数量影响差异显著,但对胸径及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伐桩高度在≤5 cm和5<Y≤10 cm时,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生长较大,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上杭县城区33条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带为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植物景观综合质量进行评价,以聚类分析法对道路植物物种丰富度、多度和植物应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景观带的质量主要受植物物种多样性(C1)和交通安全性(C9)影响;以Yahp作为分级的基础依据,并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优秀、良好、欠佳、极差4个等级,33条植物带中优秀的植物景观带(Yahp≥6.8)有12个,占总体的36.37%;良好的植物景观带(5.50≤Yahp<6.80)有6个,占总体的18.18%;欠佳的植物景观带(4.00≤Yahp<5.50)有5个,占总体的15.15%;极差植物景观带(Yahp<4.00)有10个,占总体的30.30%。基于植物景观综合质量值(Yahp)对33条植物景观带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第Ⅰ类共12个植物景观带,第Ⅱ类2个植物景观带,第Ⅲ类共7个植物景观带,第Ⅳ类12个植物景观带。研究发现,上杭县城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质量优劣差距明显,同一等级的植物景观带所表现出来的景观特征有较大出入,基于上杭县实际情况对于不佳的景观提出了相对应的提质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华平  薛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115-119
该研究以三亚市46条主要道路的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为对象,调查评价分析了树种整体构成、生长状况、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亚市主要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丰富度高,有35科72属123种;选择14个重要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滨海城市道路树种综合评价模型,对47种乔木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将29种乔木划为Ⅰ级树种,12种乔木划为Ⅱ级,6种乔木划为Ⅲ级;在道路配置模式方面,39.1%的道路为乔木+灌木+草本模式,其次是乔木+灌木模式,有15条道路,21.7%的道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模式,较少的是乔木单一配置模式和乔木+草本模式。以此研究结果为依据,推荐三亚市道路绿地骨干树种、基调树种、抗风树种、观花树种以及配置模式和指标,为滨海城市绿地树种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热带珍贵树种青梅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梅苗木质量,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高和地径作为青梅苗木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和平均值(M)±标准差(SD)法探究青梅苗木分级标准,比较分析2种方法各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从而确定适宜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地径(D)、苗高(H)作为2年生青梅苗木分级指标是可行的;从各级别苗木比率以及造林效果分析,青梅苗木适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苗木分级,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5.3 cm,D≥4.7 mm;Ⅱ级苗21.8 cm≤H<45.3 cm,3.3 mm≤D<4.7 mm;Ⅲ级苗H<21.8 cm,D<3.3 mm。  相似文献   

5.
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树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树种规划是森林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种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森林城镇建设的成败。基于森林城镇绿地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以城市生态景观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树种选择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效果要求,对森林城镇建设中山地生态公益林、公共绿地、城镇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交通干线、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废弃矿区等绿地系统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配置树种分别进行了选择和推荐,提出了树种选择应遵循的6项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昆明市园林绿地裸子植物种植质资源和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为未来昆明市园林规划配置中裸子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方法】对昆明45个园林绿地中裸子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以调查到的70种裸子植物为研究对象,从观赏价值、景观应用潜力及生态适应性3个方面,提出12个裸子植物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对昆明市裸子植物资源的园林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划分等级。【结果】权重值排序观赏价值(0.6833)生态适应性(0.1998)景观应用潜力(0.1168)。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得到裸子植物Ⅰ级(≥4)7种、Ⅱ级(3.5~4.0)23种、Ⅲ级(3.0~3.5)30种、Ⅳ级(3.0)10种。