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6年新疆尉犁县浅层地下水监测资料,采用单指标法(盐度、可溶性钠含量、镁系数、残余碳酸钠和钠吸附比)、综合危害系数法和灌溉系数法对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不适用于直接灌溉。  相似文献   

2.
对青铜峡灌区世界银行加强灌溉三期农民用水者协会(Water Users Association,WUA)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层次分析.通过定性指标的量化,利用层次分析法(Anjalytic Hierachy Process,AHP )建立了综合考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政策环境评价、灌溉效果评价、实施评价、社会效果评价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模型,对青铜峡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效进行了目标评价值计算,其结果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青铜峡灌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WUA项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时间对水盐运移和农业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是当前河套灌区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合理灌溉,保证排水,加强管理。河套灌区特有的气候和农业生产条件,决定了灌区秋浇的两大目标,即为翌年春小麦播种和幼苗期生长贮墒及淋洗耕层盐分。本文根据实测资料,从机理上讨论了不同秋浇时间对河套灌区水盐运移和农业环境的影响,得出了早秋浇(白露前后)是河套灌区有效防治盐碱化、改善农业环境、节水节能、增产增收的好措施。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蔬菜生产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的调查、分析、评价,全面地了解了我市蔬菜生产环境的污染状况。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非排污河灌区>南排污河灌区>北京排汇河灌区>非污水灌区,农产品中主要污染物为:硝酸盐、汞、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灌区效益为总体目标,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子目标,各目标下设指标数据,建立了灌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求解途径,建立了灌区效益的数学模型,并以精河流域上游灌区为实例应用,对2012-2016年灌区效益发展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得到灌区效益逐年提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法对灌区效益的评价具有可...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克芬  方崇  张春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321-11323
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评价目标要求和相关的文献资料,从社会性、资源性、经济性、技术性和生态环境性等5个方面,提出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改造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对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关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技术避免了评判专家主观确定权重,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方法简单,为灌区改造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为解决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参考。【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评定系数表示每一个评价因素或指标对农业水资源安全的作用,结合灌区实际,建立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进行计算和总体评价。【结果】结合宝鸡峡灌区实际,建立了包括水资源量、供水、用水、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5项共23个评价指标的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的综合评价值为2.540。分析认为,水资源短缺、供水工程效率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水价偏低、地下水降落漏斗、水质污染、水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低等,是影响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提出保障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的5项主要措施,以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现场采样及事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届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u:22.1~40.8 mg·kg-1,Hg:0.036~0.3i0 mg·kg-1,Ni:29.8~44.4 mg·kg-1,Cd:0.145~0.956 mg·kg-1.4种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大小为Ni>Cu>Cd>Hg;土壤中Cu、Hg、Ni和Cd所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且在这两类调查人群中,健康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d>Ni>Hg>Cu;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致癌风险是成年的3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灌区投入产出角度评价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有效性,为灌区现代化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采用SE-DEA和Malmquist复合模型,选取基于灌区投入-产出的现代化改造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18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效率并进行改造有效性排序,测算灌区现代化改造前后的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个灌区中11个灌区的现代化改造相对有效,且均为大型灌区,表明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效率高于中型灌区;18个灌区的平均TFP指数为1.057,现代化改造使得灌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5.7%。利用SE-DEA和Malmquist复合模型对灌区现代化改造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计算结果表明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整体上合理有效,可以通过优化调整灌区用水总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对分析的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了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集对分析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建立了灌区工程状况、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指数模型。使用该模型对辽宁省东港灌区1997年,2000年和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况相符合,且计算过程简单,可比性强,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了解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以灌区1955~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对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多年开发利用状况下的水位动态和水质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多年补给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位变动很大;灌区水质多年平均矿化度为2.48 g/L,属微咸水,而矿化度随水位上升呈淡化趋势,又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全灌区的矿化度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应合理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确保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的变化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加强水情、水质的动态监测预报与调控,强化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使用了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灌区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河南引黄灌区自身的特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引黄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度法,建立了灌区工程状况、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用此模型对该灌区20022、004和2006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计算过程简单,可比性强,表明将该方法运用于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凉州区的灌区耕地作为评价对象,应用 GIS 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借助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灌区节水效率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通过计算评价指数,按照累积曲线法确定了凉州区灌区节水效率分级方案。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区 IFI综合值为0.700036~0.922291,潜能节水区IFI综合值为0.627345~0.699466。通过系统计算,影响节水效率的指标因子的权重大小依次为灌溉保证率、坡度、灌溉模数、有机质、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熟化层厚度、耕层厚度。整个灌区高效节水区面积略大于潜能节水区面积。在灌区行政层面上,高效节水区面积较大的是西营灌区、永昌灌区、杂木灌区,潜能节水区域面积较大的是黄羊灌区。同时定量划分了灌区不同节水效率分区面积,生成了凉州区灌区耕地节水效率适宜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14.
苏红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222-224
采用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了灌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用PSR模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陇川灌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陇川灌区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为极不安全。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几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庞  韩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21-8623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刘延明  陆克芬  方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46-13248
针对我国典型大中型灌区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理论,提出了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改造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对节水改造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省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问题,针对大型灌区建立了用水水平、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种植结构方面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具体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标准,并通过符号量化处理,确定不同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等级。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模型原理简单、计算简便,可以为安徽省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提供一种较为实用可行的分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及模型构建与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灌溉用水效率尚未形成一套能够全面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和灌溉技术水平,且概念合理、易于推广应用的指标体系等问题,在对不同类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灌区用水实际,从种植结构、工程状况、管理水平、用水指标等方面探讨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指标,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依据现有规划、规范及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农业用水的先进水平,界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等级,分别针对大、中、小型灌区提出了单项指标的分级标准,构建评价模型。选取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11个典型灌区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干桥湾灌区用水效率接近高效,双树西渠灌区和塘角渠灌区用水效率较高效,白崖渠灌区和北川渠灌区为中等水平,其他灌区用水效率均为低效和较低效水平。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及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盐碱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多层次数学模型。该模型在考虑盆地内各灌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以及资源、环境、资金等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对各灌区的土壤改良和水资源分配进行了系统优化,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并通过对这些方案预期效果的综合评价,选择在全盆地范围内最满意的方案。最后,对模型计算的结果结合实际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景电灌区节水制度建设情况,对灌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农业、工业、城市等供(用)水结构方面的效益及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景电灌区的管理及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