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四带”种植增产20%~25%,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带壳种植花生带壳种植以选用早熟品种为宜,为促进种仁吸收水分,应将荚果晒3天左右,再把双仁果掰成两个单仁果。同时应比当地常规播种期提前15~20天,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好。2、带芽种植把花生荚果放入30~35℃温水中浸泡  相似文献   

2.
花生荚果碰撞模型中恢复系数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CFD-DEM仿真过程中花生荚果与收获机械重要工作部件间的碰撞模型参数缺失问题,利用运动学方程原理设计了花生荚果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对花生荚果的弹性特性参数进行试验测定与分析。花生品种选用四粒红和白沙,采用L_(16)(4~4×2~3)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碰撞材料、下落高度、荚果质量、含水率、品种、材料厚度等因素对花生荚果恢复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花生荚果恢复系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碰撞材料、荚果质量、含水率、下落高度、材料厚度和花生品种,碰撞材料、荚果质量及含水率较为显著。花生荚果恢复系数随Q235、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等材料依次减小,并随着荚果质量和含水率的增加而递减。碰撞材料为Q235(厚1mm)、含水率为17.5%的白沙、下落高度为100cm、荚果质量为1.3g时恢复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426 7;在相同条件下选用质量为2.5g含水率为8.3%的荚果时恢复系数达到最大值0.390 9。该研究可为花生收获机械的参数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对花生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叶面喷施光合生物增效剂对花生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其中B2、C1、C3处理与对照呈极显著性差异.各处理使花生荚果产量增幅为8.32%~17.64%,其中C2处理荚果增产17.64%,A3处理荚果增产14.07%,A3、C2处理在荚果产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本试验条件下,增效剂适宜在花生初花期喷施,A3、C2处理的用量均合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机械脱壳对不同荚果类型花生剥壳效果的影响,选取11个花生品种(包括普通型、曲棍形、茧形和蜂腰型荚果的大、中、小3种果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荚果机械剥壳差异较大.曲棍形(J1品种)和茧形(J2品种)荚果脱壳容易卡在筛孔或筛缝中,同时荚果混入籽仁中不易分离,剥净率低.荚果形态虽均为普通型荚果,但是荚果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花生荚果及花生仁的物理特性,提高花生脱壳机的脱壳效果,以白沙花生为研究对象,对花生荚果及花生仁进行三轴尺寸、壳厚、百粒重的测量;采用物性分析仪对花生荚果及花生仁进行弹性模量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荚果长度主要分布在32~48mm之间,宽度主要分布在15~22mm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14~18mm之间。花生仁长度主要分布在16~26mm之间,宽度主要分布在8.5~15.5mm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9~13mm之间。花生荚果及花生仁的百粒重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花生荚果及花生仁的弹性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这些数据对花生脱壳机筛网大小、及其与打杆的距离、转速、风机等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最适合湘南花生产区的钙肥施用量,以湘花2008为供试品种,根据生石灰(CaO)用量设计0、20、40、60、80和100 kg/667m2 6种施钙浓度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钙量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钙量与花生荚果产量、荚果饱满度和出仁率显著正相关,施钙可以提高花生的荚果产量、荚果饱满度和出仁率,通过数学建模拟合函数求得湘南花生产区的生石灰最佳施用量为121 kg/667m2。  相似文献   

7.
以89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将花生荚果拔出土壤后,荚果平铺在地面进行晾晒,次日凌晨-5 cm地面温度最低达1.3℃,持续40 min/h,待荚果晾干3 d后,对收获暴露空气中的荚果(向阳荚果)和完全接触地面的荚果(底部荚果)进行发芽率、芽长与种长的测定,结果表明,收获向阳花生的发芽率要好于接触地面的花生;通过不同晾晒荚果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向阳荚果和底部荚果与第一、第二侧枝夹角关联最大,而与荚果类型关联不大,经发芽率与芽长/种长相关分析,评价出耐冻资源1个。  相似文献   

8.
花生荚果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个花生新品系的9个数量性状与荚果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结果枝数>饱果率>百果重>主茎高>侧枝长>叶斑病>单株结果数>生育期>市斤果数.说明花生荚果产量主要取决于花生的结果枝数、饱果率和百果重.为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豫花7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不同程度地抑制花生营养生长、矮化植株,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花生荚果发育,提高荚果重和饱果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花生喷施多效唑的适宜用量为180 ~ 210 mg/L,最佳施用量为210mg/L,增产效果达11.81%.  相似文献   