参考AHP的综合评价及各层次评价结果,推荐Ⅰ级资源作为林带的基调树和主景树大力开发使用,Ⅱ级资源可适当开发,Ⅲ级资源可选择具有价值的开发和利用,Ⅳ级资源树种暂不推荐开发利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园林树种选择和园林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也可为其他特定生境植物筛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营建和谐健康的城市森林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探索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为目的的特定地区城市森林营建方式,对于有效指导城市森林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河北省秦皇岛滨海城市森林项目为研究基础,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利用判断矩阵建立评价模型,进而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通过权重对比,提出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的项目区域城市森林规划方案;利用i-Tree软件组件模拟测算、对比营建城市森林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科学验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森林建设意义。结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城市森林营建方案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能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其中,森林游憩价值提升最为显著。结论城市森林的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服务功能。本研究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结果,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提升核心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在植物群落、植物斑块构建,树种选择、生物栖息地营建以及游憩体验等方面提出的城市森林设计方案,可以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城市森林营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森林健康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采用分层评价的指标分值法评价森林健康,一级指标及其下的基本指标均采用等权分配权重的评价方法;分别于2004年和2012年对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的16块标准样地进行了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的调查、量化和测定,2004年调查了13个基本指标, 2012年调查了24个基本指标,共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抵抗力、生产力(活力)、效益、土壤状况等6个一级指标;对林分各指标逐项进行数量化或评分(定性指标数量化,定量指标标准化),计算出森林健康指数HCI来评价八达岭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在2012年的HCI为60.33(13个指标;亚健康),仅比2004年(13个指标HCI=60.25;亚健康)提高了0.09(0.15%);16块标准地中10个林分的HCI有升高趋势,其中侧柏-黄栌(提高了29.13%)、西沟糠段林(提高了21.80%)、西沟油松林(提高了18.57%)等标准地的森林健康质量提高明显;但有6个林分的健康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西沟元宝枫林(下降了21.20%)、西沟黑桦林(下降了23.49%)、西沟核桃楸林(下降了31.15%)等森林健康的质量下降明显。总体上看,森林质量较稳定,但健康质量不容乐观,仍处于亚健康状态(24个指标评价HCI=59.47;2012年),需要林场及时采取生态疏伐、景观疏伐、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经营技术措施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的健康等级,充分发挥八达岭林场森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韩丹    王成    张昶    孙睿霖    徐珊珊  赵德先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296-303
庭院林作为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人居林,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充分解构庭院林树种组成特征对于构建乡村美丽庭院和保护乡土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典型抽样川西平原33个林盘,并全面调查750户庭院中的木本植物和庭院空间,分析内外庭院的树种组成、垂直结构、树种用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3 586株庭院林隶属于43科72属92种,其中84种为乡土树种,优势树种有水杉、枇杷、樟、枫杨、桂花等。52.18%的庭院呈现单一用途,庭院根据植物用途可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观赏美化主导庭院(n=122)为主要类型,其次为多用途庭院(n=95)。内庭院林种植率、丰富度、平均植物多度低于外庭院,内外庭院的优势树种有显著差异,但内庭院各高度层间的树种相似度均高于外庭院。内庭院林树种以强调观赏美化(58.4%)为主,外庭院林以生态防护(31.57%)为主。对于不同种植空间中的庭院林特征研究,可以为林盘植物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庭院环境建设提供指导,并为庭院林景观及人文特征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厦门城市森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厦门地区城市森林林相改造树种为研究对象,邀请30名从事林相改造的科技人员参加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含适应性、抗逆性、生长特性、林相景观和造林成本等5个方面,覆盖了耐贫瘠、耐干旱、成活率、抗火性、抗病虫、抗台风、速生性、冠幅浓密、载叶时间、树体景观、叶色景观、花果景观、苗木成本、营造成本、抚育成本等15个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37个林相改造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级,台湾相思、千年桐、南洋楹、巨尾桉、红锥等9个树种为1级(优良)树种,适合贫瘠的立地条件选用;枫香、橡皮榕、马占相思等20个树种为2级(良好适宜)树种;绿竹、洋紫荆、天竺桂等7个树种为3级(一般适宜)树种;南方红豆杉为4级(不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蒙栎次生林的林分结构和抚育间伐技术,以汪清林业局蒙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汪清林业局蒙栎自由树冠幅模型,提出了林木冠幅比数的新概念,通过构建林木冠幅比数与林木竞争压力指数的相关模型CCI=1.07-0.001*CSI,采用林木冠幅比数替代林木竞争压力指数,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林木分级新方法,即当林木CCI≥0.77为优势木,CCI∈[0.62,0.77)为亚优势木,CCI∈[0.52,0.62)为中庸木,CCI<0.52为被压木。