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牛纤维乳头状瘤是一种牛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牛体表或部分黏膜发生慢性增生性的疾病.增生物多出现在乳头和乳房上,也可以发生于皮肤、阴茎和眼睛上。结合临床病例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牛纤维乳头状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贵州省晴隆县某种牛场暴发的疑似牛乳头状肿瘤病进行诊断,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切片观察、PCR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该种牛场牛乳头状瘤病发病率为35%(7/20)。瘤体多呈结节状及菜花状,颜色多呈灰白色。病理切片显示,瘤体呈现角质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贵州省晴隆县暴发的牛乳头状肿瘤病是由BPV2型牛乳头瘤病毒所引起。本研究为贵州地区牛乳头状瘤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千里光与铁马鞭治疗牛皮肤乳头状瘤林长天(福建省上杭县湖洋牧医站364207)牛乳头状瘤(疣)多见于幼龄牛,多发于眼、耳、肩、肉垂、背、会阴、腹部等处皮肤,初期呈灰色,随瘤体增大逐渐变为深灰色、黑色,顶部裂开似菜花状。本病虽然大都呈良性经过,但治疗却甚...  相似文献   

4.
牛皮肤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 virus,BPV)引起的牛常见多发病,是皮肤的慢性增生性疾病,为一种良性肿瘤。传染性乳头状瘤通常是多型性的,常可分为纤维型和鳞状型。纤维型常发生在牛的皮肤上,发病初期称为疣,之后出血、水肿并形成肉芽肿呈纤维增殖。鳞状型可发生于不同部位,表现为病牛的表皮增厚。本病虽然大都呈良性经过,通常多数瘤体可自行脱落,不需进行治疗,但病情较重者的治疗却很棘手。皮肤乳头状瘤的治疗有中药治疗、手术切除或应用冷冻、电刀、激光等方法。近年来此病在牛身上发病较多,本文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期望对牛临床发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牛的乳头状瘤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Meischke(1979)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屠宰场屠宰的牛,36%的牛发生本病。Lindholm 等(1984)也是在同一屠宰场调查,37.3%牛发生本病。Olson 等(1982)在美国威士康辛屠宰场调查,25%牛乳头有乳头状瘤。我们曾在北京调查了某些牛场黑白花奶牛的发病情况,用机器挤奶的牛场,本病的发生率为35%,而手工挤奶的牛场,发生率在68—73%。乳头的乳头状瘤有各种形态,Olson 等将其分为3型:非典型的丝状乳头状瘤、非典型的扁  相似文献   

6.
乳头状瘤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俗称“疣”,病因为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omavirus BPV)。该病虽无致死危险,但可使患畜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奶牛影响挤奶,损伤乳头。特别不满两周岁幼牛,容易感染,特别对培育良种,影响较  相似文献   

7.
牛乳头状瘤是以慢性增生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也称疣(Wart)。迄今为止,至少有5种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3种病毒可使乳房和乳头发病,发病率高的可达30%左右。为了了解乳头状瘤目前在北京黑白花乳牛群的发病情况,我们于1997年7月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引言牛乳头状瘤(Bovine papillomatosis)是分布于全世界的病毒病。其特征是在体表发生乳头状瘤或称疣,通常发生于二岁以内的牛。病期难以确定,有关它的流行病学和经济损失了解得很少,已知乳头状瘤的无细胞浸出液有感染性,该病是能以免疫接种疫苗作为治疗方法的少数几种疾病之一。本文详细报导了在一次暴发中不同程度的牛乳头状瘤的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变化。测定了血液学,血清酶和蛋白质数据,发现其数值与感染程度有关。对该病作了治疗,亦做了将病料感染山羊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外科三则     
外科三则许道庆,刘克俭(邓州市兽医院474150)一、烧烙治疗牛全身性乳头状瘤牛的乳头状瘤,群从俗称为“猴子”,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发生,是兽医临床上的常见病。笔者用烧烙法共治疗该类患牛11例,其中公牛7例,母牛4例,均一次性治愈。1.临床症...  相似文献   

