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密度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68-69,87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试验方法,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垄距、穴距以及氮、磷、钾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影响马铃薯产量中,穴距比垄距明显;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高到...  相似文献   

2.
“龙薏1号”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薏米新品种“龙薏1号”在5叶前和19-22片叶期叶面积小而出叶速度快,在10-12片叶期叶面积最大而出叶速度最慢;有2次快速分蘖期,第1次出现在8叶前,第2次出现在拔节后;12片叶时拔节,分蘖最慢,22片叶时分蘖达最高峰,之后分蘖逐步消减;在16片叶时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分化时间较长,有6个叶片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种植密度行株距90 cm×70 cm,施肥水平纯氮25 kg、纯磷25 kg、纯钾25 kg为最优组合,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施肥量则薏米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正> 1 饲料粉碎机的选择 1.1 对辊式粉碎机。是一种利用一对作相对旋转的圆柱体磨辊来锯切、研磨饲料的机械,具有生产率高、功率低、调节方便等优点,多用于小麦制粉业。在饲料加工行业,一般用于二次粉碎作业的第一道工序。  相似文献   

4.
探讨山药汁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为山药的精深加工与产品开发提供实验参考。以大鼠静脉注射四氧嘧啶(40 mg.kg-1bw)建立糖尿病模型,以山药块茎、山药水煎剂、山药汁高、中、低剂量为不同处理,每日灌胃一次,持续9周,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率。山药汁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率,并使胰岛素分泌水平具有明显的恢复性升高;山药块茎和水煎剂虽然也有上述功能活性,但显著低于山药汁。  相似文献   

5.
晚直播条件下,以中熟中粳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及早熟优质灌浆快的直立穗型品种连粳1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氮肥水平,通过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动态取样,应用Richard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淮北主推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品质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强、弱势粒粒重、灌浆速率、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减小;与强势粒相比,弱势粒粒重较轻,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较小,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较迟,活跃灌浆期较长。连粳15号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启动早,灌浆速率较连粳7号快,进入灌浆盛期早,籽粒充实紧密。连粳7号一次枝梗籽粒灌浆速率下降后,二次枝梗籽粒灌浆速率才有较大上升;二次枝梗籽粒较多导致其充实度较低、结实率下降、出米率不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整精米率显著下降且相同氮水平下品种间差异显著;连粳7号垩白粒率、垩白度呈增长趋势,差异显著;连粳15号垩白粒率降低,垩白度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6.
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不同肥料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正常年型条件下,中、高施肥水平的分次施氮(氮素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与一次施氮(氮素全部底施)的产量间无差异,但其产量为氮素50%底施&gt;70%底施&gt;100%底施;不同肥料品种的中、高施肥水平的产量均值不存在差异;分次施氮、一次施氮及不同肥料品种的各施肥水平处理间存在差异,均随施肥水平(N0P0-N202.5P162)的提高其产量在增加。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施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南县乌嘴乡文跃生猪养殖老板符文跃饲养生猪经验丰富,生猪发病少、成活率高。2013年5月18日,我到该场调查防疫情况时,他说:"采用传统的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产后20天母猪免疫1次、子猪20日龄和60日龄各免疫1次猪瘟的方法,复杂繁琐,工作量大,难查免疫记录,往往出现漏免现象。我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猪瘟免疫,即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种公猪和基础母猪每4个月免疫1次,子猪断乳前免疫1次,断乳后转群前再免疫1次。"我问:"这样免疫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8.
BacillussubtilisB5 42 3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拮抗素。在温室条件下 ,于水稻分蘖盛期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并采用 2d喷 1次、不同次数对单株喷雾B5 42 3 -R(B5 42 3的标记菌株 ,是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 )的方法进行试验 (对纹枯病水平扩展的抑制 ) ;类似地 ,采用 2d喷 1次、不同次数对小区内所有稻株喷雾B5 42 3 -R的方法进行试验 (对纹枯病垂直扩展的抑制 )。结果表明 1~ 2次喷雾未能显著地降低蚊枯病病丛率和相对病斑高度 ,而连续 3次喷雾使B5 42 3 -R在稻株的群体数量于纹枯病侵染的早期即最初的 6~ 7d内维持在 1× 1 0 6cfu/g以上 ,显著地降低了病丛率和相对病斑高度。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成熟、健壮的蝴蝶兰苗,以蝴蝶兰品种V31为试材,研究肥料浓度及肥水管理模式对蝴蝶兰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花多多1 500倍液或2 000倍液,并采取1次肥1次水交替施用的肥水管理模式的蝴蝶兰生长量较大,其同期叶冠幅增加值、新增叶片数、假鳞茎直径等都较其他处理的蝴蝶兰大。  相似文献   

