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和土壤熏蒸(soil fumigation,SF)是缓解人参连作障碍的常用方法。为研究2种方法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强还原土壤灭菌加氯化苦熏蒸(RSD+SF)、强还原土壤灭菌加复合菌(RSD+F)、氯化苦熏蒸加复合菌(SF+F)3种方式改良的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D+F组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最高,SF+F组均最低,3组拥有相同细菌菌属431个。RSD+S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Gemmatimonas,其丰富度为9.17%;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norank_f_noranko_Gaiellales,其丰富度为8.72%;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Bacillus,其丰富度为9.16%;Bacillus为3种方式改良土壤前10种优势菌群中共有的优势菌群。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关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同方式改良后的连作人参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3种土壤改良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有益细菌属的丰富度并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RSD+SF组和RSD+F组的有益细菌属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SF+F组。  相似文献   

2.
强还原土壤灭菌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是2种常用的农业措施,为了探寻2种灭菌方式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SFC_CB)、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RSD_CB)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SFC_RSD)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FC_CB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SOM)和全钾(TK)含量,RSD_CB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电导率(EC值)和速效钾(AK)、水解氮(AN)含量,SFC_RSD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磷(AP)含量;与RSD_CB处理组相比,SFC_CB、SFC_RSD处理组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提高了覆盖度;从不同处理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到5个真菌门、9个真菌纲、15个真菌目、19个真菌科和24个真菌属,其中共有OTU被划分为20个真菌属,有17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特有OTU被划分为47个真菌属,SFC_CB、RSD_CB、SFC_RSD处理组分别包含15、29、18个属。此外,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  相似文献   

3.
对连作障碍严重的植烟土壤进行物理熏蒸、棉隆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技术灭菌处理,以未经处理的土壤为对照,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应用FUNGuild对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化学熏蒸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水解氮含量,物理熏蒸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物理熏蒸、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减少了26.74%、41.39%和38.46%,3种灭菌方式对植烟土壤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抑制效应;不同灭菌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提高了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核杆菌属(Tuberi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土壤中,氢孢菌属(Hydrogenispor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成为优势菌属。群落功能预测表明,物理熏蒸导致土壤中病理营养型真菌增加,化学熏蒸导致腐生–共生营养型向...  相似文献   

4.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是一种广谱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作物种植之前的土壤消毒方法。为提高RSD的杀菌效果,本文以丛枝菌根菌、降解菌、蚓粪为添加物研究其对已添加苜蓿秸秆的RSD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菌、降解菌、蚓粪的添加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NH4+、NO3-、SO4-2含量。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处理效果为:FAJ>ACJ>FAA>FA>FAY> CK2> CK1。本研究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O42-是驱动尖孢镰刀菌减少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降解菌与苜蓿秸秆配施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具有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是一种广谱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作物种植之前的土壤消毒方法。为提高RSD的杀菌效果,本文以丛枝菌根菌、降解菌、蚯蚓粪为添加物研究其对已添加苜蓿秸秆的RSD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菌、降解菌、蚯蚓粪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NH_4~+、NO_3~-、SO_4~(2-)含量。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处理效果为FAJACJFAAFAFAYCK_2CK_1。本研究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O_4~(2-)是驱动尖孢镰刀菌减少的主要因子。降解菌与苜蓿秸秆配施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具有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强还原处理改良西瓜连作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对西瓜连作土壤分别添加稻草、氨水、乙酸、酒精及其不同组合,加水密封处理,通过盆栽试验对RSD处理效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强还原处理西瓜连作土壤,可调节土壤p H值和电导率(EC),除添加乙酸的土样p H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土样p H值外,其他处理样品p H值均高于对照,各处理土样Ec值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各处理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的细菌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真菌、放线菌和尖孢镰刀菌影响较大,尤其是添加氨水、乙酸及氨水、乙酸与稻草的组合处理土样中均未检测出真菌、放线菌和尖孢镰刀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西瓜死亡株数和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其中有3组死亡率为0,2组死亡率不到7%,而对照组死亡率高达43.3%);各处理组的西瓜长势均好于对照,西瓜产量亦高于对照,有3组西瓜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总体来看,RSD能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调节土壤微生物组成和结构,改良西瓜连作土壤,防治西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7.
