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华南9号鲜木薯(Manihot esculenta)块根为材料,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C1)、高效复合菌酶制剂(C2)和生物饲料发酵剂(C3),对照组(CK)添加等体积蒸馏水,充分混合后密闭发酵30 d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旨在探究添加不同生物益生菌对木薯块根的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益生菌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和乳酸含量显著提升(P < 0.05),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乳酸/乙酸无显著差异(P > 0.05);C2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K组(P < 0.05);C1和C3组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CK组(P < 0.05),C1组乙酸显著高于CK组(P < 0.05);4个处理组的pH均在4.2以下,检测到少量丙酸,未检测到丁酸,且氨态氮/全氮均低于10%,属优良品质饲料。从微生物菌群结构看,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和分配的均匀程度均有所降低。在门水平上,添加生物益生菌后各处理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P < 0.05),蓝藻细菌门(Cyanophyta)、未分类细菌和其他细菌丰度均显著降低(P < 0.05),C3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著降低(P < 0.05);在属水平上,添加菌剂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有益菌属作为优势菌属丰度增高,未分类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Serratia)等杂菌和有害菌属丰度则降低。综合分析可知,不同生物益生菌处理下的木薯块根青贮效果表现为C3 > C1 > C2。  相似文献   

2.
潘佳慧  喻珊  蔡杰  李开绵  欧文军  王志勇 《草业科学》2021,38(11):2301-2312
以华南9号鲜木薯(Manihot esculenta)块根为材料,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C1)、高效复合菌酶制剂(C2)和生物饲料发酵剂(C3),对照组(CK)添加等体积蒸馏水,充分混合后密闭发酵30?d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旨在探究添加不同生物益生菌对木薯块根的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益生菌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和乳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C2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K组(P??C1?>?C2.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盐胁迫下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α-LA)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061±0.005)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0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幼虾。试验设置2个对照组(25‰海水对照组和3‰低盐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3‰盐度下分别投喂添加0.3、0.6、1.2 g/kgα-LA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 3‰低盐对照组的存活率极显著低于25‰海水对照组(P 0.01),显著低于1.2 g/kgα-LA组(P0.05)。3‰低盐对照组和0.3、0.6、1.2 g/kgα-LA组的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25‰海水对照组(P0.05)。1.2 g/kgα-LA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3‰低盐对照组和25‰海水对照组(P0.05)。2)与3‰低盐对照组相比,1.2 g/kgα-LA组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6、1.2 g/kgα-LA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1.2 g/kgα-LA组的肝胰腺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3)1.2 g/kgα-LA组的肠道菌群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25‰海水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3‰低盐对照组(P0.05);1.2 g/kgα-LA组的肠道菌群Chao1和ACE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5‰海水对照组和3‰低盐对照组(P0.05或P0.01)。4)与25‰海水对照组相比,3‰低盐对照组的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1.2 g/kgα-LA组的肠道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Actibacter、Tropicimonas、Shinell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3‰低盐对照组相比,1.2 g/kgα-LA组的肠道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黄杆菌属、Shinella和Actibacter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5)属水平肠道微生物丰度热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3‰低盐对照组相比,1.2 g/kgα-LA组的肠道中Tenacibacul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墨氏菌属(Rheinheimer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中Donghicola、Haloferula、Marivita等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通过PICRUSt预测的大多数肠道微生物显著差异基因与机体新陈代谢途径有关,与3‰低盐对照组相比,1.2 g/kgα-LA组的肠道微生物编码的基因中与加压素调节的水重吸收、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以及胞吞作用有关的代谢途径显著富集(P0.05)。由此可见,α-LA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帮助凡纳滨对虾应对低盐度胁迫。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对构树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晾晒3.5 h的构树枝叶添加4%糖蜜作为对照(CK组),在添加糖蜜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乳酸菌(L组)、纤维素酶(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C组)后进行青贮。青贮60 d后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1)与CK组相比,各添加剂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各添加剂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所有组氨态氮/全氮均低于10%,LC组氨态氮/全氮最低(7.69%),且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各组有氧稳定性均较好,有氧稳定时间表现为LC组C组L组CK组。4)在门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均是厚壁菌门,其次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CK组的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C组、L组、LC组的优势菌是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2.00%、60.54%和68.32%,呈增长趋势。