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强还原土壤灭菌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是2种常用的农业措施,为了探寻2种灭菌方式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SFC_CB)、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加复合微生物菌肥(RSD_CB)和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加强还原土壤灭菌技术(SFC_RSD)对人参连作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FC_CB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SOM)和全钾(TK)含量,RSD_CB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电导率(EC值)和速效钾(AK)、水解氮(AN)含量,SFC_RSD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磷(AP)含量;与RSD_CB处理组相比,SFC_CB、SFC_RSD处理组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提高了覆盖度;从不同处理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到5个真菌门、9个真菌纲、15个真菌目、19个真菌科和24个真菌属,其中共有OTU被划分为20个真菌属,有17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特有OTU被划分为47个真菌属,SFC_CB、RSD_CB、SFC_RSD处理组分别包含15、29、18个属。此外,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宜昌市郊区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方法]以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结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较为合理且高效的石漠化植被修复的治理模式,为今后选择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设置样地,选择3种治理模式:模式一为针叶林(马尾松、柏木),模式二为阔叶林(壳斗类,杂灌),模式三为灌木林(荚蒾、杂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模式二治理下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模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罗尔斯通氏菌菌属(H16)、Gaiell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Haliangium、子囊菌门(Ascomycoat)、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其优势菌属,且与土壤中大多数营养物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石漠化治理效果表现为模式二>模式一>模式三,所以模式二的石漠化治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4.
增施微生物菌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筛选出适宜的微生物菌肥应用于植烟土壤改良,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在此基础上通过加施微生物菌肥为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个加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烤烟各生育期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及pH提高,采烤后土壤细菌、放线菌、总菌数及固氮解磷解钾菌数量明显增加,土壤脂肪酸含量提高53.6%~87.8%,真菌细菌比值(F/B)减小,土壤容重降低2.0%~8.0%,总孔隙度提高0.8%~4.1%。加施微生物菌肥可提高植烟土壤基本养分含量,改善物理性状,增加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方法]选取宜昌市郊区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0~10cm土壤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橘林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3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基础呼吸、微生物熵和代谢熵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熵显著降低,代谢熵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土壤pH值的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结论]该研究探明了试验区土壤养分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其结果为果树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果园土壤和进行果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在茶园土壤养分生物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的茶园进行大田试验,并利用Miseq测序平台测定细菌、真菌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其茶园土壤微生物的OTU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且所含微生物属水平的数量和占比也不同。从对照中共检测出441种细菌属,总数为14 944个,共检测出47种真菌属,总数是5 687个;从T1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1 500 kg/hm~2)中检测到493个细菌属,总数是8 529个,共检测到64个真菌属,总数是86 112个;从T2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中检测到535种细菌属,总数是9 672个,共检测到70个真菌属,总数是11 736个。此外,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增强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石漠化地区生态桑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16s、ITs测序分析以及土壤微生物测序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原核微生物中优势物种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等细菌;优势真核微生物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热图分析表明,其中:(1)有益微生物包括变性菌门的硫杆菌属、紫色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属细菌以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属真菌;(2)与植物病变、腐化有关的真菌种类为子囊菌;(3)Setomelanomma属真菌的功能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不仅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流动性,还在微生物生化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有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SON含量的相关性报道很少。测定了南方3种人工林土壤SO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SON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表层土壤(0~20 cm)水溶性SON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不同林型土壤SON含量差异不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相对生物量极显著地高于阔叶林和针叶林(P<0.001),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细菌和放线菌显著高于针叶林,但阔叶林土壤真菌的相对生物量显著低于针叶林(P<0.05)。假单孢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相对生物量以阔叶林为最高(分别为9 756.3±751.7和1 476.3±15.5 nmol PLFA/g),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而针阔混交林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土壤SON与土壤微生物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铅污染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宏基组测序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外源铅处理(300,600,900 mg/kg)下,三叶草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丰度。结果表明,在门水平共检测到8个门,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49.77%~56.12%)菌群,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98%~8.91%),接合菌门Zygomycota(3.04%~4.65%)。在4个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到20纲、20目和20科真菌群落,其中超过30%(30.74%~37.13%)为未知类群,未知真菌群落的数量随土壤中铅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属分类上共检测335个真菌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0.71%~1.51%)、曲霉属Aspergillus(1.75%~2.63%)、枝孢属Cladosporium(1.52%~2.19%)的分布较多。中度铅污染(600 mg/kg)土壤样本中真菌多样性最低,但其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多于轻度铅污染(300 mg/kg)和重度铅污染(900 mg/kg)土壤样本,其群落组成与其余样本差异最大。提示中度铅污染(600 mg/kg)可能不会抑制三叶草根际土壤真菌的生长,但会改变真菌群落的组成,降低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铅污染对三叶草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修复贵州地区土壤铅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从而为分离根际促生菌提供参考,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海拔[1 550 m(B1)、1 650 m(B2)、1 750 m(B3)、1 850 m(B4)、2 050 m(B5)]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种群组成以及其潜在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物种数不同,B2样本的真菌与细菌物种数相对较多,B3样本真菌与细菌物种数相对较少。海拔高度对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镰孢霉属(Unclassified_g__Fusarium)相对丰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鞘氨醇单胞菌(Uncultured_Sphingomonadaceae_bacterium_g__Sphingomonas)则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此外,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具有多种功能,根际真菌功能的分布随海拔不同而不同。综上,海拔高度影响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组成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由春季到冬季,油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叶片氮和叶片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 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大致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以夏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 H值最低。(3)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局部有所波动,其中油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在夏季、秋季表现出了明显的"根际富集"。(4)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最多,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表明不同季节根际土壤对于不同微生物菌落有着不同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油茶的根际养分的富集提高了微生物总数。