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蓝光、红光和无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趋势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除茶氨酸和天冬氨酸下降、谷氨酸先增加后下降外,氨基酸总量及其余组分均增加;红光处理天冬氨酸和茶氨酸降低程度最大,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增加明显,而丝氨酸、缬氨酸、苯基丙氨酸无光处理组增加明显,其余氨基酸在蓝光处理下增加明显。鲜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酯型儿茶素及总儿茶素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儿茶素(C)、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表儿茶素(EC)含量却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红光处理的GC、EGC、EGCG、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降低程度最大;与无光处理相比,红光和蓝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ECG的含量。同时,红光和蓝光萎凋处理的成品茶感官审评得分高于无光处理,且红光组香气因子得分高,蓝光组滋味因子得分高。由此可见,不同光质能影响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并影响成品茶品质,红光萎凋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不同LED光质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5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开展白茶光照萎凋试验,以不照光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光照组完成萎凋需要48 h,而CK组需要56 h.萎凋过程中白光组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出现一次高峰,其他组均出现两次,而CK组PPO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比光照组滞后6 h.蓝光组毛茶的茶多酚含量为28.43%,低于其他5组(P0.01);黄光组的氨基酸含量最高(4.35%),CK组最低(3.96%);黄光和CK组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其他4组(P0.05);蓝光组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9.04 mg·g-1).试验茶样共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红光组有34种,黄光组37种,绿光组23种,蓝光组31种,白光组24种,CK组24种;香气总量大小为:蓝光组白光组黄光组红光组绿光组CK组,蓝光组(0.58 mg·g-1)是CK组(0.31 mg·g-1)的1.84倍.黄光组特有的香气物质有己醛和1-壬醇;同时,黄光组的(E)-2-己烯醛、橙花醇和苯乙醇含量比其他组高,香气表现为清香带花香.LED光照萎凋对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影响明显,黄光和蓝光组的形态自然、色泽墨绿、香气清鲜、滋味醇和,且黄光组的香气和滋味均带愉悦花香;绿光和白光组的香气清纯,且绿光组的滋味醇厚;红光组的香气稍带青;而CK组的外形平贴、欠匀整,香气和滋味均带青.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光照组品质均优于CK组;综合评价黄光组的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影响。[方法]以浸泡24 h的大豆胚尖为材料,依次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壮苗培养基中,试验的光谱组合处理为:80%红光(660 nm)+20%蓝光(R_(660)B)、80%红光(630 nm)+20%蓝光(R_(630)B)、66.8%红光(660 nm)+16.6%蓝光+16.6%黄光(R_(660)BY)、66.8%红光(630 nm)+16.6%蓝光+16.6%黄光(R_(630)BY)、66.8%红光(660 nm)+16.6%蓝光+16.6%绿光(R_(660)BG)、66.8%红光(630 nm)+16.6%蓝光+16.6%绿光(R_(630)BG),以荧光灯(W)为对照。光密度设置为50μmol·m~(-2)·s~(-1),光/暗时间为12 h/12 h。[结果]复合光谱中660 nm红光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和伸长,促进再生苗的干质量和根系活力的增加以及气孔的发育。630 nm红光有利于再生苗根系的伸长和叶绿素的积累。在红蓝光的基础上添加黄光有利于丛生芽芽数的增加,促进再生苗主根直径、根系活力、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气孔的发育。添加绿光则显著促进气孔频数的增加。[结论]复合光谱有利于大豆胚尖丛生芽的诱导和再生苗的生长,R_(660)BY处理可以作为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适宜光谱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单色光对桑黄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白光(390~710 nm)为对照,采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灯管为单色光光源,选择蓝光(455~490 nm)、绿光(515~540 nm)、黄光(580~600 nm)和红光(610~710 nm)4种单色光,分别对桑黄进行照射培养,观察桑黄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分析桑黄菌丝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照射相比,在单色光红光照射下桑黄菌落直径显著增加,菌丝更加密集;在蓝光和绿光照射下,桑黄生长受到抑制;黄光照射对桑黄的生长影响较小。与白光照射相比,在第9天后,蓝光、绿光和黄光照射下桑黄菌丝体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在第3天后,红光照射下菌丝体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菌丝体CAT活性在蓝光、绿光、黄光和红光长时间照射下比在白光照射下有所增加,在第11天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尤其在黄光照射下达到(31.82±1.60)U/(g·min)。