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基于山西和陕西两省788户创业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创业意愿.2)绿色创业认知在政府规制影响农户绿色创业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33%.3)绿色创业的环境友好性、前景广阔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受被调查者收入、教育水平、对环境保护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民对流域水质改善政策的实施和支付意愿也具有不同的公共偏好。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QR)方法可以明确WTP高支付和低支付群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不同支付层次、支付能力和收入水平的群体对环境政策的需求和偏好,从而为流域保护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精准的定量参考。本研究以密云水库为例,利用断点回归、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QR)模型3种方法,分析居民流域水质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其公共偏好问题。结果发现:3个模型的模拟结果都显示WTP与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高收入群体对水质改善有更大的偏好。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对WTP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分位数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Tobit和断点回归分析中许多不显著的指标,在WTP分布的某些分位上也变得显著了,在不同分位数上,WTP影响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仅有家庭收入在所有分位上具有显著性,在低分位上显著性指标较少,在中位数以后,显著性指标增加,尤其在99%高分位数上,所选择的9个指标都具有很强的显著性,表明高收入人群、受更高教育者以及对水质要求更高的群体是密云水库水质改善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3.
秸秆收集利用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秸秆收集利用经济与生态双重收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以湖北省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将社会信任引入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形成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二元Logit模型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90.35%的农户愿意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其受偿额度为47.81~52.92元/667m2;2)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社会信任对农户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受偿额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无论是高社会信任组还是低社会信任组的农户,经济绩效期望均显著正向影响其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且两组之间的经济绩效期望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标准、加大对秸秆收集利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宣传。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甘肃省12县域沙化区调查的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家庭总收入结构对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认为土地经营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对各个生活消费水平的家庭支出影响均显著,且随着家庭生活消费水平的上升相关系数变大。畜牧业收入对生活消费水平低的家庭支出影响显著,工资性收入对中等生活消费水平家庭的支出影响显著,其他经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气象灾害越发频繁,如何提升农户气象灾害适应行为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当前农户应对气象灾害能力现状是提升农户适应能力的前提.以江西省229户种粮大户为例,对其适应行为能力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方法]以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取其适应行为能力的绩效评价结果.[结果]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的最大隶属度为0.5452、0.5992、0.7998,评价结果为"一般"、"一般"、"较差".其中,社会绩效得分最高,为67.6523分,环境绩效得分最低,得分为46分.综合绩效最大隶属度为0.5368,得分为60.5439分,隶属于评价集中的"一般".[结论]环境绩效是阻碍农户适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农业收入、政府交流、化肥农药使用程度是提升农户适应能力综合绩效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增强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收入增加,提升经济绩效;增强农户与各级政府之间的交流,减少信息壁垒,提升社会绩效,进而提升适应行为能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6.
探讨秸秆还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总目标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文中利用200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通过SBM-GML指数法测度了各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整体上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技术效率渠道,秸秆还田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同时,不同地理区位表现出异质性,在华北和东南地区,秸秆还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在西南地区则具有负向影响,在东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秸秆还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当秸秆还田推广程度低于阈值0.076时,秸秆还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高于阈值0.076时,秸秆还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GTFP增长的影响,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对中国各省份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GTFP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GTFP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莫兰指数和莫兰散点图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业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高-高、低-低的正向溢出效应。2)从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农业产业集聚通过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农业GTFP增长。此外,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能力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业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财政支农力度和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则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土地利用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对农业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民的创业具有带动效应.为了弄清楚带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7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调研数据,应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年龄和对政策的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土地流转期限、投资和收益额,及其拓展能力等因素对带动农民创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宣传好、落实好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的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当塑造诚实守信形象,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创业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要素配置理论,采用SFA、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方法和全国5个苹果主产省956个苹果户实地调研数据,基于社会化服务视角考察农户兼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苹果户生产效率低,存在37.70%的技术效率损失,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经营管理低效率。2)兼业显著抑制苹果户生产效率,且随着生产效率分位点上升,兼业对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3)苹果户参与社会化服务市场在兼业对生产效率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影响机理为"农户兼业-要素市场有效性-农业生产效率"。4)兼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因农作物属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发育程度和生产环节标准化程度而异。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尚未可知。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文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农业企业,而家庭农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仅合作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合作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土地规模较小、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显著。3)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在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的过程中扮演了示范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据此提出,要分类施策,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优化小农户扶持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展示,畅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11.
