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 加强土肥水管理 一是在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充分满足果 树需要,特别是在苹果晚熟果实采收后如遇 干旱,一定要浇水。土壤结冻前,再浇封冻 水。其次是施肥,在果树投影下挖环形沟或 放射状沟,一般根据树体大小,每产1公斤 果施2公斤有机肥,有条件的果园可先中 耕,再进行树盘覆草,厚度一般6厘米左  相似文献   

2.
正新安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县内的五头镇位于新安县东部,毗邻洛阳市区,胡沟、亮坪、寺上、包沟是五头镇的4个贫困村,总人口8000多人,1648户,人均耕地面积1.36亩,户均耕地面积将近7亩。由于地处沟岭交错、沟岔纵横的浅山丘陵区,土地干旱瘠薄,农业基础设施欠缺,4个贫困村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望天收",正常年份的亩均小麦产量还不到400斤,一直难以摆脱贫困状态。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五头镇的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24.2亿斤今年夏粮克服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小麦病虫害等不利影响,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3.3亿元为支持各地开展救灾工作,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谷雨时节刚过,清晨,天空刚显露出鱼肚白。门大威来到大翟家沟村村民翟瑞丑家的生姜地里,把复合肥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再把姜种水平放在沟里,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然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一气呵成,动作敏捷又利落。"大威来了这4年,帮我地里的姜从亩产7000斤长增产到12000斤。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在我这实现了!"翟瑞丑边干边说,笑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5.
(一)沟播谷,既能增产,又能高产沟播谷是我省群众创造的一项高产种谷法,它是以培育壮根为中心,采取深种、浅盖、高培土的管理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水肥地谷子的根倒,从而保证谷子的高产、稳收。早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五年温县马庄张图书劳模就以此法,配合其他措施,创造了亩产1022斤和1058斤的高产纪录。由于那时沟播谷是人开沟,手撒籽,手间苗,需要投工  相似文献   

6.
垄上微沟覆膜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于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方式,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就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垄上微沟覆膜种植模式的种植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马铃薯秋覆膜垄上微沟种植的对策建议,为提高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的规范化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和干旱长期影响着朝阳地区的农业生产。作物产量不高不稳,丰、欠年相差悬殊。1979年,是建国30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总产达到25.2亿斤,亩产为412斤。但1981年总产骤降为6.3亿斤,亩产只达114斤,是建国后第二个欠收年。改变朝阳地区的干旱面貌,必须贯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造林种草为重点,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台,山水田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根本上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增强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但在当前尤应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扩大经济作物和耐旱作物  相似文献   

8.
外刊文摘     
为寻找适用丘陵山区小麦由低产变中产的技术途径.在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技术措施,经过推广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产300斤左右或更低的地区、增产幅度达30—50%;亩产400斤,增产可达10—20%;亩产500斤,增产效果不明显.针对丘陵区麦田土瘦肥缺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技术:一、改撒播为宽幅条播。具体做法是在麦垄上用小钉耙或锄头开宽度约6寸的浅、平播种沟,然后在沟内条播麦种,播幅6寸左右;二、改分散施肥为集中条施。将每亩30—50担泥杂肥、40斤碳铵、40斤钙镁磷肥充分混合后作  相似文献   

9.
<正> 1982、1983两年,我们按照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统一设计方案,在浅山丘陵区连续进行了小麦沟播集中施肥试验,获得了初步结果,并为大面积采用此项技术,提供了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为粘土,中等肥力,无灌溉条件,前茬大豆。品种为南阳75—6,亩施优质农家肥8000斤,碳酸氢铵80斤,尿素15斤,过磷酸钙80斤。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坑种玉米好     
我们生产队有土地七百三十六亩,大部分在山坡岗地上,土质瘠薄,石头多,历年来亩产只二、三百斤,去年在四十六亩坡地上,实行了坑种玉米,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七斤,比往年增产三倍多,特别是大园子八亩五分地种吉双四号,平均亩产达一千三百二十斤。我们的作法是,顺原垅沟挖坑,坑长一尺,坑深一尺,坑距一尺二寸,先把表  相似文献   

