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后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的后睾属、次睾属、对体属和支囊属等多种吸虫,寄生于鸭的肝胆管及胆囊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流行和分布较广,东北、天津、江苏、安徽、上海、福建、广西和广东等省市均有报道。对鸭的危害甚为严重,常引起胆管堵塞、胆汁分泌受阻,使患鸭黄疸,贫血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鸭群暴发后睾吸虫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后睾吸虫病主要由后睾科(Opisthorchiidae)次睾属(Metorchis)的东方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寄生于鸭肝脏、胆管内引起,对鸭鸡危害很大。我站在本县沿海地区发现一起由东方次睾吸虫引起鸭群大批发病和死亡。现报道于下: 一、病情和病理变化我县海通公社林基四队集体养鸭660只,于1979年6月23日从炕坊购回,放在用柴帘  相似文献   

3.
正1鸭次睾吸虫病鸭次睾吸虫是寄生于鸭肝脏胆管或胆囊内的一种寄生虫。主要危害一月龄以上的鸭,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很高。常因胆囊、胆管虫体堵塞,而发生死亡,是目前对鸭危害较大的吸虫病。寄生在鸭胆囊、胆管内的次睾吸虫有两种(东方次睾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东方次睾吸虫。  相似文献   

4.
鸭后睾吸虫病是一种由鸭后睾吸虫寄生于鸭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慢性病 ,病鸭产蛋量降低 ,发病率 2 0 %~ 60 % ,死亡率较高。1 临床表现鸭后睾吸虫轻度感染时不表现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粗乱、两腿无力、消瘦、贫血、下痢、粪便呈水样 ,产蛋量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因衰竭而死亡。2 实验室的解剖诊断对病死鸭的解剖发现肝脏肿大并有脂肪变性及坏死性结节 ,胆管增生变粗 ,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质甚至消失。在肝胆管中有虫体寄生 ,经鉴定为鸭后睾吸虫。3 病原形态该虫虫体较长 ,前端尖细 ,后端稍钝圆 ,大小为 7~…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淮北五县家鸭寄生蠕虫计44种,隶属于15科31属。其中吸虫8科15属24种;绦虫1科10属14种;线虫6科6属6种。在所获虫种中,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 gallinum寄生于家鸭为国内发现的新宿主;鸭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anatinus、鹗形吸虫Strigea Sp、鸭双睾绦虫Diorchis anatina、福建单睾绦虫Aploparaksis fukienensis、鸭瓣口线虫Epomidiostomum anatinus等24个虫种为安徽省新记录。此外还对各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和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速。  相似文献   

6.
1后睾吸虫病寄生在鸭胆管和胆囊的后睾科吸虫很多,感染强度可多达数百条,有的鸭胆管可被虫体充满。本病1月龄以上雏鸭感染率最高,对鸭危害较大。鸭对体吸虫,是鸭肝脏寄生虫的大型虫体。病鸭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质或消失。病鸭表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严重时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鸭胆囊及肝胆管内寄生的后睾科吸虫,在国外有所报道。我国的东北、天津、江苏、上海、福州、广州、陕西及江西等地均有报  相似文献   

8.
<正>1后睾吸虫病寄生在鸭胆管和胆囊的后睾科吸虫很多,感染强度可多达数百条,有的鸭胆管可被虫体充满。本病1月龄以上雏鸭感染率最高,对鸭危害较大。鸭对体吸虫,是鸭肝脏寄生虫的大型虫体。病鸭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质或消失。病鸭表现贫血、消瘦等  相似文献   

