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环柄菇属一新记录种——库勒环柄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中国环柄菇属的一个新记录种——库勒环柄菇(Lepiota kuehneriana Locq.).该种的鉴别特征:担孢子宽纺缍形,顶部钝圆;褶缘囊状体纺缍形或近葫芦形,盖表鳞片栅状排列,末端细胞近圆柱形,锁状联合存在.该种被置于环柄菇组.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紫色乳菇Lactarius purpureus R Heim ex R.Heim,标本采自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小坑林场.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表面具橙褐色同心环样轮纹和大量紧贴盖表的橙褐色小鳞片,担孢子圆形至宽椭圆形,具黑色脊纹或疣点;侧生囊状体近纺锤状至近柱锥状,顶部尖锐或呈小泡;...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红菇属真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榄色红菇(Russula firmula),标本采自中国吉林省。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央土褐色或橄榄色,向边缘渐淡至浅褐色。菌褶近柄处常分叉,担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具疣突,疣突有时相连;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窄,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脱皮大环柄菇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脱皮大环柄菇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丙酮提取和真空旋转水蒸气蒸馏法从脱皮大环柄菇新鲜子实体中获得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和丙酮粗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运用试管预试法检测丙酮粗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酮类化合物,其中4-甲基-4-羟基戊酮相对含量高达86.32%.试管预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成分.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260.45和552.87μg/mL.[结论]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独特,含7种酮类化合物、1种醇类化合物和1种酯类化合物,丙酮粗提物因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等活性成分且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白环柄菇又名白色小环柄菇,其子实体白色,菌肉浓香、味美可口,属珍稀食用菌.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又名印度鲍鱼菇、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是侧耳属中最优秀的一个新品种.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洁白.菌盖扇形、肾形或圆形,青灰色.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极易进行人工栽培,我国经多年反复试验,人工栽培技术已日臻完善且能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来健  杨绍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01-3803,3808
利用豹斑毒鹅膏茵(Amanita pantherina (DC.:Fr.) Schrmm.)和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 Bres.)的毒素粗品对剑水蚤(Cyclops)进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豹斑毒鹅膏菌和褐鳞环柄菇的毒素粗品对剑水蚤均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作用时间为12h时,豹斑毒鹅膏茵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半致死浓度(LC50)要低于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在作用时间为48 h时,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LC50为0.049 mg/mL,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LC50为0.038 mg/mL;在相同浓度下,豹斑毒鹅膏茵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半致死时间(LT50)比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的都要短.因此,在剑水蚤大量暴发的情况下,可选择豹斑毒鹅膏茵毒素粗品来治理;推测褐鳞环柄菇的毒性发作有一定的潜伏期,若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毒杀作用时,则可用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来治理.  相似文献   

8.
从5种大型真菌中筛选出对二斑叶螨有毒性的褐鳞环柄菇,并将其液体培养产物离心、破碎、萃取、烘干,制成大型真菌毒索粗品粉末,兑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对二斑叶螨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浓度达到100 mg/mL时,二斑叶螨的死亡率为93.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高元俊 《油气储运》2011,(23):18-19
杏鲍菇,即刺芹侧耳,子实体菌盖极小,色泽灰暗或灰色,菇柄肥大,中实,整株呈棒状或保龄球状,与平菇同种同属,质地脆嫩,味道鲜美,柱状菇尤胜。产品可保鲜出口,可盐渍制罐,又可脱水烘干,市场潜力极大。栽培杏鲍菇的原料很广泛,棉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红菇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以显微生态学为基础,报道了红菇属的-亚洲新记录种蜡味红菇Russula cerolens Shaffer,标本采集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间灰棕色至黄棕色,边缘淡灰白色,干后具有蜡质味道,有的甚至有樟脑球的味道,菌褶近柄处分叉;担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具乳突状疣突,基部有时连接,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该研究对该种进行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记述采自莫干山的茎蝇科(Psilidae)和圆目蝇科(Strongylophthalmyiidae)及二新种。后者不仅是浙江省新记录的科,在中国大陆也是初次报道。新种附特征图和近似种的比较。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透翅蛾巳知23属,93种.罗氏蔓透翅蛾Cissuvora romanovi(Leech)为新组合和中国新记录,它与蔓透翅蛾属Cissuvora Engelhardt(1946)的另外2种成虫,可据雄性外生殖器特征检索鉴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荚麦蛾属MesophlepsHubner4种,其中2中国新纪录,肯尼亚1新纪录和1新种。经研究认为BrachyacmaMeyrick是荚麦蛾属的新异名。研究标本及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林学院。  相似文献   

14.
双翅目的细蚊科(Dixidae)在浙江省为首次记录。本文根据浙江林学院采集的标本描记莫干山产的两新种,并简介了此科的特点。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副模分藏于浙江林学院。  相似文献   

15.
张宏杰  李星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562-7564,7566
迄今为止,中国已知长尾蜓共9种,其中Gynacantha japonica Bartenef,1909和G.saltatrix Martin,1909为陕西省新纪录。报道了长尾蜓成虫检索表及种类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采自中国山东省的皱背姬蜂属(Rhyssa)的4个新种,并对1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再描记,文中附有中国皱背姬蜂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华春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101-102
2002.9-2006.4对在江苏省云台山地采集的1000余号蝶类标本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云台山地蝶类7科54属76种.其中凤蝶科5属11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5属6种,眼蝶类7属12种,蛱蝶类15属18种,灰蝶类10属15种,弄蝶科11属13种.江苏省新纪录种12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记述了四川和重庆蔺叶蜂亚科1新属新种:中华邻鞘叶蜂Monar-doidessinicusgen.etsp.nov.。新属与PareophoraKonow和Eupareophora,Monardis等属接近,但Pareophora颚眼距宽于单眼直径,复眼小,后眶宽,复眼间距显著宽于眼高,爪无基叶,前翅4肘室;EupareophoraEnslin具后眶沟,颚眼距等于侧单眼直径,爪无基叶,前翅4肘室;MonardisEnslinM与R+M不共柄,复眼间距大于眼高,唇基截形,爪无基叶,锯鞘具端侧突等与新属不同。新种除足外全部黑色,与近缘属的种类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新近发现于越南的黑翅毒蛾Himala nigripennis Kishida,2000为中国新记录,标本采自中越交界的我国广西上思县垌中林场.该种以黑色的翅面极易与其他种区分,并对中国已知的种编制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