综上可知,在添加糖蜜的基础上单独或混合添加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均能改善构树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2月龄杜湖杂交公羔,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LW_CK)饲粮为精料+苜蓿,处理组(LW_EG)为精料+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试验期1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13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羔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羔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处理组羔羊瘤胃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提高纤维水平后显著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处理组羔羊瘤胃菌群共鉴定出195个属,处理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对照组优势菌属为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7)。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解琥珀酸弧菌属、密螺旋体属(Treponema_2)、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适量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部分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有利于育肥羔羊的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柠条为原料,设置对照组(无添加剂)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测定厌氧发酵14 d、56 d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pH值以及发酵56 d青贮微生物种群,分析植物乳杆菌对柠条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14 d、56 d,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青贮14 d,两组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青贮56 d,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了4.58%(P<0.05)。青贮56 d,柠条青贮微生物群落在门水平上,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厚壁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30.84%(P<0.05),而变形菌门丰度降低了93.92%(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乳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了140.74%(P<0.05),肠杆菌属、肠球菌属,片球菌属丰度显著下降(P<0.05),魏斯氏菌属丰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提高柠条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肠杆菌属的丰度,增加有益菌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80头遗传背景相同、胎次相近、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个处理分别饲喂0%酵母壁多糖饲粮(对照组)、0.15%酵母壁多糖饲粮(0.15%组)、0.30%酵母壁多糖饲粮(0.30%组)和0.45%酵母壁多糖饲粮(0.45%组)。试验期为21 d。取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DNA,PCR扩增获得16S r RNA基因V4标签片段,进行Mi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当酵母壁多糖添加量达一定程度时,仔猪盲肠菌群多样性会发生改变;在不考虑群落中每个物种丰度的前提下,0.30%酵母壁多糖组仔猪盲肠菌群最丰富;仔猪盲肠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螺旋体门和变形菌门;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酵母壁多糖能降低仔猪肠道拟杆菌门含量(P0.05),添加0.30%或0.45%酵母壁多糖能显著增加盲肠厚壁菌门含量(P0.05),添加0.45%酵母壁多糖还能提高仔猪盲肠软壁菌门含量(P0.05);酵母壁多糖具有降低盲肠变形菌门含量的趋势(P=0.066);普氏菌属为仔猪盲肠优势菌属,酵母壁多糖能显著提高仔猪盲肠厌氧弧菌属、瘤胃杆菌属、粪球菌属和考拉杆菌属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链球菌属的含量(P0.05)。由此可知,当酵母壁多糖添加量达到一定水平时,短期添加可提高断奶仔猪盲肠厚壁菌门以及瘤胃杆菌属和粪球菌属等优势菌群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农田土壤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以上3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格局与演替特征,并借助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关系,最后利用PICRUSt方法预测了土壤细菌群落生态功能。结果表明,黄绵土区门水平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20.34%~32.40%)、变形菌门(18.99%~23.14%)、酸杆菌门(12.50%~13.39%)和绿弯菌门(11.41%~12.55%)。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表现为农田土壤高于苜蓿土壤,且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苜蓿种植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随苜蓿种植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在农田和苜蓿地无明显差异。黄绵土属水平优势类群包括Gaiella属(1.65%~3.33%)、硝化螺菌属(1.52%~2.34%)、假节杆菌属(1.36%~2.61%)和Solirubrobac?ter属(1.03%~2.24%)。与农田相比,苜蓿土壤Solirubrobacter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全磷(P=0.002)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黄绵土细菌菌群共有46个子功能,其中代谢为最主要的功能,占比为69.20%~70.22%;苜蓿土壤代谢、生物体系统功能基因丰度均显著高于农田土壤,具体表现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物质降解及代谢、萜类和酮类化合物代谢、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功能基因中。苜蓿种植年限可影响黄绵土细菌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该结果可为西部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黄绵土细菌代谢潜力及功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纤维水平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平均体重为54.27 kg的健康金华猪,随机分为低纤维组(LF组)、中纤维组(MF组)和高纤维组(HF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LF组饲喂基础饲粮,MF组和HF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和15.0%苜蓿粉;LF组、MF组和HF组饲粮中的纤维水平分别为3.86%、4.55%和5.92%。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内容物用于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特定的微生物类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并测定SCFA含量。