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能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政府应当给予一定补偿。文中基于黑龙江省806个农户调研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90%的农户认为秸秆不是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秸秆还田会增加农户的生产成本,需要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多数农户的受偿意愿在40~80元/667m2之间,并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年龄、秸秆还田成本认知、政府查处禁烧、当地有秸秆原料企业等因素对农户受偿意愿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中有党员(干部)、人均纯收入、秸秆影响产量认知、秸秆还田费用分担认知等因素对农户受偿意愿影响为负。农户进行秸秆还田决策时,多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对生态效益往往考虑不够,生态环境意识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环境价值评估法(CVM)为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政策进行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分析,测算了农户对当地实施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在382个调查样本中,91.79%的受访村民认为所在地目前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并已造成了食用人群健康风险,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保障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因素。受偿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干旱区绿洲农田受重金属污染的农户的年平均受偿意愿(MWPA)在746.45-862.73元/hm2之间,影响该数额的主要因素为农户家庭人口、户均耕地面积以及农户受教育程度。该结果说明受访农户提出的受偿意愿是以当地种植基本粮食作物的年收入840元/亩为基础的,但未包括当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损失和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损失,且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年均收入较低和信息获取渠道缺乏的影响,当地农户受偿意愿低于其他地区生态补偿受偿意愿。  相似文献   

3.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受偿期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资源日益短缺、"空心村"频现的现实背景下,鼓励具备退地条件的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成为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优化农村耕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推进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核心是补偿标准的测算,因此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计算出农户对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期望价格为104438.54元/亩。另外,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受偿期望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地人均GDP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大、农户住处距离城市距离越近、人均农业收入水平越高、认为退地补偿政策稳定性较强、对退地后的生活存有顾虑、期望获得单一经济补偿的退地农户、对社会保障项目要求较少的农户,具有较高的受偿期望价格。  相似文献   

4.
文中基于渭河流域572户城镇居民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政府信任对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信任在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渭河城镇居民对其无法归还贷款的财务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对其有能力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保护上游环境可以改善所属地区生态环境的认知风险感知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均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2)政府行政行为信任和角色威望信任均显著正向影响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3)政府信任在认知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其中政府角色威望信任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户创业绩效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基于陕西和山西788户创业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创业对农户农业创业绩效及其3个维度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创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业创业绩效,且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农户农业创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创业绩效低的农户提升幅度最大,对创业绩效中等的农户提高幅度最小。2)绿色创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业创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且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农户农业创业3个维度绩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3个维度绩效低的农户影响最大,对3个维度绩效高的农户影响最小。因此,绿色创业不仅可提升农户农业创业绩效,还可缩小农户农业创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差距,绿色创业成为提升农户农业创业绩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遏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我国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出台标志着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在两次工程实施起到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以退耕还林典型项目区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CVM方法定量分析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受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哈巴湖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2584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4820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显著高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2)哈巴湖自然保护区95.8%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新一轮国家生态补偿标准,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71.7%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该标准。3)机会成本和家庭年收入是生态补偿预期的显著影响因素。家庭年收入越少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越高,反映出低收入农户期望得到更高的生态补偿。此外,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矿区居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生态环境权在资源开采活动中并未得到有力保障。研究针对陕北油气矿区收集323份调研问卷,利用CVM法和Logit模型对矿区居民土地流转与生态环境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显示:两类受偿意愿额度分别为1000-1500元/年/人和1500-2000元/年/人,年龄、健康、收入、教育等因素均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特征群体对于补偿标准及方式存在异质性偏好。  相似文献   

