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基于珍贵用材林培育目标,在福建省明溪县内,对来源于6省9个地理种源的46个优树家系的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na var.mairei)3年生幼树的10个生长及干形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进行生长性状与干形性状相关性分析,计算其遗传参数并提出其选择育种策略。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3年生幼树生长及干形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介于27.08%~96.19%间,家系内的变异系数为9.34%~31.96%,说明家系与单株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变异。南方红豆杉10个性状指标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同一家系的性状间表现存在不一致性。南方红豆杉树高、胸径、冠幅和当年抽梢长度等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杈干率与树高、冠幅、当年抽梢长度间,高径比与地径间,侧枝密度与树高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高径比与树高间,侧枝数量与树高、冠幅、当年抽梢长度间,最长侧枝长度与树高、地径、冠幅、和当年抽梢长度间显著性正相关,但最粗侧枝径与树高、胸径、冠幅、当年抽梢等生长性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1~3年生树高、地径性状极显著相关。南方红豆杉生长形质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变幅介于0.502 7~0.857 0之间,单株遗传力变幅介于0.197 3~0.798 8。其合理选择育种策略为采用综合系列性状表现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基础,重点加强家系-优良个体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福建省引种地的16个峦大杉优树自由授粉种子和1个对照为材料,在福建南平开展优树家系苗期试验,研究1年生苗高、地径、生物量、高径比、苗木质量指数、根幅与最粗枝径等7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状况,分析7个苗期性状相关性并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家系选择。结果表明:引种地峦大杉种内有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优树子代间差异显著,这些变异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系列苗期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介于0.616 3~0.961 1之间;峦大杉苗高与地径性间无显著性相关,根幅、最粗枝径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性相关;以苗木质量指数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3个峦大杉优良家系;3个优良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分别为33.62 cm、7.19 mm、9.19 g、0.202、11.95 cm;优良家系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平均遗传增益达5.83%~44.57%,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景观树培育为目标,在福建省明溪县内,对来源于5省7个地理种源的36个优树家系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4年生幼树的4个生长及7个观赏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4年生幼树生长及观赏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介于4.51%~12.92%,家系内的变异系数为13.10%~32.95%,这说明家系与单株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异。南方红豆杉最大侧枝径无显著差异,其他性状指标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南方红豆杉树高、胸径、冠幅和当年抽梢长度等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最长侧枝长、树干通直度、枝叶浓密程度、当年侧枝数量等4个观赏性状与树高、胸径、冠幅、当年抽梢等4个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但最粗侧枝径与树高、胸径、冠幅、当年抽梢等生长性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南方红豆杉生长及观赏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变幅介于0.567 3~0.900 5,单株遗传力变幅介于0.120 4~0.922 1,以优良家系选择为基础,重点加强家系—优良个体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4.
秃杉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4个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台湾杉T.cryptomerioides和香杉Cunninghamia kon-ishii的苗期及田间造林试验,观测分析了3树种场圃发芽率及高生长节律特征,用Marquardt方法拟合了Logistic苗高生长曲线,利用6年生秃杉自由授粉家系和台湾杉生长性状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树种间差异显著性,以及秃杉自由授粉家系间差异显著性,并估算秃杉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初步选择了6个优良的秃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结果表明:秃杉、台湾杉和香杉3树种的平均场圃发芽率分别为9.1%、11.3%和1.3%,一年生平均苗高为25.1、22.9和24.4 cm,3树种苗高生长速生期开始及结束日期依次推后;秃杉与台湾杉的生长性状树种间差异显著,秃杉的生长性状家系间差异显著;秃杉自由授粉家系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88、0.87和0.91,从19个家系中选择6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52.6%,现实增益为58.1%.  相似文献   

5.
从浙江建德刨花楠天然林中选择22株优树,采集优树种子测定其种子千粒重,并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优树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1.5年生苗高和基径4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4个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期生长性状与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间相关性不强;根据苗高和基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1.5年生时其苗高和基径的平均值分别为55.88和0.49 cm,比母树林混种的苗高和基径分别高出23.16%和11.36%。  相似文献   

6.
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苗期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种的51个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对3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径、新稍长、分枝角度、侧枝数、侧枝长、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径根比、高径比和质量指标12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家系间生长性状变异和苗期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苗高等12个生长性状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遗均在0.80以上,相关系数在0.50以上,径根比与生长指标均呈负相关。利用苗高为主要参考指标,按照1倍标准差选择出的311#、312#4、05#1、09#、408#、410#3、05#3、06#8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51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树培育目标,在福建、江西、贵州、安徽和四川5省选择35个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景观家系,并在福建省明溪县开展优树子代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子代间差异显著;4年生幼树生长性状与树干、树冠观赏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587 6~0.901 6,单株遗传力为0.282 1~0.922 1;侧枝最大长度、树干通直度、枝叶浓密程度、当年侧枝数量等树干、树冠性状与树高、胸径、冠幅、当年抽梢长度均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综合生长与观赏性状表现,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出MX2,MX6,MX5, FJS1,FJS4, LN7和EMS1等7个优良家系。优良家系的生长性状与树干、树冠观赏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为0.46%~9.32%;从优良家系内选出30株优良单株,其平均遗传增益达到5.75%~28.75%,选择效果非常明显。这些优良家系和个体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或无性繁殖材料。表6参11  相似文献   