根际芽孢杆菌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根际芽孢杆菌及其复合菌剂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筛出促生效果好的促生菌剂,研究其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解磷菌(Bacillus pumilus sp.,J)、溶磷菌(Bacillus megateriun sp.,R)、解钾菌(Bacillus subtilis sp.,K)菌悬液处理后,水稻幼苗胚根长分别比未添加菌液处理提高161.2%、157.9%、110.5%;在未灭菌的土壤中,解钾菌(K,LZP06)菌悬液处理对水稻根系生长有较好的促生效应,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比清水对照提高了65.3%;在灭菌土壤中,解钾菌+解磷菌[(K+J)s]、解钾菌+溶磷菌+解磷菌[(K+R+J)s]菌悬液处理对水稻有较好的促生效应,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比灭菌水对照分别显著提高57.8%、69.2%。综上,K(LZP06)菌悬液、复合菌悬液(K+J)s和(K+R+J)s对水稻促生效果较好,可作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候选菌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甘肃省白银市日光温室茄子种植区连作现象普遍,连作障碍严重的现状,比较分析了土壤熏蒸和微生物有机肥联用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设置6个处理:对照(CK)、石灰氮熏蒸(SFS)、威百亩熏蒸(SFW)、微生物有机肥处理(BF)、威百亩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联用(SFW+BF)、石灰氮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联用(SFS+BF),测定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等土壤酶的酶活性.【结果】土壤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的联用(SFW+BF和SFS+BF)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影响显著,茄子生长发育后期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增大.其中以SFS+BF与SFW+BF作用效果最显著,盛果期细菌数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92.25%和89.30%,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62.37%和61.17%.SFW+BF和SFS+B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连作茄子土壤脲酶和磷酸酶以及生长后期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土壤熏蒸+微生物有机肥"联用可使土壤微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缓解设施茄子连作障碍,且"石灰氮熏蒸+微生物有机肥"的联用效果优于"威百亩熏蒸+微生物有机肥"的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秸秆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但由于秸秆直接还田后降解速率慢,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因此,筛选秸秆降解菌对于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的高效利用尤为重要。为筛选能够快速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菌系资源,将玉米秸秆壳分别浸泡于土浸液、土浸液(10%培养基)、土浸液(20%培养基)和纯净水中。结果表明,14和35 d时的土浸液对玉米秸秆壳的降解率均高于纯净水的降解率,且土浸液与土浸液(10%培养基)、土浸液(20%培养基)的降解率无明显差异。土浸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了复合降解菌系17N,用该复合菌系的发酵液浸泡三角瓶中的玉米秸秆壳,14和35 d时土浸液与复合菌系17N发酵液的降解率均高于纯净水。复合降解菌系17N发酵液对埋土玉米秸秆块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优于三角瓶中对玉米秸秆块的降解效果。灭菌花盆土+灭菌网袋秸秆块+600 mL发酵液的降解率为37.0%,未灭菌花盆土+灭菌网袋秸秆块+600 mL发酵液的降解率为24.7%,三角瓶+发酵液+秸秆块的降解率为34.7%,不加发酵液的处理,即灭菌花盆土+灭菌网袋秸秆块处理的降解率仅为18.1%,明显低于3个加发酵液的处理。说明复合菌系17N对埋土玉米秸秆具有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组合菌剂,研究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不同种植模式和无菌剂(NM)、复合菌剂(M)不同处理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长、根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低氮磷条件下大豆单作地上干物质产量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间作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的地上生物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相比,大豆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玉米植株的株高、叶长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极显著增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极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同时极显著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根际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单作+复合菌组极显著提高。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脲酶活性降低极显著。大豆根际土壤NH_4~+-N的含量间作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土壤中NO_3~--N的含量相反,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土壤NO_3~--N∶NH_4~+-N为4.76∶1,处理6土壤NO_3~--N∶NH_4~+-N为3.58∶1,促生菌缩小了NO_3~--N和NH4+-N在大豆-玉米间作土壤中的差距。【结论】低氮磷条件下,接种促生菌剂可优化间作大豆在群体中的空间分布,提高系统干物质产量,增加土壤中蛋白酶、脲酶活性及NH_4~+-N的含量,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少NO_3~--N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瓜枯萎病是由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目前尚未找到抑制尖孢镰刀菌的最有效方法。本研究用厌氧还原土壤灭菌法处理西瓜连作土壤,试验设8个处理:不添加物料不加水处理(对照)、只淹水处理、少量稻草+淹水处理、高量稻草+淹水处理、少量玉米秸秆+淹水处理、高量玉米秸秆+淹水处理、高量稻草+饱和水处理、高量玉米秸秆+饱和水处理,测定处理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添加有机物料加水处理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尖孢镰刀菌数及NO-3-N、SO2-4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其p 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而电导率和NH+4-N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可见,厌氧还原土壤灭菌法可有效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抑制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  相似文献   

12.
