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生长分化因子9在兔卵巢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霖  季金强  尹萍  丁家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84-16685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在兔卵巢卵泡发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DF9蛋白在兔卵巢中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GDF9在原始卵泡中没有表达;在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有腔卵泡卵母细胞及有腔卵泡颗粒细胞、透明带及卵泡液中均检测到GDF9蛋白;在黄体中也有GDF9的表达。[结论]GDF9不仅是卵母细胞分泌因子,而且是颗粒细胞的分泌因子,其表达随兔卵巢中卵泡发生呈时空动态变化,在兔卵巢卵泡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黄体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猪有腔卵泡发育和闭锁中颗粒细胞凋亡与卵泡液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为了解猪有腔卵泡发育与闭锁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从猪卵巢分离完整有腔卵泡,按质量分为健康卵泡、早期闭锁卵泡和晚期闭锁卵泡3类;再按卵泡直径大小分为大卵泡组(>5 mm)、中卵泡组(3~5 mm)和小卵泡组(<3 mm)3组,制作完整有腔卵泡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21WAF1/CIP1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发育与黄体形成及退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取20只成年雌性小鼠的卵巢,制作石蜡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p21WAF1/CIP1蛋白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成熟卵泡、闭锁卵泡、早期黄体、中期黄体以及晚期黄体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及退化过程中均有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p21WAF1/CIP1蛋白在此过程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三级卵泡时期。【结论】p21WAF1/CIP1蛋白在卵母细胞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能参与优势卵泡的选择,并对卵泡发育及黄体形成和退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eukemiainhibitoryfactorreceptor,LIFR)和gp130在月经周期猕猴卵巢内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F、LIFR和gp130在猕猴卵巢内的表达量随月经周期的不同而变化,LIF及其受体在增殖期卵巢内的表达量高于分泌期的卵巢。LIF及其受体在原始卵泡、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的卵细胞内表达量均较高,在颗粒细胞、卵泡膜、卵巢生殖上皮和卵巢基质中有少量表达,而在闭锁卵泡、退化的黄体和卵巢髓质中未见表达。LIF及其受体在猕猴卵巢内的表达可能受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所调控,LIF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在猕猴卵泡发育及排卵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皖西白鹅产蛋期卵巢的组织学结构。[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皖西白鹅产蛋期卵巢形态学结构。[结果]皖西白鹅卵巢表面被覆生殖上皮,下方是白膜,其实质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和萎缩卵泡,大卵泡突出了卵巢表面,卵泡无卵泡腔,也无卵泡液,排卵后不形成黄体。电镜下,卵泡颗粒细胞胞质中有线粒体、内质网、脂滴、高尔基复合体等丰富的细胞器,并且这些细胞器随着卵泡的发育而逐渐增多。卵巢基质中有卵泡外膜细胞、间质细胞和空泡细胞3种细胞,前2种细胞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而空泡细胞胞质中脂滴较多。[结论]阐明了皖西白鹅产蛋期卵巢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天祝白牦牛超排过程中卵泡闭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监测天祝母白牦牛超排过程中卵巢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2头健康成年天祝母白牦牛采用CIDR+FSH+PG的超数排卵处理,并运用超声探测技术对超排过程中卵巢的变化情况做了全程监测。[结果]在处理的12头牛中有5头监测到明显的卵泡闭锁现象。在超排处理前期,这5头的卵巢直径逐渐增大,到第10天达到最大值,平均(3.39±0.65)cm,之后又开始逐渐缩小;卵巢上最大卵泡的直径也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平均13.6±2.6 mm;优势卵泡从第8天开始大量出现,到第10天达到最多,平均每个卵巢有6.5±2.3个;此后这些优势卵泡的直径逐渐缩小,在B超图上未看到黄体影像,说明这类卵泡没有正常排卵,而是最终走向了闭锁。[结论]该研究为评价及优化超排处理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两种绵羊卵巢组织上FSHR进行定位研究.[结果]FSHR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上,在卵母细胞和膜细胞上也有少量表达,两地方品种绵羊卵巢上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时期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时期和成熟卵泡上表达差异显著(P<0.05);对同种绵羊分析时又发现原始卵泡与其他卵泡之间FSHR阳性细胞表达差异显著(P<0.05),成熟卵泡时期阳性细胞表达显著(P<0.05)高于初级和次级卵泡.闭锁卵泡是阳性细胞率与其他各级卵泡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推测出多浪羊对FSH的敏感性高于卡拉库尔羊,表明FSHR含量越高繁殖率越高.FSHR可能也参与其他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10只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许斌  顾亚玲  李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84-10087
[目的]研究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及杂交群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多态性,为宁夏滩羊的保种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及滩寒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2对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和PCR-SSCP检测方法,检测BMP15基因和GDF9基因在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及滩寒杂交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BMP15基因的2对引物扩增结果的RFLP分析表明,不存在多态性位点;GDF9基因的2对引物扩增片段的SSCP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引物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位点,但未发现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结论]GDF9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1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贮藏温度对余甘子果实采后贮藏期间感官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其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余甘子果实分别置于5、10、15℃及室温条件下贮藏,测定果实的失重率、好果率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贮藏温度对余甘子果实贮藏期间感官及营养品质影响的优劣表现顺序为:5℃>10℃>15℃>室温;余甘子果实贮藏至12d,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Vc、蛋白质和有机酸损失均以5℃贮藏的最小;5℃贮藏能使余甘子果实贮藏期延长6~9 d.[结论]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采后余甘子果实感官及营养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期,且以5℃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延长蓝莓货架期,提高其利用价值。[方法]以新鲜蓝莓为试验材料,测定在20~25、10~15、0~5℃3种温度条件下的总酚、异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等的变化。[结果]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25~30℃)可加快蓝莓中抗氧化物质的积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而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快了蓝莓果实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结论]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5.