在蓝光照射第9天时,菌丝体MDA含量最高,达到(1.07±0.03)mmol/g,约为白光照射下1.16倍,而在其他单色光照射下MDA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表明,不同单色光照射对桑黄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且红光照射更有利于桑黄生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叶绿素含量和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CO2羧化效率影响很大,净光合速率以红光处理最强,黄光次之;CO2羧化效率以黄光的最大,红光次之。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用莴苣叶片的ΦPSII、ETR、qP、NPQ都以黄光处理最大,红光次之,Fv/Fm以红光下最大,黄光次之,蓝光最小。由此表明,黄光最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5种波长LED光:蓝光(465 nm)、绿光(520 nm)、黄光(590 nm)、红光(624 nm)、白光(复合光),通过趋性行为反应试验,研究灰飞虱对不同波长LED光的趋性以及趋光率最大单色光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选取的5种LED光中,灰飞虱趋光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蓝光(31.85%)、绿光(19.10%)、黄光(10.65%)、白光(10.55%)、红光(4.35%),对蓝光的趋光率显著大于其他4种光;灰飞虱雌、雄成虫对5种波长LED光的趋光性无差异;灰飞虱对蓝光、绿光、白光、黄光趋光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1羽化日龄,对红光趋光率最高值出现在第4羽化日龄;不同暗适应时间下灰飞虱对红光的趋光率无显著差异,暗适应80 min后灰飞虱对其他4种波长LED光的趋光率显著低于其他暗适应时间的趋光率;蓝光处理后灰飞虱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卵孵化率显著低于暗处理组。表明蓝光是诱杀灰飞虱的最佳波长,第1羽化日龄是诱杀灰飞虱的最佳时间,同时蓝光对灰飞虱繁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质条件下烤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自然光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覆盖不同颜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研究红光(R)、白光(W)、蓝光(B)、紫光(P)、黄光(Y)等不同光质对烤烟成熟衰老过程中质体色素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打顶后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转化,与自然光相比,红光和白光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白光和蓝光抑制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整个降解过程中各不同光质处理下色素降解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蓝光黄光紫光红光白光对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黄光和红光诱导了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并且使MDA的含量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延缓叶片的衰老。紫光和蓝光则抑制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导致叶片MDA含量的持续上升,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进程。由此推测,红光有利于质体色素的合成,蓝光处理对质体色素的降解有促进作用,黄光和红光可使烤烟叶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水平,有利于延缓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烟蓟马成虫的敏感光谱及光强对其趋光行为的影响,利用自制的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测定了烟蓟马成虫对15种单色光(波长340~649 nm)和6个光强梯度(1、10、50、100、150、200 lx)的趋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烟蓟马成虫对全光谱自然光和15种不同单色光均具有正趋光反应,无避光反应。在测试的15种单色光中,510 nm的蓝绿光(趋向率:80.0%;趋向位移:35.8 cm)及450 nm的蓝光(趋向率:80.0%;趋向位移:29.8 cm)对烟蓟马成虫的吸引力较强,其余趋向位移大小依次是绿光(538 nm)紫光(414 nm)红光(601 nm)蓝光(492 nm)紫外光(380 nm)紫外光(340 nm)红光(628 nm)蓝绿光(504 nm)绿光(549 nm)黄绿光(568 nm)黄光(577 nm)黄光(589 nm)红光(649 nm)。成虫对蓝绿光(510 nm)的趋向位移显著强于对全黑暗对照处理及蓝绿光(504 nm)、绿光(549 nm)、黄绿光(568 nm)、黄光(577、589 nm)和红光(628、649 nm)7种单色光的趋向位移。整体来看,成虫的敏感光谱主要集中在紫外(340—380 nm)—蓝紫(414—492 nm)—蓝绿(510 nm)短波区,对绿—黄—红(549—649 nm)长波区不敏感。光强对烟蓟马成虫的趋光行为影响显著,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其趋光性整体呈波状增强趋势。烟蓟马成虫对不同单色光和光强度的趋向位移存在显著差异,生产上可采用450 nm的蓝色或510 nm的蓝绿色诱虫板对其进行监测和物理诱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光源对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l)不定芽再生的影响,采用LED红光、LED黄光、LED蓝光及对照荧光灯光源,选用12-1、12-2、12-3三个结球甘蓝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LED红、黄、蓝色光源下,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00%;在不定芽的诱导中,LED红光的诱导率显著大于LED黄光,与荧光灯没有显著差异,平均诱导率高低依次为:红光>荧光>蓝光>黄光;在继代过程中,从再生系数看,LED红光与LED黄光存在显著差异,与荧光灯存在较明显差异,再生系数高低依次为:红光>蓝光>荧光灯>黄光;在根的诱导中,平均诱导率高低依次为:荧光>红光>蓝光>黄光,培养期间观测发现,LED光源下诱导的根粗壮,须根多,LED红光最明显;但在LED光源培养下有明显的褪绿和瓶壁凝露现象,LED红光下凝露最重;LED光源下先长愈伤组织再长腋芽,叶片变小且易碎,生长势弱,蓝光光源下节间伸长有明显的徒长现象;而荧光灯光源愈伤组织少,腋芽生长正常,没有出现以上现象。  相似文献   

10.
