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人类具有很大的价值,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对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进行了整体和分项评估,结果表明:整体评估方法得出青海生态价值量约为15428.7亿元/年,分项评估方法得出青海生态价值量约为13849.8亿元/年,但通过多种因素的权衡,最终采用分项评估法得出的青海生态价值量。科学合理的评价青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能够进一步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对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使其更好地、持续地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汾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作为独特的地貌单元,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经济机制。文中利用汾河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上中下游流域和各县域2个空间尺度,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确补偿的优先地区和支付地区。结果表明:1)上游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远大于中、下游段,应当优先获得生态补偿。2)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3.
流域上下游间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收益的区域错配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流域整体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对流域上游因保护水生态环境而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何补偿,即如何在补偿主体之间进行补偿份额的分摊直接影响社会整体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文中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原理,依据各补偿主体所享有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份额,确定补偿的分摊机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结构熵权法,测算各补偿主体因享有上游供给的生态服务价值而应分摊的权重。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中央政府、下游地方政府、下游居民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分摊权重分别为32.65%、36.92%、30.43%,从而得到能使社会效用提高的各补偿主体的补偿份额。  相似文献   

4.
基于CVM的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调查石羊河下游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以非市场物品和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条件价值评估法为依据,以支付卡方法设计了500份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石羊河全流域居民对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补偿意愿,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在西北地区评估生态服务价值时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一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68.83%的居民家庭对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存在补偿意愿,平均最小补偿意愿每户每年为263.06元,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在1.115×108元以上,未来20年内,在不考虑生态效益折旧的前提下,民勤绿洲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值至少为22.3×108元。由于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具有巨大的负外部效应,因此,仅就石羊河流域居民家庭数量计算得到的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只是对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损失的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5.
文中基于环境价值评估法(CVM)为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政策进行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分析,测算了农户对当地实施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在382个调查样本中,91.79%的受访村民认为所在地目前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并已造成了食用人群健康风险,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保障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因素。受偿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干旱区绿洲农田受重金属污染的农户的年平均受偿意愿(MWPA)在746.45-862.73元/hm2之间,影响该数额的主要因素为农户家庭人口、户均耕地面积以及农户受教育程度。该结果说明受访农户提出的受偿意愿是以当地种植基本粮食作物的年收入840元/亩为基础的,但未包括当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损失和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损失,且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年均收入较低和信息获取渠道缺乏的影响,当地农户受偿意愿低于其他地区生态补偿受偿意愿。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地区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生态系统不仅对当地提供重要的生态、生活功能,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文中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14.62亿元,其中供给功能价值为34.64亿元(占30.22%),支持功能价值为55.86亿元(占48.73%),调节功能价值为20.26亿元(占17.68%),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3.86亿元(占3.37%),草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为4.33元/(m2·a);按价值量大小各服务功能类型依次为:提供食物产品>固碳释氧>营养物质保持>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休憩娱乐>废弃物降解>环境净化>土壤保持。该研究结果对于人们加强对五台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为本区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对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受偿意愿,对完善新一轮(2016-2020)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甘肃省玛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研究区牧民对当前实施的减畜政策的态度和受偿意愿,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被访牧户中有59.81%的牧户愿意减畜,而40.19%的不愿意减畜的牧户认为当前实施的补偿标准太低,无法弥补因减畜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牧户对减畜的支持态度主要与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草场承包规模、联户情况、草场健康状况以及牲畜规模呈正相关,与草场租赁情况呈负相关;而牧户对减畜的受偿意愿额度主要由牧户受教育年限、家庭牧业收入、草场承包规模、牲畜规模以及联户情况等决定;根据CVM法估算了被访牧户的受偿意愿的期望值为E(WTA)=12.61元/亩,而通过Tobit模型计算了被访牧户户均理论受偿意愿值为WTA=12.16元/亩,但在政策实施中玛曲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2.18元/亩,进一步说明现行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8.
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等生态问题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口之一。明确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责任,可以有效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文中量化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算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资源类型及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应对京津两地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相应生态补偿,补偿总量5 456.55亿元,但7类生态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供给量与消费量存在较大不匹配,耕地和未利用地两类生态资源是河北省向京津支付生态补偿,北京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资源是森林,天津市应该支付的生态资源是草地;河北省应获得由北京市和天津市支付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271.22亿元。  相似文献   