(5)油茶根际、非根际土壤p H值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可以通过降低根际p H值提高根际养分含量,有利于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手段,研究马铃薯与蚕豆、荞麦间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间作蚕豆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间作荞麦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显著增加20. 00%、22. 05%;马铃薯+蚕豆、荞麦栽培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比例,降低了放线菌比例,间作荞麦土壤放线菌数量较单作相比显著下降36. 5%;间作栽培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改变了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的值。多元分析表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马铃薯不同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不同病害发生条件下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关系,为烟草根黑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安顺烟区为调查区域,收集烟草根黑腐病不同发病程度(0、1、3、5级)烟株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发病程度下烟株根际土壤养分、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与正常土壤相比,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土壤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降低,而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升高。与正常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细菌群落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andidatus_Udaeobacter、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下降,而芽孢杆菌(Bacillus)丰度上升;同时真菌群落镰刀菌属(Fusar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毛霉属(Mucor)丰度下降,而Nicotiana、茎点霉属(Setophorna)、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锥毛壳属(Coniochaet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和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丰度上升。指示物种分析结果表明,芽单胞菌属、织球壳菌属和四枝孢属可能是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属水平差异的主要物种。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NH-N)和有机质(SOM)是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根际土壤中细菌芽单胞菌属丰度的下降和真菌四枝孢属丰度的上升是烟草根黑腐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素,提高土壤SOM和NH-N含量能有效降低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重庆北碚新垦坡耕地中性土壤为对象,采用裂区设计法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并配施根际有盖微生物(PGPR)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涉及的PGPR菌包括根瘤菌、联合固氮菌、硅酸盐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设置种植紫花苜蓿不接种(A)、种植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A+R)、种植紫花苜蓿接种PGPR(A+PG-PR)和空地(CK)等4个处理.结果显示:各处理对紫花苜蓿农艺品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均为A+PGPR,A+R,A,CK;而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A,A+PGPR,A+R,CK.与CK相比,接种PGPR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瘤质量、株高、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全氮含量(p<0.05);接种PGPR较CK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根瘤菌、硅酸盐细菌和固氮菌数量(p<0.05);接种PGPR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处理的分别显著提高了60.12%和63.28%(p<0.05);同时,该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各项基本化学肥力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氮与植物全氮以及土壤养分各指标显著相关.研究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并配施PGPR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M2联合小白菜对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Pb污染矿区筛选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M2),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Pb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长、Pb吸收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M2菌后小白菜生物量提高20.9 %~31.3%,地上部Pb含量提高15.0 %~25.4%,根部Pb含量提高15.6 %~36.8%;对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表明,在同样的Pb污染浓度下,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提高,细菌提高17.8 %~29.6%,真菌提高7.2 %~15.4%,而放线菌提高不明显;细菌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土壤细菌种类比对照土壤多50.0 %~60.0%.结果证明,接种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促进小白菜生长,维持土壤细菌多样性,对土壤Pb污染的植物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多数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氮肥用量过多成效甚微的问题。为探讨减少氮肥用量且施加固氮菌剂对烤烟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设置减半氮肥(对照CK)、施全量氮肥(T2)、减半氮肥配接种固氮菌剂(T3)共3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减氮配施固氮菌对不同品种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2、T3处理下烤烟的株高、茎粗、叶长、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T2>T3;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在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T3>T2,真菌数量则表现为T2>T3,其中NC102、KRK26在T3处理下细菌数量比T2分别多44.77%、22.65%;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多33.81%、31.77%;真菌数量比T2分别少19.28%、15.54%。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细菌与叶片全钾、全氮、全磷、株高、叶长、叶宽、茎生物量等均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烤烟在不同处理下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氮磷化肥+秸秆清茬(NP)、氮磷化肥+秸秆还田(NPS)、氮磷化肥+有机肥(NPM)及氮磷化肥+秸秆还田+有机肥(NPSM)等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 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降低土壤pH,其中NPSM 相比NP在各生育期分别显著降低了3.41%、1.86%、3.19%、2.60%;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NPSM比 NP在各生育期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140.63%~229.17%,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35.86%~60.54%,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146.92%~483.34%,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8.06%~63.07%。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NPSM相比NP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其中细菌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增加了119.28%~177.21%;真菌数量增加了156.64%~233.42%;放线菌数量增加了107.40%~158.66%;固氮菌数量增加了95.23%~155.53%;氨化细菌数量增加了279.39%~357.29%,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后可显著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从而达到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科学评估羌活主产区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揭示土壤微生物与羌活的互作关系。[方法]以羌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羌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一步采用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羌活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羌活根际土壤细菌优势门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真菌优势门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属水平上,细菌优势属为Vicinamibacter(0.80%~9.11%)、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0.66%~7.72%)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1.18%~4.46%);真菌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0.01%~14.19%)、四孢菌属Tetracladium(0.18%~14.32%)和黄豆菌属Kotlabaca(0.01%~24.96%)。冗余分析表明羌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20.
黔西南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石漠化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探讨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为石漠化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石漠化使土壤pH值显著增加,增加了4.49%~5.80%;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反而高于无石漠化土壤,分别高1.02~2.99倍、3.65%~24.82%,但全磷全钾含量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中显著降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重,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从轻度到重度石漠化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2.33%~71.46%,脲酶活性降低了31.25%~80.14%。中度、重度石漠化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0.83%、83.33%,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5.0%、80.0%。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重度石漠化土壤中仅为无石漠化土壤的24.78%。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可作为反映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