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祁连山主要植被下土壤对降雨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渗透率、渗流速度及其地表径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土壤对降雨的分配情况,有林地将降雨全部分配成入渗水,而牧坡草地根据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将降雨按不同的比例分配成入渗水和地表径流水2部分,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也各不相同。林地土壤100cm土层蓄水量为320.2~509.7mm,比牧坡草地高5.4%~60.47%,灌丛云杉和高山灌丛土壤蓄水量最高;轻度放牧的草地土壤蓄水量比强度放牧的高33.48%。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坡地草场水土流失回归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坡地草场过度、中度和轻度放牧类型产生水土流失的数据分析,运用回归分析及方差显著性检验对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放牧观测小区水土流失量(E)与径流量(F)、径流系数(C)及降水量(P)之间呈现E=68.4831 3.9532F-0.8586C-11.1243P的拟合关系(r=0.9091),中度放牧地呈现E=2.8184 0.8692F-0.3325C-0.6627P的拟合关系(r=0.9734),轻度放牧呈现E=-0.0019-0.0781F-0.0009C-0.0005P的拟合关系(r=0.8986)。同时指出当降水强度一定时,坡地草场由于放牧强度不同,其径流系数差异显著,过度放牧草地在雨季有较大降水量是流域内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放牧与围封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草地过度放牧和围封恢复对地上植被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均为围封6年>围封2年>自由放牧;0~1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也显示相同趋势,为围封6年(2 17gkg)>围封2年(1 79gkg)>自由放牧(1 72gkg),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恢复时间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 05)。在风蚀较严重的阿拉善荒漠草地,过度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养分及其周围环境有极严重的负面影响,采取封育措施后,草地植被恢复、输入土壤的凋落物增加,植被盖度提高使土壤免遭风蚀,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刘向东  吴钦孝 《林业科学》1989,25(3):220-227
本文测定了六盘山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树冠截留降水作用、林地枯枝落叶蓄积量、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和对降水的截留量,分析了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六盘山林区主要森林类型树冠截留量为16.2—29.1%;枯枝落叶层蓄积量为10—12t/ha,最大持水量相当于3—6mm的降雨,该层对降雨的截留量5.6—13.1%;林区土壤非毛管孔隙贮水量少,乔木林地233.5—1088.6t/ha,灌木林地390—669t/ha,草地236—475t/ha,土壤表层水分入渗率从高到低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相似文献   

5.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依据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 200~1 300 mm和1 000~1 100 mm的区域分别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在两区域的8种植被类型(含矿山废弃地))中设置野外径流观测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小区土壤磷素随其径流的流失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关键因子,在大、暴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各植被类型土壤磷素随径流的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其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表现为:灌草丛>地盘松林>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其他各植被类型均能对土壤的磷素起较强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山海拔 90 0~ 12 0 0 m的地段是半湿润的丘陵土地 ,由于降水不均匀 ,树木稀少 ,而且放牧过度 ,草本植被在秋季已不能覆盖地表 ,较强的降雨或春季融雪形成地表径流 ,造成水土流失。在该地区造林对于山区水源涵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还可扩大天山森林的分布范围。针对该地的气候及土壤水分条件 ,选用耐旱树种 ,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和特殊整地方式进行了造林试验 ,以期找出最佳造林方法。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在巩留县莫合乡附近山地 ,海拔 10 0 0 m,年均降水量 3 0 0~ 3 50 mm,坡向北 ,坡度 2 5°,土壤为栗钙土 ,植被有蔷薇、禾本、天山蒿、针茅…  相似文献   

7.
黄羊滩风蚀沙地地表风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对黄羊滩不同类型风蚀沙地的地表风蚀的观测表明,地表风蚀量受地表植被盖度影响较大,地表风蚀量以植被盖度10%以下的沙化林草地为最大,沙化农田次之,这两者为主要沙尘来源,其风蚀沙化量远高于植被盖度10%以上的沙化林草地,是当前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建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富源县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次生灌丛和荒草地等主要植物群落进行水土保持能力的观测。分析表明:富源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于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6.48%,且降雨量主要是10mm以上的降雨产生;不同群落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降雨次数依次均为荒草地>次生灌丛>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说明森林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保土保水能力最强,其次是纯林,在低效林改造和生态建设工程中应大面积推广混交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或称土壤侵蚀,是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土壤移动和破坏现象。水土流失以坡耕地最为严重,它威胁着农业生产。 由于解放前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疯狂掠夺自然资源,任意破坏森林和过度放牧等原因使许多山区、丘陵区和平原风沙区发生了水土流失;在我省鲁中南山区,童山秃岭,植被稀疏,土壤松散、地堰失修,沟壑纵横,经常发生干旱和涝灾,是我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胶东沿海山丘,植被较好,降雨较多,但耕作不合理,水土流失也较严重。鲁西北黄泛平原,风沙较多,水土流失亦在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以伊洛河胡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2007—2020年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了农作物(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乔木林(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林)、经济林(皂荚Gleditsia sinensis林)、灌木林(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和草(长芒草Stipabungeana)地5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末期,5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储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灌木林的土壤水分下降趋势明显小于其他植被类型,乔木林与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大的下降趋势。(2)各植被类型实际蒸散发(ET)与潜在蒸散发(ETP)的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灌木林的ET/ETP比值最大,其次为草地、农作物、经济林和乔木林。乔木林较低的ET/ETP比值主要是由于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土壤压实,地表径流增加。(3)各植被类型实际蒸散发与降水的比值(ET/P)在2007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7年和2019年均大于1。各植被类型的ET/P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林>草地>农作物>...  相似文献   

