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纵、横和水平切片,对50头成年中国水牛(Bubalus bubalis)垂体进行了组织结构观察。染色方法有四种:H-E;PAS(Periodic Acid Schiff);桔黄G和PAS-桔黄G染色法。 远侧部发达,可明显地分为三个区:PAS阳性的嗜碱性细胞较集中于多血管的喙侧部,形成嗜碱性细胞区;染上桔黄G的嗜酸性细胞在尾侧部形成嗜酸性细胞区;两者之间为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混合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和滤泡状,毛细血管和血窦丰富。结节部完全包绕漏斗茎,血管非常丰富;细胞包括胞核深染胞质较少的未分化细胞、嫌色细胞及少量PAS阳性嗜碱性细胞,它们排成小管状或滤泡状;未见有嗜酸性细胞。中间部较发达,大部或全部包绕着神经部,其组织结构呈分叶状,细胞有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两种,排列成团索状和滤泡状,但小叶的周边有一层排列整齐的嗜碱性柱状细胞;未发现Wulzeu氏圆锥。神经部较小,正中隆起主要在前侧加厚。强PAS阳性的胶体见于成年中国水牛腺垂体各部及神经垂体。 本文还对中国水牛垂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细胞分布和胶体出现情况等方面与牛及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并结合DAB显色技术对广西摩拉水牛脑垂体结构和促卵泡素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和定位.结果发现,广西摩拉水牛的垂体前叶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构成,远侧部占据了腺垂体的大部分.垂体促卵泡素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广泛,以垂体前叶远侧部分布较多,从而表明广西摩拉水牛整个垂体都有促卵泡素分泌,主要分泌部位在垂体前叶的远侧部.  相似文献   

3.
鸡胚漏斗的原基最早发生于前脑底壁,后移行于间脑底壁,漏斗的管壁最后分化成垂体的神经部。拉克氏囊的原基最早发生于原口顶壁呈直管状,后分化成分支管泡状及滤泡状,滤泡壁由嗜酸及嗜碱性细胞组成,滤泡间有嫌色细胞及窦状隙形成垂体的远侧部。部分嫌色细胞转移到漏斗基部形成垂体的结节部。最后部分嫌色细胞团又移行组成垂体的中间部。鸡胚脑上腺的原基最早发生于间脑背面,由短管状分化成管泡状及滤泡状,滤泡壁由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组成。最后被膜伸入实质分成许多小叶,每小叶有1~2个滤泡腔,直至出壳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在不同品种母牛垂体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对广西沼泽型水牛、摩拉杂交水牛、荷斯坦奶牛、广西本地黄牛垂体中GnRH的分布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母牛垂体中均发现有呈棕黄色或黄褐色的GnRH阳性物质存在,经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发现,摩拉杂交母水牛的GnRH免疫阳性细胞较其他3个品种的大(P〈0.05),而平均光密度值介于荷斯坦母奶牛和广西本地母黄牛之间(P〉0.05)。在神经垂体中仅发现GnRH免疫阳性纤维,而未发现GnRH免疫阳性细胞;在腺垂体远侧部的细胞均呈GnRH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腺垂体远侧部嫌色细胞和嗜色细胞胞质内。说明GnRH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可能是直接通过神经调节,而神经垂体可能只是GnRH调节过程的通路。  相似文献   

5.
民猪垂体的形态接近圆形,它有一个发达的分枝状的神经部;含有三种不同着色细胞的中间叶,被神经部分成几部分。腺垂体部明显可见四种不同染色的细胞,它们分别表现为:嗜橙黄——G细胞数量稳定,分布一般在腺垂体的中部。嗜碱性细胞表现出深蓝与淡蓝两类细胞,深蓝色细胞(强嗜碱性细胞)数量伴有年龄的变化,幼龄比成年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淡蓝色细胞(弱嗜碱性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到六十公斤体重时则不见。然而,嫌色细胞却随年龄的成长而增加,雌性比雄性多,两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保安湖鳜鱼脑垂体周年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性成熟雌性鳜鱼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鳜鱼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大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叶,间叶和过渡叶。间叶中含有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其中嗜碱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在年周期中有明显变化,并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谢碧文  黄琪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36-10538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种染色方法对长薄鳅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种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薄鳅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腺垂体可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垂体中间部(PI)。腺垂体中可分辨出7种激素分泌细胞,其中前外侧部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和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中间部包括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分泌细胞和PAS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干扰素(IFN)的分布与山羊腺垂体内分泌细胞在发情免疫调节中的形态学依据。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山羊腺垂体内IFN-α和IFN-γ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干扰素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的细胞质,远侧部和结节部较多;不同发情期IFN-α和IFN-γ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IFN-α相对表达量均高于IFN-γ,但两者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后期最低,发情期呈中等强度表达。表明IFN-α和IFN-γ各自在发情的不同时期发挥作用或相互协同调节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参与动物的生殖调节。  相似文献   

