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固定液对粘孢子虫形态的影响,确定统一的形态学测量条件,提高粘孢子虫分类鉴定的正确性.[方法]比较以0.9%生理盐水、蒸馏水制作水浸片及2.5%戊二醛、10%福尔马林、100%酒精、Bouin氏液、Carnoy氏液、Dafano氏液、Muller氏液、Schaudinn氏液等8种固定液保存24h和30 d后武汉单极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与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的形态变化,测量指标包括孢子长、孢子宽、孢子厚、极囊长和极囊宽.[结果]以0.9%生理盐水制作水浸片对武汉单极虫与咽碘泡虫的孢子长、孢子宽、孢子厚、极囊长和极囊宽稍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以蒸馏水制作水浸片,两种成熟孢子的孢子厚、极囊长和极囊宽显著膨胀(P<0.05,下同).经8种固定液分别保存24 h和30 d后均会对两种粘孢子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100%酒精,其总变化率高达8.38%和7.94%、9.05%和6.79%;2.5%戊二醛与10%福尔马林对粘孢子虫的收缩作用相对较小,保存24 h和30 d后的总变化率均小于3.00%,但对个别指标也会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结论]经固定液保存后的粘孢子虫不适合作为形态学鉴定测量样品,实际生产中可采用新鲜成熟孢子与0.9%生理盐水制作孢子水浸片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2.
<正>一、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  相似文献   

3.
正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1.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  相似文献   

4.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是严重危害鱼苗的粘孢子类寄生虫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目前治疗方法未见有新的进展。以饼形碘泡虫生物学特征为研究依据探索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含碘药物进行治疗,孢子、胞囊结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洪湖碘泡虫,经反复冻融、液氮研磨提取可溶性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得到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对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特性进行分析。间接ELISA法测定多抗血清的效价为1∶25 600;IFAT荧光定位显示洪湖碘泡虫的抗原主要位于极丝、孢子壳瓣的四周及底部一特定位置;Western blotting印迹分析显示该多抗血清与洪湖碘泡虫可溶性蛋白中约10条带发生反应,该可溶性蛋白中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约为180、130、78、75、62、52、42、36、34、28ku。该多抗血清与碘泡虫属及单极虫属的一些粘孢子虫种类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6.
沈国峰  程筱胜  戴宁  崔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14-16917
以粮虫为对象,研究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BP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分类识别的方法。首先对4类常见粮虫进行图像采集、预处理及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到的9个形态学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对应的粮虫类别代号作为输出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采用贝叶斯正则化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改进。最后通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在粮虫识别算法中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泛化能力优,从而证实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牛体发现的五种血孢子虫:(一)双芽焦虫(Piroplasmo bigeminum),(二)牛巴贝斯焦虫(Babesiella boris),(三)柯契卡巴贝斯焦虫(B.colchica)、(四)突变泰勒焦虫(Theileria mutans)及(五)瑟氏泰勒焦虫(Theileria sergenti)作了形态学描述,并附有用描绘器描制的各种虫体的形态图四版及显微鏡照相六张。文內对焦虫属的分类问題进行了讨论,我们采用及两氏1958年所提出的分类法。最后提到了对贵州省牛血孢子虫病进行家畜疫源地研究的理由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种保存方式(5%甲醛、10%甲醛、95%乙醇、-20℃冷冻)对吴李碘泡虫孢子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甲醛保存7d后孢子各指标与新鲜孢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保存30d后孢子部分指标显著小于新鲜孢子,说明5%甲醛可以用于短暂(7d以内)保存吴李碘泡虫孢子。其他3种保存方式保存7d和30d均导致孢子形态学指标与新鲜样品存在显著性差异。保存过程中,孢子各形态指标的变化率不同,说明保存时孢子发生不规则变形。保存相同时间,95%乙醇对孢子各形态指标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20℃冷冻、10%甲醛、5%甲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除10%甲醛保存孢子总体变化率增大外,其他3种保存方式保存孢子总体变化率均减小,说明延长保存时间吴李碘泡虫孢子并非一直收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绵羊源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的分子特性,对基于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获得的16份绵羊源贾第虫和3份隐孢子虫分离株分别进行DNA提取,并基于16S rRNA基因位点和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阳性扩增产物,再进行测序鉴定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R成功扩增绵羊源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基因位点。基于对上述2种肠道原虫特异性基因位点的分子序列分析,将贾第虫鉴定为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E(93.75%,15/16)和集聚体A(6.25%,1/16);将隐孢子虫鉴定为泛在隐孢子虫(66.67%,2/3)和猪隐孢子虫(33.33%,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引起四川省某养殖场镜鲤(Cyprinus carpio L.)鳃出现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探讨其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病症状明显的鱼,对其进行剖检、病原学检测(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鳃组织,通过病理学观察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病鱼脾和肾组织均未分离到细菌;鳃丝压片可见真菌菌丝,孢囊压片可见大量寄生虫孢子,孢子内含有2个明显的“八”字形对称极囊,其形态与粘孢子虫类寄生虫形态特征相似。该孢囊的18S rRNA基因扩增序列(GenBank登录号:KT240127)与碘泡虫(Myxobolus)的18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2%~97%;在系统发育树中,该孢囊与野鲤碘泡虫(Myxobolus koi)(GenBank登录号为FJ841887和KJ725077)聚为一族。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野鲤碘泡虫以大孢囊的形式仅寄生于鳃弓和鳃丝,形成巨大的寄生虫孢囊,囊内包裹大量成熟孢子;鳃小片增生和坏死,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寄生虫性、增生性和坏死性鳃炎。【结论】野鲤碘泡虫为本次引起镜鲤鳃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本研究首次...  相似文献   

