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棉区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年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市16团开展田间试验,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DPC用量(0、90、180和270 g/hm2)对棉花株高、新生部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增加7.9~28.5 cm,新生主茎长度增加8.8~22.3 cm,新生果枝台数增加3.6~5.0台;高剂量DPC(270 g/hm2)处理可增加产量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化学封顶不影响单铃重和衣分,高剂量DPC(270 g/hm2)处理与人工打顶的籽棉产量相当,降幅仅2.4%。【结论】新疆南疆棉区应用270 g/hm2的DPC进行化学封顶既可获得较好的封顶效果,也不会降低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2.
精河县棉花打顶剂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尖萎棉丰免打顶剂处理的皮棉产量最高,达到1 416.7 kg/hm2;单株成铃数最多,为6.80个;铃重较重,为6.0 g。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棉花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20年来DPC化控在陕西棉田大面积应用和发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2001年DPC化控普及率由65%提高到9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112.7万hm2,平均增产12.1%。增产皮棉81626t,产值达8.16亿元,产投比达1:25~40。根据研究结果:指出DPC化控与CK相比,不论化控几次均能增产,以3次DPC化控为最好。第一次在棉花7~8叶期,7.5~12g/hm2;第二次在15~16叶期,22.5~37.5g/hm2;第三次在棉花打顶后10d,45~75g/hm2。通过DPC化控可塑造棉花理想株型,使株高由100cm左右降低到85cm左右,密度由4000株/hm2增加到9~9.7万株/hm2,提高棉株内围成铃率达9.1%,达到:促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并提出棉田DPC化控必须与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在高产栽培体系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当地棉花高产栽培措施革新,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不打顶处理棉花单铃重较小,单位面积铃数较多,且2012年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14.3%和13.3%,不整枝不打顶对产量无负效应,并具有增产作用,衣分不受整枝影响。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略少,但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会降低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受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影响,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分别对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整枝打顶不影响其他品质指标,不整枝不打顶降低了整齐度指数,喷施DPC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高。因此,在鄂州路口农场试验条件下,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剂不同浓度的增效缩节胺对棉花不同品种的封顶效果,为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陆早61号、新陆早67号、新陆早72号为材料,不打顶和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低浓度(缩节胺90 g/hm2+助剂60 ml/hm2)、中浓度(180 g/hm2+120 ml/hm2)、高浓度(270 g/hm2+180 ml/hm2)3个处理,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化学封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打顶相比,化学封顶有效控制棉株农艺性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高浓度处理(270 g/hm2+180 ml/hm2)下株高增加了3.0~8.7 cm、果枝数增加了0.8~1.93 台、株宽降低1.4%~3.4 %、主茎节间数增加了0.7~1.2 节。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产量构成因子各浓度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高浓度增效缩节胺封顶具有更好的封顶效应。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打顶,且产量、品质不降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生长调节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以棉太金处理即蕾花期施棉太金1号90 mL/hm2,盛花期施棉太金2号180 mL/hm2,打顶后施棉太金3号270 mL/hm2效果最好。缩节胺多次处理次之,AFD处理排次第3,缩节胺3次处理相对不太理想。由于3种调节剂棉花实际产量比对照增长明显,3种调节剂在生产上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免打顶剂喷施对机采棉生长点抑制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免打顶剂喷施处理比人工打顶处理增加皮棉56.34 kg/hm2,增产率2.07%,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免打顶剂喷施处理比人工打顶处理纯收入增加1 092.4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生长点的抑制情况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陆地棉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以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为试验药剂,研究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能够抑制棉花顶芽生长,起到免打顶的效果,促进棉株多结铃,增加单铃重,从而增加产量,同时节约劳动成本450 ~ 600元/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 ,研究了密度、N肥用量 (包括P、K肥 )、化控 (DPC用量 )、整枝 (留叶枝的二级果枝数 )对标杂A1 产量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 ,欲使标杂A1 获得高产 ,应以适当降低密度 ,增加施肥量 ,力争提高铃数为主攻方向。经皮棉产量≥ 2 1 0 0kg/hm2决策因素频率分析 ,置信区 95 %的农艺决策措施为 :密度 2 .1 5 1~ 2 .3475万株 /hm2 ;每公顷施纯N 441~ 463.0 5kg(P2 O52 4 5 .4~ 2 67.45kg ,K2 O 2 4 5 .4~ 2 67.45kg) ,用DPC 5 7.45~68.5 5g ,留二级果枝 1 2 .5 5~ 1 3.9个 /株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浓度的甲哌苯甲酸离子液对棉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为A1,甲哌苯甲酸离子液75 g/hm2;A2,甲哌苯甲酸离子液105 g/hm2;A3,甲哌苯甲酸离子液135 g/hm2;CK,人工打顶.于药后每隔7 d取样1次,通过愈创木酚比色法、氮蓝四唑(NBT)光下还原法、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对3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甲哌苯甲酸离子液处理下,不同棉花品种MDA含量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棉花品种随着施药后天数的增加,其POD活性急剧下降;甲哌苯甲酸离子液105 g/hm2处理对棉花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影响明显.不同甲哌苯甲酸离子液浓度影响棉花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适宜的甲哌苯甲酸离子液化学打顶剂的浓度为105 g/hm2;不同浓度甲哌苯甲酸离子液影响棉花产量,高浓度对棉花品种新陆中37、新陆中82有抑制作用,对新陆早77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为了探索氟节胺对棉花免打顶的应用效果,我团开展了项目示范,进一步了解氟节胺在我地棉花上的封顶效果、适宜使用时间、用量以及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顺利推广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25%氟节胺。2.供试作物棉花新陆中35号。3.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施用氟节胺,6月22日喷施配方1,667米2用量100克;7月8日施用配  相似文献   

12.