9.
卢明科  杨玉荣  陈琼 《中国家禽》2004,26(19):39-40
鸭后睾吸虫病(Opisthorchiasis)是由几类寄生于鸭肝胆管和胆囊内的后睾科(opisthorschiidae)吸虫引起的以宿主肝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病鸭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两腿发软而卧地不起,随着病情加剧甚至可以引起死亡。由于鸭后睾吸虫病不但降低养鸭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与人类自身的健康相关,所以本文特对该病目前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在5366只鸭胆囊中检获的东方次睾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进行的统计生态学分析表明:台湾次睾吸虫的总感染率、强度和密度均高于东方次睾吸虫(P<0.01)。台湾次睾吸虫是家鸭次睾吸虫中的优势种。两种吸虫的分布型经两种方法计算和拟合,符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两种次睾吸虫亲和性极小,而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分析表明在混合感染时,两种吸虫感染强度间的相互关系在多数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P<0.05)。感染强度与阳性家鸭频次亦成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剖检福安市麻鸭30只,检得蠕虫11种,总感染率为73.3%。分别为:鸭两尖吸虫23%,楔形前殖吸虫23%,卷棘口吸虫7%,宫川棘口吸虫23%,接睾棘口吸虫3%,似难低颈吸虫3%,细背孔吸虫7%,舟形嗜气管吸虫3%,叉棘单睾绦虫13%,裂刺四棱线虫47%,鸭瓣口线虫20%。群落生态分析表明,优势种为裂刺四棱线虫。两两种间关系中,卷棘口吸虫分别与宫川棘口吸虫和鸭瓣口线虫呈正关联(P<0.05);接睾棘口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和似锥低颈吸虫之间呈负关联(P<0.05)。种群分布型中属随机分布的有卷棘口吸虫、接睾棘口吸虫和舟形嗜气管吸虫,其余8种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2.
鸡暴发次睾吸虫病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次睾吸虫为鸭的常见吸虫,鸡、鹅偶见感染。江苏省家禽寄生蠕虫调查中,鸭的次睾吸虫感染率为10.68%,鸡的感染率为1.69%,鹅的感染率为2.27%。鸡暴发次睾吸虫病引起死亡的报告国内少见,报告如下。发病情况:江都县恩思乡养鸡户李××,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仪征市铜山乡家鸭寄生蠕虫的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仪征市铜山乡60只家鸭进行剖检后,共计检出2门4纲11科12属13种蠕虫,所有被检鸭均100%感染蠕虫,且均为2种以上蠕虫混合感染。其中,感染率较高的是舟形嗜气管吸虫、鸭对体吸虫、卷棘口吸虫,其平均感染强度也较高,是优势虫种;其次为冠状膜壳绦虫、宫川棘口吸虫、纤细背孔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卵圆前殖吸虫;鹅裂口线虫、矛形剑带绦虫、优美异幻吸虫、分棘四棱线虫和鸭细颈棘头虫感染率相对较低。这是该地区鸭寄生蠕虫感染情况的首次报道,以期为该地区家鸭寄生虫病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后睾科吸虫病疫区各种淡水鱼类,几乎都有异形科吸虫与后睾科吸虫混合感染,一旦生吃含有吸虫囊蚴的鱼类,可能造成多种吸虫混合感染。犬、猫感染异形科吸虫,虫卵多深埋于小肠粘膜组织内,因此不易被检出,在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5.
台湾次睾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形态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 taiwanensis Morishita,1929)和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 Tailabe,1921)与寄生人体的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和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filineus)同隶于后睾科(Opis-thorchiidae Braun,1901)。本文对这两种次睾吸虫的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构造作详细描述和比较,并阐述成虫的受精囊和卵巢的长度比例及体棘的形态可作为次睾吸虫属的分类依据。这两种吸虫的虫卵和毛蚴的形态构造与后睾科的其他属的某些种类,例如华枝睾吸虫和猫后睾吸虫的虫卵和毛蚴的特征很相似,说明它们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方面知识对于后睾吸虫系统发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成虫寄生于人、猫、狗、猪、狐狸等哺乳动物肝脏、胆管内,偶见于胰管内及十二指肠。可以引起肝硬化、胆道发炎;严重感染时造成肝脏坏死;急性感染体温增高、发热,可引起华枝皋吸虫病,并可导致胆管癌。华枝睾吸虫隶属于复殖亚纲[Digenea van]后睾科[Opisthorchlldae]的支睾属[Clonorchis]。该病在我国的广东、广西、辽宁、黑龙江、吉林等18个省都有流行和报道。我们地区华枝睾吸虫存在流行情况很少报道。为了摸清本地区华枝睾吸虫流行情况,减少本病对人畜以及鱼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鸭次睾吸虫、绦虫、东方杯叶吸虫等蠕虫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台湾次睾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taiwanensis)在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及第二中间宿主(鱼类)体内的发育过程。在水温17~23℃,赤豆螺(Bithyniafuchsianus)食入台湾次睾吸虫虫卵后经80d成熟尾蚴开始从螺体内逸出;尾蚴钻入鱼体内形成囊蚴并发育35d才具有感染力;鸭吞食成熟囊蚴后经16d虫体发育成熟。人工实验感染证实,鲤鱼、中华鱼旁鱼皮、青鱼将、子陵栉虾虎鱼、黄鳝、泥鳅及日本林蛙、美国青蛙与大蟾蜍中华亚种的蝌蚪亦可充当台湾次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9.
<正>后睾吸虫病主要由后睾科的鸭后睾属、对体属和东方次睾属等多种吸虫寄生于禽类胆囊和胆管内引起的吸虫病。主要特征为肝胆管和胆囊肿大,下痢、幼禽生长发育受阻。1基本情况2015年08月16日,普兰店市双塔镇双塔村农户于某致电,家养100只鸭,出现缩颈闭眼、精神沉郁现象,且有3只已经死亡。到于某家后,仔细观察鸭群,发现鸭群是散养放在水中的,鸭群在水中游走无力、羽毛松乱、食欲废绝、眼结膜发绀、  相似文献   

20.
通过肉眼观察活虫体的形态和颜色,染色制作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外形、内部结构,测量虫体和器官结构大小和位置,显示江西光睾吸虫虫体条状,两侧几乎平行,纵轴两侧对称,体表光滑,头尾两端钝圆,尾部有短的尾突,体长7.314~12.342mm,平均10.194mm;两睾丸长椭圆形,无缺刻,后睾略大于前睾,有形状不规则的梅氏腺。该种吸虫与已报道的5种光睾属吸虫形态结构不符,鉴定为江西光睾吸虫新种(Psilorchis jiangx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