9.
陕西关中地区土地生态价值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差异性,以关中地区遥感影像、气象气候、土壤植被及地形地貌数据为依据,借助格网插值技术和土壤潜力测算模型获取土壤潜力栅格图,运用土地利用栅格图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加权,生成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栅格图;从而在栅格尺度上揭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86—2007年间,关中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由509.61亿元增加到561.02亿元,增幅约为10.09%,2000—2007年段增速约为1986—2000年段的33.65倍;周边山地和黄土梁峁区生态价值增加,增量最大的为周至县;中部平原区的生态价值量减少,减量最大的是西安市区;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取得了较明显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非常丰富,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采用直接市场法、成本法、替代工程法、碳税法等方法,对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5.59-760.05)亿元,其中,林产品价值为0.02亿元,森林休闲游憩价值为2.08亿元,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为(1.40-675.00)亿元,森林土壤保持价值为49.56亿元,森林C02固定价值为(7.23-26.19)亿元,森林02释放价值为(7.20-15.30)亿元等。可以看出,林产品价值和森林休闲游憩价值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所占比例较小,表明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开发利用的功能价值潜力巨大。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作为赣江流域的源头区,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因此,应该建立源头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完整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森林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服务功能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1.47×108元,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80元·m-2·a-1,其中供给功能价值为0.44×108元(占0.43%),支持功能价值为31.34×108元(占30.89%),调节功能价值为65.83×108元(占64.88%),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3.86×108元(占3.80%);从不同的服务功能类型来看,其价值量为:防风固沙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涵养水源气候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休憩娱乐净化空气提供林产品控制侵蚀;不同森林类型价值量差异较大,灌丛最大,针阔混交林最小,从单位面积价值量来看,松杉类最大,灌丛最小;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该结果对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上游2000年和2006年30×30m分辨率的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石羊河流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6的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00亿元降低到2006年的97.18亿元,损失了28.82亿元,减幅达2.82%。应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天然草场的保护和建设,加强耕地和湿地的封育保护,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尽可能恢复和提高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00—2010年间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下游冲洪积平原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呈中游山间盆地>上游山区>下游冲洪积平原的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则表现为上游山区>下游冲洪积平原>中游山间盆地;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其中上游山区增加了3.86亿元、中游山间盆地增加了2 .26亿元、下游冲洪积平原增加了6.02亿元;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及下游冲洪积平原年均分别增加0.56亿元、0.61亿元和0.75亿元;使用化肥等导致农田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农业耗水损失价值方面,上游山区和中游山间盆地年均分别减少 0.19亿元和 0.35亿元,下游冲洪积平原变化较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由农业现代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流域不同地貌单元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实地调研和监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内权威部门公布的价格参数,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定量评估了我国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0年砒砂岩区沙棘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总价值为91.03×108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最高,其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价值,三者价值量分别为56.66、17.69、6.41×108元,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的88.71%。从研究区域来看,准格尔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其次是东胜市和府谷县,三者价值量分别为28.41、21.21、14.21×108元,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70.12%。研究还发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最高的是伊金霍洛旗,最低的是达拉特旗。砒砂岩区沙棘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52848.83元.hm-2,高于全国森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51333.33元.hm-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矿区居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生态环境权在资源开采活动中并未得到有力保障。研究针对陕北油气矿区收集323份调研问卷,利用CVM法和Logit模型对矿区居民土地流转与生态环境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显示:两类受偿意愿额度分别为1000-1500元/年/人和1500-2000元/年/人,年龄、健康、收入、教育等因素均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特征群体对于补偿标准及方式存在异质性偏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Constanza等的估测方法,利用1997~2006年凉州区土地变化数据,估算了凉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2006年间,凉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保护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5.73亿元,增加0...  相似文献   

17.
基于CVM的新疆天池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池湿地拥有大量的环境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中很多不能进行市场交换,所以无法直接进行货币化评价。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当前可用于确定环境物品非市场和非使用价值的有效方法。文中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于2011年8月,在新疆天池景区发放了450份CVM问卷,共回收412份有效问卷。分析了保护新疆天池湿地永续发展的支付意愿,并对新疆天池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进行估算,得出新疆天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约为0.52亿元/年。研究表明:1)游客对保护天池永续发展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1.205元。2)统计样本显示:男性的支付意愿略高于女性的支付意愿;支付意愿随着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的上升呈上升趋势;支付意愿随着被调查者对天池湿地了解程度的深入呈上升趋势;支付意愿随着被调查者的年龄与月收入的增长呈下降趋势。3)受访问者的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对天池的了解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新疆天池湿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不仅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环境的命脉,如何协调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获得互利共赢的结果,对流域内两国经济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照当前典型国际河流特点及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伊犁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国际河流开发的总量配置模式、项目合作开发模式和整体开发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多个国际河流的开发案例,总结出适合伊犁河流域开发与管理的模式和机制:①加强流域规划研究,循序渐进地推进流域整体开发;②合理制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持适度开发;③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合理调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④建立国际河流生态保护体系,积极寻求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9.
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典型内陆河流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文中基于Markov-PLUS模型对石羊河流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总面积为4670.87km2,主要发生在草地、未利用地、人造地表之间。2)三种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各异。自然发展情景下水域、湿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灌木地大幅增加,城镇建设情景下人造地表大量扩张,耕地、草地显著减少。3)研究区2000、2010、2020年ESV分别为486.16亿元、491.1亿元、489.86亿元,呈先升后降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三种情景下ESV分别为490.06亿元、503.29亿元、498.28亿元,较2020年不同程度增加。4)研究区ESV强度自上游到下游递减,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和城镇建设情景下ESV减少主要集中在中部走廊城镇建设区外围和西南部林草区。未来石羊河流域应不断巩固前期治理成效,持续推动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陕西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文采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测评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评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大气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进行测评,并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别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上升趋势,10年共增加205.37亿元。各组分贡献率中,涵养水源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最小;2)从市域尺度分析,2000~2009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共增加96.95亿元;而减少最多的是安康市,10年共减少77.24亿元。从价值组分分析,大气调节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间共增加39.55亿元;水土保持价值增加较多的是西安市、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12.74亿元、10.7亿元和8.02亿元;涵养水源价值增加较多的是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31.23亿元和49.39亿元;而净化环境价值变化较小,除铜川市保持不变外,其余各市均呈小幅度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