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汪载 《农家顾问》2009,(9):56-57
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著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2.
甘薯也称红薯、红苕、番薯、白薯、山芋、地瓜等,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大的块根。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10,(6):51-51
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1.贮藏前期管理:从薯块入窖到封窖。  相似文献   

4.
胡建设 《福建农业》2005,(12):28-28
甘薯贮藏薯块体积大.含水量多.皮薄组织乘软。不易贮藏。特别是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碰伤后,一邑病菌侵染,就会腐烂。更由于它原产热带.喜温怕冷,如果贮藏期间温度低于临界点,也会受冷害。不同生育期的薯块及品种的耐贮性也有差异,所以甘薯比其它粮食作物较难贮藏。  相似文献   

5.
甘薯的选择及适时收获 贮藏食用甘薯以肉色橘黄、橘红、胡萝卜素及可溶性糖含量高,水分适中,薯皮光滑,薯形短,皮色鲜,熟食味好的品种为好。  相似文献   

6.
贵州甘薯种薯安全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开芳  左明玉  郑明强  邵代兴  陈敏 《农技服务》2011,28(3):273+277-273,277
从种薯收获时期、薯窖选择及消毒和薯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在贵州甘薯种薯安全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7.
作为商品出售的食用甘薯和普通甘薯相比,由于其使用目的不同,对贮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科学、安全贮藏食用甘薯,对提高其商品价值和增加经营者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选择优质食用薯品种贮藏食用甘薯以肉色橘黄、橘红,胡萝卜素及可溶性糖含量高,水分适中,薯皮光滑,薯形  相似文献   

8.
永年县西南部地区多年推广种植甘薯,但贮藏甘薯种薯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现将其安全贮藏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入窑前处理种薯一般应在气温稳定在16℃~20℃时收获。收获后在阳光下适当晾晒2~4h,然后将挑选出的种薯单独存放到通风背阴处4~6d,适当降低种薯含水量,这样可增强甘薯的贮藏性和萌芽性。  相似文献   

9.
安全贮藏甘薯是保证甘薯丰收保产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鲜薯体积大,含水量多,组织幼嫩,皮薄,容易破皮受伤,又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腐烂。因此,甘薯贮藏要比其他粮食作物困难。掌握甘薯安全贮藏技术,是实现甘薯安全贮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大棚窖藏甘薯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棚窖贮藏甘薯与传统式窖洞贮藏法贮藏甘薯示范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大棚窖贮藏甘薯新技术,保薯率平均达87.86%,比较传统窖洞贮藏法贮藏甘薯保薯率高62.84%,保薯效果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薯栽培是用块根进行无性繁殖,因而造成留种的重量和体积都很大。其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在收获运输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而又不能经过干燥再进行贮藏,因此,其对贮藏条件要求更加严格。贮藏保管不当,不但会引起腐烂变质,疫病蔓延,还能加速种薯退化,降低种用价值。所以,在贮藏种薯时,除按一般种子贮藏保管方法严格执行外,还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才能实现安全贮藏。 1.适时收获,精细选种:由于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所谓适时收获,就是把种薯在不受低温霜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食型和淀粉型甘薯品种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化差异,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和淀粉型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测定冷库贮藏[(12±0.5)℃,(85%±5%) RH]和室温贮藏[(18±1)℃,(30%±5%) RH]条件下不同贮藏期块根外观及品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90 d后,‘泰薯14’较‘泰薯15’薯肉色明显加深,冷库贮藏条件下薯皮色和薯肉色变化较小;室温贮藏30 d后,甘薯块根失重率迅速增大,干率显著增加,‘泰薯15’失重率小于‘泰薯14’,冷库贮藏失重率和干率变化较室温贮藏相对较小;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腐烂率明显增大,‘泰薯14’腐烂率明显大于‘泰薯15’,冷库贮藏腐烂率明显小于室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60 d达到峰值,冷库贮藏大于室温贮藏,淀粉含量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微弱上升,冷库贮藏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品质明显下降,且鲜食型甘薯较淀粉型甘薯块根品质下降更明显,冷库贮藏有利于甘薯块根的优质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3.
徐玉红 《河南农业》2023,(19):25-25
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只有育足壮苗,才能做到早栽、苗全、苗壮,为甘薯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精心挑选薯块留种用的甘薯要在下霜前收获完毕,收获时气温不要低于10℃。甘薯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容易发生冻害,不宜留种。种薯要选用夏薯或者秋薯的薯块, 生长期短,水分多,发芽早且多。种薯要挑选180 g 左右、长形、营养充足、萌芽能力强、有优良性状的新薯块。不管是自己预留的薯种,还是购买的薯种,一定要选育适合当地生长、无病斑、无破伤、没有病虫害的薯种。  相似文献   

14.
安全贮藏是保证甘薯丰收保产的最后一环。甘薯贮藏比其他粮食作物困难,因为鲜薯的体积大,组织幼嫩、皮薄,容易受损,又易因冷害和病害而发生腐烂。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甘薯良种徐薯22、徐薯18、渝I2-8、苏薯8号和板栗香甘薯5个品种的薯块放置于水泥地上进行耐贮藏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徐薯22在自然条件下耐贮藏,且产量和品质均较好,玉溪市引种甘薯优良品种徐薯22,薯农能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脱毒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适时收获 甘薯无明显的成熟期,收获时间过早会影响产量,但收获过晚容易遭到低温冷害,不利于安全贮藏.一般淮北地区应当在当地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获,到12℃时收获结束.应克服降霜才收薯的不良习惯.淀粉加工区可提早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此期,淀粉积累已达到高峰期.地温低于18℃薯块即停止膨大.若加工面积大可收一批加工一批.切忌收获量大,堆放时间过长,以防淀粉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红薯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红薯安全贮藏。一、适时、安全收获1.适时收获要"两看"。红薯薯块成熟无明显期限,通常根据当地气温而定,收获过早影响鲜薯产量,过晚则易受冷害、影响贮藏。收获时间不同,产量、品质、耐贮性有明显差异。对不同用途、不同情况(如须腾茬、加工、鲜食、留种等原因)其收获期应分别对  相似文献   

18.
<正> 甘薯收获块根,鲜薯体积大、含水量高、组织幼嫩、皮薄易破损,易受冻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烂窖。 甘薯在贮藏期间仍有旺盛的呼吸,呼吸强度比谷类作物种子大十几倍到几十倍。甘薯在氧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吸入氧较多,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热量也多。当氧不足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  相似文献   

19.
<正> 1 适期收获 甘薯薯块在低于10℃的温度条件下会造成冷害,极不利于安全贮藏。因此,当地温降到15℃~12℃时为收获适期。 2 提高收获技术和挑选种薯质量 收获种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收获时一定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上午收刨,经自然晾晒后,当天下午入窖。收刨时要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严格挑选种薯是提高种薯纯度和  相似文献   

20.
王波 《新农业》2007,(12):43-43
用稻壳贮藏保鲜甘薯,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等优点,一般贮藏到来年春节前后不会烂薯;管理好的,还具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留做种用。这一方法贮藏保鲜甘薯,取薯方便,适合家庭中小批量甘薯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