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渐严重,湿地碳汇功能呈逐渐减弱的趋势。文章以泥炭湿地和沼泽湿地为例对湿地碳汇功能进行探讨分析,通过从相关文献查阅资料以及实践分析发现:农业排水、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等行为都会对泥炭地碳汇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泥炭地碳蓄积能力降低;当前关于湿地碳汇研究主要以北方泥炭地和温带沼泽湿地为主,关于北方森林沼泽湿地的研究比较少,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北方森林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本文将以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湿地植物作为水域的生态系统主要构成内容,实现了生态系统自然运行的动力支持,并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碳汇潜力。芦苇湿地开发阶段,必须重视人为活动不能影响到动植物生存的原则。以芦苇为例,是湿地核心的代表植物,结合湿地功能和碳汇经济的价值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湿地开发和保护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作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稻田则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因此,在农业领域中,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发挥稻田碳汇潜力是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水稻作为中国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在梳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影响因素及核算方法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为助力统筹规划粮食安全与减排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综合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不同领域交叉研究、深入探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和影响因素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的变化,尤其是农业土地利用与管理。在中国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研究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与土壤碳汇的关系,探讨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具有一定作用。利用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碳汇功能及其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农业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改善和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农业土壤碳汇,如近20年,由于中国农业土壤管理的改善,农地土壤呈现碳增汇趋势。基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下的土壤碳汇潜力估算,尤其是推行优化管理措施下(如增加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少免耕技术等),未来50年中国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约为87—393 TgC·a-1,相当抵消中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1%—52%,其中实施农田管理措施(包括有机肥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率约为30%—36%(相当抵消工业温室气体排放3.4%—19%)。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如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少免耕技术等农田管理措施)在固碳减排中的作用及其潜力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沈红 《现代农业》2012,(8):64-6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农业生产在全球气体循环(包括CO2,CH4,N2O)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碳汇又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5%,而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5%~18%。由于盘锦市森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屋顶绿化的开展在减缓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碳源-碳汇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低碳社会的先决条件。分别使用了物料均衡法和生物量统计法对美亚柏科公司楼面碳源-碳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进行屋顶绿化后,共节能减排12.1%。其中,实际碳汇率为9.3%,减排率为2.8%。这为屋顶绿化在增汇减排上的作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屋顶绿化的开展在减缓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碳源-碳汇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低碳社会的先决条件。分别使用了物料均衡法和生物量统计法对美亚柏科公司楼面碳源-碳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进行屋顶绿化后,共节能减排12.1%。其中,实际碳汇率为9.3%,减排率为2.8%。这为屋顶绿化在增汇减排上的作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注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会对未来人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森林碳汇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森林经营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及提高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促进和谐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所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森林可以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碳汇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分析碳汇林发展现状、森林碳汇机制,提出了我国碳汇林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利用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一方面,通过芦苇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处理后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对土壤和芦苇生育未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为芦苇生育提供了水肥资源,促进了芦苇的生长发育,因此发展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目前污水处理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芦苇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芦苇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为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构成的重要部分,是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与功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芦苇生产能力的关系。综述了保护提高芦苇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生产管理措施,以期促进湿地生物良性循环,维持芦苇湿地产能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分析芦苇湿地土壤的特征,介绍芦苇湿地土壤的功能和作用,以为芦苇湿地土壤的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崇明岛西滩芦苇湿地的土壤酶活性特征,以便深入研究潮滩芦苇湿地碳源碳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分别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在崇西芦苇湿地和光滩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层样品,研究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特征;同时,对比分析各种酶在生长季、非生长季及在不同深度下的活性变化特征;结合相关酶的特性及所研究区域的环境特征,分析相关变化特征的产生原因。[结果]芦苇湿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20±0.01)~(0.26±0.04)ml/(h·g)之间;芦苇湿地土壤过蔗糖酶活性在(0.42±0.02)~(3.44±0.17)mg/g之间;芦苇湿地土壤淀粉酶活性在(0.018±0.004)~(1.335±0.070)mg/g之间;芦苇湿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0.059±0.005)~(2.614±0.090)mg/g之间。[结论]崇西芦苇湿地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基本上呈现出表层土低于根层土的特征;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为生长季低于非生长季的特征。这3种酶受土壤深度、季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污泥微生物和自然力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剩余污泥进行脱水与稳定。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终产物可以安全处置或农用等优点。文中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脱水和稳定效果、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设计和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是由植物蒸发蒸腾、污泥渗滤和矿化作用协同完成的;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等物质的转化和去除受进泥性质、运行参数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湿地植物芦苇能够保持足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蒸腾作用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在污泥脱水和污泥稳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由于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泥工程实践时间相对较短,运行时通常出现一些问题,常见问题包括芦苇的长势不良、湿地中的液态厌氧污泥含水率过高、最后的稳定期污泥含水率过低等,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6,(1)
正1森林碳汇的作用降低和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植物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林地内和植物体中,这个过程称为"汇",森林的这种功能即森林碳汇功能。除此而外,长期森林碳汇的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  相似文献   

16.
大黄堡湿地是典型的芦苇沼泽湿地,芦苇的保护与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叙述了实现芦苇高产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芦苇的经济效益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晨  于辉 《新农业》2015,(2):33-34
<正>湿地是介于水陆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在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生态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天然水库",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芦苇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发展湿地经济的巨大潜力。盘锦芦苇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大芦苇湿地,又是世界第二大芦苇产地,挖掘湿地发展潜力,实施科学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183-187
利用"两型社会"先行试验区——湖北1995~2014年统计资料,从能源消耗情况、主要工业品生产、土地使用及废弃物、废水处理四个方面,探讨了湖北碳源与碳汇变化过程,明晰了湖北碳源与碳汇的时序变化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碳源与碳汇的驱动因素,获得结论:(1)1995~2014年湖北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66%,年均增速为8.7%;(2)湖北碳源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部门,占比为66.11%,且能源消耗年均增速达到了9.47%,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关键驱动因素;(3)湖北整体处于碳汇盈余的阶段,净碳汇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碳汇主要来源是林地碳汇,其驱动因素是林地碳汇项目。进而获得启示:在碳源上,湖北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不动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强技术研发,在提升石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逐步推行新能源;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碳排放。在碳汇上,要稳步改善植被种植结构,提升湖北林地固碳能力;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重视城市绿地扩张,并加强农村湿地、种植地和造林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汇交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机制。本文分析了北美、新西兰及澳大利亚3大国际主流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及中国当前森林碳汇自愿性市场的发育状况及交易机制,从市场供求、市场培育及认证机制3个方面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芦苇资源的生态管理与芦苇的高产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湿地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健康诊断,揭示芦苇生长发育和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实施有效的生态管理是维持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芦苇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根据芦苇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和需水规律,对苇田实施排灌管理,调整土壤氮、磷、钾比例,是提高芦苇产量的关键措施。此外,芦苇的生长量与年有效积温及无霜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