熏蒸灭菌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熏蒸灭菌的方法,分析了连作土壤灭菌对盆栽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熏蒸灭菌对马铃薯主要光合特征参数影响规律较复杂,连作时间长短对叶片光合能力有显著影响;连作土壤熏蒸灭菌后,马铃薯具有较低的光合强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较高的胞间CO2浓度.熏蒸土壤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水分因子可能是影响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连作提高了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马铃薯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熏蒸灭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利马铃薯生长的环境因素,但马铃薯连作栽培障碍引起的过氧化反应没有完全消除.连作5年、10年土壤熏蒸灭菌提高了Biolog Eco板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与未灭菌相比,培养96h时AWCD分别提高30.9%~41.6%和2.7%~12.8%.连作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利用能力一直较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功能多样性也较高,但持续连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有趋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单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土壤及腐烂的秸秆中筛选一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复合菌系,并研究其在天然纤维素中的应用。通过采用刚果红染色液法对分离的菌株初步筛选,利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选取无拮抗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进行组合培养构建降解纤维素复合菌系。结果表明,3株真菌混合培养后酶活力效果优于单一菌株。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F1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F2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及F5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复合培养后,在碳源为秸秆时,单菌株酶活值分别为F1 39.2 IU/ml,F2 31.4 IU/ml,F5 40.6 IU/ml,真菌组合F1+F2+F5培养后酶活值为50.12 IU/ml,复合真菌系酶活值比F5单菌株提高了23%。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复合菌系对纤维素的降解效果优于单一菌株,菌株F1、F2和F5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三七皂苷单体的化感自毒作用,将3种不同的皂苷单体(人参皂苷Rg_1、Rb_1、三七皂苷R_1)分别添加到灭菌和未灭菌的土壤中,研究其在不同土壤介质中对三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1)灭菌后的土壤更有利于三七生长,发芽率、发芽势、茎粗、最长根长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2)人参皂苷Rg_1和Rb_1对三七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_1对三七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三七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3种皂苷单体的综合化感效应由强别弱依次为:人参皂苷Rb_1(-0.274)人参皂苷Rg_1(-0.112)三七皂苷R_1(0.004),人参皂苷Rb_1的化感抑制效应最强。(3)土壤灭菌状况和皂苷单体种类互作对三七幼苗茎粗、苗高、叶片数3个指标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与皂苷协同互作,进而加剧了三七的自毒作用,是导致三七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熏蒸处理对木材颜色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氧硫化碳(COS)、溴甲烷(MB)和硫酰氟(SF)分别在3种不同质量浓度下对落叶松材进行熏蒸处理,用色差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电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熏蒸前后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官能团变化进行表征。结果发现:1)使用3种熏蒸剂处理后,落叶松材的颜色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COS熏蒸处理对试样的明度(L*)、红绿轴色度指数(a*)的影响最小;2)落叶松材经过COS熏蒸处理后,顺纹抗压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均下降,其中顺纹抗压强度下降最明显,在熏蒸剂质量浓度为124.2 g/m3时,顺纹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达13.09%,而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下降9.38%、8.66%;经MB、SF熏蒸处理后,试样的顺纹抗压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均无明显变化;3)熏蒸后的落叶松材表面微观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COS熏蒸后木材表面的S元素和SF熏蒸后木材表面的F元素分布密度均有所增加;4)在落叶松红外光谱图中,经MB、SF熏蒸后,碳氧双键和碳氢键明显增多;COS熏蒸后,半纤维素上的碳氧双键伸缩振动减弱,芳香环骨架上的碳氧双键的伸缩振动加强,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印度梨形孢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小种(FocTR4)对香蕉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Illumina