对转基因抗虫水稻中Bt蛋白表达量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水稻生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Bt蛋自表达量。[结果]转基因水稻灌浆期不同组织中Bt蛋白表达绝对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叶片>未成熟种子及颖壳>根>茎杆;在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阶段,转基因Bt水稻中Bt蛋白的含量有一些变化;一般在水稻生长后期Bt蛋白的浓度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对其抗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结论]该试验对田间害虫的防治以及转基因水稻的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饲料组分对克氏原螫虾消化酶·SOD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星  彭刚  唐建清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63-765,805
(目的]为实际养殖克氏原鳌虾的养分添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脱脂鱼粉(动物蛋白):米粉(淀粉):芦苇粉(纤维素)为1:1:0、1:0:1、0:1:1、1:1:1的4种混合饲料喂养克氏鳌虾44d,并于10个时段测定鳌虾3种肠胃消化酶、SOD、糖原的含量:[结果]饲料营养组分对鳌虾肠胃消化酶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即:动物蛋白和纤维素均在0、33%、50%时可引起相应消化酶的适应性上升,而淀粉仅在0、33%时可引起淀粉酶上升;较高的动物蛋白和纤维素有益于肌肉中SOD的提高,而高淀粉则会显著降低鳌虾SOD值;肝糖原在高蛋白情况下能不受饲料中淀粉含量下降的影响,肌糖原则与淀粉含量保持一致;各生化指标经一定天数的波动后趋于稳定.[结论]克氏鳌虾对饲料组分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营养意义大于淀粉:  相似文献   

17.
许禔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88-5789
[目的]为了分析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15基因序列。[方法]以全长基因PCR产物的黏端定向克隆的方法,设计1对特异引物,分别引入Sal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Ly30质粒DNA为模板扩增cry1Ac全长基因,与表达载体pUCM-T相应的酶切产物连接,转化大肠杆菌,获得含有cry1Ac基因的重组质粒pUCLy1Ac。[结果]cry1Ac基因编码区为3 564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4 kD,含1 184个氨基酸,与cry1Ac3同源性最高,该基因经诱导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到明显的134 kD蛋白带。[结论]诱导表达的cry1Ac蛋白对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8.
诸葛菜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徐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128-9129
[目的]研究诸葛菜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诸葛菜为原料,采用氯化钠提取液提取诸葛菜叶蛋白,通过单因素条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液质量分数研究诸葛菜叶蛋白的提取率。再经过正交试验。[结果]诸葛菜叶蛋白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5,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为10min,浸提液质量分数为15%。[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诸葛菜这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纸型蕨菜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方法]以蕨菜为原料,从添加剂的选择、用量和干燥条件等方面对其纸型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及甘油用量对纸型蕨菜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0.2%大豆分离蛋白、0.2%海藻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钠、5%淀粉、1.5%甘油、1.5%食盐,在60℃干燥70 min后再在80℃干燥15 min加工出的纸型蕨菜易成型,品质较好。[结论]纸型蕨菜的成功研制,丰富了纸型蔬菜的品种,为蕨菜深加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豆浸泡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浸泡条件与大豆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的浸泡条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eleg方程,探讨了大豆在不同温度(4~50℃)和不同浸泡时间下的吸水动力学性质,并用电泳与质谱的方法对浸泡液中蛋白质的渗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吸水过程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在大豆的吸水模型中,Peleg方程参数k1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是浸泡温度的多项函数,说明初始吸水速率与浸泡温度有关。大豆在各个温度浸泡过程中,均有蛋白质释放出,其中分子量为37 k D的蛋白质在50℃浸泡时大量释放出,经质谱鉴定后为碱性7S球蛋白,是一种细胞壁蛋白,其大量释放出,说明细胞壁被破坏,故50℃浸泡吸水速率明显加快。[结论]Peleg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大豆浸泡过程吸水性质,浸泡过程中细胞壁蛋白碱性7S球蛋白大量渗出,细胞壁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