结果表明:1)金华猪体重随着饲粮纤维水平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金华猪盲肠中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90%以上,其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随饲粮纤维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3)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分别是拟杆菌目S24-7菌属(Bacteroidales S24-7 group norank)、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科UCG-003菌属(Prevotellaceae UCG-003)、毛螺菌科XPB1014菌属(Lachnospiraceae XPB1014group)和瘤胃球菌科UCG-005菌属(Ruminococcaceae UCG-005)等。其中,拟杆菌目S24-7菌属和拟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饲粮纤维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4)与LF组相比,HF组金华猪盲肠中乳酸杆菌、梭菌群Ⅰ以及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转移酶基因丰度显著升高(P0.05),丁酸和总SCF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适当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可提高金华猪盲肠中拟杆菌目S24-7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以及菌群发酵产丁酸关键酶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转移酶基因丰度,从而提高盲肠中丁酸及总SCFA的含量,最终改善金华猪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品种以及同日内不同刈割时间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采用4个苜蓿品种,分别于同日6∶00、12∶00、18∶00刈割,室温发酵56d后开封,分析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和蛋白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WSC)含量以及附着微生物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推迟刈割时间,苜蓿原料的干物质,WSC含量以及附着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P0.05)。品种A与C的发酵品质显著优于品种B与D(P0.05),其乳酸含量较高而pH值、乙酸与氨态氮含量较低(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所有苜蓿青贮的乳酸含量及乳乙比显著增加(P0.05),pH值、乙酸、丁酸、非蛋白氮与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著抑制蛋白降解。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的原料特性显著影响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推迟刈割时间可以有效改善青贮发酵品质,减少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瘤胃细菌,然后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瘤胃细菌群落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将瘤胃微生物菌液接种到由厌氧稀释液和纤维素配制的纤维素选择性培养基中,连续培养50 h,分别在10、20、30、40和50 h取样,提取DNA,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α多样性指数Ace差异显著(P0.05),其中30 hα多样性显著高于40、50 h(P0.05);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40和50 h的菌群组成与10和20 h的菌群组成差异显著(P0.05),30 h是细菌群落演替的时间点;已知的纤维降解菌属如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梭菌属(Clostridium)的丰度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在不同时间点的丰度没有差异(P0.05)。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潜在的纤维降解菌Acholeplasma,Alkaliphilus,Blautia,GW_34的丰度随培养时间增加逐渐增加,并均在50 h丰度显著高于10 h (P0.05)。根据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已知纤维降解菌和其他潜在纤维降解菌的丰度变化,确定30~40 h为下一步富集分离纤维降解菌的参考时间段,该结果为下一步稀释培养分离新的纯纤维降解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利用Illi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70日龄四川白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①4个肠段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菌群丰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4个肠段的菌群结构在6个菌门和13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盲肠微生物在7个菌属(脱硫弧菌属、拟杆菌属、拟杆菌属、相炭疽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韦荣球菌属和Butycricimonas菌属)的相对丰度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肠段(P0.05),但是空肠的链球菌属和回肠的SMB53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肠段(P0.05)。结果提示:鹅不同肠段的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回肠和空肠微生物都参与粗纤维的消化,盲肠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要强于其他3个肠段。  相似文献   

13.
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由其微生物组成决定,有氧暴露会引起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发生变化。为探明有氧暴露后青贮玉米细菌多样性分布及其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对有氧暴露后0 h, 1 h, 8 h, 24 h, 36 h, 48 h, 72 h, 96 h, 120 h青贮玉米(Zea mays L.)的营养品质和细菌群落结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在有氧暴露过程中可溶性糖、粗蛋白和干物质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上升,钙和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氧暴露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有氧暴露36 h时细菌多样性最高;有氧暴露不同时间,优势细菌门分别是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细菌属为乳酸菌属;有氧暴露过程中厚壁菌门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细菌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青贮玉米应该在有氧暴露8 h内完成饲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牧草来源饲粮对奶牛瘤胃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选用8头荷斯坦奶牛[体重(632±12)kg;泌乳天数(135±16)d],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组2头。分别以燕麦草、羊草、稻草和苜蓿为牧草来源,给奶牛饲喂以玉米青贮为基础、等能等氮且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非纤维型碳水化物(NFC)含量相同的4种饲粮;每期试验21 d,前14 d为预试期。结果表明:1)瘤胃中拟杆菌门、硬壁菌门、螺旋体门和纤维杆菌门为优势菌门;普雷沃氏菌属、丁酸弧菌属、纤维杆菌属和密螺旋体属为优势菌属。2)在属水平上,相同牧草饲喂的奶牛瘤胃液中细菌相似性更高,燕麦草组、稻草组和苜蓿组细菌的遗传距离更接近。3)在97%相似性水平下,4组共产生9 32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它们共享4 120个OTU,占瘤胃液细菌总OTU数目的 44.16%。