10.
对36只试验鸽进行2次鸽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一次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后,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间隔2、4、8周使用灭活疫苗强化免疫,首免后定期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B、C三组均能保持一个高的抗体水平,均可持续6个月以上,且A组的抗体水平明显较B、C组高(P<0.01),根据我们所监测的抗体水平及经济实用的原则,我们推荐C组的免疫程序作为杨凌地区鸽新城疫的参考免疫程序,即:对鸽群进行2次鸽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一次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后,分隔8周使用灭活疫苗强化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1.
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菜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菜豆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菜豆产量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栽培密度与氮的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0.993~23.496万株/hm2;N:265.754~308.499kg/hm2;P2O5:107.843~159.750kg/hm2。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科技支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在邓小平的率先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个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经过20余年的努力,原定的小康目标,到20世纪末已在总体上得到实现。在全面检视小康建设已有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但是,中国经济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菜豆种子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且拟合较好;各栽培因子对菜豆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钾>磷;栽培密度与氮、磷和钾的交互效应在0.1水平显著。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种子生产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19.508~21.313万株/hm2;施氮量292.664~324.128kg/hm2;施磷量93.938~144.023kg/hm2,施钾量437.400~492.300kg/h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试验方法 ,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垄距、穴距以及氮、磷、钾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影响马铃薯产量中,穴距比垄距明显;氮肥、磷肥、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经计算模拟,氮肥、穴距和钾肥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马铃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方案为垄距80 cm,穴距15 cm,施氮肥(纯N)25.5 kg/667 m2、磷肥(P2O5)10 kg/667 m2、钾肥(K2O)39 kg/667 m2,氮、磷、钾的比例为1.00∶0.39∶1.53。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安排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3个不同剂量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照及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表明,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20g/667m2、150g/667m2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d平均防效为79.65%~84.15%,是一种高效低毒农用杀菌剂,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建议防治黄瓜霜霉病适宜浓度为120~150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营养水平对母羊泌乳早期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30只滩×寒杂种妊娠母羊分成3组(各10只),于妊娠后期与泌乳期分别饲喂3个营养水平的饲粮(0.8×NRC,0.9×NRC和1.0×NRC).于泌乳前期(产羔后30 d内)采乳样2次,以研究营养水平和泌乳阶段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的干物质、乳脂率和乳能值均随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L1组(0.8×NRC)和L2组(0.9×NRC)乳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L3组(1.0×NRC)(P<0.05);L2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L3组(P<0.01),L2组乳糖含量显著高于L3组(P<0.05);3个组之间的乳能值与乳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但L3组乳蛋白含量呈现出高于L2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流行规律,以便及时准确搞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减少随高空气流传入川东南春季流行区以及渝、鄂、湘等邻近麦区和中国东部小麦主产区条锈病菌源量,从而,确保这些地区小麦生产与贸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试验圃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田间发病麦株生理小种抽样送检、综合治理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首次探明了小麦条锈病菌首先传入南充市的初始菌源地地点、传播路径、传入峰次、本地流行峰次以及本地流行与传入时间、传入峰次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特点是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流行特点是本地小麦条锈菌有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呈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2。建立了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和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流行趋势是近16年来,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偏轻发生仅占6.3%,说明条锈病正处于重发流行期。流行的内因是小麦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外因是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以及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发生严重。2002年以来,通过条锈病始见期、2次外来菌源传入范围、田间3次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与相关系数和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及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结合田间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进行长、中、短期预报,全市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报准确率年年达到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8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的污染特征,在包头市城区设置采样点,在采暖期采集了PM2.5与PM10,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元素、有机碳、元素碳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元素组分是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并且在细颗粒物中聚集较多;采暖期的燃煤为2种粒子中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采暖期PM2.5与PM10中OC、EC有共同的污染源,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PM2.5与PM10中有二次反应生成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19.
张保生  张婉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81-182,184
为了解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的污染特征,在包头市城区设置采样点,在采暖期采集了PM2.5与PM10,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元素、有机碳、元素碳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元素组分是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并且在细颗粒物中聚集较多;采暖期的燃煤为2种粒子中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采暖期PM2.5与PM10中OC、EC有共同的污染源,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PM2.5与PM10中有二次反应生成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20.
挑选80头胎次相同、配种日期接近的湖北白猪母猪,进行饲料中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维康)的对比试验.验证了维康具有增强免疫应答、提高母猪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显著功效(p<0_05);还能显著提高母猪妊娠期增重( 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