8.
征地补偿是当今城市和工业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文中通过量表设计和实地问卷调查,构建研究区域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5个维度的合理性,充分反映了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感知状况;2)农户征地补偿分配满意度、农户征地补偿标准满意度和农户征地补偿保障满意度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征地补偿程序满意度和农民抱怨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因此,国家要注重对征地补偿分配制度、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引起的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定量计算其对灌区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社会影响,并从补偿主客体、补偿额度与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基流保障的灌区农业损失(农业生产损失、社会保障影响和社会稳定影响)可以作为不同生态基流调控值下的生态补偿额度;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的主体为陕西省政府、宝鸡市和咸阳市政府,客体为灌区受损农户;基于灌区农业总损失的补偿标准在3.93~9.94元·m-3之间;提出资金补偿、政策补偿和项目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给予农业优惠政策、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施,以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补偿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关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区间的公平发展。文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条件价值法综合测算了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适度标准额度。研究表明:1)“十三五”期间,保护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自身消费价值量呈“先升后降”的波浪式演变趋势,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仍需对保护动机进行激励,以实现流域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2)通过测算,2016-2020年,大汶河流域补偿标准额度分别为21.36亿元、6.69亿元、25.53亿元、10.05亿元、18.41亿元,且莱芜区受偿额度普遍高于钢城区。3)为增强补偿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需关注微观个体的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运用条件价值法得到的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额度为365.16元/年/人。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计策略由是生计活动组成,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主要对受补偿者给钱、予物,提供实物、资金、智力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势必影响到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不乏论述,但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水平,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效用却鲜有论及。从农户生计入手,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量化实施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揭示农户生计策略对于实施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对于系统优化生态补偿设计、科学指导生态补偿实施、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发展能力"双赢"的生态补偿本质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张掖市来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研究区主要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以非农经营为主的生计策略,前者更倾向于选择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两种生态补偿方式,而后者则倾向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种补偿方式;并且采取以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偏好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利用新疆69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社会规范为前因变量,生态认知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了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生态认知在社会规范和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规制中的经济补贴和经济惩罚正向调节"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地膜回收意愿"过程的后半路径和生态认知的中介作用,而宣传教育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影响路径,对践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地膜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陕、晋、甘、苏、皖五省102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保护动机理论以秸秆亲环境处理为例研究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认知调节因子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回报因子及反应成本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来看各正向认知调节因子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自我效能>易感性>反应效能>严重性,反应成本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回报因子。此外,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及只从事农业劳动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新疆223户牧户的调查数据进行草畜平衡标准的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牧户政策的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条件估值法和Tobit回归模型计算牧户合意的受偿标准,并对影响其期望值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牧户合意的补偿标准为130.5元/hm~2,当前新疆的草畜平衡标准过低。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与草畜平衡标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休耕制度研究对于实现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河北省衡水市140户农户样本数据,研究了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5.7%的受访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态度为满意。小麦亩均纯收入和受偿意愿均对农户的休耕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小麦亩均纯收入越高和受偿意愿越高,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越低。为了确保休耕政策的有效实施,确保农户参与休耕政策后收入不降低,应该合理制定并适当提高休耕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文中试图实证检验新疆林果种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县级层面,基于新疆68个县5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果种植对农户净收入的影响;在农户微观层面,基于新疆六地州50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林果种植对其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层面林果业发展对农户净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2)微观层面农户参与林果套种对其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林果种植有利于其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和总收入的增加,但对于家庭工资性收入影响甚微。基于此提出政府在推行林果种植与脱贫攻坚时,应加强林果种植科技宣传与培训,重视林果业生态与经济效应,发展林果专业合作社为零散种植户提供管理与销售服务,为剩余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渠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回答"从众意识对农民秸秆焚烧危害认知有何影响"这一问题,文中利用山东、湖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从众意识对农民秸秆焚烧危害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众意识对农民的秸秆焚烧危害认知存在正向激励作用,适当的从众意识可以促使农民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增进其对秸秆焚烧危害的认知。2)尽管影响农民对秸秆焚烧危害认知的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受教育水平高、务农年限长、种植面积大、环境容忍度低的农民,更能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此外,地域因素对农民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传播绿色环保知识,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秸秆焚烧危害认知,对促进作物秸秆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地膜回收率,防控"白色污染"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以新疆1056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s模型研究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地膜机械化回收行为和地膜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规范和生态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地膜回收行为群体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污染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地膜机械化回收行为和地膜资源化处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重要性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保护成本认知增加会降低农户地膜回收和资源化处理意愿,但是能够提高农户机械化回收地膜意愿。  相似文献   

19.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受偿意愿,对完善新一轮(2016-2020)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甘肃省玛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研究区牧民对当前实施的减畜政策的态度和受偿意愿,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被访牧户中有59.81%的牧户愿意减畜,而40.19%的不愿意减畜的牧户认为当前实施的补偿标准太低,无法弥补因减畜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牧户对减畜的支持态度主要与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草场承包规模、联户情况、草场健康状况以及牲畜规模呈正相关,与草场租赁情况呈负相关;而牧户对减畜的受偿意愿额度主要由牧户受教育年限、家庭牧业收入、草场承包规模、牲畜规模以及联户情况等决定;根据CVM法估算了被访牧户的受偿意愿的期望值为E(WTA)=12.61元/亩,而通过Tobit模型计算了被访牧户户均理论受偿意愿值为WTA=12.16元/亩,但在政策实施中玛曲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2.18元/亩,进一步说明现行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0.
作物秸秆市场流通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湖北省394位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Binary Probit模型经验分析了农户参与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73.35%的农户具有参与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意愿。经济价值感知越强、农业收入型家庭、所在村庄配有作物秸秆处理设施、对当前农村环境满意程度越低的农户,其参与意愿相对更高。据此推动秸秆产业化发展、提倡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户作物秸秆市场流通的经济价值感知及完善作物秸秆"收储运"市场流通体系等政策有助于农户参与到作物秸秆市场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