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共同作用,从理论上推导了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的迭代模型。通过编制程序,计算得到桩顶的P-S曲线。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计算得到的P-S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说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计算大直径单桩的荷载与沉降曲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和迭代算法分析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孟晓文  韩健 《森林工程》2010,26(5):66-67,71
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平台,建立桩-冻土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年冻土地区灌注桩基础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桩径、冻土温度对其横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16.0软件对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秸秆重组材梁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梁的极限荷载,并运用力学理论推导出秸秆重组材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桩径的钢管桩水平承载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水平荷载作用下钢管桩承载特性的模型试验和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成像技术,研究桩径对钢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及桩土界面受力机理。室内试验包括半模型和全模型试验,半模型试验主要分析桩在加载至破坏过程中桩侧位移的变化情况,全模型试验主要分析桩在加载至破坏过程中桩侧位移、弯矩及桩身剪力的变化情况。试验中通过采集桩身各截面应变、桩顶应力、桩顶及土层沉降、桩周土压力等数据实现对桩土相互作用过程的观测,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桩径大小对其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大,尺寸效应的影响在非线性阶段表现十分明显;钢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最大弯矩点在桩身中部靠上位置,且随着荷载的增加最大弯矩点向下移动,故在设计过程中可重点验算桩身中部附近的抗弯承载力;桩的刚柔性也是影响桩内力分布及桩侧土体发挥的关键因素;桩侧土体位移主要集中于5倍桩径以上位置,浅层土体对于抵抗水平荷载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莲净  贾艳敏  王海军 《森林工程》2006,22(1):47-48,60
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混凝土和冻土的本构关系,说明在ANSYS中分析桩和冻土的建模、求解度后处理的过程。对ANSYS模型中的网格划分的密度进行初步探讨,最后以实例说明ANSYS中后处理模块的应用,为以后做桩与冻土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实际桥梁工程桩基础布置形式和桩周土层分布情况制定现场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验,实测各施工阶段桩身、桩端受力变化情况。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该单桩的三维仿真模型,将模型数据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各施工阶段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反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以亚粘土和砂土为主的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来承担桥梁各施工阶段竖向荷载,桩端反力所占比例很小;桥梁各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试验桩桩身轴力、侧摩阻力沿桩身呈非线性分布,桩身轴力、侧摩阻力主要集中在中上部。  相似文献   

7.
在忽略土体径向位移和竖向位移的情况下,利用分数导数粘弹性模型描述土体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建立了分数导数粘弹性土层的扭转振动控制方程,并借助于贝赛尔方程和桩端边界条件求解了分数导数粘弹性土层的扭转振动的解。考虑到桩土界面的连续条件和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得到了分数导数粘弹性土层中单桩扭转振动的解,并分析了主要桩土参数对分数导数粘弹性土层中单桩扭转复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数导数的阶数对桩顶复刚度的影响很小,而土体的本构模型参数、桩土模量比和桩的长径比对桩顶复刚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所受上覆荷载下难以定量计算桩土间荷载分配的问题,设计了缩尺模型箱试验,通过人工模拟桩端下卧层为砂土、桩身段加固区地基为黏性土的工况,进行桩、土承载特性和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假设基底桩土相对位移下路堤内土柱间滑移面剪应力垂直分布,考虑桩顶上刺入路堤、桩端下刺入下卧层以及桩侧负、正摩阻力非线性分布,理论推导了路堤-桩-地基土整体在应力与位移协调下的相互作用过程及荷载分配方法。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少地基沉降,桩身最大轴力位于距离桩顶1~2倍桩径深度处,最大负、正侧摩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且最大正摩阻力位置向桩身下部转移;基于侧摩阻力与附加应力成比例关系条件,桩端下卧层砂土为Winkler地基并赋以刚度系数的定义,推导出的桩土应力比与荷载分担与实测值接近,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作为现场实际工程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呼兰河供热工程供热管道对桥墩影响,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应用ABAQUS软件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规范给定的荷载及其组合,对该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安全评定。分析过程和结果对该类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桩筏基础与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入手,以沉降观测值为对比平台,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桩筏基础受力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桩长径比、桩距径比、筏板与土的弹性模量比、桩土弹性模量比的分析计算对建筑最终沉降及桩间土荷载分担情况的影响,得出一些定性、定量且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酸刺沟隧道出口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水平旋喷桩在隧道软弱围岩中施工工艺及加固效果的应用。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隧道出口施工时,经现场核实均与设计图纸相符,泥岩与粘性土经地下水长期浸泡饱和后形成稳定性极差的软塑-流塑状地层,即形成泥岩与粘土的互化层,隧道在开挖施工中极易滑坍。