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某猪场疑似猪魏氏梭菌病病例中分离到一株魏氏梭菌,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理,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鉴定,鉴定结果为C型魏氏梭菌.药敏试验表明本株魏氏梭菌对青霉素、磺胺药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猪魏氏梭菌病是魏氏梭菌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猪的急性毒血症.该菌有A、B、C、D、E五型,常见于C型,主要侵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感染动物可发生休克,常呈急性死亡.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3.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2005年5月平度市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经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笔者从小肠病料的内容物中分离出魏氏梭菌,并进行了提纯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4.
李天芝  于新友 《猪业科学》2019,36(1):104-106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各品种不同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可达10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猪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氏梭菌是生猪养殖环境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种致病菌的致病性与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有很大联系。自然条件下,魏氏梭菌抵抗能力普遍较差,一般的消毒剂均能够快速将其灭活处理。一般情况下,魏氏梭菌病在生猪养殖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大多呈现零星发生的状态,但是一旦传播流行将会引发大面积的猪发病和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本文结合实际发病病例,探讨了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地防范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所引起猪的肠道性疾病,也叫做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各年龄段猪于各季均可发病。该病虽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来不及治疗而死亡,对养猪业危害极大。2012年2月,我市某猪场发生该病,并  相似文献   

7.
猪魏氏梭菌病通常呈阶段性和季节性流行,尽管发病率较低,但可对养猪产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在综述了猪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临床剖检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享了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in piglet),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目前在不少地区仍有本病的发生或流行.C型魏氏梭菌主要产生α和β两种外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因此,通过对此病菌外毒素的研究,探讨复方中草药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猪猝死征主要是由魏氏梭菌混合其它细菌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死亡症。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人畜粪便、土壤、水等环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征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一般发生于育肥猪、母猪,呈散发性流行。2013年12月,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接诊一例  相似文献   

10.
猪魏氏梭菌病主要由魏氏梭菌引起,各年龄阶段猪均可感染发病,并表现出不同症状,中大育肥猪感染发病时无先兆性症状,而且死亡率极高。滦南县某育肥猪养殖场于2017年8月发病,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综合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经过采取有效措施后,该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1.
猪梭菌性肠炎是猪只感染魏氏梭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7日龄内仔猪,病猪临床症状以急性脱水、腹泻为主,具有起病急、传播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和母猪、猪舍环境卫生差及保温不当有关。但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家畜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抗病力较低或外界环境刺激时就容易大量繁殖分泌过多的毒素进而发病。本文分析了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3.
<正>猪恶性水肿病是由腐败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具有很高的致死率。特征为创伤局部发生急剧性炎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病原为梭菌属中的腐败梭菌、魏氏梭菌及诺氏梭菌、溶组织梭菌等。其中主要是腐败梭菌,其次是魏氏梭菌,而诺氏梭菌、溶组织梭菌引起的发病情况较少。该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猪的肠道中和土壤中较多。病猪不能直接接触传染健康猪,但可污染外界环境。病猪的水肿部位  相似文献   

14.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其以发病急、病程短、腹胀为主要特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定期预防保健,发病后及时诊断,并紧急对症施治,可大大降低发病死亡率。1病原与流行病学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各品种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可达10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氏梭菌是一种梭状芽孢属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同时也是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猪魏氏梭菌病是魏氏梭菌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2007年10月份,吉林省珲春市某养殖场送检急性死亡仔猪,经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镜检,可见革兰阳性粗杆菌,无鞭毛,该菌可引起含铁牛乳的爆烈发酵,根据这些生化特点结合动物感染试验确诊病原为魏氏梭菌,毒素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其为A型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7.
对4个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发病猪进行了病原学、毒力及毒素测定,并结合临床综合诊断确定为猪魏氏梭菌病。按细菌质粒特点对细菌分型作相关研究,但利用常规的质粒提取方法未能从所有参试菌株中提取到细菌质粒。说明对魏氏梭菌的质粒提取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症,C型魏氏梭菌引起仔猪的高度致死性肠炎。其特征是排红色粪便,肠性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  相似文献   

19.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20.
猪魏氏梭菌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