11.
1.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状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呈灰白色胞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垫刃亚科的分类主要依据雌虫的形态学特征,分类系统较多,并且各系统之间变化较大,该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并对该亚科分类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沿海的养殖牡蛎进行包拉米虫、派琴虫和单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牡蛎均不同程度地感染这些原虫,经鉴定病原为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根据基因库中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的基因序列设计多对特异性引物,检测包拉米虫的引物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引物,通过对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可同时检测这3种原虫的多重PCR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样品中的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进行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03、480和749 bp 3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多重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 pg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DNA,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这3种原虫的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关于毛形属的分类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直到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日趋成熟,目前确认的有8个种:T.spiralis,T.natira,T.pseudospiralis,T.nelnom,T.britovi,T.5,T.6,T.8.虫种的鉴定一般有形态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遗传学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从基因水平对虫种的分类又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然而我们认为作为不同种株的鉴定其种间杂交仍然是分类中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孢子虫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隐孢子虫、贾第虫及毕氏肠微孢子虫均为人畜共患寄生性原生生物,且其宿主范围广泛,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对家猪和野猪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猪隐孢子虫、贾第虫及毕氏肠微孢子虫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猪隐孢子虫、贾第虫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概况做一综述,为保护人类及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贝氏莫尼茨绦虫与扩展莫尼茨绦虫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染色制片的贝氏莫尼茨绦虫与扩展莫尼茨绦虫进行形态学观察与比较,以探寻其种间分类鉴定的新依据.[方法]采用苏木素染色法,将采集的绵羊莫尼茨绦虫染色制片,以节间腺为分类依据,将贝氏莫尼茨绦虫与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类后,分别各选取10条进行形态结构测量与比较,同时对两种绦虫的生殖器官和节间腺进行了对比观察与测量.[结果] 两种莫尼茨绦虫的长度和宽度,头节、幼节、成节、孕节的长度及宽度,吸盘直径,卵巢、卵黄腺、生殖腔形状及大小均有差异.[结论]两种莫尼茨绦虫部分形态结构、生殖器官形态结构可以作为种间形态学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疲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蚤胚胎细胞系BmE—SWUI)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蚤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各地生产实践经验和我们在生产中的一些体会,着重介绍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如何比较准确区别相类似的鱼病。 1 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 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显灰白色胞囊。鱼体寄生粘孢子虫病后,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狂游。水霉病是体表长着如  相似文献   

20.
泡壳背网蝽是笔者首次在中国发现的肾茶上的一种害虫。对该虫的各个虫态包括卵、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为害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开展该虫调查、监测及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