10.
癌症疫苗     
牛乳头状瘤病毒(BPVS)是英国菜牛最凶恶的杀手。该病毒可引起良性肿瘤或乳头状瘤,其中少数牛发展成癌。在英国,3—4%的母牛被感染,在一些农场里,几乎25%的牛群都有这种病毒引  相似文献   

11.
牛纤维乳头状瘤病毒(BPV)是导致牛纤维乳头状瘤的病原。国外根据发病部位将BPV分为6个血清型(BPV1—6),并且认为不同血清型的病毒DNA有差异,且对组织的特异性不同。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  相似文献   

12.
正牛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瘤病毒引起牛的一种良性肿瘤,是慢性的皮肤增生性疾病。与其他家畜相比,乳头瘤在牛群中较为常见。不同日龄的牛均会感染,一岁内牛发生频率较高。牛乳头瘤病毒有10种可以鉴别的病毒型,另外还有一些类型已经被建议加入其中。牛乳头瘤病毒1型和2型属于δ乳头瘤病毒属,具有较宽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在牛中可引起纤维乳头状瘤,在马中可引起结节病。  相似文献   

13.
乳头状瘤是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病毒引起,而且可人工接种复制。我们在北京市某奶牛场对本病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在北京某奶牛场,对所有牛只(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乳牛)进行了除乳头以外的皮肤检查,统计了乳头状瘤在牛群的发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牛乳头状瘤谢百练黄权钜(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贵阳,550078)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牛的头部和下腹部。从皮肤长出大小不等的结节。大的如鸡卵,小的似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似椰菜花样,为棕褐色,压之有坚实感的赘生物。瘤体的数目不一。有单...  相似文献   

15.
<正>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体表或黏膜的肿瘤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组织细胞角化过度和部分颗粒细胞空泡化现象~([1])。该肿瘤多为良性,发生于皮肤时会降低皮革质量,如果发生在生殖器官,则会影响牛的繁殖机能。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近年来国内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关于牛生殖器官乳头状瘤病例的报道较少,笔者在2014年诊治6例牛阴茎乳头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甚至不同个体的牛对牛乳头状瘤病毒(BPV)的敏感性不同,有些牛呈现较强的抵抗力,甚至人工感染后也不发病。本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直接发病,昆虫也有可能传播本病。瘤体一般可自动消失,康复牛在1~2年内对同型病毒再感染具有免疫性。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目前,BPV至少有6个型,其中1、2和5型属纤维状瘤病毒。3、4和6型为真性上皮乳头状瘤病毒。  相似文献   

17.
牛乳头状瘤的特征是在体表发生乳头状瘤,也称疣。迄今为止,至少有五种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三种病毒可使乳房和乳头发病。本病为乳牛的多发病,国外报道的发病率在30%左右。该病的流行病学和经济损失了解得很少。根据我们的观察,严重病例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牛皮肤上肿瘤样物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为乳头状瘤。眼观肿瘤呈结节状、猴头菇样,表面光滑或粗糙,质地坚硬,有的有蒂与体表皮肤相连。光镜下,主要为鳞状上皮向上过度生长,形成了单个或多个乳头状突起,瘤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稍大,核染色质丰富,排列整齐,细胞无异型性。  相似文献   

19.
牛乳头状瘤的病理学观察及其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在我国对牛的致病性及基因型,本研究选取某奶牛场发病的犊牛,通过对皮肤肿瘤样物进行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用DNA提取及PCR等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牛乳头状瘤呈现角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胞浆棕染呈BPV阳性;应用PCR对其DNA进行扩增,检测出阳性样品,测序结果表明与BPV-1和BPV-2同源性达98%~99%.表明该奶牛场犊牛发病由BPV-1和BPV-2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乳头状瘤是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多发生于幼牛、青年牛。主要是由接触而传染。常见于眼脸、耳、颈、下腹部及包皮、乳头等。笔者于1982年4月试用液氮治疗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