为解决通过这种隧道地质的施工方法,保证隧道永久质量和施工中的安全,采取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着重考虑隧道超前预加固,通过对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大管棚、深孔注浆、水平旋喷桩、水平搅拌桩和水平固结等方案比选,决定采取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主要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如何应用水平旋喷桩,初步拟选桩直径、桩长、外插角和循环距离等技术参数,通过现场施工,顺利通过该隧道软弱围岩段,在该隧道软弱围岩段成功地应用了水平旋喷桩,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滑坡灾害谈起,分析了工程中常使用的支挡结构形式---双排抗滑桩。介绍了双排抗滑桩理论计算模型的研究现状,认为合理的计算模型必须慎重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并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计算模型;指出了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已较成熟,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推力在前、后排桩的分配方式上;针对研究较少的双排桩桩顶连接方式,介绍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认为没有哪种连接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势,应该视情况而定;分析、指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双排抗滑桩理论分析的必要性;从研究文献分析,认为数值模拟技术是双排抗滑桩理论研究的强有力工具,应该得到重视。最后给出了双排抗滑桩未来可能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After mechanized whole-tree harvesting at a clear cutting site, using a cable yarding system and a processor, piles of slash remain at the landing areas near road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ovement of slash piles and their effect on soil nutrients in the ground below the pile. The profile of one pile was measured for three yea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soil was sampled at two sites. The volume of the pile decreased by 6% per year. Piles placed on convex or uniform hillsides are stable, and have a low risk of sliding on a slope. Analysis of the water-soluble nutrients in the soil suggests that water carries nutrients from the pile into the soil up toca. 7 m from the pile.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soil acidity, and rainwater flow from the pile adds several minerals to the soil, particularly Ca. Slash in a pile on a convex or uniform hillside does not have any impact on a forest,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We should try to return slash to stands or utilize it as a biomass resource.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in-Ai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o. 09660164)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of Japan.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环路建设项目K1 +020~K1 +220路段地基为松花江河漫滩软土,土体含水量高、空隙比大,地基承载力低.以该路段软土地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碎石桩加固地基的原理出发,采用地质勘察、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碎石桩处理河漫滩软土地基效果以及河漫滩软土地基的沉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桩施工过程中,道路沉降速率较大,在9d内道路的沉降量达12 ~ 18 cm,碎石桩加速了软土地基的固结;碎石桩施工以后,道路的沉降速率明显减小,碎石桩显著地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河漫滩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全断面承压含水砂层MJS加固下穿既有运营10号线车站工程为背景,基于试桩芯样对MJS水泥土试桩成桩效果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桩型、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地层下各部位MJS水泥土试桩的成桩效果(加固范围、成桩质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水泥含量),并与室内MJS水泥土强度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全圆桩整体成桩效...  相似文献   

16.
在做出设计方案,包括技术条件、设计规范、材料参数及桥梁选型等的基础上,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对木桥进行了结构分析,主要的计算工况包括全跨活荷载、半跨活荷载及人致振动等。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的应力水平及结构刚度等均满足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要求。同时简要介绍了胶合木加工工艺及木桥的装配过程,并且通过静力堆我试验对整桥进行了结构性能测试,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基桩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桩做一定的假设后,将其简化为一维弹性杆件,根据基桩埋置于地下后的受力情况,推导了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的阻尼波动方程.分别对完全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分析了其位移和速度的动态响应,并对其多频谐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可以在频率域中分析桩身的完整性,并根据桩底的嵌固系数来判断基桩与持力层的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18.
喷粉桩在茅草街大桥接线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强  龙琼 《森林工程》2004,20(6):46-48
对茅草街大桥接线地段软基采用喷粉桩处理设计和施工进行介绍 ,并对两种不同桩距承载力进行试验分析和沉降观测分析 ,从而发现 ,改变桩距处理后复合地基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且沉降均匀。为洞庭湖区软基处理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