赵俊玲  邵英  刘芳  桂青清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226-227,232
研究白背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对5种波长发光二极管(LED)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蓝光(470 nm)和绿光(515~550 nm)较敏感,其次是白光、红光(630nm),对黄光(585 ~595nm)最不敏感.交配状态和性别对趋光行为无显著影响,黑肩绿盲蝽对5种LED光波的趋性与白背飞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不同LED光源对青蒜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乡4号大蒜青蒜苗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以白光为对照,研究红、蓝、黄、红/蓝/黄(7/2/1)、红/蓝(7/2)5种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生长,红光有利于色素形成,蓝光抑制干物质积累与色素形成;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形成,黄光及蓝光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积累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个光敏型马铃薯品种(庄薯3号和渭薯1号)和2个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夏波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SGA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其中红光(630 nm)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蓝光次之,橙光、黄光和绿光的作用不明显,紫光基本上无效;红光、白光诱导光敏型马铃薯块茎SGAs的积累量高于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而在橙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紫光诱导下2类马铃薯品种的块茎SGAs积累没有规律性。此外,同一光质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说明光诱导块茎SGAs的积累还与马铃薯品种的遗传组成有关。推测,红光是诱导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重要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LED光照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白茶加工全天候和标准化光照萎凋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无光萎凋作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系统研究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和日光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光照萎凋的贡眉白茶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均高于无光萎凋,其中黄光组的香气得分(89.1分)最高,呈现花香,其他3种光质以清香为主。所测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醛类、17种醇类、10种酯类、11种酮类、10种碳氢化合物及其他香气成分等共计68种,其中各处理共有成分58种。4种光质均可提高贡眉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量,其中黄光萎凋下贡眉白茶的香气成分总量(279.736 μg/L)最高,且醛类(46.787 μg/L)、醇类(173.163 μg/L)、酮类(16.889 μg/L)、杂氧化合物(6.823 μg/L)、碳氢化合物类(12.574 μg/L)、醚类(0.388 μg/L)及含硫化合物(3.608 μg/L)的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光质和无光处理。顺-氧化芳樟醇、反-氧化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苯甲醛、苯乙醛、癸醛、β-环柠檬醛、顺-柠檬醛、丁醚和二甲硫等有益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香气成分均为黄光组的含量最高。共得到5个OAV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β-紫罗酮、芳樟醇、壬醛、二甲硫和反-2-癸烯醛,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结论】LED黄光萎凋最有益于提高贡眉白茶的香气因子得分,可增加香气成分总含量,形成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可优先考虑作为白茶全天候加工制作的补偿光源。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菌丝生长状态和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不同光质对金针菇、滑菇、黑木耳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黄光、黄蓝光、蓝光适合金针菇菌丝的生长,黑暗、红绿光、紫光则不利于其生长;红光和黑暗条件适合滑菇菌丝的生长,蓝光、白光、黄蓝光则不利于其生长;红光、绿光、蓝光适合黑木耳菌丝的生长,红绿光和紫光则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小苍兰茎尖为外植体,分别置于白光(400~690nm)、红光(590~690nm)、黄光(520~640nm)、蓝光(400~530nm)、绿光(500~590nm)和黑暗下培养,研究不同光质对小苍兰茎尖试管培养的根、芽分化和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根平均的分化率和平均球茎数最高;蓝光下培养的球茎平均重量最大;白光下芽平均分化率最高,平均球茎数仅次于红光;绿光和黑暗对茎尖试管成球的分化与生长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气候室控制条件下青葱生长、产品品质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特性,优化青葱工厂化生产光环境调控参数,提高以鲜嫩绿叶为产品的青葱生产效率。【方法】在人工气候室LED控制光源条件下,以‘章丘’和‘天光’2个不同品种大葱为试验材料,将苗高15 cm左右、具2—3片真叶的穴盘中大葱幼苗,分别置于蓝光(B)、红光(R)、绿光(G)、黄光(Y)、白光(W)等5种不同光质条件下进行培养,光照强度均控制在(301.6±12.7)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2 h/d,昼/夜温度分别控制在25℃/18℃。