8.
毛红椿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西宜丰毛红椿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浙江富阳进行苗期试验,分析苗期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根茎比、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8个性状。家系间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苗高的遗传力相对较高,为0.80;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4个性状的遗传力为中等,在0.53~0.68之间;而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3个性质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苗高与地径、茎干重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根总体积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根干重、茎干重、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根系性状(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采用独立选择法,选出8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9.
油松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相似文献   

10.
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年生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杜仲重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方法】以10个杜仲优良品种(或无性系)为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根据2年生杜仲杂种苗的苗期表型性状测定结果,估算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脉数目和叶柄长度的遗传参数。【结果】杜仲杂交子代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等性状在各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小叶”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21号家系(“华仲2号×秦仲1号”)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1号家系(“小叶×秦仲1号”)叶面积和叶长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都较高,均在50%以上。【结论】杜仲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1号、2号、9号、21号和25号家系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杜仲良种。  相似文献   

11.
收集南方10省25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地理种源实验。通过对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2年生幼树的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重、根系生物量鲜重等评价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其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重、根系生物量鲜重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地理种源评价,选择出福建明溪、贵州梵净山等2个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优良地理种源。  相似文献   

12.
欧建德 《农学学报》2013,3(1):45-49
为了探索人工方法重塑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在福建明溪进行不同人工光环境下南方红豆杉的形态学特征及观赏性状试验,对其植株高度、地径、树冠园满度、枝叶浓密度、分枝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形态及观赏性状在不同人工光环境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可塑性变化。全光照较长期遮荫可以显著性提高树冠园满度、枝叶浓密度、2、3级枝数量及均长和总体分枝率;长期遮荫促进植株高度、地径和1级侧枝萌发,植株叶色明显更为浓绿,但显著性减少1级侧枝长度。南方红豆杉为适应不同人工光环境,在形态方面都做出适应性调整。人为改变植物生长的光环境可以改变植株形态,是人工重塑观赏型南方红豆杉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夏季修剪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58-159
在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上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修剪能够显著性促进主枝粗度、次级枝平均长的生长及三级侧枝芽萌发;春梢短截1/3能够显著性增加次级枝数量、次级枝总长、均长,对新枝总长度无显著性影响;春梢短截1/2、春梢短截2/3能够显著性减少次级枝数量及新枝总长度。  相似文献   

14.
收集南方10省25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地理种源比较试验,2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观赏型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质量、根系生物量鲜质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根系生物量、冠幅生物量、树高均与其他观赏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地径与冠幅、一级侧枝数量性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楸树苗期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配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南阳地区楸树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苗期苗高、地径、单叶面积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叶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但都属于中度以上遗传控制,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581和0.663,单叶面积、叶片数的遗传力为0.683和0.874。以综合育种值为标准,选出9个苗期优良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6.32%和11.38%。从入选的9个优良家系内选择36株优良单株,其树高平均增加25.87%,遗传增益为15.03%,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营建楸树无性系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克隆种群生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克隆分株的数量、形态特征(分株高度、基径、间隔物长度、分株位移)等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一个连续统指数对克隆构型进行定量描述,进而分析了克隆生长型与种群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南方红豆杉克隆分株的形态特征有差异,分株平均高度和基径为2.45m和6.2cm.克隆构型指数在0.6~0.8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的克隆构型在不同的生境中有较大变化.采用的克隆构型指数能较好的描述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的克隆构型特征,用指数描述的结果与形态学性状判断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种群更新包括种子更新和分株更新,自然状态下以分株更新为主.趋于"游击型"的南方红豆杉分株更新占优势,种子更新形成的幼苗很少见到;趋于"密集型"的南方红豆杉种子更新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8.
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及其移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2005-2006年,在浙江省淳安县,设计4种轻型、半轻型的配比基质,进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基质容器苗与大田裸根苗出圃质量和栽植当年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大田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出圃质量显著提高,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各器官和总干物质积累量高,根系发达,须根大量增生,根茎比大幅增高。在4种配比基质处理中,以泥炭为主的配比基质(占配比基质的39%~49%)容器苗生长量大,出圃质量高。容器苗不仅出圃质量较大田裸根苗高,而且移栽当年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的高产栽培。表6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