黄河滩区棉花一年一熟半机械化栽培的整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黄河滩区规模化、半机械化植棉条件下简化整枝,在一年一熟栽培条件下,设计了打顶(T1)、打顶+去叶枝边心(T2)、去叶枝+打顶(T3)、去叶枝+打顶+去果枝边心(T4)、去叶枝+去2果枝+打顶(T5)和不整枝(T6)6个处理,研究了整枝强度对黄河滩区棉花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整枝强度加大,棉株地上部干质量差异不大(T5除外),但生殖器官所占比例、成铃数、铃重以及子棉和皮棉产量均呈增加趋势。T5皮棉产量比T1,T2,T3,T4和T6处理分别增加22.55%,12.31%,12.08%,10.64%和26.89%。因此,在黄河滩区规模种植条件下,加大整枝强度总体上对棉花生育有利,简化整枝不会造成显著减产,可以采用简化整枝甚至只打顶,但不能不整枝。棉花采用"去叶枝+去2果枝+打顶"的方式整枝,其子棉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且可提升第一果枝高度,成铃也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3.
以中棉所75抗虫杂交棉为材料,设计了只打顶(T1)、打顶+去叶枝边心(T2)、去叶枝+打顶(T3)、去叶枝+打顶+去果枝边心(T4)、去叶枝+去2果枝+打顶(T5)和完全不整枝(T6)等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整枝强度对棉花赘芽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赘芽主要发生在主茎上,叶枝和果枝上较少;赘芽发生大体是在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较多,而在开花结铃较多的生育中后期较少。整枝处理对棉花主茎赘芽发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较小;但整枝处理对棉花叶枝和果枝赘芽发生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影响,总体表现为精细整枝(T3,T4和T5)简化整枝(T1和T2)不整枝(T6);T5处理比T1,T2,T3,T4和T6处理赘芽发生总量分别增加53.40%,65.27%,5.58%,6.96%和89.95%。随着整枝强度的加大,棉株成铃数、铃重以及子棉和皮棉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T1,T2,T3和T4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整枝处理间纤维品质差异也不显著。因此,简化整枝不会造成棉花显著减产降质,且能减少赘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氮肥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较高的雪菜茬种植水稻,氮肥总用量应适当减少;氮肥总用量为180kg/hm2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是270kg/hm2处理和90kg/hm2处理,不施氮肥处理产量最低;但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与不施氮肥处理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施用氮肥水稻的净增产值顺序为纯氮180kg/hm2>90kg/hm2>270kg/hm2。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抗虫棉品种,采取苗后期打顶心、保留棉株底部前三个营养枝并将其培养成为三大主茎的栽培方式——“三茎”整枝,与常规棉花栽培相比,既减少了人工修棉整枝,又能使棉花稳长不早衰、铃多烂铃少、高产品质好。“三茎”整枝栽培密度以不低于21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蔡祖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50-4251
适时、适量使用好“九二○”,是夺取70优双九制种高产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70优双九制种产量达3 000 kg/hm2时,“九二○”的用量一般为父本喷75~90 g/hm2,母本喷150~180 g/hm2,总用量控制在240 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在覆膜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设在新疆玛纳斯县试验站兵湖村五队,选用当地主栽棉花品种中棉297-5为材料,设N 0、90、180、270 kg/hm24个氮水平,于棉花苗期、蕾期、花期、花铃期及吐絮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叶、蕾+花、壳、絮、籽不同器官,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棉花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分配、氮素利用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施氮量0~180 kg/hm2,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棉花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棉花和氮肥的价格,求得棉花最佳经济氮肥用量和最高产量氮肥用量143和159 kg/hm2,对应的产量分别是1 634和1 637 kg/hm2,与最高产量施氮量相比,采用最佳经济施氮量在保证棉花产量基本不降低的条件下(为最高产量的99%~100%),可节约氮肥10.1%。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各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80 kg/hm2,棉花氮、磷、钾素吸收量和后期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过量的施用氮肥使氮、磷、钾素吸收量和后期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下降。氮肥利用率与棉养分吸收、分配趋势一致,以180 kg/hm2处理最高。【结论】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等,新疆玛纳斯县中等肥力棉田推荐经济施氮量为143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新疆早熟棉花的化学打顶时间及药剂用量,以金垦5-6和新陆早61号为材料,研究土优塔打顶剂不同喷药时间(早打顶7月5日、晚打顶7月15日)和不同浓度(450、600、750、900、1050 mL/hm2)对棉花农艺、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打顶剂10 d后,可抑制棉花株高及新叶生长,起到人工...  相似文献   

20.
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抗虫棉万丰201的特征特性,采用4因素4水平及3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和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对密度、追肥、灌溉、化控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子的棉花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肥料施用量。合理密植与科学施肥,是提高棉田单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确定了万丰201棉花地膜覆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化方案为:留苗密度4.8万株/hm2;施尿素425 kg/hm2、磷酸二铵475 kg/hm2和氯化钾225 kg/hm2做基肥;在花铃期,用尿素200 kg/hm2追肥1次;全生育期化控3次,分别于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7 d左右各进行1次,缩节胺用量分别为7.5~12.0 g/hm2、15.0~22.5 g/hm2和37.5~49.5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