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谷物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可造成20%~30%的饲料浪费。ZEA可以对动物的肝脏、肠道、肾脏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ZEA作为雌激素类似物,能够干扰内分泌平衡,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文章总结了ZEA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列举了消除ZEA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法并分析其局限性,重点阐述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红素缓解(消除) ZEA毒性的研究进展,为解决饲料霉菌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特殊毒性的生物毒素,它的强雌激素样作用对动物机体的伤害很大,不仅引起动物流产、死胎、低产仔率等生殖机能异常,还可以导致繁殖功能下降、不育、畸形等.已有研究表明,ZEA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损伤,对细胞和遗传性也有毒性作用.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来揭示玉米赤霉烯酮损害机体生殖功能的机制,但关于它影响机体的生殖性能更详尽的机制还亟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章主要针对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毒性进行了综述,总结出ZEA对生殖系统的毒性机制,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繁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饲料制品和谷物中的一种常见毒素,如玉米谷物及其饲料制品在生产及运输等过程中非常容易污染ZEA。ZEA的作用类似雌激素,能够分泌非常强的生殖毒性。动物食入ZEA后,会造成生殖器官功能发生紊乱和退化,使其生长发育受阻,繁殖力降低,引起生殖障碍,尤其是猪对ZEA非常敏感。目前,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非常关注ZEA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主要由多种镰刀菌产生。在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等谷物中均有检出,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ZEA会造成动物生殖机能异常,同时表现为生长性能的下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畜牧业由于ZEA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综述了ZEA的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肝脏和肾脏毒性、遗传毒性及肿瘤诱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产生的自然界污染范围广泛的一种真菌毒素,玉米、大米、大麦、小麦、高粱等农作物均受其污染。ZEA具有类雌激素样等作用,对动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ZEA的基本理化性质,毒性危害及脱毒方法,重点阐述了植物精油对ZEA的抑菌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一种主要从患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由镰刀菌产生、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的真菌毒素。ZEA理化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降解,危害严重。文章就ZEA的理化性质、污染情况及ZEA的免疫毒性、细胞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及肝脏和肾脏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的繁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是猪生产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谷物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食入被其污染的饲料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性能。本文就ZEA在猪饲料中的污染现状、对母猪的繁殖毒性以及毒性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一种主要从患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由镰刀菌产生、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的真菌毒素。ZEA理化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降解,危害严重。文章就ZEA的理化性质、污染情况及ZEA的免疫毒性、细胞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及肝脏和肾脏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是猪生产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谷物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食入被其污染的饲料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性能。本文就ZEA在猪饲料中的污染现状、对母猪的繁殖毒性以及毒性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性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属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食品和饲料中ZEA浓度差异很大(从几个mg/kg至几千个mg/kg).本文综述了ZEA的吸收、代谢和生物转化机制,ZEA的生殖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并且从预防土壤中镰孢菌及其相关霉菌的污染、收获和收获后真菌毒素的控制、污染颗粒的物理...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酮的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rnental endoerine disruptors,EED),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它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粱、小麦等谷类作物和奶类品中,且繁殖快,代谢产物多,残留时间长,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危害。ZEA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中。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ZEA和DON均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引起生殖器官、胎儿形态,生殖细胞成熟率,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对雌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和残留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孢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本文综述了ZEA的污染现状及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现状,并且总结了ZEA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黄体持久、生殖力减弱和死胚。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症状的强度取决于生殖系统状态,在动物性成熟之前症状更加显著。ZEA不仅交互作用于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而且可以作用于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ZEA转化成两种异构体,即: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并进一步还原产生α-玉米赤霉烯酮和β-玉米赤霉烯酮。ZEA被α-羟基化后,类雌激素作用显著提高,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α-羟基化的比例较高,因此,猪成为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动物。另一个影响种类特征敏感性可能的因素是导致ZEA糖脂化而失活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猪具有较低的糖脂化能力,因此对ZEA中毒反应更为敏感。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ZEA及其代谢产物是参与甾类代谢有关的各种酶的底物。因此,鉴于上述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酶动力学的调节作用,ZEA被称作是内分泌干扰物。此分类证实,母体摄食ZEA会影响后代(F1代)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生物学多样性似乎也可以解释不同日龄的猪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表明日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产生的危害不会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具有脂溶性的致病性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小麦、玉米、花生和水稻等谷物中。因ZEA与雌激素结构相似,在动物体中表现出明显的生殖系统毒性,同时会诱发细胞中线粒体的氧化应激,降低机体免疫力。利用植物提取物的强抗氧化作用可以缓解ZEA对机体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文章介绍了ZEA对动物体生殖系统的不利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番茄红素、原花青素等6种植物提取物对致病性真菌毒素的消除作用机制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为后续植物提取物消除ZEA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真菌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繁殖机能,导致动物繁殖机能紊乱。最近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还具有免疫毒性、肝毒性、遗传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毒害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真菌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繁殖机能,导致动物繁殖机能紊乱。最近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还具有免疫毒性、肝毒性、遗传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赤霉烯酮(ZEA)又称F-2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因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空气湿度较大.玉米储存过程中很容易霉变.造成畜禽ZEA中毒.现笔者针对ZEA的毒性和脱毒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ZEA)又称F-2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因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空气湿度较大,玉米储存过程中很容易霉变,造成畜禽ZEA中毒,现笔者针对ZEA的毒性和脱毒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大豆黄酮(Daidzein)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弱雌激素样活性,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大豆黄酮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泌乳、调节动物繁殖等生理作用。大豆黄酮具有剂量小,见效快、毒性低、花费低等优点,可有效克服抗生素和人工合成饲料添加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