HiSeqXten测序平台分别对接种印度梨形孢(S+)、FocTR4(F+)和2种菌(SF)的香蕉根系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和FocTR4后,香蕉根系的微生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门组成相似,但S+组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F+组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SF组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组(接种PDB溶液)的1.97、1.84和2.47倍;在属分类水平上,各组优势菌属组成相似,但S+组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占比(26.24%)高于其他组,F+组显著富集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比达到44.38%,而SF组的根瘤菌属(Rhizobium)占比(58.91%)显著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异化铁(Ⅲ)还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水稻土土壤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 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 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Cu2+,Zn2+,Pb2+,Cd2+,Hg2+和A s5+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及添加不同浓度Cu2+和Hg2+对F e(Ⅱ)浓度的影响,并以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u2+试验作为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对异化铁还原影响不同,在同一浓度的几种重金属中,Cu2+和Hg2+对异化铁还原抑制最强;不同浓度Cu2+和Hg2+对异化铁还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主要表现在增加异化铁还原发生前的时间,减慢异化铁还原的速率,当Cu2+和Hg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异化铁还原几乎不发生;水稻土中含有大量铜时,铁还原也会被抑制;添加外源氧化铁可以减轻铜对水稻土铁还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一种有效、快速、经济、环保的防治观赏植物线虫病害的技术方法,以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 RSD)为技术手段,以云南省火龙珠连作线虫病害高发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添加液体糖蜜的RSD处理(6 t·hm-2,MO)、可溶性糖粉的RSD处理(3 t·hm-2,SS)、甘蔗渣的RSD处理(15 t·hm-2,SB)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CK),研究RSD处理对土壤线虫数量及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D处理均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根结线虫和螺旋线虫,对螺旋线虫和根结线虫的抑制率分别为75.5%~84.4%和89.1%~93.1%。同时,RSD处理后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上升,植食性线虫数量及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显著提高,植食性线虫成熟指数显著降低,且SB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RSD处理介导的土壤pH和硝态氮含量变化是影响线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RSD处理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改善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土壤消毒结合微生态修复对烤烟生长及其主要病害的影响,为烤烟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98%棉隆微粒剂土壤熏蒸消毒与微生态修复不同组合方式(T1,消毒+塘施水稻土;T2,消毒+混施伯克霍尔德氏菌生物有机肥+哈茨木霉复合微生物菌剂;T3,消毒+塘施水稻土+混施伯克霍尔德氏菌生物有机肥+哈茨木霉复合微生物菌剂;T4,仅消毒)对烤烟生长及其土传病害(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烟草黑胫病)的影响。【结果】用棉隆进行土壤熏蒸消毒能够显著提高烟株各项农艺性状和产量,显著提高烟株抗烟草花叶病、黑胫病能力;消毒后施用有益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烟株生长,显著提高烟株抗烟草黑胫病能力和前期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能力,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其中,T2,烟株的茎直径(3.50 cm)、叶片数(21.13片)、最大叶宽(28.80 cm)及最大叶面积(1 341.42 cm2)均为最高,但与T4无显著差异;团棵期,T1<...  相似文献   

20.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能够杀灭土传病原菌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已成功用于设施土壤和蔬菜连作障碍防控。为给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的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RSD在设施土壤与蔬菜生产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今后RSD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