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GGE双标图法分析了7个玉米新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及籽粒相关性状,为玉米新品种鉴定、各优良品种的区域布局,及玉米育种实践提供参考。通过GGE双标图法分析了7个玉米新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及籽粒相关性状,分析各品种各个性状的适应性、表现及稳定性;同时分析相应试点的分辨力及代表性。ZP122为百粒重高且较稳定品种;盛农4号为产量最高且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品种;盛农4号和水玉108为穗长表现优异品种,前者穗长最长,稳定性稍差,后者穗长稍差,稳定性最好;盛农4号为穗粗最为理想品种;水玉108为行粒数最多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威宁县卯家村、盘县沙坡村和赫章县桃园村3试点百粒重代表性和分辨力较强;大方县关井村为产量分辨力最高试点,赫章县桃园村为代表性最好试点,但分辨力稍差;盘县沙坡村和水城县小河村2试点穗长代表性和分辨力均最为理想;大方县关井村和水城县小河村2试点穗粗代表性和分辨力都很高;盘县沙坡村和赫章县桃园村2试点穗行数分辨力和代表性均最好,但二者可能存在试点重复设置的问题。各品种不同性状间适应性及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显示出了较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不同试点之间代表性和分辨力存在一定的差异,GGE双标图在玉米产量及籽粒相关性状分析方面比较直观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2.
运用秩次变量nij和n′ij,非参数统计量Pi、P′i、Si和Dj描述2002年国区东北春小麦早熟旱地组区试资料的基本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赤94-5号为丰产性和稳定性最佳品种,沈免96085、铁90010、哲麦7号和丰强7号为丰产性和稳定性优良的品种。对品种差异有较高分辨力的试点有7个,分辨力最高的试点为L8,有69.1%的差数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AMMI模型在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恩盈  魏志刚  宋希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06-17208,17236
[目的]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玉米品种单位面积果穗数的影响,评价山东省不同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地点的鉴别力。[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0年山东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8.09%的互作平均果穗数;LN7087和鲁甜糯1号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广;鲁星糯1号平均果穗数较高,稳定性差;莱农糯11、鲁糯6号平均果穗数较低,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泛。e1和e2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e3和e5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结论]AMMI模型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较透彻地分析环境和基因互作效应,但也有局限性。该研究可为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较客观地评价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秩次变量 nij和 n′ij,非参数统计量 Pi,P′i,Si 和 Dj描述了 2 0 0 1年国家绿豆品种区试资料的基本特征 ,并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绿豆区试品种间丰产性和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 ,92 39- 8和 930 9- 2 2是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2 0个试点中有 14个试点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其中分辨力最高的试点为山西长治 ,发现 80 .0 %的差数显著。  相似文献   

5.
玉米区域试验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区域试验中,对不同区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以12个优良玉米新品种作为研究材料,运用AMMI模型及DPS软件部分区试数据分析模块对产量性状进行一年多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品种7各性状表现最为稳定,品种3综合评价最为优秀,试点2分辨力最高,代表性最好,有多个品种均能够在5个试点种植.AMMI模型可以对各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等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AMMI模型的黑粒花生产量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黑粒花生品种(系)产量性状遗传的品种和环境交互效应,以山西南部5个试点的8个黑粒花生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应用AMMI模型分析不同品种的稳定性及试点分辨力。结果表明,品种河津三粒黑和新品系临黑丰1号、临黑3号在各试点具有较好的品种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且田间产量较高;大阳镇、韩村、阳村乡3个试点对参试品种(系)有较好的分辨力;河津三粒黑、太谷绿宝黑、临黑丰1号、临黑3号对大阳镇试点的特殊适应性较好。AMMI分析结果可为黑粒花生新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品种、地点、年份因子对浙江省糯玉米产量性状和构成产量相关性状的贡献率,本研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数据进行分析,从试点的生产水平、精度、分辨力、代表性和稳定性等5方面对浙江省糯玉米8个区试点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研究,同时对29个糯玉米参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8个试点的精确度较高,试验均有效;8个试点的生产水平有高有低,代表着不同的地点生产水平;嘉善、杭州、淳安等3个试点对糯玉米产量性状的分辨力较高;东阳、江山、淳安、杭州等4个试点对糯玉米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普遍代表性,宜鉴别广泛适应性的品种;东阳、嘉善2个试点的适宜性较好,稳定性较高;品种、地点、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年份与地点互作效应对糯玉米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互作效应对糯玉米产量构成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品种"科甜糯2号"的产量和稳定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价区域试验玉米品种(系)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研究采用GGE-biplot软件对2012年恩施州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1个参试玉米品种(系)和8个试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农艺性状中,产量与穗长、穗粗、百粒重、秃尖长和穗行数呈正相关。在参试玉米品种(系)中,恩玉单8号、G1004和HS10375具有较高产量和较好稳定性。在各区域试验点中,来凤、鹤峰区试点具有较强的品种鉴别能力和生态代表性。GGE双标图能够直观、简洁地显示玉米品种高产性、稳产性和区试点鉴别力、代表性,可为玉米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借助AMMI模型分析了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于基因效应和环境效应,但是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且基因型的效应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环境效应。