10.
以高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油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过程中荚果的鲜重、干重及籽仁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321-31和鲁花12号荚果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冀花4号、冀花5号、冀花2号和R1549荚果发育较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规律表现一致,即荚果发育初期,以荚果膨大为主;始花40 d后,荚果发育进程加快;始花47~54 d,荚果鲜重和干重快速增加,但含水量仍在60%以上;始花54~68 d,荚果鲜重和干重继续增加,但幅度不大,而荚果鲜重则随含水量的急剧下降而减少;始花68~82d,荚果含水量较少,荚果干重和籽仁干重再度急速增加,始花82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花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花生品种豫花2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农民习惯施肥)、施肥量减少30%、施肥量减少25%共3种施肥量,起垄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研究减量施肥及起垄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起垄种植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在肥料减施25%、30%的情况下,起垄种植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增加;平作条件下,肥料减施25%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但在起垄条件下,肥料减施25%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合理减量施肥和起垄种植不仅不影响花生产量,还能减少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分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腐烂茎线虫对花生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侵染甘薯的腐烂茎线虫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果针和荚果,果针受害最重,影响饱果率和荚果重量.不同花生品种对腐烂茎线虫的抗性和症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5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生覆膜"W"栽培法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覆膜"W"栽培法可显著提高植株茎、叶、果针和荚果干物质积累,提高生物产量;促进有效结实和荚果发育,增加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增加干物质向荚果分配的比例,提高经济系数和荚果产量。研究认为,花生覆膜"W"栽培法是一项高产、高效、实用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4.
花生荚果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花生荚果不同浸种时间对花生出苗的影响。连续两年的荚果播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花生荚果用凉水浸种48~60 h后直接播种,可以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净收入。但花生荚果播种的出苗期比种仁播种的迟。对花生荚果播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水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确定花生最有效的灌水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育22号、花育25号、花育20号和花育2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人工控制水分条件下,设置开花期灌水、开花期+荚果期灌水、荚果期灌水和不灌水(对照)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植株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生育时期补水能显著增加植株主茎高、侧枝长等形态指标,增加土壤含水量和产量,提高叶片光合特性,增加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其中开花期+荚果期灌水能最大程度的增加花生产量,其次是开花期,荚果期灌水对产量的增加最小.单株饱果数的增加和单株秕果数的降低是增加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结论]开花期+荚果期灌水是提高花生产量最有效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在花生清选作业的同时,进一步去除滞留在花生荚果上的果柄,在深入研究花生果柄物理特性和现有花生清选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花生清选去柄装置.通过对去柄振动筛和去柄锯片设计参数的分析,得出花生去柄装置中振动筛的主要设计参数和去柄锯片的最优设计参数,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去柄锯片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结果表明,去柄率在98%以上,破损率为1.2%,去柄合格率为99.8%,作业噪音为78.0 dB(A),生产效率能够达到750.0 kg/h,完全符合花生清选作业要求.花生清选去柄装置能够满足对花生荚果最后一步的清选,满足农艺要求,同时能够为新型花生清选装置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品种桂花17为材料,在普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三合一配方肥不同施用量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三合一配方肥作基肥施用效果极好,增产幅度最高达292.6%;花生三合一配方肥施用量与花生荚果产量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花生三合一配方肥最高施用量为670.8 kg/hm2,最高产量为3960kg/hm2,不低于习惯施肥产量(3005 kg/hm2)的最低施肥量为290.5 kg/hm2(理论值),三要素有效养分施用量比习惯施肥少得多.  相似文献   

18.
烯效唑对花生生长、光合作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喷施不同浓度(0、20、30、40、50 mg/L)的烯效唑处理,研究烯效唑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可矮化花生植株,降低果柄长和叶片蒸腾速率,增加结果数、百仁重、生物量以及单株生产力,并能提高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浓度CO2浓度,进而增加花生的荚果产量.烯效唑对花生生长的化学调控效应因处理浓度及生长时期而异,40、50 mg/L烯效唑处理对结荚期花生旺长的控制程度较大;随着烯效唑处理时间的延长,20、30 mg/L烯效唑处理对花生成熟期的控长作用较好.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荚果产量随烯效唑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30 mg/L烯效唑处理更利于促进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及荚果发育.总体而言,烯效唑可通过调控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作用来增加产量,其中以30 mg/L烯效唑处理对花生的综合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云南花生资源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云南68份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经田间种植获得相关农艺性状,应用DPS7.05软件进行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偏多,单株产量较高,但出仁率偏低,属小粒花生类型,平均荚果收获指数0.31,籽仁收获指数0.18;其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与单株荚果数、荚果产量、百果重和结果枝数密切相关,籽仁收获指数还与籽仁产量、出仁率、百仁重密切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参试68份花生品种和高世代材料分为5大类群。第1类群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荚果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较高;第2类群单株结果数较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较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高。【结论】云南花生通过适当控制单株生长、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生各经济性状指标,进而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有助于提高花生的收获指数。在育种策略上可以采用云南花生品种间杂交,也可通过云南花生与北方大花生种质材料杂交,实现优良性状的聚合。  相似文献   

20.
花生冲击脱壳的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深入分析不同花生脱壳方式的脱壳机理和研究冲击式花生脱壳力学特性,在微机控制的跌落式冲击试验台上,对不同品种、几何尺寸、受力位置、含水率的带壳花生进行了冲击试验,测得了花生破壳力大小.结果表明:含水率、受力位置、品种对花生壳破裂力的影响极显著,几何尺寸对花生壳破裂力影响不显著.含水率6.8%的花生荚果的破壳力最小,约35.02N;立放最小,约36.03N;花育23的破壳力最小,约39.79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