综合得出,当饲粮等能等氮且NDF和NFC含量相同时,不同牧草饲喂的奶牛瘤胃液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钠对蛋雏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罗曼褐蛋公雏12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丁酸钠的饲粮,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每处理组随机选取6只鸡,测定其生长性能,再从中选出体重相近且状态良好的3只作为测序样本,收集盲肠食糜样,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盲肠微生物。结果表明:(1)丁酸钠组雏鸡体重、平均日增重(ADG)、料肉比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丁酸钠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52%(P 0.05);(2)两组间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丁酸钠组变形菌门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44.8%(P 0.01);(3)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组拟杆菌属、梭菌XⅣa类群、梭菌XⅧa类群等含量显著提高(P 0.05);丁酸钠组乳酸杆菌属含量显著提高38.6%(P 0.05),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含量极显著降低71.4%(P 0.01);(4)丁酸钠组盲肠菌群丰度,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 0.05)。综上说明,饲粮中添加丁酸钠有利于促进雏鸡生长,且能平衡肠道菌群,提高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使微生物种类更多,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以进口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苜蓿中的黄曲霉毒素、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贮藏时间越长,苜蓿干草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越高,越容易发生霉变。黄曲霉毒素含量从低到高的温度分别为:20、25、30℃。(2)不同温度下,苜蓿中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每天之间差异显著(P0.05),每天中各试验组之间也都差异显著(P0.05)。(3)贮藏温度对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对水稻秸秆饲料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发酵处理组,发酵处理组发酵试剂由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构成;对照组添加等体积无菌水,发酵时间为14?d。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处理的水稻秸秆发酵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及活菌数显著提高(P <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处理组中Observed?species、Shannon、Chao?1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 <0.05),发酵处理对Simpson指数无显著影响(P> 0.05)。在门水平上,发酵处理显著提高后壁菌门相对丰度(P <0.05),同时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其他杂菌的相对丰度(P <0.05)。属水平上的结果表明,发酵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属和柠檬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 <0.05),显著降低布式乳杆菌属和其他杂菌的相对丰度(P <0.05)。  相似文献   

18.
张欢  牟怡晓  张桂杰 《草业学报》2022,31(4):136-144
本试验旨在研究宁夏地区枸杞副产物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苜蓿青贮品质和寻找优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紫花苜蓿分别与0(CK)、40(T1)、60(T2)、80(T3) g·kg-1枸杞副产物混合青贮,发酵60 d后测定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枸杞副产物处理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多糖含量(P<0.01);对照组pH值及氨态氮/总氮分别为4.91、8.58%,苜蓿青贮中pH、氨态氮及乙酸含量随枸杞副产物比例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枸杞副产物提高了青贮有氧稳定性,其中T1及T2处理组有氧稳定性较高。苜蓿青贮优势菌属主要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枸杞副产物降低了苜蓿青贮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魏斯氏菌属及片球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枸杞副产物可改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枸杞副产物添加量为60 g·kg-1的处理组青贮发酵效果优于其他添加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对奶牛粗饲料瘤胃降解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650 kg左右、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低剂量组)和30 g/(d·头)ATC的试验饲粮(高剂量组);试验共3期,每期2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 d。测定羊草、玉米青贮、苜蓿的瘤胃降解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玉米青贮干物质的有效降解率和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P0.05);高剂量组羊草、玉米青贮、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羊草中性洗涤纤维的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和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可降解部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玉米青贮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和快速降解部分含量(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P0.05),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羊草粗蛋白质的慢速降解部分和可降解部分含量(P0.05),但并没有提高有效降解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中原虫数量及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的相对含量(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相对含量(P0.05),但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P0.05)。因此,本试验条件下,ATC能够调节奶牛部分瘤胃微生物的菌群数量并提高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其中以30 g/(d·头)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20.
含水量及贮藏时间对苜蓿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第2茬苜蓿收获时容易遭受雨淋,无法调制干草,因此需寻求青贮方式调制和贮藏苜蓿。苜蓿有含糖量低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属难于青贮的原料。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开展不同贮藏时间及含水量对苜蓿青贮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原料经干燥后,随着干物质(DM)含量的提高,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水溶性糖类(WSC)含量显著增加(P0.05)。苜蓿青贮最适含水量约为70.00%,苜蓿青贮贮藏300 d,其p H约为4.47,而CP、NDF和ADF含量分别为19.99%、40.95%和31.90%,青贮饲料质量较好,可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