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土地抛荒现象为例,指出了我国土地抛荒的现实性,进而从土地承包制度等方面指出了土地抛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要从建立土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和督察制度;创新制度,促使土地流转;实行土地承包大稳定、小调整制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来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缓解土地抛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出台许多惠农政策,农村土地抛荒呈现蔓延之势。以肇庆市林家村为例,找出土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新型农业、转变发展观念、促使劳动力回流和加强村委会建设等建议,缓解土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怀献  范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496-498,503
论述了自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安徽省农村土地抛荒呈周期性出现及其原因、土地抛荒带来的影响及判断,提出了解决土地抛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现阶段土地抛荒现象的特点 土地抛荒现象是在"二轮承包"过后逐渐出现的,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其特点如下:1.土地抛荒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全国范围内不论是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好的地区还是差的地区,均有土地抛荒现象存在.如发达的东部地区江、浙等省的一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较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也有大面积的抛荒.在中西部地区,有一些被抛荒的土地处于省域或县城的郊区,如安徽省蚌埠市的郊区等,这些地区往往被认为是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前几年的土地抛荒基本上都处于生产条件比较差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舟山市某海岛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该村的土地抛荒现状,分析了土地抛荒的成因,并对此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8-189
近些年宜都市农业耕地出现新一轮抛荒现象,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所以称之为新一轮土地抛荒,原因有:1此次抛荒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税费包袱"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存在差异。2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等所产生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土地抛荒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权,对土地资源流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7-188
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农村土地抛荒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山区土地抛荒是一个长期存在并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分析山区土地抛荒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1 土地抛荒的现状、特征 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稀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在土地承包经营的现阶段,却频频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而且由零星到成片,由隐性到显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抛荒土地的  相似文献   

9.
熊祥强  沈燕  廖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36-2538
鉴于西南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日益突现,有必要找到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并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提出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土地抛荒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整个西南地区土地抛荒情况,归纳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引起各界对西南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粤北长市村的调查发现,在务工与守土的生计选择中,出现了农地抛荒现象。农民收入结构转变,耕地条件、机械化程度、土地观念等因素导致耕地抛荒。应对抛荒,需要转变土地观念,改善耕地条件,加强村组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耕地抛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宝贵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抛荒现象日益严重。耕地抛荒的演进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其形成因素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制度上。耕地抛荒造成的损失包括物质损益与价值损益。治理耕地抛荒的对策为:构架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非正式制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深层次问题的综合表现。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提出治理土地抛荒的对策,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温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5,(7):318-320,361
随着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下降,农村抛荒愈演愈烈.为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有必要找到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有效治理.该研究以福建省霞浦县崇儒乡为例,就农户撂荒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是治理农村抛荒的最佳手段,并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角度,归纳总结了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耒阳市耕地抛荒的现状,剖析了抛荒的原因,分析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对耕地抛荒的认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法保护耕地,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试析耕票制度与有效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耕地抛荒问题比较严重.解决抛荒问题,必须依赖制度设计.把耕票制度设计引入抛荒问题解决,在目前全国土地逐块标号基础上,核定具体耕地实际复种指数;以现有地块近年平均复种指数为标准,制定具体地块法定复种指数.建立解决抛荒问题的耕票市场,鼓励农民在保证法定复种指数条件下,将通过提高复种指数而相应增加的土地指标进入耕票市场交易,获得收益.提高农民提升复种指数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农村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原先的一大批老农民不再有精力从事农业的生产,同时农村的适龄劳动力也在逐渐的淡化农业的经营而转向其它的行业。比如,很多年轻的劳动力开始逐渐离开农村选择进城务工。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农村的土地抛荒,进一步导致农业事业的危机。当前在农村有大量的土地被抛荒,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村的土地抛荒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要能够合理的解决。1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共有耕地8×104hm2,人均只有0.073hm2耕地,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为珍贵,据2005年抽查统计,农村土地抛荒面积约为6666.7hm2,占现有耕地的8.3%.由于土地抛荒的农户,有相当一部分是举家外出,乡村干部找不到,抓不着,给基层的税费收取、水利兴修等工作增加难度.经调查研究,现对土地抛荒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农民弃耕抛荒,避免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然而,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和颍上县等地的农民反映,他们流转出去的土地,依然被抛荒了。颍上县建颍乡陈屯村村民反映,他们村2013年流转出去的100多亩耕地,如今处于无人管理的抛荒状态。村民们觉得可惜,想收回,但苦于流转期未到,不敢行动。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佛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流转现状分析近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产成本较大,农业效益趋低,再加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农村土地粗放经营和抛荒现象开始出现,并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土地由1995年二轮承包时的热俏,冷到了成为部分农民欲甩不能的负担。据调查,在怀宁县各乡镇土地抛荒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存在,如腊树、小市镇、皖河乡等水利设施较好的农业大乡(镇),抛荒程度也有5%左右;而如江镇、凉亭乡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农业基础设施一般的乡镇,抛荒和半抛荒更为严重,高达30%左右。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的需要,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业》2011,(5):53-53
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由于你弃耕抛荒已经超过两年.发包方村委会可以依法收回承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