分别在试验处理0、10、20、30和40 d时取样,测定不同光质处理的青葱叶片光合作用参数,以及培养40 d时青葱的生长量和产品品质。【结果】青葱的生长量、产品品质、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均以白光显著优于各单色光处理。培养40 d时,白光处理青葱单株鲜重为25.21 g,分别比蓝光、红光、绿光、黄光处理增加了7.83%、20.28%、35.68%和60.78%;其叶片Pn为7.63μmol·m-2·s-1,分别比蓝光、红光、绿光和黄光处理提高了11.39%、24.07%和39.23%和59.62%;叶片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达13.29μmol·m-2·s-1,分别较蓝光、红光、绿光和黄光处理增加了5.39%、9.47%、15.57%和21.48%;光饱和点(LSP)除白光处理较高外,其他单色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光补偿点(LCP)则以黄光较高,绿光、红光次之,蓝光、白光较低。不同单色光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蓝光处理青葱单株鲜重较高,黄光处理较低,分别达24.22和16.52 g,绿光、红光居中;蓝光处理青葱叶片Pn、AQY、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羧化效率(CE)以及RuBP最大再生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单色光处理。青葱假茎可溶性糖、粗纤维、丙酮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以白光处理显著高于各单色光处理,但各单色光处理之间则以蓝光处理较高,其他依次为红光、绿光、黄光。【结论】全光谱的白光处理最有利于青葱生长,表现为叶片光合效率较高,产品品质较优;各单色光处理则以蓝光效应较高,红光次之,黄光、绿光较差,反映青葱对白光、蓝光光能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以黑皮鸡枞菌为试验材料,在废弃碳酸钙矿洞中以LED灯带为光源,研究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光、白光(对照)6种光质对黑皮鸡枞菌子实体生长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光处理下,黑皮鸡枞菌生物学效率最高,出菇最快,绿光、白光、黄光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相较蓝光、紫光更能促进黑皮鸡枞子实体菌柄长高长粗,红光抑制黑皮鸡枞子实体菌盖直径变大;绿光处理组黑皮鸡枞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紫光组,绿光、黄光、红光、蓝光处理之间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白光组黑皮鸡枞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蓝光次之,绿光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红蓝单色光质下茄子叶片的光吸收与光合光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茄子‘黑帅圆茄’为试材,测试了高亮型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发出的白光(400~700 nm)和单色光质[红光(650±5)nm、蓝光(470±5)nm]下叶片和叶绿素的光吸收,以及光合对光强响应特性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红、蓝单色光质的光合效率。通过分光光度计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表明,叶绿素对强吸收波长400~480 nm和650~680 nm范围内的红光(660 nm)和蓝光(470 nm)的吸光值较高,白光(400~700 nm)较低。通过积分球采用LED光源测得红光下茄子叶片的光吸收系数ε最高,其次为白光,蓝光最低。在白光和红、蓝单色LED光源下,光饱和点LSP无明显差异,在1 800~2 000μmol/(m2.s)之间;但是,蓝光的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实际光量子效率P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最大光合光转化效率LCEmax均比红光的低;蓝光的光补偿点LCP、光半饱和点LSPsemi比红光的高,白光居中。综合反映出蓝光的光合效率低于红光,其原因主要与蓝光的光吸收系数ε低于红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光质对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光质 (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蓝光 )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光和黄光培养壮苗的效果较好 ,其他光质依次为蓝光、红光和绿光。同一光质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 Chla含量和 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 ;采用不同光质处理 ,蓝光最高 ,白光和黄光次之 ,绿光下最低。光质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 ,在不同光质处理下 ,白光的 Fv/Fm、Fv/Fo、ΦPS 、qp最高 ,NPQ最小 ,表明白光为最有效光 ,其次分别为黄光、蓝光、红光及绿光  相似文献   

20.
在南方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以肉丝瓜为材料,利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研究红光、蓝光、黄光和白光4种光质补光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补光处理有利于丝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黄光补光处理则提高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蓝光补光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4种光质补光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处理30 d时的酶活性最高;红光、蓝光和白光补光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不补光处理的对照,且蓝光补光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