11.
“汤书记,我要150斤西红柿、20斤草莓……”“老汤,我要100斤青椒和50斤草莓……”2020年2月5日,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的大棚里一派紧张忙碌的气氛,村党支部书记汤长军的电话响个不停,电话那头是一个个急迫、陌生的声音,孟州市各单位、社会各界群众纷纷联系购买村里种植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就在几天前,守着满是草莓的大棚,源沟村村民秦朝满脸愁容,心急如焚。“往常这时候正是顾客上门采摘的旺季,一般一天都来千把人,今年疫情一来,老百姓都不出来,眼看草莓都要烂地里了,肯定得赔大钱。”  相似文献   

12.
安磊 《甘肃农业科技》2008,(5):F0003-F0003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定西市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技术。该项技术利用膜面对降水进行集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内,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2007年在安定区示范140hm^2,平均单产21060kg/hm^2,较露地增产3654kg/hm^2,增产率达21%,现已为安定区白碌、石峡湾、新集、葛家岔、鲁家沟等北部干旱山区乡镇马铃薯栽培的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我在不能浇水的一亩半旱薄地里搞了棉花免耕实验,只剜了一遍草,追了一遍肥,治了两遍虫,进行了粗整枝,亩产皮棉达到185斤,比中耕四次的半亩对比田亩产高52斤。棉花免耕为什么能高产呢?主要原因是: (一)免耕棉田虽然地表干旱.但下层土壤含水量比中耕棉田高,而且蒸发慢。在正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以沟叶结缕草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沟叶结缕草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先增加后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干旱处理的沟叶结缕草初始荧光逐渐上升,但最大荧光、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逐渐降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PEP和Ru BP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干旱胁迫对沟叶结缕草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全膜沟种技术是在田间起大小垄,用地膜覆盖全田,在垄沟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该技术突出全膜和沟种两个关键环节,是一项最大限度抑制无效蒸发,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增温、保墒的抗旱节水技术。针对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干旱程度逐渐加重、干旱范围逐渐扩大的实际,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8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玉米全膜沟种技术,该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有机地融为一体,比常规半膜栽培技术增温、增光、提墒、保墒的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在社员承包田里进行试验,面积2.4亩.棉麦套种田,前茬绿肥.其中,1.2亩在播种时基施3%呋喃丹(简称试验田),1.2亩在翻埋绿肥前喷混合粉3斤(简称对照田).试验田翻地整地后,开2厘米深的双行播种沟.每亩用3%呋喃丹2.5斤在温开水中溶化后,均匀地拌于30斤棉饼中,堆闷12小时.下种盖土前撒入沟中,然后盖土覆膜.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5,(4):10-10
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是一个干旱的季节。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抗旱经验,现总结如下:1、浇水点种先挖好窝,在窝里浇水,然后把种子点在窝里,用土覆盖。2、垄沟播种先犁开一条较深的沟,将种子播到湿土上,再拔苗助长,上湿土轻轻拍实,然后盖一层细干土  相似文献   

18.
甘肃是我国款冬花的主产区之一,干旱是该地区款冬花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寻求适宜西北干旱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款冬花抗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将平畦覆膜栽培、小高畦覆膜栽培、双垄全覆盖沟栽3种地表覆膜栽培方式与常规露地种植方法进行了产量比较。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露地栽培。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山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尤其采用双垄全覆盖沟栽方式种植款冬花,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展低芥酸油菜,我们自1981年秋播起连续三年在周圩村金吴小组进行低芥酸油菜百亩连片高产试验,现总结如下。 (一)试验情况 1.试验田产量:1981年种植低芥酸264油菜60亩(沙土,夏玉米茬),实收单产466.2斤;1982年104亩(其中沙土78亩,水稻茬;淤土26亩,秋豆茬),实收单产504.2斤;1983年在遭受冻害、干旱等情况下,100亩(沙土,水稻茬)低芥酸油菜仍获亩产348.5斤的较好收成。累计三年总面积共264亩,总产106023.6斤,平均亩产401.6斤,其中有63亩亩产达500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偃师四号是偃师县农科所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郑引四号×郑州17)×6609〕早代材料中系统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经全省有关单位进行区域鉴定,被评为优良品种。我校从1977—1980年连续对该品种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产量表现三年来,我们在校农场(偃师)高肥水地试验,虽然经历了1977—1978年的干旱、冬暖,1978—1979年的倒春寒和1979—1980年的冬冷、春寒,由于良种良法配套,仍使亩产稳定在900斤以上,最高亩产(1.13亩)达1,030斤。其中1978年亩产966.2斤,1979年亩产937斤,1980年亩产913.5斤。三年共种8.45亩,平均亩产953.2斤,与对照郑引一号相比增产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