不同西瓜品种在各试点的品种稳定性和不同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品种G4(09-N2)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15.53360),G7(09-N9)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2.56881);8个西瓜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G2(09-N1)和G1(09-N7),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品种是G4(09-N2)和G6(09-N12),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8(CK,09-N15),产量低而稳定的品种是G7(09-N9),产量一般且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3(09-N5),产量一般稳定性差的品种是G5(09-N8);在4个参试点中,甘肃兰州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强,宁夏中卫试点和宁夏中宁试点对西瓜品种的分辨力一般,宁夏海原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广西一年两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关系,为玉米区域试验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GGE-biplot对广西2016年春季和秋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的鲜穗产量进行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区域,以及各承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结果]参试玉米品种与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试点间存在正相关,其中春季试验北海和玉林及秋季试验北海和柳州试点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对品种产量排序的影响相似.参试玉米品种适宜环境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7个试点可分为4个生态区,秋季7个试点可分为3个生态区,直观展示了品种的适应性.参试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品种桂W1518和秋季品种百香糯1601在当季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环境鉴别力与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柳州和南宁试点为较理想的试验环境,秋季玉林和河池试点为较理想的试验环境.[结论]GGE双标图直观展示了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及承试环境的鉴别力、代表性和生态类型,对玉米区域试验和育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稳系数法,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法对广西9个玉米区试品种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G17、南校12号丰产稳产性好。桂单22号、桂单26号在良好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Tai稳定性的参数的估算方法,对我省1989年玉米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皖单3号等6个杂交种进行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皖单3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新品种,特别适应于阜阳、宣城、固镇、霍山种植。  相似文献   

14.
借助AMMI模型对河北省2017年玉米品种多点鉴定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环境效应占总变异比例最大为79.7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占10.30%,基因型效应仅占2.8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第一主成分轴(PCA1)、第二主成分轴(PCA2)和第三主成分轴(PCA3)三者共解释了83.14%的互作信息。12个参试品种中,G7(衡玉1587)、G9(沃单901)和G4(沃单818)属于丰产且稳产的品种,对照品种G12(郑单958)稳定性较好但丰产性一般。9个试点中,E2(藁城)试点分辨力最大,E8(永年)试点分辨力最小。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价黄海海地区夏玉米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丰产性,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黄淮海地区25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不同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GY(籽粒产量)×WAASB...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品种鉴定、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应用非参数统计法对2006年中国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长农36号和长0301的丰产性较好,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它们的品种出现率Pi,P''i分别为71.4%、71.4%和70.1%、68.8%.(2)品种间的产量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品种间差数显著的出现率Dj各试点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试点Dj达到了100%,说明所有试点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397-1400
为了探究旱地长胚芽鞘小麦品种在多变环境条件下产量性状的品种×试点交互效应及加性主效应遗传规律,以山西省南部小麦主产区5个试点的6个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AMMI模型分析方法,比较、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基因型的稳定性及试点对品种的辨别能力。结果表明,试点韩村、永固乡具有更好的品种分辨力,品种临科6607、洛旱23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而品种晋麦47、西农928的稳定性较差,但田间产量高,且在试点大阳镇、永固乡有较好的特殊适应性。胚芽鞘长度与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有较大的直接和间接通径作用,可作为旱地小麦高产的有效鉴选指标之一,为旱作麦区新品种选育及引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方差分析法"、"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S.Lin)分析"等方法 ,根据2003年在4个试点进行12个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进行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青贮玉米区试品种(系)TY30291、康地1551产量较高,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7个试点的块茎产量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陇薯9号’‘L0227-18’‘天薯10号’‘陇薯8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7个试点被划分为2个类型区域,在2个类型区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为‘陇薯9号’和‘陇薯6号’,安定、会川和临夏是比较理想的试点,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品种鉴定、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应用非参数统计法对2006年中国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长农36号和长0301的丰产性较好,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它们的品种出现率P i、P’i分别为71.4%、71.4%和70.1%、68.8%。(2)品种间的产量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品种间差数显著的出现率Dj各试点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试点Dj达到了100%,说明所有试点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