10.
李瑞明  凌泽继  宋小白  秦津  谢莹雪  史玉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64-13166,13174
[目的]探讨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细胞定位以及是否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为GnRH-R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确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垂体中的定位,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GnRH在垂体中的含量,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其受体基因片段。[结果]腺垂体远侧部中呈现较强的阳性GnRH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质,胞核呈阴性。神经垂体中无阳性信号。同时,在垂体中扩增出大小为1008bp的GnRH—R基因片段。[结论]腺垂体远侧部边缘区中有大量GnRH及其受体存在,证实垂体前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及多个内分泌轴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研究和利用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茎秆,并为五节芒工业化利用奠定基础,研究了五节芒茎秆微观构造及茎秆去髓原料的纤维素相对结晶度。结果表明:五节芒茎秆皮部为茎秆最外层不含维管束的部分,木质部为皮部内圈维管束较多且紧密分布的部分,髓部为茎秆中部呈白色、含少量维管束的部分。茎秆表皮层由表皮膜、长细胞、短细胞和气孔器构成,长细胞长边边缘多呈锯齿形,且长、短细胞内含硅质。维管束由木质部、韧皮部、纤维细胞组成。原生木质部含环纹导管或螺纹导管。后生木质部的导管类型有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主要特点是壁薄, 壁上有纹孔,且内含淀粉粒。五节芒去髓茎秆梢部纤维相对结晶度为43.21%,中部为42.08%,基部为44.49%,基本相似,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图2 表1参15  相似文献   

12.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奶山羊一侧颈交感干,逆向追踪投射到颈交感干的脊髓交感节前神经无胞体的分布节段及定位。标记细胞出现于第1至第9节胸髓(T_(1-)同侧的中间外侧核主那(u。)、中问外侧追索部(汀;)、中介惊(IC)、中介核室管膜旁部(IC_)和腹角外侧缘部(VH)。标记细胞总数的91.17%集中在T_(1-5)髓节,高峰在T_3髓节,占29.87%。标记细胞总数的91.92%分布于T_(1-0)髓节IL_p,79.98%集中在T_(1-5)髓节IL_p,高峰在T_3髓节IL_p,占29.1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 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麦穗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布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谷胱甘肽S-硫转移酶(GSTs)的组织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鳃、卵巢、肾、脾脏、鳔、肌肉GSTs活性分别占41.73%,14.31%,12.11%,10.10%,8.62%,5.23%,4.33%,3.58%;差速离心结果表明,麦穗鱼GSTs活性大部分集中在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43%~55%,而45%~57%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细胞碎片、微粒体中,只有脾脏线粒体活性最高,约占42%.并对麦穗鱼GSTs动力学特性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云南香蕉根际线虫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河口3块香蕉园内发现6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它们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纽带线虫(Hoplolaimus spp.),矮化线虫9Tylenchorhynchus spp.),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sp.)和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pp.).根结线虫,纽带线虫,矮化线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甲壳类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虾蛄复眼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虾蛄复眼呈短棒状,由折光系统、感光系统和反光系统组成.折光系统包括角膜和晶锥.感光系统由6个远端小网膜细胞和7个近端小网膜细胞构成,彼此之间通过突起相连接.感杆束较短,为闭合型.反光系统由色素组成.近端小网膜细胞之间分布有一种合胞体细胞,可能也有感光功能.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羧酸酯酶(Ca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头、胸、腹部中CaE活性分别占50.8%,26.0%和23.2%,雌成虫各占33.0%,23.5%和43.5%,雄成虫各占26.5%,23.2%和50.3%。若虫、雌雄成虫的AchE活性均主要分布于头部,各占总活性的87.7%,71.1%和74.7%。差速离心结果表明,该飞虱CaE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57.0%~66.9%;AchE活性在胞质溶胶层中仅占5.8%~17.0%,而62.8%~76.9%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层、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中。最后就上述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