11.
楚雄市三街镇总面积20503hm2,而水土流失面积为1342hm2,占65.5%,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降雨筹自然因素,也有森林植被遭破坏、陡坡开垦、过度放牧、采煤挖路筹人为因素。由于水土流失造成降低土壤肥力、淤积河道、泥沙覆盖农田,以及山体塌方、滑坡筹灾害。提出了今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坡面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2)林 草、竹 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较大,受人为经营影响较大;3)退耕还林初期植被一土壤系统调蓄降雨能力尚较弱。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林 草、竹 草的生态经营技术体系,提高该类退耕种植植被恢复模式的调蓄降雨能力,对指导退耕还林及植被经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草等生态植被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土壤侵蚀的功能。通过沙石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观测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野外观测试验,对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前土壤含水量越大,产流越早;土层越厚,土壤蓄水量越大;累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时间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方程为W=a+blnt,相关系数均大于0 9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拟合方程为Y=aebx,相关系数均大于0 95;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与30min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对数曲线关系,坡度越大,土壤侵蚀量也越大,拟合方程为Y=a+blnx;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增量随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为坡耕地>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荒坡草地。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黄承标  韦炳二 《林业科学》1991,27(5):490-497
1982—1989年,采用定位对比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及动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差异很大,草坡>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区内各植被类型的径流系数较小,平均为0.78%,但各类型间差异很大,可达57倍强。2.地表径流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制约;而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主要受植被的树冠群体或植物群体、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效能所决定。这种综合效能呈现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大于针叶林、针叶林大于草坡地的规律。文中还建立了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深与林外降雨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火灾的灾前预警、灾中扑救、灾后评估过程中需要精准确定火灾、水源位置和扑火路线的需求,利用Trimble Ag GPS132和Geo XT进行了草地(鸭趾草)、灌木丛(大叶黄杨)和树林(落羽杉)等不同植被类型时的GPS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试验,并观测记录了GPS卫星可见性和PDOP,对比分析其定位误差,进行不同截止高度角对能见卫星个数、PDOP和定位误差的影响,并分析其误差原因及改善方法,采用AUTO CAD结合速度过滤算法对不同植被类型时动态定位产生的多线进行简化。试验结果显示,根据卫星可见数和PDOP值,不同植被类型的GPS观测条件为草地灌木丛树林,定位误差的大小为草地灌木丛树林,灌木丛、树叶产生的多路径效应是在森林中定位误差的主要来源。得到了不同植被类型下测量次数与定位精度的回归拟合方程,定位精度与测量次数的对数成线性关系,静态定位时测量次数为200次比较合适。截止高度角太大,将导致观测失效、误差增大的现象,综合考虑根据卫星可见数、PDOP值、定位误差和减弱森林中的多路径效应等因素,截止高度角E在8°~20°比较合适。另外对于草地、灌木丛、树林不同植被类型进行动态定位时,速度过滤算法都能起到很好的修正误差、优化线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放牧方式下的草地植被组成变化,研究放牧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以浑善达克沙地东缘克什克腾旗为研究区域,通过对3种放牧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植被种群结构。自由放牧的优势种为羊草、落草,季节性放牧的优势种为羊草、碱蒿,划区轮牧的优势种为羊草和沙米;总体来说,划区轮牧下的植物种数、盖度、高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说明适宜的放牧方式可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辽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组成与土地沙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辽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调查中,进行的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草本植被平均盖度为71.9%。由于草地面积减少与连年干旱的影响,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分布缩小,而旱生植物分布扩大。出现频度最高的植物共20种,其中1年生田间杂草和沙生植物的总出现次数与数量高于多年生禾草和其他多年生植物,为其1.8倍和2.7倍。因此,该区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发展比较强烈。这20种植物中过度放牧和极度放牧沙化植物的出现次数和数量高于适度放牧(包括不放牧)和重度放牧,可知过度放牧和极度放牧,是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的主要因素。蒺藜草的分布频度达25.0%,多度达23.7%,已经成为当地草原的主要害草。  相似文献   

19.
从一次性降雨下穿透水与林外降雨的关系、穿透水对不同降雨强度的响应两个方面对女儿寨小流域3种植被类型林冠层穿透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降雨量增加,穿透水量随之增加,当降雨量为最高的206 mm时,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对应的穿透雨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9. 61 mm、156. 30 mm、176. 77 mm,一次性降雨下不同植被类型穿透雨均值大小排序表现为马尾松林杜仲林枫樟混交林。不同植被类型的林冠层穿透雨量、穿透雨量比和穿透率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降雨量的减小而减小,降雨量与林冠层穿透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玉溪市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坡面产流产沙进行定点观测,分析降雨因子对不同植被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规律,初步建立了以降雨因子为主的预测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回归方程,以及坡面径流量与侵蚀量之间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产流与P、I、R、I60、H的关系显著;不同植被类型的坡耕地产沙量与I30关系密切,灌草丛与I10关系密切、其他地类与I60密切;不同植被类型的产流与产沙之间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