现代通讯技术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农民社会网络受信息技术影响由现实互动向线上交流扩展,呈现出数字化新态势。基于冀晋两省1302份梨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Ordered 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构建并检验社会网络数字化、信息能力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分析框架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样本区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水平偏低,采纳一种以上技术农户仅占37.3%。2)社会网络数字化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且线下同质性网络强于线上异质性网络。3)社会网络数字化通过提升农户信息能力这一中介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纳。4)社会网络数字化对绿色防控子技术采纳均有促进作用,影响大小因技术性质而异。因此,应推动农户社会网络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户信息能力,以推进绿色防控的实践,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中基于1753份农户调研问卷,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构建农户付费制度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提升效应及影响机制,并比较不同村庄、家庭的组群差异。研究表明,农户付费制度显著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绩效,且对近郊村、有补贴、务工距离近的农户家庭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户付费制度通过个体持续管护与集体持续管护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绩效。为此,逐步在有条件地区实现农户付费制度的全覆盖,依托付费构建政府与农户的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环境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目标。文中基于东北黑土区887份农户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激励、感知价值及交互作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维度政府激励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项目型政策显著促进了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向保护行为转化,补贴型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户的保护意愿;感知经济价值促进了农户黑土地保护的意愿与保护行为,感知环境与社会价值显著提升了农户的黑土地保护意愿,但并未能转化成保护行为;政府激励与感知价值存在着交互作用,既体现在其内部也体现在二者之间;政府激励、感知价值对黑土地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存在规模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套灌区792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讨环境责任感与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关系中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以及引导型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责任感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以及采纳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在环境责任感与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98%。3)环境责任感通过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间接关系,受到引导型政策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需通过媒介宣传、技术教育培训等手段,提升农户环境责任感,加深技术易用性、有效性认知,进而促进其节水技术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河西绿洲灌区为例,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样本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响应较明显,农户间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小.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兼业情况、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地理区位、信息获取能力和周围人参与循环农业的比例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及其运销能力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发展循环农业不仅要关注农户层面,还应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软条件.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实现循环农业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会使农户更加积极的采用环保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循环农业作出行为响应.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利用新疆69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社会规范为前因变量,生态认知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了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生态认知在社会规范和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规制中的经济补贴和经济惩罚正向调节"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地膜回收意愿"过程的后半路径和生态认知的中介作用,而宣传教育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影响路径,对践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地膜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首轮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有助于为后续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促进农户非农就业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文中以首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大范围到期为背景,基于湖南、宁夏和甘肃三地的调查数据,选择参与首轮退耕还林的样本农户作为准自然实验的对象,通过精确断点回归设计,从非农就业决策和非农就业收入两个方面探讨首轮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非农就业决策和非农就业收入的局部平均处理效应均显著为正,其中,农户非农就业决策的概率平均提高7.4%~8.6%,农户非农就业收入平均增加9.5%~12.4%。2)退耕补贴到期对不同类型农户非农就业决策和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中高学历农户和中青年农户的非农就业决策和非农就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低学历农户和老年农户的影响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晋、甘、苏、皖五省102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保护动机理论以秸秆亲环境处理为例研究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认知调节因子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回报因子及反应成本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来看各正向认知调节因子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自我效能>易感性>反应效能>严重性,反应成本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回报因子。此外,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及只从事农业劳动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征地补偿是当今城市和工业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文中通过量表设计和实地问卷调查,构建研究区域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5个维度的合理性,充分反映了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感知状况;2)农户征地补偿分配满意度、农户征地补偿标准满意度和农户征地补偿保障满意度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征地补偿程序满意度和农民抱怨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因此,国家要注重对征地补偿分配制度、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孙屹  杨俊孝  刘凯辉 《干旱区研究》2014,31(6):1170-1175
实现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土地生产效率,从农地流转的视角出发,利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具代表性的玛纳斯县327户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农地流转、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入土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与土地产出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细碎化对土地产出率显著负相关,建议农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导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