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种 《当代农业》2011,(7):24-25
一、镇稻13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6。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62”.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汀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镇稻88/镇稻72杂交.于2006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太湖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在桐城市对13个作单季稻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存在差异,产量为6 274.5~8 275.5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1.97,F_(0.05)=2.18)。宁粳7号、徐稻9号、武运粳27、皖垦糯1号、宁粳5号和南粳9108为早熟品种,镇糯19、镇稻18和皖稻68为中熟品种,镇稻16、当粳8号、华粳40和嘉花1号为迟熟品种。武运粳27、镇稻18、镇稻16和镇糯19适合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5,(18):26-26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苏审稻200506。  相似文献   

4.
镇稻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一个品质较好的晚粳品系91-5242(盐粳2号/秀水04)作母本与多抗品系R904-14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12,(6):24-25
镇稻11号原名镇稻413,由江苏省镇江农科所以镇稻88/武运粳8号杂交而成的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苏审稻201015),同时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6.
3个不同熟期的中粳稻品种直播比较:镇稻99为早熟中粳,抽穗成熟早,全生育期短,穗数多,穗型小,粒重及出米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偏低,售价高,每667m2产值及抗倒力中等;连粳7号为中熟中粳,抽穗期居中,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中等,穗型大,产量高,粒重、出米率、售价及每667m2产值低,茎秆抗倒力强,稳产性好;淮稻5号抽穗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多,穗型中等,粒重、出米率、产量及每667m2产值较高,茎秆抗倒力弱,稳产性差。  相似文献   

7.
武运粳3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常规粳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508),2017年通过安徽省引种(皖引稻2017012)。2015~2019年对比试验表明,武运粳31号在桐城市作单季粳稻种植为中熟品种,产量较高,具有穗型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熟期转色佳等特点。提出了武运粳31号在桐城市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华粳7号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0),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与镇稻88配组,于2004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并作为该公司今年隆重推出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条、抗倒,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中下游晚粳稻区和太湖稻区急需熟期适中、可用于机栽、优质、高产、早熟、晚粳型新品种的现状,选择了8个新育成的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稻区种植的品种有"D510"、"28135"、"武运粳23号"、"镇稻661"、"武育粳20号",适宜作迟熟中粳的品种有"D516"、"武55...  相似文献   

11.
苏种 《农家致富》2011,(7):24-25
一、镇稻1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6。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62",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镇稻88/镇稻72杂交,于2006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太湖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杨洪建 《农家致富》2011,(10):30-31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性强、抗劣性好的穗粒并重型或大穗型品种。1.沿江及苏南地区以早熟晚粳稻品种为主,迟熟中粳稻品种为搭配。早熟晚粳重点选择南粳44、宁粳3号、扬粳4038、武运粳23、镇稻11号等品种;迟熟中粳重点选择武运粳24  相似文献   

13.
苏种 《农家致富》2011,(5):24-26
一、连粳7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8。来源与类型: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镇稻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稻2号原名镇稻9380,是我所从桂花糯中选得变异单株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品质较好,1992年4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适应在苏南和苏中地区推广应用,既可作单季稻种植,又可作各种多熟制的后季稻栽培,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5.
苏种 《当代农业》2014,(3):22-23
一、盐稻12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05。来源与类型:原名“盐稻815”,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稻8号/盐稻9号杂交,于2007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苏种 《当代农业》2011,(5):24-26
一、连粳7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8。来源与类型: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盐稻15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稻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江苏省淮南中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超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米质优、熟期适中、抗病性强等特点,是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用武育粳3号作对照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综合性状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4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生产试验,并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镇稻1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高,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抗倒,中抗条纹叶枯病,熟相好,品质优。根据扬中市近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探讨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了镇稻10号在机插方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我市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包括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沿淮稻区罗山县分6个时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实产(Y)与播期推迟天数(t)符合线性方程Y=a+bt+ct~2,决定系数r~2在0.991 7~0.999 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构成影响程度表现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有效穗数,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明显。豫南沿淮稻区水稻品种播期应在5月11—20日之间,以杂交迟熟中粳为主,搭配常规早熟晚粳和常规粳稻品种类型,不但可以表现较好的丰产性,而且可大幅度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