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红工夫是大叶种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以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茶叶感官审评是评定茶叶特征和品质等级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滇红工夫茶品质优势基础上,分别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目进行感官审评技术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提升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滇红工夫感官审评检验的准确度,推进对滇红工夫品质评价的科学性,促进滇红工夫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滇红,云南红茶的简称,世界知名红茶之一。滇红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的凤庆县。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利用云南凤庆大叶种茶鲜叶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名为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昧浓"而博得市场赞赏。滇红特级工夫茶,因其品质独特,一直被国务院定为外交之茶,专供中央外事使用;英国女王访问昆明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相似文献   

4.
滇红茶是云南省传统代表茶类,主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成。因其“形美、色艳、香高、味浓”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为云南省茶叶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滇红茶科研文献,从滇红茶种质资源及适制性、品质特征与主要成分、保健功效、加工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等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了滇红茶的研究进展,旨在帮助相关学者了解滇红茶,并为滇红茶今后的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起 五十、六十年代,我省主要生产红茶,精制加工工夫茶,当时“闽红”的产品质量,规格标准,口岸验收合格率,曾获全国红旗的称誉。 七十年代初,为适应销区市场的需要,实行红改绿,主要生产烘青绿茶,现有烘青收购量占全省70%以上。精制加工的成品,除大部分供窨制花茶作为“茶坯”之用外,余下直接  相似文献   

6.
陶优瑞 《茶叶通讯》1990,(1):49-49,61
一、湖红工夫茶湖红工夫茶,顾名思义因其产于湖南,加工颇费一番工夫而得名。它主产于湘北、湘中地区,集中在平江、新化、涟源、桃源、安化等地茶厂加工,以安化产工夫茶为代表。湖红工夫茶共分二、三、四、五、六级及碎、片、末三个类别的轧制茶。湖红工夫茶既有与其它工夫茶相类似的品质特征,也有其个性。其主要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细,香气馥郁,滋味甜醇。轧制  相似文献   

7.
<正>走进滇红集团的老厂区门口,就看到一尊铜像耸立在草地上,他就是滇红的创始人——冯绍裘先生。冯绍裘,湖南人。学校毕业后,他走的每一步都与茶叶有关。1933年,担任修水实验茶场技术员,负责宁红茶的初、精制试验工作。后被胡浩川先生(祁门茶叶改良场场长)聘请到祁门试制红茶,并在该场设计了一套红茶初制机械设备,开创了我国机制红茶的先例。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祁门茶场开始疏散,冯绍裘先生应邀到中茶公司工作,9月中旬,为了开辟新的出口茶叶产区,中茶公司派冯绍裘等人到  相似文献   

8.
炒青绿茶清洁化初制技术集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炒青绿茶初制加工的技术特点,开展了炒青绿茶初制中潜在危害分析及清洁化初制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加工中环境净洁化、设备清洁化、工艺清洁化集成应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湖红毛茶通过精制加工,产生2~6级工夫茶及碎、片、末三个花色的轧制茶。其中工夫茶比例的高低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如洞口县茶厂,1988年工夫茶比例达75.18%,比1987年的67.94%提高7.24%。1988年工夫茶每50公斤均价为582.90元,轧制茶(碎、片、末)每50公斤均价为  相似文献   

10.
工夫茶精制工艺中,合理拼配产品,与精制工艺改革,提高品质,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具有密切关系。工夫茶分路加工品质筛号茶多,在形质特征上十分繁杂。在审评拼配时要全面分析,掌握加工筛号茶的形质,采取“统筹兼顾”,“取长补短”的原则,既达到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又能发挥加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优化改造初制茶厂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银永 《茶叶》2005,31(1):48-49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宗茶初制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调整茶类结构、减轻初制茶厂改造压力,依托龙头企业改造初制茶厂,政府要增加对改造初制茶厂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加工环节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作成绩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初制茶厂的环境、设备等基本条件对保证茶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初制茶厂加快了建设步伐,但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规模小、基础薄弱,全省有初制茶厂近8000家,平均每家年加工量仅11吨;二是加工条件简陋,设备落后陈旧,上世纪80年代以前购置的加工机械占57%;三是卫生状况差,与国家对食品加工场所的要求差距较大,仅8.2%的初制茶厂有卫生许可证.针对这些问题,省农业厅和茶区各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以实施初制茶厂改造为载体,进行大胆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闽北乌龙茶初制加工工艺复杂,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文章简述了物联网的概况、在茶叶加工及茶产业中的应用,从实际工作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北乌龙茶初制设备中的运用及原理,并提出开发物联网关键技术实现闽北乌龙茶柔性生产线的展望,以期能提升闽北乌龙茶的初制水平,促进闽北乌龙茶初制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滨海区河头村是个产茶老区,全村824户,茶园面积531亩。1985年初按劳力承包给620户茶农,茶叶初制仍然集体加工,由于职责不明,管理粗放,降低了质量。1986年初制实行合茶加工,评样人员、初制厂职工建立责任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5月4~6日,滇红之乡云南省凤庆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重点围绕"茶祀、茶艺、茶会、茶礼、茶贸、茶歌舞"等内容,开展觐拜茶祖、招商引资推介、红茶展览、红茶品鉴评选、采茶制茶体验、茶艺茶道大赛、茶歌征集大赛、"世界滇红之乡"摄影大赛、文艺晚会、商品交易会等共10项活动。  相似文献   

17.
当前,茶叶界对乌龙茶、工夫茶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所指的乌龙茶系指以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半发酵茶,而工夫茶则是指曾流行于闽南和粤东一带的品饮乌龙茶的传统茶艺。 提到乌龙茶当然首先要说武夷乌龙茶,但武夷种茶历史虽然悠久,制乌龙茶却是十  相似文献   

18.
邱捷 《广东茶业》2006,(5):31-31
经汕头市民政部门批准,汕头市潮汕工夫茶研究所日前正式成立,标志着汕头人对潮汕工夫茶制作技术的传承、优化与推广进入了新的阶段。潮汕工夫茶历经上千年的沿革与变迁,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工夫茶的代表。然而,一般人对潮汕工夫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工夫红茶加工中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对茶叶微生物和铅、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发酵工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初制过程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与机具均可造成茶叶铅、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做青是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提高铁观音产品内在品质的关键技术。本文总结了历年来安溪县安溪铁观音初制技能比赛中参赛者的做法,并通过多年来笔者的制茶实践,就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中做青环节加以阐述,从而促进铁观音制作技艺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铁观音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