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阳市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树种的适生性、景观特性和防护功能作为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确定了树种保存率、生长速度、土壤适应性和抗病虫性等10个树种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5种绿化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研究区的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提出了1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黎母山片区内28 a和15 a加勒比松群落、20 a和26 a马占相思群落、16 a和21 a橡胶群落、10 a和3 a桉树群落、20 a次生林群落进行调查,通过树种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林地森林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乔木层树种种类最多的是次生林群落40个种,20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层树种共29个,21 a橡胶和3 a桉树群落未调查到乔木;灌木种类最多为20 a马占相思群落,共5个种,草本种类最多为3 a桉树群落,共7个种。2)次生林优势种为贡甲和青梅,重要值分别为17.87%和14.76%;28 a加勒比松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鸭脚木38.94%,15 a加勒比松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中平树37.99%,20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细齿叶柃18.80%,26 a马占相思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八角枫30.86%,16 a橡胶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白楸31.63%,10 a桉树群落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为细基丸45.74%;森林群落内灌木树种与草本种类比较少。3)黎母山不同外来树种与次生林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园林主要适生观赏树种选择及综合指标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兰州城市建设实际和园林绿地树种应用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适应性、观赏性及栽培管护特性3个方面,确定了兰州市园林主要适生观赏树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择耐旱性、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花的特色、叶的特色和树形特色,以及耐修剪性、管护难易性和萌糵情况9项指标因素,对兰州市常见的110种乡土及园林绿化植物进行综合指标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3大类因子的权重排序中,生态适应性B1(0.48004027)>观赏性B2(0.41676157)>栽培管护特性B3(0.1031981);在指标层的权重排序中,耐旱性C1>耐寒性C2>叶的特色C5>花的特色C4>树形特色C6>抗病虫害能力C3>管护难易性C8>耐修剪性C7>萌蘖情况C9。综合评价中I级树种34种,Ⅱ级树种41种,Ⅲ级树种25种,Ⅳ级树种10种,最终筛选出100种得分在1.80以上适宜在兰州地区推广的适生观赏树种,为兰州市适生园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区,研究区内近些年出现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的山杨林,在山杨林中分别设置倒木、枯立木与对照3类样地进行死亡后更新调查。研究发现,罕山自然保护区山杨林倒木样地、枯立木样地、对照样地更新树种主要以山杨为主,并且均为萌生更新,更新密度总体呈枯立木样地>对照样地>倒木样地,平均更新苗密度分别为3 158.33、2 466.66、2 308.33株/hm2,郁闭度、林分密度、年均温度和海拔与山杨更新密度呈负相关(P<0.05),枯落物厚度与山杨更新密度呈正相关(P<0.05),年累计降水量未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发现山杨林非正常大面积死亡后根系仍然具有萌蘖的活力,在死亡后萌蘖更新得到快速释放,且具有形成新一代森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赤水河上游32个水源涵养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枝浸水法测定树冠层的持水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冠层持水率存在差异,毛桐、南天竹、山胡椒等树种的冠层持水率较高,马尾松、楝树和香椿等树种的冠层持水率则较低;植株的胸径/地径、树高和冠长等生长性状与树冠层持水量总体呈现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这对估算和预测树冠层持水量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通径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对杨树、柏木树冠层持水量的直接影响均为胸径>冠幅>冠长>树高,对马尾松树冠层持水量的直接影响为冠长>树高>胸径>冠幅,对杉木和丝栗栲树冠层持水量的直接影响为胸径>冠幅>树高>冠长,说明胸径和冠幅对植株冠层持水量的影响较大。上述研究结果可用于赤水河上游水源涵养林的结构配置和调整,对指导水源涵养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聂稳  江泽平  刘逸夫  王亚    王军辉    贾子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95-103
以云杉属4个树种(白扦、青扦、云杉、丽江云杉)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了这4个树种主要分布省份(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树木生长量调查信息,并汇总了单木生长过程及胸径处树皮厚度数据,分析各树种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同时对3个生长指标的总生长量以及树皮厚度进行模型拟合与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云杉属4个树种在不同分布区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并且0~40 a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增长速率较快,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40 a后增长速率较快,除白扦外其他树种在不同分布区的总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2)各树种单木生长方程和树皮厚度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树高与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二次曲线模型,而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理查德模型,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研究可为云杉属的人工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