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连作对香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乐东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1年、2年、3年和4年)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连作年限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寄生线虫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中肾形线虫是极优势属,并有逐渐扩大趋势;蕉园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而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中有机质、全磷及全钾含量与线虫生态群落指标成显著或高度相关,是影响土壤线虫生态群落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海南乐东种植园香蕉地土壤营养管理中可增施有机肥与磷肥、控施钾肥,以调整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早熟和晚熟品种、浅生槽定向栽培和传统栽培连作山药田根腐线虫的发生动态及山药连作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为山药根腐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早熟品种永丰淮山传统栽培田、晚熟品种泰和竹篙薯浅生槽定向栽培田和传统栽培田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品种山药生长特点定期采集土样,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对土壤线虫进行分离,利用线虫形态学特征将线虫鉴定到属,并进行计数,分析线虫群落随着山药生长在土壤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永丰淮山和竹篙薯田土壤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种群数量分别从6月和8月之后开始急剧增加,10月达到高峰。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山药田土壤分别共分离到9属、13属和12属线虫,且线虫群落均主要由食细菌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类线虫组成。10月土壤中短体线虫属相对丰度急剧增加的同时,永丰淮山土壤中食细菌类线虫拟丽突线虫属Acrobel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93.55%,而泰和竹篙薯浅生槽定向栽培和传统栽培土壤中食细菌类线虫小杆线虫属Rhabditis相对丰度分别显著降低52.80%和75.99%。此外,泰和传统栽培田土壤中拟丽突线虫属的相对丰度也大幅降低96....  相似文献   

3.
于福州从多株长势衰退的台湾长果桑植株的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虫口密度较大的螺旋线虫,经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区与28S rDNA-D2/D3区序列分析,鉴定为双宫螺旋线虫,台湾长果桑是其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4.
土壤线虫是评价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广泛应用于土壤生态研究。分子生态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土壤线虫研究的发展。综述了土壤线虫群落研究中所采用的分子生态技术:分子标记、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8S rDNA、宏基因组、分子标签PCR技术等,探讨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生态基因组学在土壤线虫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河南烟草根际短体线虫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从河南省南阳市烟草根际采集到的一种短体线虫的种类及其对烟草的致病性,为烟草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与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自河南省南阳市烟草根际的一种短体线虫进行鉴定,并采用温室盆栽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形态学分析发现,待鉴定短体线虫与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的形态特征较为一致。rDNA-ITS和rDNA 28S D2~D3序列分析发现,该线虫种群与NCBI数据库中的咖啡短体线虫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rDNA-ITS和rDNA 28S D2~D3序列构建的贝叶斯进化树显示,该短体线虫与其他咖啡短体线虫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因此,将从河南省南阳市烟草根际采集到的短体线虫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接种咖啡短体线虫75 d后的烟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萎蔫,根部出现褐色病斑甚至坏死腐烂,咖啡短体线虫在烟草根际的繁殖率达到5.81。【结论】河南省南阳市烟草根腐线虫病病原为咖啡短体线虫,其对烟草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灌溉对麦田土壤线虫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麦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采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研究不同灌水条件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线虫区系的影响,共鉴定线虫20科35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食真菌线虫(F)、食细菌线虫(B)和杂食/捕食线虫(OP)等4个营养类群,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占鉴定线虫总数的56.1%;头叶属、真滑刃属、矮化属为优势属;拔节水(T1处理)土壤中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大于其它两个灌水处理,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灌水处理对土壤线虫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T1处理条件下0~10 cm土层线虫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麦田灌溉处理中,拔节水(T1)处理可促进麦田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群体的增殖,改善土壤健康状况,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从广东省2个高尔夫球场(广州荔湖和珠海翠湖)草坪草根际土壤中采集了8个土壤样品,采用糖离心法从土样中分离获得2种植物寄生线虫.依据线虫形态特征和测量值,并通过线虫18S和28S r DNA序列特征分析,将所获2种线虫鉴定为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1893)Sher,1961〕和异盘中环线虫〔Mesocriconema xenoplax(Raski,1952)Loof&De Grisse,1989〕.其中,异盘中环线虫为中国高尔夫球场草坪草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
对佳木斯地区水稻地、湿地草甸与玉米地等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土壤深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地和湿地草甸的土壤线虫总数、玉米地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林地的捕食杂食线虫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显著;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随深度变化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评价不同耕作制度下甘薯地土壤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方法】试验中对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R指数、J指数、成熟度指数及土壤线虫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连作甘薯地极优势属为植物寄生茎线虫属(Ditylenchus),轮作、休闲状态下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 (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作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连作使PPI、PPI/MI值增高,WI、∑MI、MI值降低,轮作可使PPI、PPI/MI值降低WI、∑MI、MI值增高。【结论】不同耕作制度改变土壤线虫群落在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MI指数、MI指数、PPI 和PP /MI值、WI值可作为甘薯地土壤健康评价的敏感指标,相似性指数可反映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线虫群落间相似及相异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采集于豫北地区鹤壁市和焦作市玉米根际土壤样品中根腐线虫的种类,采用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土壤样品中的根腐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鉴定,并基于rDNA 28S D2-D3区和rDNA-ITS区的序列对采集的根腐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的结果均表明:来源于鹤壁市的HB-1种群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来源于焦作市的JZ-257种群为落选短体线虫(P. neglectus)。基于rDNA 28S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2种短体线虫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它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和落选短体线虫处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本研究结果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省漳州市、福州市、莆田市、南平市、宁德市香蕉园采集的62份香蕉根样本中分离到螺旋线虫和纽带线虫.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r DNA-ITS区和28S r DNA-D2/D3区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双宫螺旋线虫、多带螺旋线虫和塞氏纽带线虫.多带螺旋线虫和塞氏纽带线虫在福建香蕉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真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区连作草莓土壤中占种群优势地位的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文中分离得到的真滑刃线虫,虫体形态与燕麦真滑刃 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极为相似,且主要形态学测量值基本相符。在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结合ITS rDNA区域序列扩增结果与GenBank已注册的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线虫为燕麦真滑刃线虫。该线虫的分类鉴定为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该线虫在连作草莓的根际土壤中大量存在,其是否对草莓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佳木斯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试验期间在西红柿地、豇豆地、马铃薯地和茄子地土壤中分别发现线虫18个属、22个属、17个属和14个属。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中杆属(Mersorhabitis)为4种蔬菜土壤线虫共有优势属。不同蔬菜地类型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西红柿地和茄子地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明显(P0.01)。蔬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可以为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谷子线虫病频繁发生、危害严重。为明确山东省谷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2021—2022年从山东省收集谷穗样本9个,采用组织破碎-贝曼漏斗法分离获得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线虫种类。结果发现,从临沂、济宁、聊城、济南和潍坊的6个谷穗样本中分离到植物线虫,经形态学鉴定为同一物种,并对其为害症状和雌、雄虫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结合基于rDNA-ITS与28S D2/D3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等生物学鉴定方法,最终将为害线虫鉴定为贝西滑刃线虫。鉴定结果为山东省谷子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状况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评价温室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本研究设置3个处理:有机种植模式(ORG)、无公害种植模式(LOW)和常规种植模式(CON),试验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各生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温室种植模式土壤线虫总数为有机模式无公害模式常规模式。土壤线虫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线虫总数表层明显高于下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均以食细菌线虫为优势类群,食真菌线虫最少。线虫总属数为有机模式(39个属)无公害模式(30个属)常规模式(28个属)。香农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在种植模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成熟指数(∑MI)、富集指数(EI)、结构指数(SI)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在种植模式间均差异显著(P0.05),并且不论是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PPI均为常规模式最高。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有影响。∑MI、PPI、EI和SI可作为不同温室种植模式的土壤健康评价的敏感指标,而H′指数和SR指数对种植模式响应不敏感。有机模式的土壤环境处于富集状态,食物网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连市大魏家镇海水入侵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和线虫群落调查,利用线虫指数研究海水入侵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样地中共鉴定出27科39个属土壤线虫。其中食细菌类群共16属,占总数49.27%;捕食/杂食类群9属,占总数29.85%。优势属是Acrobeloides、Pletus、Prismatolaimus、Aphelenchus。长期使用受入侵海水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灌溉,造成该地区土壤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和盐度与线虫生态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盐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11月,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3种典型植物群落下0-30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采用浅盆法分离线虫,土壤性质指标,如pH、含水量、电导率分别采用电位法、烘干法、电导率仪法进行测定,应用营养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指数,以及营养类群、c-p类群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等特征值分析高寒环境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功能结构特征,以了解高寒环境下植被对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调查共分离得到33038条土壤线虫,隶属于2纲6目51科93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847条/100g干土;表聚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植食性线虫和食细菌性线虫是调查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不同植物群落间植食性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的相对多度差异明显.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线虫cp2类群均为优势类群,生活策略以r-对策为主;高山嵩草植物群落土壤中的线虫食物资源在3种植物群落中最丰富;藏北嵩草群落土壤线虫数量低的可能原因是线虫食物资源的减少限制了cp1、cp2类群的增殖.PPI值表明:委陵菜群落受扰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余两种植被类型,而MI、PPI/MI值及cp5类群数量的结果则表明:委陵菜群落的稳定性较高,受到的干扰在3种植物群落中最少.F/B及NCR值均说明了3种植物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均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食/捕食性线虫在枯草期明显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食真菌性线虫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密切,在盛长期则明显受到土壤电导率的影响;食细菌性线虫仅在返青期与pH有相关性.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特征的分异显示出线虫指示环境因子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秦公伟  曹小勇  李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17-15319,15344
[目的]运用mtDNA-PCR-RFLP技术快速鉴定陕南蔬菜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形态学、同工酶鉴定的基础上,运用mtDNA-PCR-RFLP电泳技术,对采自陕南3市18县区的37个为害蔬菜的根结线虫种群进行了鉴定。[结果]在所鉴定的种群中,32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个种群为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1个种群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1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混合群体,1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的混合群体;其中南方根结线虫是陕南为害蔬菜的主要根结线虫。[结论]形态学方法应仅作为辅助鉴定手段,而同工酶表型和mtDNA-PCR-RFLP分析均可作为快速而可靠地鉴定中国常见根结线虫种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7-2009年期间,对浙江省不同地区蔬菜上根结线虫样本进行广泛采集、调查及种群形态学鉴定.根据雌虫会阴花纹、2龄幼虫和雄虫的相关测量值等主要形态学鉴定特征,鉴定出2种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在浙江省为优势种群,分布广泛;爪哇根结线虫首次在温州发现.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高黎贡山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0~10,11~20,21~30 cm土层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线虫2纲9目28科79属,其中基齿属Iotonchus和孔咽属Aporcelaimus为优势属,捕食/杂食类群为主要营养类群,占60.01%.相关性和显著性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全N含量与线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F=0.628, p=0.038).不同海拔高度线虫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在海拔2 021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线虫类群和个体数最丰富,然后向高、低海拔逐渐递减.成熟指数值表明,高黎贡山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较稳定;线虫通路比值(NCR ) 计算表明,土壤有机质主要依靠真菌分解途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D)和多群落间比较多样性指数(DIC )在低海拔的灌丛林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阔叶林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